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肾气丸,把夏天耗散的阳气补到位

 图书 馆员 2023-06-08 发布于内蒙古

一个中成药,把夏天耗散的阳气补到位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创立金匮肾气丸,并流传至今。不过,现在市面上和金匮肾气丸有关的中成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动,令人惋惜。
拿现在的金匮肾气丸来讲,在仲景原方的基础上加了牛膝和车前子,我们看它的配伍是这样的:
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
在功效上仍旧以温补肾阳为主,可以看到配伍当中有附子,附子大辛大热,就像一团火,它直接入到肾,去温暖肾阳。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桂枝和附子有共同之处,走而不守,这里遵循仲景先生的本意,用这两个药相配,重点突出一个通字,可以让阳热之气通行周身。而在其他的衍变方中,比如桂附地黄丸,用肉桂代替了桂枝。

从取材上来讲,二者虽然出自同一种树,但性质却有所不同,桂枝辛温,肉桂辛热,肉桂温补性更强。用温补的肉桂替换掉温通的桂枝,这样一来,温通之力被削弱,温补之力得到增强,或者说相较于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的温补之力更强。

地黄、山药、山茱萸养阴生津。阴和阳的关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抱。为了防止阳热之气过盛。于是加入滋阴的药物,以阴制阳。
但滋阴的药物又有弊端,容易生湿,茯苓和泽泻就派上用场了,这两个药可以把湿气排干净。
牡丹皮清热凉血。
至于牛膝和车前子,因为是后面加入的,我们放到最后来讲。
车前子是车前草的种子,种子药的特点,药性趋下,那些埋入泥土的种子都是向下扎根的,种子虽然小,但非常有力量。车前子作用在下焦,能让小便变得通畅,利水利湿。
牛膝有利水之效,同时还能引药下行,把药力引到下肢。
因为加了牛膝、车前子,利水消肿的作用明显增强了。中医的思路是这样的,要治水肿,先去利水,小便一通,聚集在下肢的水湿就能往外排。所以我们说消肿,主要消除下肢水肿。
进一步来讲,为什么水肿?还是因为肾阳不足。
肾阳可以促进气化,就像火能把水烧开,烧开的沸水向上向外冒着热气,这就是水受热气化成了水蒸气。肾阳不足,气化功能减弱,喝下去的水,不能向上蒸腾,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小便排出,另一种情况是聚集在下肢,形成水肿,用手按一按,皮肤会凹下去。
汉代的金匮肾气丸,包括我们在前面提到的桂附地黄丸,也有一定的利水消肿的作用,在没有牛膝、车前子的前提下,主要靠茯苓、泽泻通利小便,把水湿往外排,不过这两个药用量很少,会显得有些单薄,如果肿的比较厉害,力度就不够了,必须要借助牛膝和车前子。
同时还要温阳化气,通过温补肾阳,促进蒸腾气化,使水参与到循环中去,这是保证水肿消失且不再复发的关键。
这样我们就理解了说明书上所写的关于金匮肾气丸的功能主治,理解了“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真正意义。
这个药因为有滋阴的成分,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阴阳双补剂,不过由于温热的药物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整体性质偏温,适合阳虚体质。
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腰膝酸软、舌淡苔白等,有阳虚的症状,可以用金匮肾气丸,也可以用桂附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温补之力更强,但如果伴有水肿、小便不利,金匮肾气丸是最佳选择。
肾气丸演化成的桂附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

肾气丸,

来源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演化成的桂附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

方中补阳之品药少量轻而滋阴之晶药多量重,可见其立方之旨,并非峻补元阳,乃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取“少火生气”之义。正如柯琴所云:“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由于本方功用主要在于温补肾气,且作丸内服,故名之“肾气丸”。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症状常表现为: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临床上常用于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于肾阳不足者。
临床应用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辨证要点。
各药鉴别如下:
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茯苓 牡丹皮 桂枝 炮附子,8味药
用于:肾阳不足
这个“金匮肾气丸”,常见于书中,或学者,学子的口中。经过时间的推移,演化成了以下两种,也是药店中常见的两种药物:
肾气丸演化成的桂附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

桂附地黄丸(现代):将肾气丸中的桂枝去掉,改为肉桂。肉桂温补肾阳的效果更好。

[组成]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茯苓 牡丹皮 肉桂 炮附子,8味药
用于:肾阳不足。
金匮肾气丸(现代):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加: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车前子:利水。
[组成]地黄 山药 山茱萸各 泽泻 茯苓 牡丹皮 桂枝 附子炮 牛膝、车前子。10味药。
用于:肾阳虚,水肿明显者。利水效果强于桂附地黄丸。
肾气丸演化成的桂附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

病机:

肾为水火之脏,内寓元阴元阳,阴阳一方的偏衰必将导致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而且肾阳虚一般病程较久,多可由肾阴虚发展而来,若单补阳而不顾阴,则阳无以附,无从发挥温升之能,正如张介宾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腰为肾府,肾阳不足,故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
肾阳虚弱,不能化气利水,水停于内,则小便不利、少腹拘急,甚或转胞;
肾阳亏虚,水液直趋下焦,津不上承,故消渴、小便反多;
肾主水,肾阳虚弱,气化失常,水液失调,留滞为患,可发为水肿、痰饮、脚气等。
病症虽多,病机均为肾阳亏虚,所以异病同治,治宜补肾助阳为法。
补肾益气第一方——肾气丸

补肾益气第一方——肾气丸,出自医圣张仲景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由附子、桂枝、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八味药组成,乃补益肾气之名方。此丸充肾气而和阴阳,乃补益肾气的标杆。凡肾气亏虚所致各种病证,皆可用之加减。

一、肾气丸出处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共有三处条辨提及肾气丸,如下:
肾气丸是基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泻之”之说,依肾之性而设的“补”肾之剂。
本方君以辛味之附子、桂枝温之:附子辛热纯阳,其性走而不守,可通行十二经,补先天命门真火;桂枝辛甘而温,引阳入肾,为温通阳气之要药;干地黄味厚滋甜,可滋阴补肾,直入少阴而壮肾中真水;山药性味甘平,皮黄入脾,得土中之专精,又其体滑多涎且黏稠色白,犹如肾所藏之精,故既能补益脾肾之精气,又能强阴固肾;山茱萸可补益肝肾,固涩精气;茯苓渗湿健脾,降阴中之阳;泽泻利小便起肾气,降阴中之阴;牡丹皮苦辛而寒,能清透相火之伏郁,而助肾气之微生。
二、肾气丸的主要病证特征
  (1)关键指征:①阳虚失煦的症状,如腰部疼痛,下半身寒凉、痿软无力,少腹拘急。②气化失司的症状,如小便不利或失禁,水肿。③肾虚失摄的症状,如阳痿早泻。
 (2)舌脉:舌淡胖,少苔,脉沉弱。
三、肾气丸主治病证
肾气丸常用于治疗肾阳亏虚所引起的水肿、尿频频急起夜多、腰酸腿 痛,阳痿、早泄、不育不孕、膀胱咳、慢性腹泻、梦交、产后痹证、骨质疏松、顽固性遗尿等。
 1、 ☞ 膀胱咳
  《素问·咳论篇》云:“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肾气丸治疗膀胱咳患者,疗效颇佳。
  2、☞ 尿频尿急起夜多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尿频之症多因肾气不固,膀胱约束无能,气化不宣所致。
 3、 ☞ 下肢水肿
  《医宗必读·水肿胀满》曰:“水虽制于脾,实统于肾,肾本水脏,而元阳寓焉。命门火衰,既不能自制阴寒,又不能温养脾土,则阴不从阳而精化为水,故水肿之证,多属火衰。”对于肾阳亏虚所致之水肿,可用真武汤、肾气丸之类加减治疗。

