分享

五台山随感 —— 山西走马之四

 jxyslza 2020-09-02

俗话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到底是先有名山,后有寺院;还是先有寺院,后有名山?山高路险,地僻人稀,僧人结庐山林,潜心修身,自谓断绝凡尘。等到山林深处有了寺院,自然有信众慕名而来,山因寺而名,寺因山而显。出家人要耐得住古佛青灯的寂寞,晨钟暮鼓的清苦,高山是空间的屏障,物理的壁垒。上海的静安寺建寺之时,地处海滨,芦荻残荷,秋风瑟瑟,自然是清净之地。殊料如今开门即是闹市,车水马龙,物欲横流,出家人心中有佛,自然四面皆空。否则即使身处深山,仍然不断凡尘,那是佛门的不幸。五台山鼎盛时期,有寺院数百,僧人成千上万,在此穷乡僻壤清修,个中艰辛不言而喻。如今寺院虽然不到半百,但仍然彰显中国佛教的方兴未艾。
昨日发文《变味的五台山》 ,尽管不吐不快,但仍欲言又止。本意不是抨击佛门的不肖之徒,而是谴责俗家商人“宗教搭台,经济唱戏”,亵渎佛祖,欺骗信众,花样百出,强取豪夺,与寺院没有关系。
回到开头的话题,如今交通发达,以往的“名山”交通闭塞,如今也有了通衢大道。佛教过去是自觉远离尘世,现在已经不可能。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何谓心远?按出家人的理想,那就是了却俗愿,修心养性。至于在不在“名山”,已经不重要了。
下面的照片是笔者在五台山游览时用手机拍摄的,虽然我算是一个摄影人,但多数情况下,我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到此一游”的游客。

【佛学院。据说女歌手李娜曾在此处出家】

【广仁寺喇嘛清晨早课诵经,脱鞋而入,外人不得干扰。】

【塔院寺】
【摄友为笔者拍摄的留影】

第518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