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象列仙全传》《太平广记》神仙(2)

 zqbxi 2023-06-08 发布于江西

铁拐李、吕尚、范蠡、匡续等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1:赤松子(左);右图不详

赤松子(神农时期)

文字出自:《道藏》,《列仙传》

【白话译文】

赤松子是神农时主管雨的官。他服食水晶,把它教给神农,能够在烈火中任火烧烤。赤松子常常去昆仑山上,在西王母的石室里歇息,随风雨自由上下。炎帝(神农)的小女儿追随他学道,也成了神仙,和赤松子一起飞去。到高辛帝的时候,赤松子又重新成为掌管雨的官。如今的雨师之职,就是据此设置的。

精妙赤松子,飘飘炎帝女。携手游霄汉,轻盈双飞举。纵身驾长风,展翅昆仑圃。神通又广大,为民掌管雨。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1:赤松子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2

容成公(黄帝时期)

文字出自:《道藏》,《列仙传》

【白话译文】

容成公,自称是黄帝的老师。后又出现于周穆王时期,善于辅助、劝导之事。他从天地万物的本源中获取精髓,其要领是使心性空虚,以达到不老不死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守生养气。

容成公头发白了能变黑,牙齿脱落可出新牙。他的事迹与老子的故事大致相同,也有人说他是老子的老师。

勤勉不倦容成公,固守纯气达顺柔。早早修得纯道后,藏匿才智独遨游。道气贯通天地中,伯阳仰慕随其后。天地万物的本源,或许真能够追求。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2:容成公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3

广成子

文字出自《太平广记》卷第一 神仙一

【白话译文】

广成子是古代的一位神仙,住在河南临汝西南崆峒山的一个石洞里。黄帝听说后曾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修炼道术的要诀。广成子对黄帝说,“你所治理的天下,候鸟不到迁徙的季节就飞走,草木还没黄就凋落了,我和你这样的人有什么可谈呢?”

黄帝回去后三个月不理朝政,什么事都不干,然后又去见广成子,很恭敬地跪着走到广成子面前,再三叩拜求教修身的方法。

广成子回答说:“修道所达到最高境界就是心中一片空漠,即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什么。凝神静修,你的肉体必然就会十分洁净,你的心神也会非常清爽。不使你的身体劳顿,不使你的精神分散,你就可以长生。注重内心的修养,排除外界的干扰,知道过多的俗事会败坏你的真性。我能牢牢的专注于养性,永远心境平和清净无为,所以活了一千二百岁,而形体上没有一点衰老的迹象。得到我道术的可以成为君王,失去我道术的只能成为凡俗之辈。我的道将把你引向无穷之门,游于无极的原野,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凡人都将死去,而得我道的人却会长存于天地之间。”(出自《神仙传》)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3:广成子,面前跪拜着为黄帝

黄帝

文字出自:《道藏》,《列仙传》

【白话译文】

黄帝号为轩辕,能审断各种神灵的功过,百神都朝拜黄帝并听从黄帝的调遣。黄帝初生就会说话,聪慧特达能预见未来,知道万物的兴衰更替之数。他自称是云师。形体像天上的龙。自己选择死亡的日期,向朝中的群臣辞别。

黄帝死后,被安葬在桥山中,不久桥山崩塌,黄帝的棺中却没有尸体,只有他的佩剑和鞋子在里面。神仙书说:黄帝在首山上采铜,在荆山下铸鼎,鼎铸成了,有龙垂着胡须来迎接黄帝,黄帝于是骑龙升天。

群臣百官都抓住龙须和黄帝的大弓,想跟从黄帝升天,但龙须脱落了,弓也掉下地来,因此,群臣不能跟从,就在地上仰望黄帝而悲痛地号哭。后世就把黄帝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把黄帝的弓叫做乌号。

圣明深邃玄妙,悠悠远古帝皇。暂时君临万物,名列百王之上。变化周遍天下,理数精通微芒。假身托葬桥山,真灵升入上苍。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4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1:宁封子?