四、肾气丸服用方法

如果是手工制作的肾气丸,每天早上在阳气生发之时服用1个即可,饭前饭后皆可。一日里不可多服,现代人多为中焦不通畅,容易上火。

金匮肾气丸的功效与作用,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金匮肾气丸方剂原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历来治肾的祖方。
【组成】干地黄八两(240g) 薯蓣(即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各120g)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各90g )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6g),日再服。现代用法:将药物混合研细,炼蜜和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下。或根据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现代尚有片剂、口服液等剂型。
【功效与作用】本方具有温化肾气、温补肾阳的功能,主治因肾阳不足之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阳痿精冷,舌质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微,以及痰饮、消渴、脚气等症。归纳起来有三,即:一为肾虚,二为阳气不足,三为水液失调。
金匮肾气丸是为肾阴阳两虚、肾阳虚偏重者而设。肾阳虚者得之,可收“阴中求阳之效”,肾阴阳两虚者得之,则有阴阳并补之功。肾气丸中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之阴,用附子、肉桂壮肾中之阳,用阴中求阳之法,以达到温补肾阳之目的,“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体现了“少火生气”的中医理论,也说明本方意在徐生肾气,而不为速壮肾阳。
【主治】 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改善微循环、类性激素样作用,对糖、蛋白质、脂肪代谢有改善作用。肾阳不足,辨清可用本方治症的主要病位在肾。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肾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其基本效用是改善水液代谢,调畅小便。应用肾气丸应具备的基本症状是:腰酸脚软,小便不调,舌质淡胖,尺脉沉细。临床多用汤剂,灵活加减。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现多用肾气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征、腰痛、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肺心病、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属肾阳不足者。注意如有咽干、口燥、潮热、盗汗、舌红苔少等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症状者不宜服用。
【方解】 本方治证皆由肾阳虚,命门之火不足所致。腰为肾府,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命门真火,为人体阳气之根,命门火衰,温化失常,百病丛生。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故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肾阳虚弱,不能化气利水,水停于内,则小便不利,少腹拘急,甚或转胞;肾阳亏虚不能蒸化水液,水液直趋下焦,津不上承,故消渴,小便反多;肾主水,肾阳虚弱,气化失常,水液失调,留滞为患,可发为水肿、痰饮、脚气等。病症虽多,病机均为肾阳亏虚,命火不足,所以异病同治,治宜补肾助阳为法,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理。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为温阳诸药之首;桂枝辛甘而温,乃温通阳气要药,二药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共为君药。然肾为水火之脏,内寓元阴元阳,阴阳一方的偏衰必将导致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而且肾阳虚一般病程较久,多可由肾阴虚发展而来,若单补阳而不顾阴,则阳无以附,无从发挥温升之能,正如张介宾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类经》卷14),故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配伍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共为臣药。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不仅可籍阴中求阳而增补阳之力,而且阳药得阴药之柔润则温而不燥,阴药得阳药之温通则滋而不腻,二者相得益彰。方中补阳之品药少量轻而滋阴之品药多量重,可见其立方之旨,并非峻补元阳,乃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取“少火生气”之义。正如柯琴所云:“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27)。再以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配桂枝又善温化痰饮;丹皮苦辛而寒,擅入血分,合桂枝则可调血分之滞,三药寓泻于补,俾邪去而补药得力,为制诸阴药可能助湿碍邪之虞,诸药合用,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证自除。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二是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气。由于本方功用主要在于温补肾气,且作丸内服,故名之“肾气丸”。
《医门擥要》中的金匮肾气丸及相关方药 

兰茂先生学经典而不拘泥于经典,在继承仲景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根据云南地方因素,因人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临床体会,拓展了金匮肾气丸的适用范围。其灵活使用肾气丸的思路在《医门擥要》中有明确记载。按《重订医门擥要》所考证,兰氏《医门覽要》中所提到的金匮汤、肾气汤、肾气丸均为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金匮肾气丸,或是将原方剂型由丸剂改为汤剂而成。而《医门覽要》中所记载的金匮肾气汤组成为:熟地黄半两,白茯苓、泽泻、山茱萸(取肉)、山药(炒)、牡丹皮各一两(去木),官桂(不见火),附子(炮)二个,车前子(酒蒸),川牛膝(去芦,酒浸),即《严氏济生方》中之“加味肾气丸”,又名济生肾气丸,并非为金匮肾气丸原方组成,且相较金匮肾气丸原方的药物剂量也进行了一定调整,可以看做是金匮肾气丸的加减使用。故笔者在整理时并未将其与仲景经方金匮肾气丸相等同,这一点在进一步分析兰氏辨治思想之前必须加以说明。 

