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亿“绿”业务如何布局?零碳律所碳中和律所争相走红丨律新观察

 律新社 2023-06-08 发布于上海

作者丨陶晓君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今年的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降塑捡塑”;这一天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环境宣传时点之一。今年中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日益强化,绿色、环保、低碳、ESG治理已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必备项。

律新社在调研中发现,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君合、盈科、天达共和等国内知名律所已“抢跑”在前,先后获得“零碳律所”“碳中和”等认证;邦信阳、道可特等律师事务所也从建设“绿所”、推行“无纸化办公”等方面入手,践行绿色环保的社会责任担当。

在践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美誉度之上,抢占ESG业务风口也是各大律所高度关注绿色低碳概念的重要目的之一。根据彭博行业报告(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统计,预计到2025年,全球ESG资产总规模将达到53万亿美元[1],这背后蕴藏的巨大机遇无疑是很多律所迫切想要抓住的。

01

“自愿阶段”先行一步 “名利双收”拥抱新开局

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具体行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单纯财务绩效的经营理念、评价标准和披露指引。

随着“十四五规划”中对于“双碳目标”的强调,ESG理念体系受到了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安理研究表明,对全球上市公司而言,ESG已提上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议程。过去,ESG只是作为计划后的辅助,无足轻重,随着监管机构、股东和客户对改善企业ESG表现并降低风险方面的施压,ESG已从宣传的噱头转变为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层面的考虑因素。[2]这种影响必然会辐射至中国企业,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ESG报告披露已成为与国际贸易伙伴合作的敲门砖

在国内,政策依然是影响ESG政策和报告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供应链的影响,针对外部和供应链排放的全球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转而又影响着国内监管,增加了中国企业加快ESG改革,使之符合国际ESG报告标准的压力。根据《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沪深300成份公司ESG报告披露率首次超9成。

在法律服务行业,许多规模大所也敏感地意识到,积极投入低碳建设,建设“碳中和”“零碳律所”,从宏观角度看,是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从降本增效角度来看,提倡节能减碳能够降低行政成本,为律所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从品牌建设角度看,可以助力律所的品牌声誉得到提升,树立“绿色环保”的正面形象;此外,从开拓市场角度看,也更有利于与同样具有ESG理念和需求的企业开展业务合作与对话。

02

加快低碳律所建设 抢占“双碳”领域新赛道

各行各业ESG发展进程加速度的主要原因有ESG信息披露报告中的“伙伴责任”,即与本企业合作的企业或机构是否践行ESG理念也将计入该企业ESG指标。富时《中国企业的ESG实践》对262位上市公司高管的调查结果显示,满足客户期望(47%)和投资者期望(44%)是他们制定ESG战略的两大最主要驱动因素。这项规定使得市场对其需求如“病毒式”扩张,否则就将面临“不改善即出局”的不利地位。作为与企业深度链接的专业服务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律所为持续拥有优质的客户,践行绿色环保低碳理念将成为必选项。

当下,国内部分领先律所已获得国家级乃至国际认可的“碳中和”“零碳律所”称号,均已组建ESG、双碳领域的专业服务法律团队。

君 合 红圈所首家“零碳律所” 创新型虚拟ESG大业务部

2022年8月30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根据碳中和核查程序,给君合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君合”)成都分所颁发了《碳中和证书》,至此,君合成为 “双碳”目标发布后国内首家经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律所。

作为国内知名“红圈所”之一,君合的关注点不只局限于“低碳”,更触及“环境友好”等更深更广的层面。“零碳律所”的认证工作启动于2021年底、2022年初,对绿色环保理念的贯彻涉及事务所日常运行的方方面面:从办公室选址的公共交通便捷性到装修选材的高环保标准,从减少对一次性消耗品的使用到办公室采用绿色节能电器。

