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道模型2-社会学-社会资源模型】所谓“关系”“人脉”如何理解?

 碧海蓝天kx32di 2023-06-08 发布于内蒙古

一、“社会关系”模型

1.社会资源的学术定义

社会关系资源的种类,按照韦伯的分类法,包括第一种经济类的财富,第二种政治类的权力,第三种社会类的声望。每一种资本具有的共同特征:(1)达高性;通过社会关系获取的最好资源;(2)异质性;位置——通过社会关系,其资源是可以触及的-幅度;(3)广泛性,可触及的位置的数量;这些标准和测量可以用下图描述。

通俗翻译下,一个人的社会资源来自于政、商、学三个方面,在国内经常表现为什么级别的官员、多大身价的资产以及多深厚的学问。我个人的感受中,我们越发走向一种官本位的社会,即以上三者中第一项的权重实在太高,甚至第二、三项都只是手段性、辅助型的,最终目的是通向政治的品阶。就这一理解中国人情社会十分重要的“官本位”现象,还将在未来的合适时机有兴趣撰文讨论。

2.获取社会资本的思维模型

图片

如何获得社会资本?社会学提出的思维模型是这样的:

(1)自我在等级制结构中的位置。“初始位置越好,行动者越可能获取和使用好的社会资本”,进一步研究,社会地位的获取,包括自我继承和自我获得两种。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有什么社会资源,首先是由你个人的社会地位决定的,而且包括自己的和从父辈那继承的。这很正常,我们也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学研究只是把社会地位拆解为个人的财富、职业、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这些构成要素。用于研究个人的社会地位需要测量自己的和父母的这些相关要素,并且设计一套赋值的方法,给予某人以一定的分值。

(2)自我与其他行动者之间关系的性质。“关系越强,获取的适合资本越可能正向地影响情感行动的成功”。进一步的研究认为,获得的社会资源“和关系的强烈程度、交往频率、互惠和承认的义务”有关。同样大白话翻译下,获得社会资源是具体的、个性的,针对某一次获取而言,都要取决于个人和资源的拥有者间的关系以及强度,建立在情感、信任与共享资源和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强关系,有利于维持和强化既有的资源,这与情感性行动相一致。也因此,理论上认为,强关系获取的社会资源,一般也是和自身资源相同或相似的资源。

(3)网络中关系的位置。这是在上一个变量基础上的新发现,即不一定都是强关系有用,格兰诺维的“弱关系理论”很重要,他认为既然强关系以强度、亲密度等为特征,那么如果可以找到可能通向其他社会圈子的桥梁,个体获得好的信息的机会就会增加。这种获取的是异质性的资源。伯特还提出了著名的“结构洞理论”,即“非多余联系”,个体越靠近网络中桥梁,他们获取的社会资本越好。要么自己成为这种不用圈子联系的桥梁,要么靠近这种桥梁。当然学术研究又发现处于这种位置的人也有弊端,一般是自己所在圈子比较边缘的人物。

3.为什么存在社会资源交换?

“声望是得到认可的总和。它是一个人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得到认可的程度的函数。”社会资源可谓好处多多,社会网络的打造多半是为了获取资源的意图,即中国人常爱说的找关系。

·同质原则;人们为了情感性的原因往往与类似他们的人互动。这是模型自变量一的主要发现,意思是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所能够获得的社会资源就多,而从人生发展的轨迹和社会资源的自我获得和父辈继承两个方面看,人生的前半段主要依靠的是父辈的继承,即我们称之为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人,自带光环具有先天的优势。

·结构原则,可获取的资源,与同自我共享更强烈情感的那些人的社会关系是正相关的。这主要是模型第二个自变量的发现。当然第二个自变量最大的启示是,

·声望原则:个体喜欢把他们与某种更高社会地位的人相联系。我们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向上社交”等社会流行话语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为什么不对等的社会交换能够成立,社会学用“关系理性”予以说明,即人情的亏欠、获得社会认可、声誉,长期的人情债抵消等方式予以解释。可以借助经济交换理解社会交换,包括短暂性报偿为社会认可的产生、一般性报偿为声望(社会地位)的产生等,而对应的经济交换则为货币和财富。

二、社会声望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哲学上,对于以社会认可、声望为动力的社会资本、社会交换表达了一种嗤之以鼻的态度。有必要说明在这里社会学是一种实然的、希望保持客观描述的视角,而哲学则明显是一种价值观的宣扬。

首先是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佳品分为三类,外在的、心灵的、身体的。叔本华则将三者称为人之所是,即广义的人格;人之所有,及各种意义的财富与财物;人之心相,指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其实就是别人怎样看待他,细分为名誉、品阶和名声。以上所为社会认可、声望属于“人之心相”的层面。

叔本华认为,较之真正的个人优越、较之伟大的精神或伟大的心灵,品阶、出身、财富等等的优越如同戏台上的国王遇上真正的国王。对于人本身的幸福,首先是对幸福必不可少的安宁与独立,这种名誉感的作用更多是搅扰与妨碍,而不是促进与提升。对我们的福祉而言,健康最重要,其次是保存自身的手段,即衣食无忧。名誉、荣光、品级、名声,不论一些人赋予它们多大价值,都无法与上述最重要的两大佳品相提并论。一句话,每个人都是首先活在自己的皮囊里,不是活在他人的看法中。

三、关系模型是屠龙术也是万花筒

本文介绍社会资源模型,而且还起了一个接地气的标题。有以下初心:

1.想让更多人意识到,社会资本客观存在、有其规律,可以被研究、已经被认识。2.一些发现的规律,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中国这个人情社会。要利用这些规律真的更好地获取社会资源也不是不可能,比如通过自我努力提升学历工作收入的层次、攀附权贵亲戚等方式提高自我的社会地位、对内自己的社会网络中有目的地培养强关系、留意那些处于桥梁位置的人或者自己那样的人从而获得弱关系。

3.弱转折是,以上建议完全可能是无效的,因为每个人所处的时空条件很不一样,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判断能力,因人而异。

4.强转折是,我们有必要刻意地提高社会资本么,这是人之生存乃至幸福的必需品么,从叔本华哲学角度还显然不是,较之更关键的是构成人之所是的那几样东西。

当然这些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性,讨论至此,我个人是旗帜鲜明地偏向于发展自己的路线,套用模型是发展第一个自变量,而所谓关系强度的积累则更希望润物细无声、顺其自然、日久见人心,或者我内心对此是力不从心的。

【拓展阅读】

林南:《社会资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叔本华:《人生智慧箴言》,商务印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