兰茂《医门覽要》中金匮肾气丸所论治的病症 

笔者整理了《医门覽要》中与金匮汤、肾气汤、肾气丸相关的病症,其主治的病症有十余种,所含病症包括了上、中、下三焦所属疾病。上焦病症计有:气喘、哮喘、目干疼、目昏、冷泪、头痛、耳鸣;中焦病症计有:吞酸、反胃、噎食、哽食、停食、伤寒有食即吐、类似反胃者;下焦病症计有:肾管阴户痛、痿症、小便多、血肿、血淋、血带、白带而痛、膀胱疼、淋症、小便淋滴。金匮肾气汤主治的病症有:面色赤,心火盛;命门火衰;年老思虑过度;吼喘、气喘、哮喘;反胃、咽食、哽食;淋症;吞酸;脱肛;不禁;横担(瘰疬)等。通过以上的病症统计,笔者认为兰氏只有对中医异病同治思想深入领会,才能灵活的将仲景金匮肾气丸进行加减变化而治疗上、中、下三焦疾病。下面笔者对金匮肾气丸治疗这些症状的机理加以浅析,希望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领略兰氏灵活的辨证论治思路。 
用金匮肾气丸治上焦疾患肾气丸本主治下焦疾病,但经过辨证论治同样可用治上焦疾患。因肾主纳气,若肾虚而不能纳气,呼吸无根,则可见气喘、哮喘,故可治用肾气丸;因乙癸同源,肾虚及肝,精血亏虚,目失所养则目干疼、目昏、冷泪,治用肾气汤加虫退、红花、白菊花,以补肾祛风,养血活血;五脏通五窍,肾开窍于耳,肾虚失养则耳鸣,治用金匮汤;肾主藏精,肾虚精亏,清阳不升则出现头痛,治用肾气汤。 
用金匮肾气丸治中焦疾患中焦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其运化腐熟作用依然离不开肾的功能。对于中焦之噎食、哽食,一般多从中焦脾胃论治,但兰氏提出“由相火衰弱不能熏蒸脾胃而化食”[2],即肾气不足,元阳虚弱而难以促中焦脾胃运化腐熟水谷,食不能化则出现反胃、噎食、哽食等症,其根本为下焦虚损,治用肾气汤加沉香、香附、鹿茸、龟胶,以补肾降逆。若吞酸者,一般医者多从肝胃不和论治,而兰氏认为因“脾胃潮湿,不纳饮食而化食也……所饮之水皆停积于胃而变为酸水也”[2],即病虽为中焦运化失职导致反酸,但其根本乃因下焦阳虚失于温化,火不暖土,水湿聚于胃而成酸水,故以金匮肾气丸加温阳之鹿茸,沉降之沉香、香附、龟板以治之。 

用金匮肾气丸治下焦疾患下焦之肾管阴户痛、小便多、血淋、淋症、小便淋滴、膀胱疼等病症的发生乃因肾主水,与膀胱互为表里,司二便之开阖,肾气不足,火不能制水,水道不畅,开阖失司则出现膀胱疼,小便异常,治用肾气汤;若肾管痛治用肾气汤加琥珀以利尿活血;小便多治用肾气汤加白果、益智仁增强其补肾固涩之力;女子湿肿,则为血入子宫,亦名血肿,其症最重,治法用肾气汤加香附、沉香、鹿茸、龟板,倍加车前子、泽泻、茯苓以行气渗湿治之;痿症亦可因水火不济,血气两亏而成,肾藏精而主骨,故用肾气汤补益肾气,加鹿茸温肾阳,虎骨强筋骨,龟胶滋阴血以治之。 

临床运用举隅 

笔者在兰茂辨治思想影响下曾用肾气丸治疗一患者获得良效,特列举于下。张某,男,40岁。初诊时主诉为:反酸一个月;患者不明原因于一个月前出现反酸,时有呕吐酸水,饮食不佳;大便稀溏,小便自调;视其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患者自述之前曾多方投医而病情并未明显缓解,笔者观看前医多使用左金丸、逍遥散等方并加用乌贼骨、瓦楞子等药物治疗,思路多从肝胃不和论治。回想到兰氏在《医门覽要》中所提到“脾胃潮湿,不纳饮食而化食也”,“所饮之水皆停积于胃而变为酸水也”,再结合脉证而考虑其病属肾中阳虚而失于温养,进而火不暖土,水湿不运,聚于胃而成酸水,故以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方药如下:生地20g,山茱萸12g,山药12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制附片3g,桂枝3g,仙灵脾10g,沉香8g、香附10g、龟板15g。3剂后复诊,患者病情已有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服3剂而愈。 

【金匮肾气丸的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辨证要点。若咽干口燥、舌红少苔,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应用。此外,肾阳虚而小便正常者,为纯虚无邪、气化不滞,不宜用本方。吴仪洛称:“此亦为虚中挟邪滞而设尔,若纯虚之证,而兼以渗利,未免减去药力,当用右归丸或右归饮”(《成方切用》)。

