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足太阴脾经腧穴名称由来

 沧海一滴水8uba 2023-06-08 发布于河北

经络循行

图片

《灵枢·经脉》言: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译文】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 (隐白),沿大内侧白肉际 (大都),经核骨(第一跖骨小头后)(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 (商丘),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骨内侧前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会中极、关元),属于脾,络于胃 (腹哀,会下脘、日月、期门),通过膈肌,挟食管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腹部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脾之大络,名曰大包,位在渊腋下三寸,分布于胸胁。

足太阴脾经穴位歌诀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就在大趾头;

大都太白公孙胜,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对冲门;

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入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

主治

本经异常就表现为下列病证:舌根部发强,吃了就要呕,胃脘痛,腹胀,好暖气,大便或放屁后就感到轻松,全身感到沉重无力。

本经穴主治“脾”方面所发生的病证:舌根部痛,身体不能活动,吃不下,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大便清,腹有痞块,泄泻,或小便不通,黄疽,不能安睡,想打呵欠而气不畅,大腿和小腿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能运用。

脾大络病证,实证,浑身酸痛;虚证,百节松弛软弱。

图片

图片

1.隐白

隐,隐蔽也;白,白色,属金,为土能生金,金气隐伏之意。又穴居隐蔽之处,其处隐白,故而得名。

2.大都

大,作开始解,都有盛的意思,穴当足大趾本节后内侧陷中,是处皮肉丰盛,因名大都。

3.太白

太白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故名太白穴。大白名意与太白穴同,大,通太。

图片

4.公孙

古代诸侯之孙称“公孙”,此处为脾之络脉分支,其义同,故名。

5.商丘

“商”是二十八宿之一的心宿,“丘”就是小丘样隆起的内踝之下,它与外踝下象征参星的“仆参”穴遥遥相对。

6.三阴交

足三阴经在此交会,故名。

图片

7.漏谷

渗出为“漏”,凹陷为“谷”,该穴能渗利小便,主治湿痹,且在骨下陷者中,故名。

8.地机

一身分为上中下三部,自足至为“地”部,“机”指机关。穴居地之中部,为运膝之机关,故名。

9.阴陵泉

膝之内侧为“阴”,内侧高突如“”,下凹陷为“泉”,故名。

图片

10.血海

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用于治疗与血有关的疾病,故名。

11.箕门

坐时两膝足分开,有如“箕”,称“箕居而坐”,此穴在大腿内侧,因取穴姿势而名

12.冲门

该穴可触到动脉之冲动,脾脉到此则进人腹部,故名。

图片

13.府舍

本穴在少腹之下,犹内府元气储藏之舍宅;故曰“府舍”

14.腹结

腹,腹部也。结,集结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气血在此集结。本穴物质为府舍穴传来的地部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泥水混合物流至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15.大横

大,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也。 横,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风也。 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 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其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名。 

16.腹哀

“哀”为肠鸣音,此穴位于“腹”部,主治腹痛肠鸣,故名。

17.食窦

孔穴水道为“窦”,该穴治胸胁支满,肠间雷鸣,常有水声,似有水谷从此通过,且此穴有利于食物运化、输布,故名。亦名命关(《扁心书》)。

图片

18.天溪

穴在天池外侧,“”、“溪”均指乳汁流通而言。

19.胸乡

乡,乡村也,边远之处。胸乡名意指脾经之气由此输散脾经之外。本穴物质为天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水湿会含量较少,至本穴后,因受心室外传之热,水湿之气进一步胀散并流散于脾经之外,如去到远离脾经的乡村之地,故名胸乡。

20.周荣

“荣”与“营”通,因是穴上接中府而营运周身,故名。

21.大包

“大”为总揽,概括为“包”。是穴为脾之大络,总统阴阳诸经,由脾灌溉五脏四肢,故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