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抢食”植物基赛道

 食安时代 2023-06-07 发布于河北

撰文:胡鹏雪
监审:范慧新
出品:

随着植物基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植物基食品不断丰富,赛道也逐渐细分,从常见的植物奶、植物肉扩展至植物奶酪、植物零食等品类。

就当下来看,由于消费需求发生变化、消费人群数量有所增加,植物基市场仍然具备发展潜力,品牌在进入植物基市场时,仍然需要更好地打造自己的优势。在植物基食品细分的过程中,原料的进一步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供应链的持续整合可能都为品牌提供了发展基础。

植物奶作为植物基代表之一不断增加

01

植物基赛道不断细分

植物基在近几年经历了较快的增长,尤其以植物肉和植物奶为代表,这两大品类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产品认知都有了显著的提升。随着植物肉和植物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中,有关植物基的认知也在进一步增加。

其实从国内市场来看,植物奶可能不能算是一个新兴品类,之前的存在形式为“植物蛋白饮料”,这一品类在国内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植物奶的叫法则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不过自植物奶出现之后,确实呈现出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相比之下植物奶的发展似乎也更为顺利。

前瞻产业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未来几年植物奶行业的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预计2025年植物奶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

如今随着植物基市场的发展,再看这一市场已经不止于植物肉和植物奶,植物基食品赛道还在进一步细分,出现了更多的日常食品,为消费者选择植物基食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比如在植物肉市场中,除了猪肉、牛肉、鸡肉等,还出现了海鲜。据外媒报道称,植物基海鲜品牌“The ISH Company”宣布获得了5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其推出的两款产品“Shrimpish”“Shrimpish Crumbles”已经进入市场。雀巢、OmniFoods等品牌,也都推出了植物基海鲜产品。

另外国内植物基冰淇淋也逐渐走进了消费视野,Oatly较早地推出了燕麦冰淇淋,在一众动物乳冰淇淋中形成差异。近期,新兴中式植物基冰酪品牌“酪也”联合马迭尔推出了国内首个大米基底中式雪糕“米酪雪”。

除此之外,植物基酸奶、植物基奶酪、植物基零食等也逐渐出现在了国内外市场中植物基食品市场不断开拓和丰富。对于品牌来说其实也提供了不少的新方向,相比竞争较为激烈的植物肉和植物奶市场,这些细分领域还存在着许多机会。

02

植物基原料不断被开发

就植物基食品市场而言,原料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基础,得益于品牌不断发掘新的原料,才能够开发出更多的植物基食品,帮助植物基食品市场不断丰富和壮大。

这一点其实在植物奶市场颇为明显,以前国内的植物蛋白饮料以椰汁、杏仁露、核桃露、豆奶等为代表,所用的原料是椰子、杏仁、核桃和大豆。如今植物奶市场又出现了黑芝麻奶、巴旦木奶、燕麦奶等新兴品类,原料虽然并不罕见,但是用于开发植物奶还是新鲜的存在。

目前可用于开发植物奶的原料已经有很多,品牌也不再只盯着之前比较火热的燕麦奶细分品类,而是可以根据新的消费需求来发展新的植物奶产品,像黑芝麻奶就是比较具备发展潜力的品类。

比如黑芝麻奶,受滋补养生需求增加的影响,黑芝麻本身所具备的药食同源特点已经获得了较多的了解和认可,发展黑芝麻奶不仅迎合了这一消费需求,而且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开发思路。魔镜市场情报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淘宝天猫平台黑芝麻植物奶销售额已达到1330.7万元、同比增长114.0%。

至于其他的植物基食品,所能利用的原料同样也很丰富。比如上文提到的The ISH Company,他们发展的是植物基海鲜,产品由椰子和海藻等天然成分制成。雀巢今年年初在中国推出了新生代本土零食品牌“燃魂豆府”,以豆腐作为核心原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豌豆蛋白近来也成为了新的关注点,用豌豆蛋白制作的植物基食品已有豌豆奶、植物鸡块、豌豆蛋白薯片、豌豆蛋白意大利面等。

由此不难发现,随着植物基原料的进一步开发,以此为基础的植物基食品也变得愈发丰富,除了之前较为常见的一些原料之外,还有很多有待被发掘和利用。未来随着植物基食品市场的发展,或许还有更多原料会出现在市场中。

03

技术仍是一大发展难点

在使用植物基原料生产植物基食品时,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可能就是最终的成品风味和口感。如果植物基食品未能在这些方面成功打动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发展也没有益处。