2.加减法:方中干地黄,现多用熟地;桂枝,改用肉桂,如此效果更好;若夜尿多者,宜肾气丸加五味子;小便数多,色白体羸,为真阳亏虚,宜加补骨脂、鹿茸等,加强温阳之力;若用于阳萎,证属命门火衰者,酌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萎之力。
3.现代运用: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阳不足者,均可加减应用。
肾气丸应用探析
【摘 要】通过论述《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对五种不同疾病的治疗,展现了中医“异病同治”之精华,以及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精髓,对指导当今临床有重要意义。
肾气丸为千古名方,出自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其组成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仲景在该书中有五处用到肾气丸,一为《中风历节病》篇用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二是《血痹虚劳病》篇用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三是《痰饮咳嗽病》篇用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者;四是《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用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五是《妇人杂病》篇用治妇人烦热不得卧,但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此虽为五种不同疾病,但皆以肾气丸治之,正为仲景辨证论治思想的精髓所在。有关此五种疾病证治,笔者浅述如下:
1 脚气不入,催氏八味
此崔氏八味丸即为肾气丸,用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见于《中风历节病》篇后之附方,此不赘述。
2 虚劳腰痛,八味肾气
《血痹虚劳病》篇有言:“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此为仲景论述肾阴阳两虚之证。腰为肾之外腑,肾虚则腰部酸痛。肾与膀胱相表里,而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所藏,气化则出,肾气虚则气化失常,故而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程云来《金匮要略直解》云:“是方益肾间之气,气强则便溺行而小腹拘急亦愈矣。”由此方可见仲景治虚劳重视补肾之特点。
3 温肾蠲饮,金匮肾气
《痰饮咳嗽病》篇载有:“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若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水停心下,出现胸胁支满,目眩,心下悸动,则应健脾渗湿,通阳利水,仲景用苓桂术甘汤。若肾阳虚不能化气利水,水泛心下,则畏寒足冷,腰酸,少腹拘急不仁,则应温肾蠲饮,化气利水。方中炮附子、桂枝温肾阳,是为“阴中求阳”,以生肾气;山茱萸、山药、地黄滋补肾阴;茯苓、泽泻、丹皮是行消开导之品,祛肾邪,使其补中有泻,补而不滞。阴阳相济,则生化无穷。正所谓“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阳之弱,可以利水”。可见,此处肾气丸法是仲景治疗痰饮“当以温药和之”的基本方法的具体体现。
4 肾虚消渴,肾气丸方
仲景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肾藏精,为水火之脏,主氺液。在正常情况下,津液之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和转输,肺的宣散和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送之全身,乃至化为汗、尿排出体外。若内热津伤,一般情况下应为口渴而小便短少。小便反多,则说明是肾虚阳气衰微,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化气以摄水,水尽下趋,故而“以饮一斗,小便一斗”。仲景运用肾气丸补肾之虚,温养肾阳,以恢复蒸津化气之功,则消渴自除。
5 妇人转胞,肾气丸方
《妇人杂病》篇载:“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此为仲景论述妇人转胞的证治。其主症为小便不通,脐下急迫。是因肾气不举,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病在下焦,中焦无病,因而饮食如故。因小便不利,浊气上逆,故烦热不得卧,只能倚靠着呼吸。用肾气丸振奋肾阳,蒸化水气,小便通利,则其病可瘥。
以上五种病都用肾气丸治之,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之思想,也是仲景辨证论治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指导我们更好地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味肾气丸是温肾之中寓有养阴之功,此乃阴中求阳之方。方中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茯苓、丹皮、泽泻淡利水湿,此即今之六味地黄汤。细分之,方中熟地配丹皮,滋阴之中泻肝热。山药配茯苓补肺益脾,山萸肉配泽泻,敛阴之中佐以通利,此三补、三泻之妙用也。再配桂枝、附子方名八味肾气,补阴之中以助肾阳,即《难经》云:“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生化无穷,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泉源不竭。”
从肾气丸看中医的“阴阳并济,寒热一体,补泻同用”的治疗思想    作者:周志远   以下引用文章来源于一点资讯
肾气丸最初出自《金匮要略》,所以又名金匮肾气丸或崔氏八味丸,这是一张临床疗效很好的处方。后世根据该方又生出了几张变方,如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济生肾气丸等,这些处方基本都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变化而来的。
金匮肾气丸由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附子、肉桂等八味药组成,这张方子中既有补肾阳的药,又有补肾阴的药,有温补的热药,也有清热的凉药,有补,也有泻,可以说是阴阳并济、寒热一体、补泻同用的代表方剂。
中医认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一张方子中,若只有扶阳之药,常会导致患者在扶阳的过程中,因为服药过于温燥而阴液枯竭,出现口干舌燥、烦躁不安等现象。若只有滋阴之药,而无扶阳之药,又容易出现滋腻碍膈等现象。
所以用药过度滋阴或者过度扶阳均不足取,患者需要滋阴的,可于滋阴药中适度加点扶阳药,以振脾肾之阳;需要扶阳的,也可以适度加些滋阴的药,以护肺肾之阴。只有阴阳平衡,患者服药才会安稳妥当。
同样的道理,在一张方剂中,大量的用温热药,也需要适度加些寒凉药,以防温燥太过,伤阴损津;大量用寒凉药的,也需要适度加些温热药,以防寒凉伤脾肾。
补益的方剂也要考虑给病邪留条出路,祛邪的方剂也需要考虑患者正气的扶助,所以需要补泻同用,金匮肾气丸正是本着这种思想立方。
《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的作用主要为温补肾阳,通利小便,治疗各种因肾阳不足引起的疾病。《金匮要略》中载肾气丸的用法有四处:1.虚劳腰疼,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2.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3.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水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4.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金匮肾气丸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便不利或者频数等疾病,适合肾阳不足、腰酸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的患者,从脉象上来说一般尺脉沉细,从舌相来看,这类患者常见舌质薄白不燥,另外金匮肾气丸也可治疗脚气,痰饮,消渴(主要是下消),转胞等证。
后宋代儿科名医钱乙认为小儿乃纯阳无阴之体,治疗时和成人治则有异,故小儿在滋肾阴时不应考虑同时扶肾阳,将金匮肾气丸中的附子和肉桂去掉,在调整每味药的用量,这就成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补肾良方六味地黄丸。从立方法则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用六味地黄丸的。
宋代另一名名医严用和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加味了牛膝和车前子后,就成了济生肾气丸,今天我们在药店里购买的金匮肾气丸,配方大多是济生肾气丸的。这两味药加入后,肾气丸补肾阴肾阳,利尿通淋的效果就更明显了。笔者常常用济生肾气丸治疗晚期癌症患者胸水和腹水,疗效颇为明显。
金匮肾气丸的变方中有一张方子为桂附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药物组成完全一样,仅仅改变了肉桂和附子在方中所占的比重,结果用途就大不一样。桂附地黄丸扶阳的力度较强,所以适合肾阳严重不足的患者使用。主治肾阳不足,腰膝痠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非常适合糖尿病、哮喘或者前列腺疾病患者见阳虚证者。
后人还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减,去掉肉桂和附子,加上知母和黄柏,就成了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就只是滋阴泻浊,适合于肾阴虚严重的患者。金匮肾气丸去掉肉桂和附子,加上枸杞和野菊花之后,就侧重于补肾阴肝阴,适合肝肾阴虚见头晕眼花,视物不清等证的患者。
从这样一首方剂的制方和加减化裁技巧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医治病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精微之处。
肾气丸临床新用

