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传-破六韩拔陵

 西游花卷 2023-06-07 发布于江苏

破六韩拔陵

破六韩拔陵(?-525),奴族人,北魏末年边镇兵民起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破六韩(一作破六汗,又作破落汗,均为潘六奚的异译)是姓,拔陵是他的名。

北魏王朝到了孝明帝时,鲜卑贵族越来越腐化,朝中权贵卖官饕爵,贿赂公行,地方官吏也间样巧取豪夺,“聚民无极”。老百姓因“王课不济,率多货卖田业”,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破产农民,不是亡命山泽,便是投靠强豪,沦为他们的佃客部曲。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激烈,人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绝。特别是在北方的边境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

北魏的都城原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为了防御柔然和拱卫平城的需要,北魏曾在北方边境要害处设置了沃野( 今内蒙古五原东北)、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抚冥( 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今内蒙古兴和西北)、怀荒( 今河北张北)六个军事重镇,后文陆续增置御夷镇( 今河北赤城北)、薄骨律镇( 今宁夏灵武西南)和高平镇( 今宁夏固原)等。北魏政府原来对边镇十分重视,其守将多为拓跋宗主和八族王公,镇兵也都是拓跋氏成员或中原的强宗子弟。但自从孝文帝把都城南迁洛阳之后,防御江南的汉族政权成为北魏的军事重点,对于北方边境的安全反而不再重视了,边镇逐渐成为冷落地带,镇将、镇兵的社会地位自然也因之而日渐下降。


尤其是在北数后期,随着鲜卑统治者的日益腐朽,所派遣的边镇将领往往是些贪残无比的“底滞凡才”。他们霸占了全部肥沃土地,只把一些“瘠土荒畴”分配给镇兵镇民耕种,还对之进行残酷的奴役和压榨。加上连年干旱,镇兵镇民“死于沟渎者,常十七八”,“无不切齿憎怒”。沃野镇镇民破六韩拔陵领导的边镇兵民起义,就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公元五二三年(孝明帝正光四年)二月,塞外的柔然族首领阿那瑰率众三十万入塞,“驱掠良口二千,并公私驿马牛羊数十万”北归。怀荒等镇镇民,在惨遭浩劫之后,请求镇将 于景开仓放粮,于景不许。兵民愤恨至极,聚众攻杀镇将。

不久,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便聚众起义,杀死镇将,改元“真王”并很快攻占了沃野镇,“诸镇华夷之民往往响应”。拔陵亲自引兵往南,遣别帅卫可孤攻武川、怀朔两镇。五二四年,高平镇民赫连恩等推敕勒(高车族)首长胡为高平王,举兵攻下高平镇,响应拔陵。

这年,北魏统治者派李崇、崔暹等率军前来镇压起义。结果,北魏政府军连败于五原、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其中白道之役,崔逼全军覆没“只轮不返”。拔陵又乘胜追击李崇,打得李崇狼狈逃窜,最后龟缩在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不敢出战。

白道之战后,东西部敕勒也加入了起义队伍,义军声势大振,震撼了北魏在北方、西方的反动统治。北魏统治集团惊恐万状,竟不惜打开边塞大门,请求柔然来消灭边镇起义军。柔然阿那瑰立即于五二五年( 孝明帝孝昌元年)三月亲率十万大军进攻武川,并西向袭击沃野。义军屡战不利,损失惨重。六月,拔陵率军渡过黄河南下,余众尚有二十余万,不幸又遭到北魏广阳王元深统率的政府军的夹击,全部军民为元深所截获,拔陵下落不明。

破六韩拔陵领导的边镇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仍在继续进行着。

北魏末年各族人民的起义斗争,前后延续八年之久,义旗遍及今河北、山东、内蒙古、陕西、甘肃的广大地区,起义军中有汉、鲜卑、匈奴、氏、羌、敕勒等各族人民。他们在反对共同敌人一一鲜卑贵族和汉族豪族地主的联合统治集团的斗争中,并肩战斗,死生与共,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王朝的统治,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