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的不传之秘,治疗带状疱疹的两个要点,三味中药效果非凡

 文明苑 2023-06-07 发布于山西

前段时间,邻居阿姨得了很严重的带状疱疹,病势非常急,范围也很大,主要病发部位是背部、颈部,水泡大而密集,坐卧不宁,痛楚不堪。

当时已是晚上,我先用针刺、拔罐的方法给她处理了一下,稍解痛苦。由于病情较重,我建议还是先到医院进行诊治。

她第二天就到了附近的卫生院,医生确诊就是带状疱疹,给其开了口服的伐昔洛韦、甲钴胺片,外用的炉甘石洗剂。并且,医生还叮嘱千万不要针刺。

在按照卫生院的方法治疗一两天后,病痛未并减轻,然后又找到我。涂抹了炉甘石之后,疼痛反而更为加重。病情并没有得到遏制,还在发展之中,层层叠叠的水疱令人不寒而栗。

我还是给其做针刺,拔罐,经过三四天的治疗后,疼痛大为减轻。不过阿姨又有事去南方了十来天,前几天才回来。皮肤基本已经恢复,疼痛比之前已减轻很多,但仍然难以忍受。

带状疱疹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其好发于胸腰部,故也被俗称为“缠腰龙”、“串腰龙”、“缠腰火丹”、“蛇丹”。其他如面部、下肢也可能发生,称为“蛇串疮”。

带状疱疹常常急性发作,因剧烈疼痛使患者痛苦异常,坐卧不安,夜不能寐,这种痛苦,没得过带状疱疹的人是无法想象和理解的。

带状疱疹常发于春、秋季,是由疱疹病毒(HSV-1、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

带状疱疹有一个基本的发病过程:

1、局部先有感觉过敏、灼热感和神经痛。

2、约3-4日后,出现簇集成群的粟粒大的丘疱疹,迅速成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周围红晕。水疱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

3、病变处对任何刺激均十分敏感,如轻微触摸便可引起剧烈疼痛,局部淋巴结也有肿痛。

4、发疹3-4日,疱液由透明变浑浊,随后干燥结痂。

对于带状疱疹,中西医有着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分别介绍:

一、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基本手段为抗病毒、止痛、消炎。

主要治疗方法多为以下三种:

1、口服和外涂抗病毒药物。

常用的外用药为阿昔洛韦乳膏、更昔洛韦软膏。常用的口服药为阿昔洛韦片、伐昔洛韦片等。

不过,这些口服抗病毒药物的用量是很惊人的,比如阿昔洛韦片,要求是一次服用0.8g,最常见的阿昔洛韦片规格为0.1g,所以一次要吃8片,而且一日要服用5次,疗程为7~10日。

肾功能减退的带状疱疹患者对此要特别注意。

2、免疫增强治疗。

常见用药为:维生素B1、维生素B12、转移因子胶囊或口服液等。

此外,还有注射用转移因子、正常人免疫球蛋白等药物,当然这类药物的使用必须是在专业的医疗机构内进行。

3、止痛治疗。

带状疱疹的疼痛非一般人所能忍受,上面两种方式就“远水不解近渴”了。

为缓解疼痛,可以服用扑热息痛、布洛芬、普瑞巴林等。更为剧烈的疼痛可以服用卡马西平。

止痛药的使用同样要考虑肝肾功能。

二、中医对带状疱疹的治疗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肝胆热盛,脾湿内蕴藏所致。

比较常用的中成药有:胃苓丸、龙胆泻肝丸、二妙丸、五苓散等。

以上是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常规疗法,效果往往会差强人意。

很多带状疱疹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虽然疱疹消退,皮肤恢复正常,但疼痛却仍不减轻,往往还会持续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抗病毒药物和止痛药一日也不能停歇。

如何才能更好更快的治疗带状疱疹呢?

无论是西医认为的病毒感染,还是中医认为的肝火妄动、脾湿内蕴,带状疱疹其实都是身体内部的热和毒向外发散的外在表现。

所以带状疱疹的治疗应该因势利导,使热毒顺利地发散出来为主要治疗手段。

虽然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也很有必要,但却往往远水难解近渴。而对于带状疱疹的初始阶段,使用针刺和拔罐的治疗方式,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所需准备工具:碘伏、棉签、刺血针、拔罐器、酒精。

具体操作流程:

1、棉签蘸碘伏,给患处消毒;

2、如果疱疹面积比较大,可选取边缘、两端,以能延缓病势向更大区域发展。

3、取刺血针迅速在疱疹上点刺,以刺破皮肤出血为度,大的疱疹要多刺。

4、将拔罐器扣在目标区域,迅速拔罐,皮肤轻度提起即可,并根据出血量进行调整。拔罐器宜使用气罐,不宜使用火罐,因为气罐更方便控制力度。

5、5分钟后,起罐,用棉签擦去皮肤及拔罐器中的血液,之后皮肤用碘伏消毒,拔罐器用酒精消毒。其余部位以此逐步进行。

6、根据病势,可以每天进行。所以拔罐时力度不能太大,否则用力过度可能会伤害皮肤而影响连续治疗。

这种方式,适用于带状疱疹初始发作阶段。简单易行,效果立竿见影,不但能迅速缓解病痛,而且能极大的缩短病程。

所以,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要把握两个要点:

一方面,要及早进行针刺放血疗法;

另一方面,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中药。

如果初始阶段没有进行针刺放血的治疗方法,疼痛往往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我的邻居就是这种情况,此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效果不明显,服用止痛药物对肝肾的影响又比较大,所以我试着给她开了几付网友推荐的孙一奎《医旨续余》的方子,效果非常明显,如果再早些服用,效果应该会更好。

《医旨续余》下卷有一个胁痛的医案,讲的就是带状疱疹的论治,其原方为:全瓜蒌1-2两,粉甘草2钱,红花5分。

该医案的论述非常精彩,极具启发,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不过该方能否作为带状疱疹的特效方呢?又龙胆泻肝丸、五苓散、胃苓丸等又有何优劣之分呢?这还需要更多的学习、更多的实践。

邻居应用该方的后续效果,我会即时向大家汇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