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340[迎新春特辑]京剧史上的名票(九)

 lsjxs 2023-06-08 发布于四川

“京剧史上的名票”系列专辑我们已经做过了八期,前八期中我们介绍的诸位名票都是以演唱见长。而我们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名票则是京剧票友中的另一大重要群体——琴票。在京剧史上琴票这一群体也是高人辈出,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其中的代表人物当推“南北二陈”,“北陈”戏迷们应该比较熟悉,就是指的陈彦衡先生;而“南陈”大家就不是那么熟悉了,他就是我们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胡琴圣手”陈道安先生。

图片

陈道安

陈道安(1878~1957),名以履,字公坦,因好道学,故又号道安,祖籍江苏江阴,生于北京。陈道安先生生于书宦之家,先祖为进士,其父供职翰苑,课读甚严,故陈先生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不负父望考中秀才。科举制度废除后,陈先生又考入清廷所设之京师大学堂,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庚子事变后,他避乱常熟,并入赘赵氏。其时北方票友已与伶界就艺术方面同斟共酌,然南方官绅鄙视倡优之成见未改,但陈先生不为所惑,仍对琴艺苦练不辍,并时常写信向梅雨田先生请益。

1904年,陈道安在上海商约公所谋得职位,遂移居沪上。当时谭派已经渐渐在南方风靡,但真正会唱者极少。陈道安先生一到上海,请益者即刻盈门。陈先生毫不保守,逐一点拨,他可以称得上是在上海传授谭派艺术最早的人之一。闲暇时,他经常与沪上名角儿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润、毛韵珂、冯子和等谈天说艺。1906年,陈道安为官于浙江,先在杭州,继调宁波(任宁波濠河厘局、长兴厘局局长),再至湖州,前后五年。他为官于浙江期间,梅雨田先生曾亲笔书寄谭鑫培之《李陵碑》工尺谱,谓此谱极工极难,在京唯陈十二爷(陈彦衡)差得其窍,嘱仔细玩味之。陈道安不负梅雨田先生所望,按谱悉心勤练,并以其子小田为练琴之楦头。1916年,陈道安谋得汉冶萍公司煤矿局湖南城陵矶分局秘书之职,在工作之余仍苦练琴艺。1917年,他中年失伴子女无人照顾,因其嫂孀居于无锡锦树里,遂举家迁往无锡。1918年开始,陈道安为生活所迫开始行医。他上午在庞同春中药店行医(店主向他学青衣),下午在家教戏,以此度日。其时孟小冬在无锡新世界搭班清唱(其时孟主要唱汪派),她常至陈道安先生处学谭派唱腔。此外,时有人称“江阴梅兰芳”的蒋耀庭,闻得陈先生在无锡,专程赶来拜入门下。

说起陈道安学琴的起因,盖因其十三岁时得了童子痨(类似今之肺结核)。他本是兄弟二人,但其兄早夭,其父为求延嗣,故请老友梅雨田教其子习琴,以怡养其心情,裨使其早日康复。得名师传授,加上自身资质上佳,故数年后陈道安琴艺大进,身体也如乃父所愿,完全康复了。陈道安学琴于梅雨田时正值“后三鼎甲”汪桂芬、孙菊仙、谭鑫培活跃于舞台,他与陈彦衡、黄益斋、王君直、李秉庵、林绍琴等经常前去观摩这些名家的演出,然后回家自行参悟,因此琴艺提高甚速,颇得梅师之赞许。陈道安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之余,常在李秉庵先生(文丑,李瀚章之长孙,李经畲之子)设在化石桥宅中之春阳友会内活动。春阳友会可谓京剧史上的第一票房,为民国二年(1913年)由樊棣生先生发起,在李秉庵宅中聚会、排练。票社内房屋宽畅,场面齐全,并有诸多小间,可供二三人斟酌。票社聘陈德霖、王长林为常任教师。当时票社胡琴有李润峰(李毓芳之父)、龚静轩(龚云甫之子)和陈彦衡;老生有王君直、莫敬一、余叔岩(以票友身份参加)、黄益斋(汪派);青衣有林绍琴(余紫云派),丁继甫(陈德霖派);老旦有松介眉、卧云居士(赵静尘)等,红豆馆主亦是常客。有些专业演员如程继先、梅兰芳、姜妙香等也常参加。民国三年三月间,春阳友会正式成立,樊棣生为会长,李经畲为名誉会长,并迁址于崇文门外南三里河晓市大街浙慈会馆内。陈道安在此名家如林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加上勤学苦练,并与会内诸师友长相切磋,自然是技艺日进,通晓各派之一代名琴票应运而生。