宁封子(黄帝时期)

文字出自:《道藏》,《列仙传》

【白话译文】

宁封子是黄帝时人,是黄帝时世代相袭掌制陶之事的官。有人来拜访他,替他烧陶窑的火,能够冒出带五种色彩的烟。后来那人把这个方法教给了封子,封子把柴火聚集在一起来烧自己,身体能随烟升降。人们观看烧剩的灰烬,还可见到封子的骸骨。当时人们便一起把封子的骸骨葬在宁北山中,因此后人称他为宁封子。

神奇宁封子,玄妙出自然。身熔大火炉,气畅五彩烟。灰中存残骨,坟寄宁北山。人只见遗迹,哪知其事玄。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5:赤将子舆

赤将子舆(黄帝时)

文字出自:《道藏》,《列仙传》

【白话译文】

赤将子舆是黄帝时候的人。他不吃五谷,而专吃百草的鲜花。到尧帝时,担任木工之职。他能随风雨上下自如,常常在集市上卖生丝绳,因此,人们又称他为“缴父”。

百姓吃五谷,熟食祈长福。子舆独脱俗,食花饮清露。纵身风雨中,远行又高步。云天可任游,寿岂可计度?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5:赤将子舆(右);洪厓先生(左)

洪崖先生

《列仙传·一卷》:“古仙人洪崖先生,黄帝之近臣,能歌善舞,三皇时伎人也。”

《列仙全传》卷一“洪厓先生”条曰:洪厓先生,或曰黄帝之臣伶伦也,得道仙去,姓张氏;或曰尧时已三千岁矣。汉仙人卫叔卿在终南绝顶与数人博,其子度世问卿曰:“同与博者为谁?”叔卿曰:“洪厓先生辈也。”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续稿》卷一百七十一《钱舜举画洪崖先生》一文则云:洪崖先生固张氏,乃黄帝之臣伶伦也,一见于卫叔卿传,再见于班孟坚赋,三见于郭景纯诗,四见于陶贞白《真诰》。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5:洪厓先生

据方志记载,洪崖先生是远古时期为轩辕黄帝管理家庙、主持祭祀的乐官;他很可能就是黄帝时代的音乐大臣“伶伦”。精通乐理,定了十二音律,被誉为华夏音乐鼻祖。

《苦篁调啸引》李贺:“谁说轩辕在时事,伶伦采竹二十四。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遗中分作十二。伶伦以之正音律,轩辕以之调元气。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唯留一管人间吹,无得不能得此管,此管沉埋虞舜祠。”

“伶伦”后来到豫章,隐居西山,采药炼丹,被称为“洪崖先生”。洪崖先生炼丹汲水之处成为“洪崖”胜迹。隋文帝年间,改名叫洪崖丹井。

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高士多思慕洪崖。汉张衡《西京赋》:“洪涯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汉蔡邕《郭有道林宗碑》:“将蹈洪崖之遐迹,绍巢许之绝轨。”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守志箕山,追迹洪崖。”晋代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唐朝著名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之句。南昌市古名洪州、洪都,都是从洪崖丹井引伸出来的。洪崖丹井亦是南昌最古老的名胜古迹。唐朝茶圣陆羽,将洪崖瀑布泉品为“天下第八泉”。

唐朝晋州高士,追慕洪崖先生,来到洪崖处修炼。唐朝乾元年间,肃宗李亨赐殿宇,匾名应圣,内供奉肃宗遗像。南唐主重修,仆射徐铉有记。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6

马师皇(黄帝时期)

文字出自:《道藏》,《列仙传》

【白话译文】

马师皇是黄帝时的马医。他熟悉马的形体结构,能使马起死回生,经他治过的马,没有不痊愈的。后来,有龙从天而降,向马师皇垂着耳朵,张着大口。马师皇说:“这条龙有病,知道我能治好它。”于是,马师皇对龙的下唇内侧进行针灸,又用甘草熬汤让龙喝下,很快就治好了龙的病。后来,屡屡有龙下来,请求马师皇治病。一天早上,有条病愈的龙载着师皇游向天宇。