君合从律所选址上就秉持环保理念,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青岛等近几年新迁址的办公场地均选择了获得LEED环保认证的写字楼,而像北京总部这样二十余年未迁址的办公室,即使所在写字楼不具备整体取得LEED认证的条件,也在焕新装修的过程中采用符合LEED认证标准的材料、设备和技术,并独立获得了LEED金级认证。

“零碳律所”认证并非一项单一行动,而是君合在塑造律所“绿色、低碳”立体形象中的一环:2022年,君合携手北京绿化基金会成立了中国首个由律所发起的碳中和专项基金,2023年组织境内所有办公室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北京办公室还举办了“君合植树节”活动……

在践行绿色责任方面,君合不仅全方位布局,更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专业优势,在2022年初制定了ESG提升计划,由ESG律师团队出具了一份君合ESG尽调报告。君合以该报告为指引,全面梳理完善了与ESG相关的政策,如员工信息保护、供应商政策等等,补足现有治理体系中的缺项和短板,并开展了多项外部认证工作,多措并举实现ESG提升。

上述的ESG律师团队源自2022年初君合梳理并整合“EHS、绿色能源和绿色金融、公司治理”三大业务板块后正式成立的ESG大业务部。与实体业务组不同,大业务部是在合伙人层面设置的虚拟运营单位,其作用是将各实体业务组中具有ESG业务相关性的合伙人组织起来,形成相对固定的人员组合,在一体化的平台上通过内部资源共享,协同为客户提供ESG领域的一站式服务。ESG业务部的成员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办公室,专业法域覆盖了ESG所有方面,从环境合规到碳交易、绿色金融,再到劳动法、数据安全等等。一年来,ESG大业务部的工作可圈可点,并在今年5月18日发布的ALB中国法律大奖中荣获“年度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服务律师事务所大奖”。

君合律师事务所主任华晓军表示,“零碳律所”认证是君合自立所以来坚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长期主义、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不可否认,作为一家有志于开拓ESG法律服务领域的律所,加强自身包括绿色低碳在内的ESG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助于ESG法律业务的开发。客观来看,虽然ESG理念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仍属于一个新兴领域,对'零碳律所’认证推动业务转化还需保持期待。”

盈 科 首家完成BSI独立第三方核查的律所 完善双碳法律服务能力

2023年1月17日,盈科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盈科”)正式获得BSI碳排放核查、碳中和双认证证书,成为中国首家完成BSI独立第三方核查的律师事务所。BSI作为英国国家标准机构的角色延伸至国际标准领域,客户遍布193个国家。

盈科在2008年确立了“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2021年开启“国际化、专业化、数智化、碳中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盈科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全球董事会主任梅向荣在2022年的访谈中曾详细说明为何将“碳中和”列入律所战略规划:“我们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盈科这家律师事务所,到底能对社会做多大贡献。现今时代,气候问题其实是我们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

因此,盈科提出碳中和战略,第一,是希望身体力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为节能减排作出更大贡献;第二,希望把碳中和的理念传递给客户。碳中和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未来,“碳税”将取代“关税”,成为国际贸易最大的规则;第三,盈科希望为客户提供碳中和的服务,以实际行动助力碳中和战略的实施。

针对第三点,2021年9月盈科全国碳达峰碳中和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由高级合伙人刘新海律师担任中心主任。自中心成立以来,成绩显著:2023年2月,中心主任刘新海律师团队接受委托成为北京太阳圣火广场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团队,为其提供双碳领域以及公司日常发展的全流程法律服务;2023年3月17日、18日,由中心主办、盈科国际律师学院提供支持的全球碳中和行动学习大会ESG与碳中和领军人才研学培养计划课程顺利举行;2023年5月4日,中心的碳达峰碳中和法律服务产品荣获由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主办、法治日报社媒体支持的首届青年律师创新引领典型案例荣誉称号。