辛亥革命后,陈道安重新回到上海,并在寓所附近赁屋一间,邀沪上第一批票友创设春雪社票房。票社聘邵寄舟(为孙春恒弟子,谭鑫培曾问艺于孙,因此谭鑫培称邵为师弟,王荣山幼年在上海从邵学老生戏)为教师,由张翰臣主司操弦,社费无定额,个人量力缴付。社员有老生王颂臣、朱耐根、唐谨庵、钱朗如、许良臣、罗亮生等;青衣有林绍琴、江梦花、吴我尊、欧阳予倩等;小生朱伯房;胡琴张葵卿,净角老旦亦皆有人。名家孙菊仙、刘永春等亦常光顾。老乡亲孙菊仙和小喜禄(陈祥云)演《三娘教子》必得陈道安之琴伴奏方能生色,小东人亦必由陈道安之子陈小田所饰。

春雪社期间,陈道安和《申报》总经理史量还参与编写了《三顾茅庐》一剧,“火烧新野”用虚写,“博望坡”用实写,开打热闹,角色搭配齐全,卖座历久不衰。此剧以唐谨庵饰徐庶、麒麟童饰刘备、三麻子饰关羽、冯子奎饰张飞,诸葛亮为全剧最主要的角色,由贵俊卿出演,而老乡亲孙菊仙出演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也有一段精彩的唱表。集数位老生名家于一剧,实属罕见。

老谭之婿王又宸应邀在上海亦舞台演出,颇受欢迎。但王又宸乃票友下海,戏路欠宽。其深知陈道安先生深得谭派唱腔之三昧,故常至春雪社票房走动,并向陈道安请益,陈先生均一一加以点拨,陈还特别指点了王又宸《连营寨》的唱腔。后来王又宸的这出《连营寨》可以说成了老谭以后的第一人,后来他在高亭、百代、胜利等公司多次灌片,可见王又宸此戏受欢迎的程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陈道安先生对谭腔的精研极深。

陈道安先生虽琴艺出众,但从不炫耀于人,故其声名未能远播。况其严遵父训,伴奏绝不收一分一厘。按其之论,只要收钱,即可视为下海。然而陈道安先生并非没有声名远播的机会。当年谭鑫培先生最后一次来沪演出(1915年夏未),因当时老谭赴普陀进香后顺道来沪,所以琴师仅带了二子谭嘉瑞(谭二),故坚请陈道安为之操琴,但是陈坚辞不允。当老谭欲演《李陵碑》,总觉得唱到“金沙滩双龙会”这里的反二黄原板时,谭二之琴拉得不尽如人意。无奈之际,夏氏兄弟(夏月珊、夏月润)曾闻得梅雨田曾寄谭谱于陈之事,故特请陈解围。当时他若能为老谭操琴,真是身跃龙门,千金不换,这是多少琴师梦寐以求之机会。然而陈道安谨遵先父遗训,坚辞不允,并谓:“虽夙佩谭氏艺术,然若为之操琴,即等于下海,实难奉命。”时适值张翰臣(亦梅雨田弟子)在座,主动提出愿意代劳。陈道安乐助其成,保无保留地将梅雨田先生的谱授之于张,使其伴奏更臻精到。张为老谭操琴三天,从此名噪一时。旁人仅知张翰臣为老谭操琴后名声大振,并下海做了专业琴师,但并不知陈道安先生是幕后英雄。另有一次,杭州新开一舞台,欧阳予倩和吴我尊邀陈以票友身份登台,陈一时竟为所动。在杭试演七天,孰料卖座愈来愈盛,每月包银可以逾千元,陈之声名益盛。欧阳予倩便同意下海挂头牌。陈先生了解情况后,严遵庭训,不为重金所动坚不下海(其时陈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院方愿出重酬,但陈七日试演完毕后,坚决不受酬劳,谓受酬即不是票友,并束装返沪。

1921年后,陈道安先生移居常熟。虞山诸京剧爱好者闻得,即赁一散馆,组成中音俱乐部,推陈为会长。于是陈道安边行医边教戏,并延沪友说身段、教场面,每逢义赈,除行头、锣鼓、班底外,能自演一台戏。不久,因参加者日众,遂将中音俱乐部改为虞声友社,仍以陈为会长,此时场面锣鼓已皆能自备。后又请了一位专业演员樊云卿专教身段做表,培养了一大批京剧业余爱好者,大大地推动和活跃了常熟地区的京剧活动。后常熟有人又在逍遥游和南门坛上开了两家剧院,盖叫天、徐碧云等均曾来此演出,并专程拜谒陈道安先生。自1921年至1938年的17年中,陈道安往复于沪虞(虞山镇)之间,直至1938年其子陈小田在上海愚园路租地造屋,遂安居于此。