马师皇主管医马,厩内无病残马匹。精湛医术惊群龙,救死扶伤兼异类。灵龙有心报恩德,收敛鳞甲供驾驭。奋力腾跃入云霄,美名长存留芳菲。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6:马师皇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7:王倪

王倪

王倪,传说为尧时贤人,啮缺之师。啮缺曾向他问道,“四问而四不知”,见《庄子·齐物论》及《应帝王》。

《高士传》(皇甫谧 著)“卷上·王倪”原文:

王倪者,尧时贤人也,师被衣。啮缺又学於王倪,问道焉。啮缺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汝,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鱿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麇鹿食荐,卿且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鱿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曰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於已,而况利害之端乎?”

《高士传》(皇甫谧 著)“卷上·被衣”原文:

被衣者,尧时人也。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啮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言未卒,啮缺睡寐,被衣大悦,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高士传》(皇甫谧 著)“卷上·啮缺”原文:

啮缺者,尧时人也。许由师事啮缺,尧问於由曰:“啮缺可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许由曰:“殆哉,圾乎天下。啮缺之为人也,聪明睿知,给数以敏,其性过人,而又乃以人受天。彼审乎禁过,而不知过之所由生,与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絯,方且四顾而物应,方且应众宜,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夫何足以配天乎!”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7:王倪(?)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8:偓佺(左);何侯(右)

何侯

名真元,帝尧时隐居在九嶷山,有三子十孙,年龄都在百岁以上。曾经遇见一位黄衣真人,领他到了无为洞天,游览仙境。回来后,便开凿了九眼井,用井水炼丹。

帝舜南巡时,曾到他家中,封他为何侯。后于七月七日,把仙药扔入酒中,聚族欢饮,全家三百余口,都得以升仙而去。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8:何侯(帝舜南巡时,曾到他家中,封他为何侯)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8:偓佺

偓佺(尧时期)

文字出自:《道藏》,《列仙传》

【白话译文】

是槐山中采药的人,爱吃松子,遍身长毛,长达数寸,两眼变成方形,能疾步如飞追逐奔马。他拿松子赠给尧帝,可尧帝没功夫服用它。所采松子,出自简松,当时人们凡吃了这种松子的,都能活到二三百岁。

采食松子,身体轻眼珠方。脚踏鸾鸟彩凤,奔走超越腾骧。遗赠尧帝松实,留此神奇医方。保全天性者自可不用,常人当服此调养。

【解说:】

偓佺这位神仙,不食人间烟火,只以松子为食,这符合他采药人的特征。

偓佺浑身长满毛,毛长七寸,两只眼睛可以看向不同的方向(原文“两目更方”)。

不过,偓佺表演神仙的本领,与赤松子不同——赤松子随风雨上天入地,在烈火中来去自如,毫发无伤。偓佺却选择追逐快马,来表现他的神奇之处(“能飞行,逐走马”)。这也许为他的采药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比如能轻而易举地采到那些长在悬崖峭壁上的珍贵药材吧。

偓佺曾经把松子送给尧帝,可是尧帝没时间服食。而那些服食了松子的人,都活到三百岁。

那么,尧帝连服食松子的时间也没有,他在忙什么呢?一起来看看他有哪些丰功伟绩吧:尧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忙于治理水患;制定历法,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访贤纳能,勤俭听谏,设置谏言鼓,立诽谤木,让天下百姓可以进言和劝谏。尧帝还发明了造酒,也创造了围棋……

或许,偓佺正是看到了尧帝的伟大,才送松子给尧帝吃,让他延年益寿,多做一些事吧。

宛丘先生

《仙鉴》卷六:服制命丸得道,至商汤之末世,已千馀岁。以方传弟子姜若春,服之三百年,视之如十五岁童子。彭祖师之。

宛丘先生,不知其名姓。相传他吃了制命丸后得道升天。到商汤末年,他已经有1000多岁了。他的弟子姜若春按他提供的药方服药,300多岁仍然象个十五六岁的小孩。彭祖曾经拜他为师。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9:偓佺、宛丘先生、姜若春、铁拐先生

