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是传方不传火,就是方子我可以传给你,但不传火候,火候是什么?

 怀宁都是好样的 2023-06-08 发布于安徽
古代是传方不传火,就是方子我可以传给你,但不传火候,火候是什么?就是剂量,传方不传火,就是不告诉你剂量。其实,不传剂量也没什么大错,剂量一般要把脉后依照病人的强弱而定。但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传了剂量的,所以他真是慈悲的圣人。
中药,专门讲气和味,也就是气味论;西药,讲的是成分论。所以中药和西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关于中药,经常有人说这药有毒、那药有毒,其实中药讲究生克制化、配伍,就是利用中药药性的生克制化,使药方煎煮后达到妙境。
什么叫气味论?气,得之于天;味,得之于地,任何一味中药都有天气和地味。天气,就是二十四节气;地味,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也可以说,中药强调道地药材。所谓道地药材,就是看这味药得什么天气和地气。古语说:“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也就是说,中药很重视生长的土地和采摘的时间。比如附子,冬至种,必须夏至时节收获,那么它必得夏至之热气,其产于川蜀,所以地气又得西南川蜀厚重之火气。现在日本人又认为附子最好9月、10月收获,无非是再得暑气。同一味药,收获错了时节,种错了地方,都已然不是那味药了。
药材一定要得某一个地方的天气,要得某一个地方的地气,乱来不得。不懂药性、药味乱种,就是破坏土地、浪费资源,而且药也无效。破坏土地又浪费资源,种出来的药也无效,这是多大的恶啊!哪怕是因为无知而担此恶,也是多少代人都担不起的。但这不能阻挡很多人疯狂投机的心。因此,我担心未来中药会在这方面出问题。
咱不说中药,单说大白菜,也得是霜降过后的才好吃,没有经过霜降的大白菜是不甜的,这就叫节气。东北的大米之所以香,也是因为它种植期长,得的节气多,黑土地厚。
所谓气味论,就是说所有中药都要讲节气和地域,比如人参必须是东北参,必须是生长在至寒之地的至阳之物。南方若种人参,不但没有任何滋补效果,还可能被人参吃尽了土地里的营养。我们老讲心肾相交,人参长于至寒之地,而且地气厚,也只有这个至寒之地出来的东西才能大补心液,兼补五脏。为什么东北山参、高丽参好?西洋参为什么只可以平常吃?因为不同的参,得到的气不一样,西洋参的气就比较平和,不是那种在极端地域产生的东西,而东北老山参的气就厚重燥烈,吃完了能蹿上房!现在市面上的红参,就是九蒸九晒过的人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