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说宇通睿控E平台对行业影响深远?

 第一商用车网 2023-06-08 发布于北京




6月5日,在“为商用而生”宇通商用车技术品牌全球发布会现场,宇通客车、卡车、专用车三大品类全系新能源产品悉数亮相,可谓星光熠熠。在第一商用车网看来,这些明星车型背后的核心力量——睿控E平台才是本次活动的最大主角。


睿控E平台——这一商用车行业首个软硬件一体化的技术平台,有何人无我有的“黑科技”?有其赋能的宇通新能源商用车又有何过人之处?

请看第一商用车网的解读。

硬件融合集成、软件在线升级的睿控E平台


第一次听到“睿”这个名字是在十年前。2013年,宇通正式发布了睿控三电技术,攻克了新能源电池、电机、电控三大瓶颈,有力的推动了中国新能源客车从2014年至今的大规模推广。历经十年发展,面对纷繁复杂的商用车运输场景,更长的续航、更强的动力、极致的安全、持久的稳定、永不掉线的出勤、贴心省心的管理,这些成为新的需求,新挑战,单一的硬件或软件技术已经无法解决行业痛点,行业发展也因此走到新的阶段,宇通为新能源商用车打造的电动专属平台——睿控E平台应运而生。

睿控E平台的底层逻辑并不复杂,基于自身对核心硬件的自研能力以及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宇通通过对硬件进行模块化集成,搭配基于市场需求形成的独有控制逻辑,形成了适用于各细分市场的软硬件一体化技术。作为一个电动专属技术平台,将软、硬件高度融合的睿控E平台具备超集成、可拓展、自进化等特征,适用全系商用车。

由“中央计算单元、多合一控制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辅助驾驶域控制器”构成的跨域融合C架构,可实现全栈集中运算,整车区域控制,相当于整车的大脑和神经;自研车机操作系统YOS则是基于C架构自主研发的商用车操作系统,相当于大脑的超强思维,包括驱动层、系统层和服务层,以实现整车全部软硬件统一管理和控制、且兼容各类底层操作系统,形成高安全、强实时、多生态适配的整车操控系统。

以C架构与YOS为技术核心搭建起来的睿控E平台,算力提升200%、控制效能提升100%、功能安全达到最高D级标准。同时,睿控E平台实现了软件和整车硬件的完全解耦,屏蔽硬件差异,缩短软件交付周期,车辆全生命周期持续OTA升级。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宇通累计17万辆、超360亿公里运营里程的商用车行业最大规模、最全场景数据积累,睿控E平台还能有效识别真实需求与痛点,模块化平台也可满足各细分市场车型的搭载需求。

在软、硬件的高度融合下,睿控E平台整体升级、控制全面自如。而对于用户来说,最看重的还是能否解决痛点,创造更大的价值?“宇通的所想所做,就是回归本源,解决新能源商用车的痛点。”宇通集团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在发布会上李高鹏这样表示。

更商用、更耐用、更好用的睿控E平台


与其他大多数品牌“先有技术后有产品”不同的是,睿控E平台已经应用到宇通全系新能源商用车产品上。在本次发布会上亮相的宇通新能源产品聚焦“出行、物流、作业”三大场景,完全就是由睿控E平台“武装”起来的一场几乎囊括了全品类商用车的小型车展。

为什么要用“武装”这个词?因为睿控E平台的力量感实在太强。睿控E平台拥有七大总成(技术标签),包括水火不侵的新一代高安全超能电池、让每一度电都用到极致,跑的更远、更久的多合一碳化硅动力域控制器、让用户多拉快跑的新一代高效轻量化集成式电驱桥、让冬天可以放肆开空调的商用车多源超低温热泵、充电一次让你轻松跑一天的高效补能技术、智能驾乘,安全护航的智能网联商用车驾驶舱,以及可实现PB级(即1百万G)运行数据存储的PB级存储亿万级高算力智能网联云平台。

实际上,这些技术标签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都听过“充电1.2小时,作业一整天”的纯电动环卫车、“1%电量也能跑”的纯电动轻卡等“传说”,没错,这些都是发生在宇通新能源商用车身上的真实案例,让“传说”背后的力量正是睿控E平台。

在发布会现场,宇通展示了搭载新一代高效轻量化集成式电驱桥,可轻松实现长续航、大运力的运营的宇光E8 MAX;搭载新一代高安全超能电池,可实现高安全、高效率、长续航运营的宇通轻卡T系产品;还有搭载新一代高效轻量化集成式电驱桥的宇通纯电矿卡、重卡,它们出勤率可高达99%……

显而易见的是,通过对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宇通睿控E平台正在持续为客户提供“更商用、更耐用、更好用”的价值体验。我们几乎可以预见,在全新睿控E平台的赋能下,新能源商用车的行业格局将再次被宇通改写。

● 续航817.5公里创世界纪录!三一魔塔1165电动重卡满分“交卷” | 头条
● 江西五十铃全新瑞迈皮卡将上市,“新”在哪里?
● 现场签约6000辆大单!新能源物流车市场迎来两款重磅新品
● 7.6亿!潍柴将这一子公司38%股权转让至中国重汽
● 2025预计70万吨电池面临退役 如何实现回收与再利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