植物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很多植物肉产品从外观上来看与真肉无异,但是在烹饪之后的味道还与真肉有着一定区别,再加上植物肉的价格并不便宜,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可能不容易对消费者产生长足的吸引力。

其实对整个植物基市场来说,技术可能还是一个难点。因为无论是让植物基食品更贴近原有品类,还是让植物基食品味道变得更好等,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从植物肉的技术发展来看,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早期植物肉制造工艺成本较高、营养损失率高、口感也较差,而现在植物肉的技术正在不断创新融合。比如新素食利用大豆蛋白与多糖的高效交联、生物酶耦合凝胶重组和定向填充技术来模拟传统肉的肉色、口感和风味,不断优化蛋白质、多糖、脂肪替代物和微量元素的比例,开发色泽风味逼真、营养均衡的植物肉产品。

此外国外企业Climax Foods采用了数据驱动方法生产植物基奶酪,致力于从微观层面了解动物产品的风味特征,通过专有的智能平台来提高生产速度和规模。提供的植物基奶酪产品,有着与一般奶酪相似的口味、质地和蛋白质含量,但不含胶质、食品添加剂等。

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升级,能够让植物基食品从外观、口感、风味等多个层面进行改变,带来更贴近于动物基产品的植物基产品,同时也能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适应和选择植物基食品。

04

供应链整合十分必要

对于发展植物基食品的品牌来说,供应链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从上游原料供应,还是中游生产企业来说,在供应链上拥有话语权是保障产品价格、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主要是针对国内植物基食品品牌而言,大多数品牌可能只是进入了这一市场但并未深入。依托代加工的方式得以快速布局植物基市场,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还不是长久之计。

以植物肉和植物奶为例,在淘宝上搜索相关产品时,不难发现存在一定的代加工情况。比如植食记植物基猪肉脯受委托方为鸿昶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庖丁造肉植物蛋白肉丸生产商为鸿昶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马小泰椰汁生产商为广东禅宝饮料有限公司、植物门豆奶受委托方为安徽致养食品有限公司等。

不过随着资本的进入、植物基食品市场的发展,也有不少企业开始自建生产基地、供应链,以此来增加品牌对原料和生产的掌控能力,为产品有序生产、提升品质奠定基础。

以菲诺为例,虽然真正进入大众视野较晚,但是布局椰基市场很早。菲诺与泰国、越南、印尼和中国海南等椰子优质产区建立了紧密合作,能够保证椰子原料的供应和品质。而且菲诺还拥有桐乡、海南两个自有工厂,其中海南工厂已于今年3月正式投产,可以增加10万吨产能。

而且对于植物肉品牌来说,通过打通供应链,不仅能够进行规模化生产,还能有助于降低植物肉价格,在确保产品安全、品质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具备性价比的产品,这将有利于植物肉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05

植物基仍是重要风口

从当下来看,依旧存在着很多有利于植物基发展的因素,而且植物基的热度还在不断提升,可以说植物基食品仍是一个具备潜力的市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植物基市场价值达185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355亿美元。

一方面健康、环保等需求不断增加,开始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如今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健康概念已经逐渐从自身扩大到全生态,寻找有利于自身健康和有益于环境的产品已经成为一个显著追求,植物基食品此时成为了选择之一。

另一方面植物基食品愈发丰富,能够更好地满足多元消费需求。从植物肉、植物奶到植物零食、植物奶酪、植物面等,在解决好产品风味问题的基础上,凭借健康、环保等优势能够更好地吸引消费目光,品牌能够进入的赛道也更多。

无论是从消费者还是品牌的角度来看,植物基食品都有很大的产品优势。而且如今除了特殊的素食主义者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尝试植物基食品,这也为植物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虽然植物肉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见了一些瓶颈,但是其他的细分赛道如植物奶、植物零食等依旧充满活力,而且植物肉也并非没有受众群体和发展空间,只是在产品本身还需要做出一些改进,未来植物肉市场有机会出现新的突破。

不过在发展植物基食品时,品牌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比如像植物肉市场所面临的技术提升和供应链完善还比较明显。未来品牌在发展植物基食品时,可能还需要找准细分市场,从原料、技术、供应等方面建立起竞争优势。

行业思考:近几年植物基市场发展迅速,赛道也在不断细分,现在植物基食品已经不单纯是植物奶和植物肉,而是逐渐扩大至了植物奶酪、植物零食等品类,提供了更多的产品选择。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消费人群的增加,植物基市场仍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只是对于品牌来说竞争也会更加激烈,还需要在市场中形成更大的竞争力。

有探索 有观点 有态度

食品产业新媒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