铁拐李

铁拐李,姓氏名谁,来自何处,众说纷纭,没有统一而权威的定论。他的姓名就有七个之多,而他的出处也有六七种说法。相传名为李凝阳,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儿,自号李孔目。生卒年约公元前418-326年。

明代吴元泰所撰《八仙出处东游记》说:“铁拐姓李,名玄,铁拐乃其后假身别名也。”

铁拐李自幼天资聪颖而闻名于巴国,老子骑牛驾云巡游到巴国,遇上幼年李玄,见其非凡,给予点化,巴王多次邀请李玄为官均遭其拒绝。公元前316年巴国遭秦惠文王所灭,李玄赴华山学习道术访仙人,晚年修道于石笋山。成仙后,铁拐李精专于药理,并会炼制灵丹妙药,恩泽乡里,普救众生。

铁拐李,怎么又黑又丑呢?《列仙全传》中描述:李先生在砀山洞中修行时,欲拜老子为师,前去谒拜,临行时对徒弟说:“我欲从游华山,倘游魂七日不返,你就把我尸壳焚化。”

李先生的元神,赴华山找老子,徒弟日夜看守师父的躯壳。不料到了第六日,弟子家里来人报信老娘病危,徒弟无奈之下烧了师父尸壳,匆忙赶回家尽孝道去了。不久,李先生的元神归来,找不到尸壳。这时,忽然发现林中有一饿殍,马上从头顶的囱门而入,站了起来,感觉不大对劲儿,谁知变成“黑脸蓬头,卷须巨眼,跛右一足,形极丑恶”,此时,身后忽然有人鼓掌,回头一看,正是师父老子。

李先生对改头换面得来的尊容实在受不了,想将元魂从饿殍的尸壳里跳出。老子急忙阻止说:“道行不在于外貌,你这副模样蛮好。我有金箍可束你乱发,铁拐可拄你跛足。只须功夫充满,便是异相真仙!”李先生依师父言执行。这就是人们称“铁拐李先生”的来历。

铁拐李的传奇多见于元明杂剧及明清小说中,明代贾仲明写有《铁拐李度金童玉女》,另外还有戏剧如《八仙过海》、《群仙庆寿蟠桃会》等。小说有《东游记》、《八仙全书》、《八仙得道传》等。

《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八仙出处东游记》,明代吴元泰编著。书中写道美男子李玄借尸饿殍后,用仙丹救活徒弟母亲后,回到老君所,乐极生悲,又出差错了。铁拐李与仙童相戏时,老君的青牛偷偷的跑了。青牛下凡冒充国王,淫秽后宫。铁拐李因工作失职,放跑了青牛,被贬下凡,以便立功赎罪。

铁拐李化身一位老翁,隐名埋姓,背着一只葫芦,施药于人间。这也是“悬壶济世”典故的出处。天黑收市后,他便跳入葫芦里过夜。这事被费长房发现了,引出了费长房向他学道、跳入葫芦发现“别有洞天”的故事。费长房此事在正史《后汉书》中有记载,只不过《后汉书》没有出现“铁拐李”的名字。

民间传说这位老神仙就是铁拐李。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29:铁拐先生

费长房想跟着铁拐李修仙。可是费长房家里有妻儿老小,所以铁拐李就运用了“替身法”——将一根和费长房等高的竹子悬挂在后院,用法术伪装成费长房悬梁自尽的样子。费长房诈死后便跟着铁拐李到深山老林中修仙,铁拐李对他进行了三次考验——第一次是将其引入群虎之中,费长房没有畏惧。第二次是在他打坐的房子大梁上悬挂万斤巨石,让老鼠去啃悬挂的绳子,费长房没有动摇。第三次铁拐李让费长房吃粪便,粪便中还有三只臭虫,这一次,费长房没能通过考验。

