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矛盾论》

 人老颠东 2023-06-07 发布于安徽

图片

    离我们最远的是哲学,离我们最近的也是哲学,最没用的是哲学,最有用的也是哲学。哲学不能解决任何具体问题,但哲学能在形而上的层面帮你解决所有问题。






正文

   这次重读《矛盾论》,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困扰我的诸多问题好像都有了答案,突然觉得毛主席的这本书岂止是哲学,简直就是“经”。

图片

 

一、总体印象

    这本书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它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这应该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最大发展和贡献,是毛主席哲学思想的巅峰之作,也是他多年来哲学思考实践成熟了的标志,其他的哲学著作和文章还算不上巅峰。

图片


二、五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从宇宙观(世界观)的高度,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指出不能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二是全面论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还进而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论,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

    三是论证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

    四是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五是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举一反三受益无穷

    这本书确实使我受益无穷,尽管它的许多表述都是几十年前的语言,哲学语言也比较抽象绕口,但给我的直觉是不一样的,需要硬着头皮读,静下心来读。真正读进去了,理解、消化了,看世界看问题的角度就变了,也通透了,有些困惑也就迎刃而解。

    比如,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有时想不开,老觉得别人对不住你,那么《矛盾论》告诉你,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一切过不去实际都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己过得去,什么都过得去。

    《矛盾论》还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是互相依存的,无不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一方不存在了,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好多事如果你自己不去多想,往好里想,对方也就自然不去多想,也就自然往好里想,“有”就变成了“无”。你如果越往坏处想,事情自然就会越来越糟,就像齐人偷斧、杯弓蛇影一样,“无”就变成了“有”。有些事就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学会把“有”当成“无”,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因为矛盾就是这样,你越有,他越有,你没了,他就没了。

    再比如炒股,面对当下的股市,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买吧,怕套住,不买吧,怕失去赚钱的机会。当然,《矛盾论》也不会告诉你明天升多少点,后天降多少点,但它会告诉你,事物都是波浪式前进的,“矛盾的双方无不依据一定的条件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登山到了山顶就必然是下山,那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还有,过去三年,百业萧条,经济不振,各种风险也被激活凸显,水落石出。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人动不动就被封在家里,画地为牢,货运不畅,物流停滞,就连有些城市的生命救治通道也被一刀切的关闭,饿死还是病死的矛盾严重对立,当时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正常生活、生产、流通与防控疫情的矛盾,而落实防控政策不科学,一刀切,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论》说,矛盾转化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其反面,性质也就变了,就会变成对抗性矛盾。不顾一切地过度防控,最后就会由配合防控变成对抗防控。好在及时纠偏,但也造成了当下经济一时无法恢复的难题,教训就是放任矛盾转向反面。

图片

四、把《矛盾论》读薄了可以总结为四句话

    一是这个世界就一个字是“变”,而变化的依据就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着矛盾,所以世界是矛盾的,而矛盾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是中国古典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是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也有斗争性,即对立又统一,这就是唯物辩证法。这里有老子学说阴阳相生相克,阴阳平衡的影子。

    三是矛盾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决定着矛盾的性质,而这一切都在运动中相互转化,发展到最后就是对抗。这里有“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中国道理。

    四是教你如何发现、分析、利用和转化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中达到你的目的。这就是方法论。

    有人概括哲学的核心就是八个字:“对立、运动、转化、平衡”。我体会无论中国哲学《易经》讲的阴阳平衡,还是西方哲学黑格尔的“正反和”,都是在讲平衡,就是矛盾的对立、运动、转化、平衡。毛主席的《矛盾论》就是讲这“八个字”的,而《论持久战》、《论十大关系》等等文章就是《矛盾论》的实际运用,而且是最生动最准确的运用。

图片

五、《矛盾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根源

   矛盾的概念出自《韩非子》(卷第十五·难一第三十六)中关于“自相矛盾”的典故:“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莫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个典故形象地说明了古人对于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关联的理解。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通常用“矛盾”、“相反相成”来表示类似“对立统一”的涵义。相比较“对立统一规律”的说法,“矛盾规律”这一提法更为大家所熟知。老子在其《道德经》中阐明宇宙间万物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法则:“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易经》中,阐明宇宙初始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是太极依阴阳两股势力来创造万物。

    上述这些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我们理解和认可西方唯物辩证法的天然基础,“对立统一规律”暗合中国古人“道”的原理,毛主席作为深谙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文化的伟人,其对东方哲学的把握运用能力无人可比,与西方哲学的抽象难懂相比,《矛盾论》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所以《矛盾论》有特有的毛氏哲学的魅力。