●八味肾气丸可用治腰脊劳损,加杜仲炭30g,金毛狗脊30g,效佳。

●八味肾气丸配黄芪20g,白术15g,车前子30g(布包),牛西西12g,桑寄生15g,治疗妇女特发性浮肿。
●八味地黄丸配菟丝子30g,沙苑子15g,牛西西15g,车前子30g,益母草40g,泽兰叶30g,治疗慢性肾炎肾病期,尿少浮肿,脚欠温者。
●八味肾气丸加核桃仁20g,苏子12g,沉香9g,地龙15g,五味子9g,治疗肾不纳气哮喘。
●再生障碍性贫血,证属肾精不足,生血力差。以本方加紫河车20g,龟板胶15g(烊化),黄芪30g,当归18g,鸡血藤30g,巴戟天15g,枸杞子15g;出血者加仙鹤草40g,大枣10枚,牛西西15g。
●糖尿病,饮一溲一,口渴腰痛胫废者,以本方加龟板18g(打碎先煎),菟丝子30g,去泽泻易苍术15g。若阳痿者,加仙灵脾30g,仙茅15g,阳起石30g,沙苑子15g。
●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浮肿,面色萎黄者,精神困倦,嗜睡少神。以本方配合真武汤加桂枝15g,川芎10g,丹参15g。
●治疗妇女性欲低下(肾阳虚衰型)。本方加寸云15g,天门冬15g,巴戟天15g,补骨脂20g。
●脑缩、智力痴呆,以本方加益智仁15g,核桃仁30g,枸杞子15g,仙灵脾30g。
●习惯性流产,属肾虚系胎无力。本方去肉桂加菟丝子30g,寄生15g,川续断15g,苎麻根30根,山萸肉30g。
●三叉神经痛,证属肾阳虚。以本方加天麻12g,川芎10g,全虫10g,天虫15g,白芷12g。
●性交不射精(属肾虚无力),以本方加党参15g,肉苁蓉15g,枸杞子30g,枳实15g,白芍15g。
肾气丸医案举例
患者,女,46岁。诊于1970年6月25日。
素体虚衰,形神怯弱,喘咳数载,每因劳累而发,症见喘促气急,呼多吸少,动则尤甚,伴腰酸肢冷,夜尿频数,痰稀而白,舌质淡黯,苔白滑,脉沉弦。听诊:两肺有哮鸣音。胸透:肺纹理粗乱,肋间隙增宽。
辨证:肾失摄纳,气逆喘促。
治法:补肾纳气,降逆平喘。
方药:八味肾气丸加减。
药用:熟地黄18g,核桃仁15g,山萸肉15g,五味子10g,杏仁12g,苏子12g,细辛4g,地龙15g,肉桂3g,沉香(面)1g(冲),磁石30g(先煎)。1剂/日,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复诊:药服6剂,喘咳息平,夜卧入寐。
原方继服10剂,诸症缓解,续服都气丸以资巩固。
 【附方】
1.加味肾气丸(《济生方》) 附子炮,二个(15g) 白茯苓去皮  泽泻 山茱萸取肉 山药炒 车前子酒蒸 牡丹皮去木,各一两(各30g) 官桂不见火 川牛膝去芦,酒浸 熟地黄各半两(各15g)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大,每服七十丸(9g),空心米饮送下。功用: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主治:肾(阳)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2.十补丸(《济生方》) 附子炮,去皮、脐 五味子各二两(各60g ) 山茱萸取肉 山药锉,炒 牡丹皮去木(各60g) 鹿茸去毛,酒蒸一钱(3g) 熟地黄洗,酒蒸二两(60g) 肉桂去皮,不见火一钱(3g ) 白茯苓去皮 泽泻各一两(30g)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 子大,每服七十丸(9g),空心盐酒、盐汤任下。功用:补肾阳,益精血。主治:肾阳虚损,精血不足证。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以上二方,均由肾气丸加味而成,皆具温补肾阳之功。加味肾气丸增入牛膝、车前子,温肾利水以消肿,常用于肾阳虚损的水肿、小便 不利;十补丸则加鹿茸、五味子,温肾壮阳,补养精血,适用于肾阳虚损、精血不足之证。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2.方论选录
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2录柯琴:“命门之火,乃水中之阳。夫水体本静,而川流不息者,气之动,火之用也,非指有形者言也。然少火则生气,火壮则食气,故火不可亢,亦不可衰。所云火生土者,即肾家之少火游行其间,以息相吹耳。若命门火衰,少火几于熄矣。欲暖脾胃之阳,必先温命门之火,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斯知肾以气为主,肾得气而土自生也。且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则脾胃因虚寒而致病者固痊,即虚火不归其原者,亦纳之而归封蛰之本矣。”
“八味肾气丸” - 补肾的祖方,很奇妙的方剂!

“八味肾气丸”首载于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至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也有记载,可谓是补肾的祖方,即后代的补肾诸方,基本都是在“八味丸”基础上变化而来。比如滋阴的“六味地黄丸”,补阳的“桂附地黄丸”“右归丸”,补阳利尿的“金匮肾气丸”等,它们都摆放在药房的显眼位置,而他们的祖先“八味肾气丸”却不见了踪影。

  “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后世方有什么不好呢?不是偏凉,就是偏燥偏热。一般体质的人还好说,那些脾肾稍稍敏感点,吃后反应就比较大,会感到明显寒或上火,而“八味肾气丸”很少有这个问题。
  更神奇的是,无论是瘦弱的寒证人,还是大腹便便的“热”证的人,都适合吃“八味肾气丸”,原方就可以,当然药量做一点点微调会更好,奇怪吧?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叫“肾气丸”,而不叫“肾阴丸”“肾阳丸”
  学过针灸的朋友都知道,人体穴位的命名不是胡来的,个个都有讲究,都体现了该穴位最重要的属性。同样,为什么叫“肾气丸”,而不叫肾阴丸、肾阳丸呢?
  “肾气丸”补的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说补肾阳。其实不太对,而是肾气。
  什么是肾气?
  简单的说,五脏藏精,而肾藏五脏之精。肾精转化成肾气,而人体三焦的动力来自于肾气。三焦密布全身,可以将肾气输到全身,参与全身的气化作用。人体脏腑功能本质上就是气化作用,现在流行的中医“气一元论”,大致就是这个道理。
  “肾气丸”不是专补肾阴肾阳的,而是专补肾气!肾气的概念比肾阴、肾阳更要虚无缥缈,很难说清它到底是什么。“肾气丸”毕竟是上古时期传下来的,其最初的组方思想已经无从得知。临床上,当用补肾阴肾阳的方法不管用了,不妨尝试补肾气,也许有奇妙的改善。
  关于“八味肾气丸”,可以参考“补肾的那点事——再聊“肾气丸””一文。
“八味肾气丸”的特点
一、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黄帝内经》说:“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壮火可以理解成火太旺,以至于超出人体的正常生理需求,即成邪火。而少火是指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可以激发脏器潜能的火。当脾胃等脏腑功能虚弱时,一般不宜大剂量进补,过猛反而补不进去,而变成人体多余的邪火,会出现诸如性欲亢奋(尽管体虚),舌红口干等“上火”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汤药的效果反而不如丸药的原因。