铁拐李这三次考验主要针对的是人的勇气、意志和心性,费长房有面对老虎的勇气,巨石压顶而巍然不动的意志,却在心性方面不够条件——费长房还是无法摆脱眼睛看到的世界。

于是铁拐李让费长房下山,赐予了其一根竹竿和一枚符咒。竹竿可以带着他遨游天地,投入湖中可化为龙。符咒可以帮他治愈百病,使其能够驱使鬼神。费长房回到家中,发现山中数十日,世上数十年。他老婆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他解释了自己的际遇,家人挖开他的坟墓发现棺材中果然只有一根竹竿。

后来费长房用铁拐李给他的竹竿和符咒留下无数传说,还收了杀瘟魔的桓景作弟子,开创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后来费长房遗失了铁拐李赐给他的符咒,于是受到被他惩罚过的鬼神围攻,最终死于非命。

费长房的本事来源于铁拐李赐给他的竹竿和符咒,而不是他自己修炼所得。铁拐李修的是道,而费长房使用的是术。

【提醒:】铁拐李等“八仙”的故事图文,详见文末链接。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0:务光、孟岐

务光

文字出自:《道藏》,《列仙传》

【白话译文】

务光是夏朝时候人。耳朵长七寸,喜爱弹琴,吃菖蒲和韭菜的根。汤将要讨伐夏桀,同务光商议谋划。务光说:“这不是我应做的事。”汤说:“谁可以胜任?”务光说:“我不知道。”汤说:“伊尹怎么样?”务光回答说:“伊尹勉强自己忍受耻辱,别的我就不知道了。”汤战胜夏桀以后,要把天下让给务光,说:“有智慧的人谋划占有天下,有武力的人实现这一计划,有仁德的人统治天下,这是古来就有的道理,您何不顺其自然呢!”务光拒绝说:“废掉君主是不义之举,屠杀百姓非仁德之功,别人作事犯难,我坐享其利,是不知廉耻。我听说,不合道义的奉禄不能接受,身处无道乱世不能居职做官,何况要使我高居尊位,我不忍心久活于世。”于是身背大石自沉到蓼水里,随即消失了。

四百多年以后,到商王武丁时,务光又出现了。武丁想请他为相,务光不愿意。武丁不以礼相请而硬逼,务光就逃到浮梁山中,后来又漫游在尚父山中。

务光怀抱仁德,服食修养真性。远离世俗之外,造化之中独行。武丁贵为君王,让位不愿作臣。负石自沉蓼水,务光匿迹灭身。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0:务光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1:匡裕(左);彭祖(篯铿)(右)

孟岐

文字出自《太平广记》卷第一 神仙一

【白话译文】

孟岐是清河的一位隐居的高士,已经有七百岁了。他说起周朝的事十分熟悉,就像昨天的事一样。他曾侍从着周公姬旦登上拜相的神坛,还用手摸过西周成王姬诵的脚。周公曾送给他一个玉制的笏板,他十分珍爱,经常用衣襟擦它。这只玉笏有七分厚,天长日久,被他擦得非常薄了,薄得都快断了。

孟岐长期以桂叶当饭吃,他听说汉武帝爱好求仙问道,就披着草编的斗蓬去见他。汉武帝非常优厚地接待了他,后来孟岐就不知去向了。(出自《洞冥记》)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1:孟岐(手中持笏)

【解说:】

孟岐持笏,是因为该笏板是圣人所赐,周公的道德和事功,都可照耀千秋,是孔子等人学习的楷模。仙人持笏是对古圣先王的一种怀念,并且暗示,神仙虽然出世,但不否定礼乐的价值。而仙人之所以为仙,必须从圣贤的修养开始。仙人持笏也说明了先圣贤后神仙。修道不是逃避,而是超越。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1:匡裕

匡裕

匡裕,周武王时代的人,他一共有兄弟七个,个个都有道术,一同结庐住在山里。后来都成了仙,只剩下一个空的草庐。因此后人就称它为庐山。汉武帝还特别封匡裕为庐山君。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2