六、写作背景的联想

    毛主席写作《矛盾论》,直接诱因是到抗大讲课的需要,但实际上他是在反思和总结左倾和右倾路线带来的血的教训。看似专业术语的哲学文字无甚惊奇,但如果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来看,这篇文章确实能指导这支队伍如何看待当时的形势,如何解释自己的困惑,如何解决现实的问题,这本书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思想方法论,确实不能小瞧了它的巨大作用。

   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中央红军到陕北才站住脚,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从1921年建党起已经是走过了十七年,十七岁的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当初跌跌撞撞的懵懂年纪,已经迈入成熟的时期,这个过早的成熟是敌人异常的残酷促成的,走过的弯路和面临的现实都需要反思总结,确保后面的路正确,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和理论方法来指导,也就是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需要中国化,作为中共事实上的核心领袖毛泽东,具备贯通中西哲学的这个理论能力,当然也是伟人当仁不让、不吐不快、自然而然的结果。现在看,虽然当时中共高层领导人中有马列主义造诣的理论家不少,但有这种哲学思辨能力,写出类似哲学著作的还真找不出来一个,就连党内公认的马列理论家张闻天、王稼祥也没有哲学著作留世,说明他们都不具备这个本事。

图片

    还有个值得注意的背景,这时正是延安整风的前夜,也是准备阶段,《矛盾论》的发表为延安整风提供了思想方法和理论准备。在中国文化中,能称为“思想”的必须有哲学上的著作成果,而且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正确的理论,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被称为《毛泽东思想》,《矛盾论》、《实践论》是其哲学基础,这是支撑毛泽东思想的扛鼎之作,伟人的其他著作是在这些基础理论之上的运用和实际。

     1937年的伟人44岁,这个年龄对普通人来说是不惑之年,都是十分成熟担当的年龄。现在可以想象,对伟人来说,已经经历了普通人无法想象的血雨腥风,九死一生,也领教了党内害死人的教条主义、极端左倾右倾的巨大危害,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淘汰率极高的生命代价,他深知党内最缺的是什么,最缺的就是马列理论要与中国国情深入地结合,最缺的是实事求是看待和解决路线和方法问题,而要做到这些都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朴素原则,伟人集自己十几年斗争的经验教训和思考总结,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哲学的成果,对唯物辩证法做了中国式的阐释和发展,尤其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演进和解释,进一步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这在哲学层面上,实际上已经完善了辩证法的整个逻辑演进过程,形成了系统体系。

     由此我联想到1925年,伟人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困惑在心的表露。1927年春在《菩萨蛮·黄鹤楼》中,又写下了“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解放后毛主席本人在解析这首词时说,自己都承认当时的心情是非常沉郁的,1927年春他已经非常不看好大革命的前景,一时之间连他自己都非常迷茫了。但在十年后的延安,这些困惑都已释怀,对中国革命已经成竹在胸,明了了,不惑了,所以《矛盾论》应运而生。

    读完让人的感叹是,生命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是人生的动力,也是常态。曾经,我们有过对自身现状的抱怨,有过对单纯生活的追求,有过对宁静内心的修行,然而我们终究无法彻底摆脱矛盾。身在水中,却老想拨开水,回避矛盾,这就是一种徒劳。你要向前走,新的矛盾也会伴随而来。所以,不管现在我们面临什么样的矛盾状态,心力需要放在解决方面,解决不了的不是时机不到,就是方法不对。

七、后话

    记得毛主席对“哲学”曾有一个概括,他说“自从有阶级社会以来,一共有两门科学,一门叫自然科学,一门叫社会科学,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与总结。”这个概括非常精辟。其实哲学说复杂非常复杂,高度抽象晦涩,但说简单也非常简单,一分为二,阴阳平衡。离我们最远的是哲学,离我们最近的也是哲学,最没用的是哲学,最有用的也是哲学。哲学不能解决任何具体问题,但哲学能在形而上的层面帮你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毛主席讲哲学是明白学,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我觉得哲学是一个人生存,在社会安身立命的学问,起码能做到使自己心情愉快幸福,是自己和自己“过得去”诀窍。

    有古哲人说过,三十岁之前,不必研究哲学。就如同老话说“少不看《周易》”一样,因为那个年龄段,一般人没有多少丰富而深刻的阅历,研究哲学也没什么感受,都是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似乎在玩文字游戏,自以为很认真。三十岁以后,就可以研究哲学了,因为你有一定的阅历了,对概念也有感受,这个时候,很容易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最起码在表达方面能做到言简意赅。

      古人诚不欺我也。

图片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