  张仲景的“八味肾气丸”用少量温药补肾火,加上较多的滋阴药,借助酒的温性,更容易补得进去,可激发脏器的潜能(而不是替代脏腑功能),使身体渐渐进入良性循环。
  “肾气丸”体现了《内经》所倡导的“壮火食气,少火生气”,而现在医生喜欢开的补肾药,要么是大队的滋阴剂或补阳药,只关注补,忽视了脏腑的自我恢复。
    “肾气丸”的组成: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和炮附子,其中温热药只有桂枝和炮附子,且含量极低,各占1/27,其量可做微调。别看热药少,却恰到好处,能“少火生气”,阴药阳药都补得进去,非常巧妙。
二、大量的生地黄
    仲景“肾气丸”第二大特色是用大量的生地黄作为君药,而后世医家都喜欢用熟地黄。《神农本草经》说,地黄能补精益髓。相对熟地,生地黄的药性更善于游走,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但其性有点凉,配上点酒会更好。而熟地黄虽也是补肝肾的要药,但它不容易被人吸收运化,容易堵着。“肾气丸”所用的熟地黄至少要六蒸六晒以上,这样效果才会好。但问题是,现在的二蒸二晒的熟地黄都很罕见了,你能指望药厂的良知吗?所以还不如用价廉物美的生地黄呢,质量有保证,而且更符合古法。
三、三补三泻
  “肾气丸”第三大特色是“三补三泻”,而后世庸医只知蛮补。
  一般人都知道,进补时最好配合适量运动,才能将气血流转开,将废物排出去,把补药吸进来,这很类似“三补三泻”。仲景的“肾气丸”通过三种药的小泻,另三种药的补性,再加上点补阳气的药,用阳推动阴,构思非常巧妙。
“八味肾气丸”的养生作用
    肾为先天治本。人到中年,由于各种原因,虚劳不可避免。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在伤害着我们的肾,熬夜、酗酒、胡吃海吃、醉以入房等。另外社会的压力,使得我们精神焦虑,身体僵硬紧张,晚上失眠,这些更在无形中毒害着我们的先天之本,经常练习瑜伽放松和静坐,对顾护肾气非常有好处。
    肾气虚的表现很多,除了非外伤的腰酸背腿痛耳鸣头晕外,一到黄昏人就精神萎靡,夜里总要上几次厕所,小便滴滴答答而无力,颜色有点浑浊,小腹麻木松软无力,整天喜欢喝水但喝多少尿多少,古代叫消渴证,一般用肾气丸治。还有人夜里夜尿多,肾气丸的效果也非常好。
    总之,虽“肾气丸”可以用来治病,但也可以用于日常保健,因为它不太温不太凉,一天1丸、两天一丸都是可以的。通过补肾来养生,在当代绝不会错,但要知道如何补得不伤身。
  “肾气丸”最好与“补中益气丸”搭配服用,效果更好,可参考“补中益气丸”一文。
{品名}:八味肾气丸
{配方}:《金匮要略》原方,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炮) 
{适用}:肾阳不足证。虚弱乏力,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或沉弱而迟,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功效}:补肾助阳
{包装}:塑料球壳装,每丸重10克
{食用建议}:一天两颗、清晨空腹以淡盐水送服,晚饭后睡前一个小时用酒或淡盐水送服(推荐清酒或黄酒,男士也可以用白酒,不推荐葡萄酒)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禁食生冷,尽量少吃白萝卜、空心菜、带皮绿豆等这些解药的食物,生冷瓜果少吃或不吃
{保存方法}:常温干燥处
{注意事项}:阴虚体质不宜服用、平时胃口很差的人(平时没有食欲或者三餐食量少,饭后易腹胀的人,这类人还是乖乖吃资生丸)不宜服用,高血压、糖尿病、孕妇不宜服用。
{温馨提示}:服药期间,最好做到起居有常,不妄劳作,不动气,笑口常开,积极乐观。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像资生丸跟肾气丸都是既是药品又是保健品,可以长期服用,亲们要有保健意识,因为先天之本后天之本固好的人的体质自然会慢慢调整过来!
怎么知道一个人肾气很旺?看头发啊,肾气旺的人,头发是油光发亮的,你如果头发是染的,看上去都是黑的,但是暗暗的没有光,所以如果肾气很旺的头发就很亮。
 阳气越多越沉实,肾阳充实的人脚是暖的,腰是暖的。肾阳不足呢?适用范围里那一串,肾阳虚好多妹子再熟悉不过了,因为现在绝大部分都是阳虚体质,手脚冰凉。我知道很多人又该问,什么是阳虚?什么是阴虚?给大家一个最简明的解释好了,脚冷不冷是判断阳虚or阴虚的最关键的特征,天气冷的时候,发燥热是从头燥热到脚底,这样才可能是阴虚!一定是从头燥热到脚底!如果是上半身燥热,脚还是冷冰冰的,这是阳虚底,上热下寒,因为越虚的阳越容易往上飘,表现出来就是上半身或头面部燥热上火。上热下寒无其他症状也可以吃八味肾气丸,因为命门火壮了自然可以引火归元。如果手脚都冷肯定是阳虚了,这个不必说了。另外有的人会说我很怕热,怕热的人不叫热性体质,亲们记住了,怕热的人是阳虚得不得了才会怕热,因为人有气虚才会不耐热。
 肾气丸是一个伟大的方子,要了解一个方子,就要看它的出处,我们直接从《金匮要略》肾气丸的出处开始逐条分析:
《金匮要略》里有5处提到肾气丸
1.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金匮要略》第六篇第十五条)
2.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第十七条)
3. 消渴,小便多,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者,肾气丸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三篇第三条)
4.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第十九条)
5.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肢不仁。(《金匮要略》第五篇附方)
下面对原文进行解释,亲们可以多看看,多了解一下这个伟大的古方。