此外,刘海粟和徐朗西所办之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大学均特聘陈道安先生为教师,教授京剧和音律;史量才先生聘请陈教其子史咏赓、沈柏年;平等阁主人狄楚青延请陈为吕美玉时装京剧《失足恨》设计唱腔、念白。时吕美玉在共舞台挂头牌,排演时装戏《失足恨》列大轴(压轴戏为罗小宝、金少山之《失空斩》)。时《失足恨》为新戏,需编新腔,但又不能与梅、程雷同。为此,陈道安父子费尽心血,编了不少新腔,一经上座,历演不衰。此剧始演于王芸芳,唱红于吕美玉。虽是吕美玉风姿照人,然唱腔新颖,亦是红花绿叶,相映成辉。吕美玉之《失足恨》剧照后来还成了美丽牌香烟的商标(方舟有戏之前吕美玉的专辑中时有过详细介绍)。上海地产富商卢少堂也延请陈道安教其子卢炳生;大中华针织厂主谢绳祖京昆兼学,昆曲教师为俞粟庐先生,京剧教师则为陈道安,陈小田和俞振飞也常参与。陈道安先生一生教了多少学生,恐怕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因其常在南方,故有“桃李满江南”之誉。

陈道安除对问艺者除了倾囊相授外,还将学有所成之门生推荐于陈彦衡、林绍琴、黄益斋处,裨使更求精到,绝无门户之见。从陈道安学琴而成就者为倪秋萍、黎秋觉和周振芳。倪秋萍在1920年代中叶经陈小田介绍,拜陈为师学琴,陈师对其倾囊相授,为倪秋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倪又求精于北陈。1936年倪得以为梅兰芳先生吊嗓子三年,并经梅先生玉成,再拜王少卿先生为师,遂成一代梅派名琴师(我们前两期播放的李止庵和杨畹农的唱片均由倪秋萍操琴)。名琴师黎秋觉为徐兰沅先生的得意弟子,初亦学琴于陈,后再求学于徐兰沅。黎觉秋学成后傍过言慧珠、黄桂秋、姜妙香、童芷苓和李玉茹诸名演员。还有,曾为梅先生吊嗓于香港的周振芳亦师从陈学琴,周后在重庆为杨畹农操琴。周不但精于梅派,还精于谭派。

图片

晚年的陈道安先生

陈道安先生在京剧方面的造诣非同一般,不但精于谭派,亦领会汪(桂芬)派之精髓,对余紫云、徐小香各派亦甚精通,对于老生、青衣行腔吐字诸法皆有心得。在琴艺方面得梅雨田先生弓法、指法之真传,深得梅师和平中正之妙。时人言:若能拉王九龄之《除三害》、汪桂芬之《文昭关》、谭鑫培之《李陵碑》丝毫不碰,方算尽胡琴之能事,陈道安先生可谓其中之人。陈道安先生还将医术中岐黄阴阳五行生克之理糅入琴理,首创“柳摇金”、“柳青娘”、“海青歌”之曲牌往复翻成十四调律。据名票罗亮生先生言:“原来胡琴只有正反二黄及正反西皮等四个调子,陈用其它三个调子把它串联起来,创造了“翻七调”,而衔接处无斧凿刀劈的痕迹,颇为可贵。”如果说“南北二陈”中“北陈”陈彦衡先生之琴为一“秀”字,则“南陈”陈道安先生之琴可颂为一“雅”字,同为一时瑜亮也。

陈道安先生儿辈均为票界中人。其长子陈小田对京剧研究精深,擅青衣,宗陈德霖派,有唱片传世;于音韵学说更是造诣不凡,著有《京剧旦角唱念浅说》和《京剧音韵概说》等京剧音韵学专著。1930年代至1950年代初,陈小田活跃于上海等地票界。1952年至1955年,陈小田在其上海愚园路住所设唱和集会于星期天,胡琴以周振芳为主,司鼓以曾心斋为主,参加者有李家载、许良臣、李世济、新艳秋、范石人、陈大濩、周长华、倪秋萍、沈柏年和其妹陈为珠等人。陈小田夫人李家英,亦工陈德霖派青衣。陈道安先生次子陈小村,琴艺不亚于其父,手音甚好,曾留唱片于世(陈小田与谭派名票朱耐根的唱片即为陈小村操琴),并有胡琴曲谱付诸梨园,可惜英年早逝。陈女为珠,工程派青衣,对梅派亦颇有领会,时参加常熟地方业余京剧活动,颇具大家风范,婿黄玉岭为谭(富英)老生。

1956年9月陈道安先生任上海文史馆馆员,1957年4月28日病逝,享年七十九岁,后葬于江苏常熟虞山。

今天我们请大家先生陈道安先生1925年在高亭公司灌制的一面京胡曲牌《山坡羊》唱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