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日历 | ​朱元璋《示僧》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3-06-07 发布于江苏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杀尽了江南陈友谅的百万大军,腰间佩戴的宝剑还隐约留着一丝鲜血 。

不惹庵的老僧不认识眼前的英雄是谁,于是又惊又怕地三番五次询问出处。

注释

哓哓(xiāo),意思是因害怕而乱嚷、乱叫的声音。

赏析

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首“霸气”诗。
帝王作诗,多是“霸气”诗。
刘邦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项羽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李世民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黄巢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赵匡胤诗,“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及至朱元璋,雄风不减,霸气侧漏,所以有此佳作。
当然,“霸气诗”,不能少了毛主席,虽然他不是帝王,不怎么写诗,诸如,“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以填词为主,但其诗词气魄、胆识、胸怀、格局、境界远超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了,因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嘛!
明太祖这首诗,足以入选以上“霸气诗”,也被誉为明朝最霸气的一首诗,至今读来,令人心惊胆战,霸气十足。
其题目一作《不惹庵示僧》《愤题和尚诘问》。其背景看诗中“杀尽江南百万兵”,就可知道是杀的谁的兵?当时,主要是杀的陈友谅的“百万兵”。当然,还有后来张士诚的“百万兵”,以及元朝的“百万兵”。
但是,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无疑是其一生最为凶险的时刻。他自己也险些丧命,不过最后还是以少胜多,打败陈友谅,从此人生再无对手。所以,胜利后的朱元璋,在经过一座不惹庵古寺留宿时,眉宇间仍然带着杀气。所以,才有了这一句“腰间宝剑血犹腥。”
然而,寺僧因为他和将士带着武器,于是又惊又怕地三番五次询问出处,惹得朱元璋很不开心,生气道“老僧不识英雄汉”。难道凭借我的气势,你还猜不到“我”是谁吗?这个老僧也太有眼无珠了吧!这江南有此等霸气的人,除了“我”老朱还能有第二人吗?“只管哓哓问姓名”,还不烦人。若是刘伯温,怕是掐指一算就知道了吧。看来这个老僧也没啥识人术。朱元璋第二天在墙壁上题诗感慨完就走了。
不曾想,这事还有后续。
朱元璋后来称帝后,有一天突然想起了这首诗,于是差人去寻。不曾想,诗歌后来被老僧洗掉了。朱元璋把寺庙里的和尚抓过来质问。正当大家命悬一线的时候,一个和尚挺身而出,说道: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愁。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朱元璋一听哈哈大笑,这马屁拍得极好,将朱元璋的“霸气诗”又吹捧了一番,当下得到释放。
 “杀尽江南百万兵”,单单杀光百万兵,得多么不容易呀!朱元璋一生杀人如麻,此句可作佐证。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还有一首《咏竹》诗,“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依旧“霸气”十足,可视作他“霸气”诗中的“双璧”。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