1)、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
有一种虚劳是肾虚,肾虚的人很容易腰痛、腰酸。因为肾刚好在脊椎骨正中间,应该说是命门了,腰这个区块是肾在管,腰酸腰痛,补肾是第一选择,肾气丸它治的这个腰痛,比较是肚脐正后方那边的腰的腰痛。当然也不一定是腰痛啦,就是肾虚的人啊,也很容易闪到腰。所以,如果是那种很容易闪到腰的人,基本上也算是肾气丸证。【少腹拘急】,当一个人下焦不够暖的时候,他的肚皮、少腹都会处于一种很紧绷的状态,这样的少腹,尤其是女生特别容易有瘀血、特别容易有月经痛的少腹,因为它不暖,所以它的肉都绷得很紧,就好象我们的手脚冷了都会缩成一团,这个你会感觉得出来,可是我们的身体主干一样会有冷了会缩成一团的现象,只是我们一般人对它的感觉不会很清楚,我们一般人只会觉得怎么样?只会觉得呼吸不太松,就是吸气会觉得费劲,会觉得身体好象紧紧的,其实这就是少腹拘紧,就是下半身少腹的地方有点紧绷。【小便不利】,半夜睡觉要起来去尿尿一次再回去睡觉就叫小便不利,小便有觉得不通畅的感觉也叫小便不利。当你的肾不好的时候,你的膀胱气化功能就会不好,所以不利有两种可能,一是尿不太出来,另外一个是频尿,喝点水就要跑厕所,好象所小便收不住一样。这两种都算。所以有这样子的一组症状组合存在的就是肾虚了。
2)、短气,有微饮
凡是有饮病都有短气。短气就是“为何有时我常常有呼吸呼不过来的感觉”或者吸气吸不深。我们现在着重讲肾气丸的部分。一个人呼吸时觉得吸气吸不深,我们中医认为:肾,是一种会收敛宇宙能量的脏器。所以你的肾很强的话,你呼吸就会觉得,这口气吸到丹田吸到肚子底下,甚至真人所说的吸到脚底板(圣人呼吸以踵)。如果肾很虚的话,你会觉得呼吸很浅。
“有微饮”就是这个人随时身体都处在有一点痰的状态,感觉肺里发痒,随时会''咳、咳、咳''这样,觉得身体很不顺畅。但是你说他有什么大的痰,又没有,你说他在感冒吗,也没有了,感冒已经好很久了,可是他的肺好像一直不干净,一直有点咳咳咳的感觉,这不是什么气管性疾病,而是他的肾或者脾不够好,以致于他身体的水份代谢都很烂,所以他到处都有一点积水的现象,那这种情况有两个方子一个苓桂术甘汤,一个是肾气丸。苓桂术甘汤主治的脾胃区块不能把水消化掉,因为人的水液代谢一个是脾胃一个是肾,基本上说如果要去除身体里的代谢不良的水,以致于呼吸很浅短这种感觉的时候,你可以从脾或从肾入手。后世医家有加上辨证点,吐气没力的短气是苓桂术甘汤,吸气好像吸不进来的短气是肾气丸。以这个医理来讲也是对的。因为脾胃区块的水很多的时候,你的肺会被水气压倒,那吸气会很短,那用了肾气丸的时候你身体多余的不能代谢的那些水就代谢掉了。与其说是水不如说是结合了水的杂质,这点杂质甚至包括了人的肥油。所以JT说:''这个八味肾气丸,那些腰围发福的女生吃一年腰围可以小十寸啊!'',其实不会小十寸这么大,这句话有点夸大了,但意思说身体代谢不良的那些东西,象现在很多人都吃那个利水的茶认为把水利掉就会瘦一点,但真正的王道是肾气丸,它让你整个代谢机能都恢复起来,这个才是它比较有意义的地方。
如果感冒好了很久可是咳嗽不断根,觉得呼吸不够深,微微有一点喘或者是咳嗽的时候用肾气丸帮咳嗽断根是好方法之一。
3)消渴,小便多
糖尿病人我们是拒绝的,所以关于消渴就不讲了,如果您想知道古方派是怎么医糖尿病的,可以私信我,但是看病还是找当地中医看。亲们只要知道肾气丸对消渴有用就行了。
4)转胞
第4条''转胞'',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尿不出来。这是膀胱气化的问题,讲一些女人她们饮食如故,饮食如故代表她的消化系统没有多大的问题,可是她觉得每天心烦意乱、睡不安稳,常靠在墙那边喘气,为什么呢?这个病要在今天患者就会直接说尿道发炎,汉朝的女人尿不出来这件事情就不能讲,老师就说这是因为这个人尿不通,古时候的人说这好象是''胞细扭捏'',就好象膀胱给扭了一圈以至于尿不出来,其实这个扭了一圈的感觉就是膀胱气化机能不良,那如果你能把小便打通了这个病就会好。实际上临床上现在这个病最多的是男人的前列腺,前列腺肿大尿不出来就是这个病,就是''转胞证''(前列腺肿大,尿不通)。人的心脏是把热能分配到全身的,那这个热能要往腿脚去的话,它必须要经过一个点,就是人的会阴穴,会阴穴是几条阴经在交会,三条阴经(肾经,肝经,脾经)在会阴穴交会再往脚下走,如果你这个人前列腺肿起来了,你的阳气就不能通到腿脚的三阴经去,那阳气就会反回来到手心,所以手心的阳气比正常的多了一倍,于是手心就被烧干了,所以倪海厦先生讲凡是前列腺肿大的男人,你和他一握手他的手的皮肤一定是很粗很干,一握手就知道他的前列腺坏了,这个论点我觉得可以采纳。那这些病都要用肾气丸去医。这些病你不要看它东一个症西一个症,其实都包含了人衰老的结构在里面。
5)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这个脚气病到底是什么病,历代都有争论,就好象这个脚开始麻木,一路麻上来,麻到肚子都没有感觉这样子,这个病现在很少见到所以我们不论它了。
 药  性
我们的肾气丸里有八味药,此方来自于《金匮要略》,先把里面的桂枝和附子这两味药拿掉,去了这两味药后剩下的药组合成的就是亲们熟悉的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
那我们来看它的结构,六味药的结构形成我们所谓的:''三补三泻''。什么叫''三补三泻''呢?“三补”就是干地黄,山茱萸,山药,“三泻”就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药配合的非常好,但是剂量要弄清楚,一般药厂制作时都是等量在用,这是外行话,稍微研究一下也知道不是等量在用。张仲景用补药的剂量都会比较重些,而肾气丸用的最重的是地黄,因为它能补肾阴,非常入肾的药。山茱萸这个药是补肝脏的,滋养肝的阴虚。其实中国人肝很怕补,因为中国人只有肝怕郁,肝如果有什么忿怒不能发泄就郁在里面,所以肝很怕补,怕把它补过,可是在千千万万的补肝药里面只有一味药就是山茱萸,它不管怎么补这肝都不会补过的补肝药,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药,你一两、二两、三两、五两等吃下去都不会把肝补过。山药主要是增润脾脏津液用的,这几个药用在一起是希望同时能够把脾肾肝的阴津壮起来,能够慧嘉到肾脏。