取得双认证证书是盈科律师事务所全面推进“低碳化”战略征程的开局。据介绍,盈科将在2023年年底,完成中国区111家律所的碳中和认证工作。

天达共和 率先创建碳合规法律业务团队 定期推出碳合规月刊

面对“碳中和”这一前沿领域,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天达共和”)属于反应较快的律所——“双碳”目标发布后不久,天达共和即成立了碳中和工作小组,专项负责推进所内碳中和工作,制定温室气体管理计划,严格按照国家级评定平台北京绿色交易所的要求,实施减排行动、完成CCER等量抵消以及其他流程,最终通过了北京绿色交易所的认证,于2023年4月25日获颁“碳中和”证书。

天达共和北京办公室顾问梁巍表示,天达共和在2021年7月就创建碳合规法律业务团队,是国内最早创建碳相关领域法律业务团队的律所之一。团队组建至今,积极举办、参加双碳相关论坛,参与绿色项目建设。同时,已经逐渐形成了涉碳“法律法规库”“案例库”和“绿色项目法律问题库”。

作为碳合规法律业务团队的输出成果之一,2022年7月15日,天达共和《碳合规法律资讯》首刊选择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一周年”之际同日发布,每月固定出版,以国内“双碳”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行业指引和动态关注为基础信息,在合规视角栏目中针对涉碳案件的法律分析和对相关规定等的专业文章为重要元素,进行定期资讯的制作及推送。有效填补了律师涉碳法律服务的空白,获得了业内好评。

此外,还有不少律所也已迈出了进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坚实步伐,律新社与其中两家进行了对话,分享他们在这方面的战略规划。

邦信阳 从“无纸化办公”起步 强化所内外绿色公益责任

成立于1995年的大型综合律师事务所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邦信阳”)有不少位列世界500强的客户。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管委会成员史羽鸿表示,尽管目前,客户尚未将“绿色律所”作为硬性合作要求提出,但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等绿色环保概念不断渗透,能够在法律服务过程中感受到合作方对于EGS理念的要求和倡导,确实是一个加分项。邦信阳已经把这方面的考量作为律所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比如2008年,邦信阳就在律所推行“无纸化办公”,参评堪称ISO9000升级版的“黄浦区长质量奖”并获奖。从“无纸化办公”起步,邦信阳不断探索平台的数字化建设,通过技术措施与平台赋能,实现高效、便捷、一体化的工作闭环,包括云存储、协同办公网络平台、电子归档等等,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环节,从而推动律所节能减排,践行“绿色律所”行动。

此外,在绿色公益方面邦信阳从未停止脚步:对内,在律所实践绿色环保理念,包括增加绿植覆盖率、提倡全所员工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量;对外,在进行社区公益、校园公益时加入绿色环保的宣传理念,在公益活动中培养和树立绿色环保理念。

道可特 正值“20青春年华” 培植“绿林”打造“绿所”

当客户浏览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道可特”)的公众号,会发现一个特别的栏目——绿生活,这是一档旨在构建律师行业绿色执业、健康生活的专栏。截至2023年6月3日,该栏目共推出了106期,有世界杯足球赛、春节回乡见闻录、北马比赛等时事热点,有影视、书籍、博物馆、纪录片等文艺推荐,也有美妆、美食、健身、娱乐等泛生活化的分享,让律师在面对电脑、卷宗的忙碌后,感受到放松和惬意。

这个栏目与道可特的名字有很深的渊源,道可特的英文名称“DOCVIT”,其中的“VIT”即有绿色、生命、活力之意。创所伊始,道可特就把“建设绿色律所、绿色法律生态圈”作为战略目标。为培植“绿林”提供智慧,践行“绿所”释放能量,是打造“绿生活”目的之一。

“绿林”指的是道可特人才培育:针对应届毕业生,量身定制推出“绿英计划”;针对青年律师,推出“道达计划”“青训营”,通过行业内外多维度的培训,从思想和实践上,全方位地做好“绿林”的培育。