中医里面很多药都可以配合使用,这三个药合用的目的就是要滋润肾脏的阴,同时也要注意“三泻”,因为中医的观念里面说“补能恋邪”,如果光吃补药,没有加入清除的药,于补到的同时也会固守肾脏里面的浊物排不出去,肾脏里面本来就有很多浊物,日久会变成肾结石之类的实积,堆在里面无法排出去,因为考虑到这个,所以张仲景加了泽泻、丹皮、茯苓进去。泽泻本身能利肾疏肝,能够把这两个脏洗的很干净,丹皮的作用是活血化淤,所以大家吃了六味地黄丸后感觉到大便变得通畅,原因就是有丹皮在里面,茯苓可以利湿,把浊湿从小便消导出去,这就是茯苓之功。茯苓能够利中焦,泽泻能够走下焦,走肾脏,走肝脏。而且这些泻药都是很不伤身体,对身体很好好处的泻药,这六个药搭配起来,补泻兼具是很完美的组合了,所以使用上百无禁忌了,因为里面没有加入热性的药。那亲们该问了,六个药都很好,那不是应该大大的推广吗,六味地黄丸的熟知度确实比肾气丸高。但实际临床上你不管怎样吃三个月也好、八个月也好什么病也治不好,这六味地黄丸只能做到最低等级的持平和保养,要治病六味地黄丸没有这个力道。
六味地黄丸再加两味药才是我们的伟大的八味肾气丸,就是当肾阳不足时,我们要把肾阳补起来,就一定要用到阳药,炮附子本身可以温补肾阳,将肾阳壮起来。为什么要用桂枝呢,这是因为加强肾脏的同时必须要强化心脏,如此才能够将肾阳补回。心脏、肾脏之间本身有大动脉联系着,要让心脏血往下走肾水往上走,也就是要将心阳往下降,肾阴往上升,心肾相通的这个部分就要靠桂枝了。张仲景非常优秀,他高明就高明在他已经了解到桂枝实际上可以壮心阳,就是让心脏强起来,可是桂枝的壮心跟附子是不一样的,附子的壮心是能够让心脏搏动的很快,于是使得心脏产生的热力能够透达到四肢末梢去。桂枝的壮心不是这样,桂枝也可以壮心能够让心脏跳起来,但是却是让心脏产生的胸阳往下走。就是你用了桂枝后全身的能量都会连接在一起。
前面为什么讲说六味地黄丸只能做到持平和保养呢,因为在这个八味肾气丸里,那六味药的意义只在于把桂枝和炮附子收进来。六味药只是一个非常阶段性用途的东西,如果没有了桂枝跟附子,那六味药吃下去在人体里面有点不清楚要怎么搞。      
《神农本草经》里面桂枝有治一种病叫''吐吸'',就是你呼吸气不深,吸一口气浅浅的就把它吐出来,我们现在会说它是肾不纳气所以补肾阳,但是如果你用现代心理学去看这个吐吸就非常简单,就是这个人有情绪压抑,一呼吸一起动,身体任何部位都映射那个部位有没有情绪累积在里面的,如果你有一块肉里面累积了很多的忿怒、悲伤、沮丧,那块肉是死在里面不会随着呼吐动的,所以你一定会觉得呼吸好象细细不太进来或者被什么东西顶住。当你越多的情绪能量累积在你的肌肉或者脏腑里面,你的呼吸就越浅。讲心理学就是这个样子,所以用桂枝很好玩,只要是有桂枝的药,那个有情绪压抑的人吃了后就会发现过了一阵子脾气就会变坏了,就原来默默的好象什么事都忍辱负重的,吃一段时间含桂枝的药之后别人随便讲一句话就顶回来了,就他的那个压抑的情绪不能再压抑了,就通阳了,就是把全身的能量通起来,这是最粗浅的讲。那至于桂枝发挥补阳气的药性作用那比例必须要放到三四五以上,那你只放一就不能把它想象成补药,你要把它想象成铺铁轨,就是你用桂枝以后全身的气脉都贯通了,你的三补三泻才有路可以走啊,这六味药形成三列火车,桂枝就是铁轨。
其他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为什么我们不叫它金匮肾气丸而叫【八味肾气丸】呢,现在药店里面的金匮肾气丸多是加味的,不是原方,而《金匮要略》里肾气丸就叫“崔氏八味丸”“八味肾气丸”, 日本汉方医把肾气丸又叫作“八味丸”,这点日本做的很好,日本是一个很尊崇古方的国家。我们国内一些企业却把济生肾气丸改名叫做金匮肾气丸,对很多人会有误导,因为原方有固定结构,加两味药进去,方向会有改变。我们做的是古方还原,完全按古方比例来制,所以我们还原它本身的叫法——“八味肾气丸”。
另外亲们购买古方时还需注意,很多药厂药房做药丸都是同等比例,亲们买古方要看药材的比例,有一次我关注国内某著名企业的四物汤,发现他用的比例是等量的,四物汤原方结构就不是等量的,肾气丸也不是等量的,必须按照那个比例效果才能发挥出来。
那有人听说过“桂附地黄丸”,真是败给这些名字了。有时在药店里买不到金匮肾气丸,能买到桂附地黄丸,人家会说这个就是金匮肾气丸。但其实呢,现在同仁堂的金匮肾气丸其实是严永和济生方里的“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很多是将桂枝换成了肉桂,也不是古方。为什么要换成肉桂呢,我觉得完全是后人在耍小聪明,以为可以超越张仲景,其实根本没必要,有一段时间命门学说很火,而肉桂是用来补命门火的,但桂枝只是铁轨,那古方的八味丸张仲景就用桂枝,没有用肉桂补肾阳,肉桂是不是补肾阳?当然补肾阳,但肉桂是一种非常贵重和稀少的东西,真正的好肉桂是里面很薄很薄的一层全都是肉桂精油的那一层,真正含有肥油的那一点肉桂是很贵的,中医说:''味道越重越浓郁的越会入下焦'',那桂树这个能量本来是红色的、热情洋溢的能量很象人的心脏,不是肾脏,可是你用它里面那个最肥厚的那层薄薄的油皮,因为它的味道太凝聚了,所以它不能入你的上焦,它只好找你''下焦的心''就是命门,因为心里头分了三分一的能量到肾里面去,就是命门。所以我们平常开药用桂枝的话几两都开得下去,因为桂枝会跑来跑去不会把人肃倒,可是你用好的肉桂超过一钱就可以把这个人的命门烧坏,就是肾阳太旺把肾阴都烧得没有了,所以肉桂要用得很少,桂枝就没有这个规矩限制,我就觉得我们干脆照张仲景的我们别用肉桂就用桂枝。这三列火车它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去代谢肝脾肾的那些垃圾,尤其在古人来讲这个代谢的功能其实没有这么了不起,我们现在非常需要肝脾肾的代谢是因为我们现在的饮食很毒,古时候没有农药,所以古人需要不了这么多代谢的功用。如果桂枝铺好铁轨让那三列火车顺利到站,那就剩下附子,它的比例也是三,张仲景时代的一枚附子大概的重量是那时的三两,可惜的是我们现在的人对古代的计量不太考据,所以看到附子一枚那就在配这个药的时候放一两,那只放一两的话附子的药性在这药方里的份量只占二三十分之一,附子的药性趋近于没有,所以八味肾气丸变成有点微弱,而现在变成附子放得少,肉桂放得多,那肉桂的麻烦就是你一放得多就会上火得很厉害,所以现在外面所卖的八味丸临床效果不是那么好,吃了那些八味丸会口干舌燥、烂嘴巴、睡不着觉,就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所以,我们不如就坚持古方,用桂枝比较好。
还有一个问题,是地黄的选用问题,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九蒸九晒熟地,可肾气丸原方上张仲景用的是干地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个好,我还是坚持古方。
古时候说生地黄很凉,吃下去人还没得到好处都被凉坏了,所以才开始对地黄做加工,于是才有了熟地。当你一蒸一晒之后做出的熟地黄已经不寒了,是不是很补肾,对不起,那样的熟地它的药性非常的浓、浊、稠,以至于你的脾胃根本消化不动它,所以一般一吃下就觉得胃里面好象被塞了一砣东西,那一顿饭就吃不下去了,我们把这叫做''腻膈''。只有九蒸九晒的熟地才不腻膈,所以黄元御先生才会说熟地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干地黄与生地黄都是不会腻膈的,只有那种一蒸一晒的地黄才会腻膈。干地黄甘寒,那张仲景他说非常简单你吞这个药的时候去用酒吞,那它就不会将你寒到,因为酒是热的又能带领药性走在血液走得很快,所以你只要记得这个药是有酒吞就不会寒到。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泽泻。我们的泽泻是用盐水制过的,如果长期吃泽泻补养的话,最好还是用盐水制过的泽泻,就是用盐水喷过再烘干就可以。它泻肾的力道比较弱一点,这样子才可以保住肾气,如果你用完全没有炮制过的那种直接晒干的生泽泻,那吃了之后还是会越吃越虚,因为它泻肾的力道比较偏强的时候还是会伤到元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