在道可特的理念中,“绿所”是充满活力的、有创新性的、有专业沉淀的律所。“高品质、有力量”是道可特创所20年来的目标,落实到具体实践上,2018年道可特自主研发了数字化信息系统——绿云vit系统,它包括律所层面的“绿所云”系统、客户层面的“绿企云”系统和智库资源层面的“绿芯云”系统,让道可特全国分所的资源在此共享。早在2016年道可特就发起了绿法国际联盟,是国内首个由法律服务、学术研究、金融机构、行业实体、企业孵化、互联网、创新和媒体等机构及相关人群联合发起设立的跨界联盟,致力于打造包括法律、经济、社会、人文在内的绿色立体法律生态圈。

对ESG领域等前沿热点,道可特正积极筹备成立“道可特全国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响应客户多元化的法律服务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正向国内外权威机构申请进行绿色律所的认证。

03

涉“碳”法律体系亟待完善 市场潜力巨大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由此诞生。截至2023年6月2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2.35亿吨,累计成交额约108亿元。根据《全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测算,到2025年末,全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万亿元。

市场容量巨大,但对这个尚未满3年的新兴领域而言,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中国的ESG法规呈零散性,在不同行业、证券交易所和政府机构之间的解读可能存在差异,易造成混乱。虽然沪深300成份公司ESG报告披露率已与标普500公司90%的比例相当,但与海外实体相比,如何提高ESG风险与机遇管理、数据质量和准确性在我国仍然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在经济学人智库的2023年ESG指数中,中国在150个国家/地区中仅排在第120位。

面对国内与国外ESG框架不统一的行业难题,君合选择主动出击。为满足部分国际客户的要求,早在2018年,君合就制定了针对信息基础设施突发事件的业务连续性BCP计划,2022年初成立了BCP指挥中心,全面修订了君合BCP计划,整合形成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事务所BCP计划。此外,在2021年取得了ISO27001信息安全认证的基础上,2023年,君合又启动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两项工作,使治理体系贴合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以上各项行动和举措得到了业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肯定。

2022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介绍,将重点从五个方面扎实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其中第一条就是“健全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可见涉碳领域对法律体系完善的渴求;捕捉到了市场信号的各大律所纷纷开始潜心研究涉碳领域,力求开发出合适的法律服务产品。

道可特通过自媒体面向行业持续推出“双碳背景下新能源领域法律服务”系列专业文章,围绕“碳中和”研发新型法律服务产品。盈科更是在其今年全国碳达峰碳中和法律服务中心2023年度大会上发布了包括碳汇资产开发综合服务、碳资信+绿色金融法律服务、碳交易风险防控法律服务等在内的十大法律服务产品。

04

结 语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2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121亿吨,碳排放量相较2021年下降了2300万吨,即减少了0.2%,基本持平。这是自2015年我国结构性改革推动降碳减排以来的首次年度碳排放整体下降。而与此同时,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创下了历史最高的水平。[3]

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减碳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随着疫情后全球产业供应链的恢复和融合,各国供应链的ESG监管政策越来越走向实质化,在中国企业的ESG参与度日益强劲的背景下,势必催生出巨大的ESG合规相关法律服务需求。而ESG合规是涉及企业经营生产中如反对用工歧视、原材料来源安全性、反商业贿赂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业务,通常需要多团队协力,对律所来说准入门槛相对较高。

对于律所而言,想要瓜分涉碳领域这块大蛋糕,势必要在专业化、团队协作、跨界合作,乃至国际业务等领域深耕,唯此方能更好地为企业赋能。而律所自身获得“零碳律所”“碳中和”也许也是其中最好的注脚之一。

参考文献 #

[1] 数说世界丨ESG投资基金将占2025年全球总资产的三分之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160317

[2] 可持续发展和ESG计划如何影响最终结果,https://www./en_us/supply-chain/how-sustainability-and-esg-programs-drive-results-to-the-bottom-line

[3] 《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https://iea.blob.core./assets/3c8fa115-35c4-4474-b237-1b00424c8844/CO2Emissionsin2022.pdf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