彭祖(篯铿)

文字出自:《道藏》,《列仙传》

【白话译文】

彭祖是殷朝的大夫,姓名铿,颛顼帝的孙子陆终氏的第三子。他经历了夏朝直到殷朝末年,活了八百多岁。常吃桂花和芝草,善于运气内修等养生之术。历阳山中有彭祖的仙室,历代人们在室前祈求风雨,没有不立时应验的。常有两只虎在室门左右奉侍着,人们祭祀完毕,就能看到虎的脚印。听说后来两只虎也成仙升天了。

远古大神仙,其名叫彭祖。道行与造化日新,经历悠悠千古。隐居幽深的石室,显灵在祈风求雨。祠前两虎常咆哮,谁敢猜疑轻侮?

【解说:】

彭祖即篯铿(jiǎn kēng),是彭姓、钱姓、韦姓族人共同的祖先,今人曰之“彭祖”。庄子《逍遥游》有云:“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野史有云,他进献雉羹给尧,尧把彭城封给他,所以后世称他为彭祖;舜的时候,他从师尹寿子,学得真道,遂隐居武夷山。也有说他向天帝进献稚羹,天帝赐他长生。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2:彭祖(篯铿)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3:青乌公(彭祖的弟子)

青乌公

彭祖的弟子,得彭祖真传,为精研修道,在华阴山潜心学了四百七十一年,经过十二次试验,三次未通过,后喝金液才得以升天。太极道君因他有三次失败记录,只称他为仙人,不称真人。

乌青公最擅长风水,是中国第一个风水先生,是风水祖师爷。故风水也称青乌之术。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3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4:吕尚(姜子牙)

吕尚

文字出自:《道藏》,《列仙传》

【白话译文】

吕尚是冀州人,生下来就聪明睿智,能预见存亡大事。为躲避商纣时的乱世,他在辽东隐居了四十年。后来西行到了周的封地,隐居终南山中,在溪边钓鱼。他几年没有钓到一条鱼,邻居们劝他说:“应该作罢了。”他却回答说:“这不是你们所能知道的。”不久,果然钓到鱼,并在鱼腹中得到兵书。

周文王梦见得到圣人,听说了吕尚其人,就用车把他载回朝中。武王伐纣时,吕尚曾著用兵计谋一百多篇。他服食荷花、枸杞等植物,活了二百岁才死。死后遇意外之事不能下葬,后来他的儿子吕安葬他。发现没有尸体,只有兵书六篇在棺中。

吕尚隐居垂钓,遇祥瑞得赤鳞。通梦西伯姬昌,同归入朝作臣。谋略流传后世,服食泽芝养身。世世代代赞美,简直天上仙人。

【提醒:】《封神演义》中的吕尚(姜子牙)故事图文,见文末链接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4:吕尚(姜子牙)(右);范蠡(左)

范蠡

文字出自:《道藏》,《列仙传》

【白话译文】

范蠡,字少伯,徐地人。他师事周文王、武王之师姜太公吕尚,喜好服用桂花和饮水。春秋末期,做越国的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来他乘小船入海,改换姓名,到了齐国,称为鸱夷子。

又过了一百多年,出现于陶这个地方,称陶朱君。他经商致富,钱财累积上亿万,当时人称他为陶朱公。后来他又舍弃这些钱财,在兰陵卖药。后人世代都认识并碰见他。

范蠡服用丹桂,心存清虚志远。受业周师姜尚,隐世真堪惋惜。潜龙出现古越地,大功告成便身返。抛弃千金如脱履,还身入道自舒卷。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4:范蠡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5

刘越、匡续

周时有匡续修道于南嶂山,在其修道期间,常有一少年来访。该少年言论奇伟,匡绪甚奇之,问姓名及居处,少年说姓刘名越,住山左,山下有石,高二丈余,叩该石,他就会应门。

一日匡绪果如约前往,到石边敲石,门开,有丫鬟,后跟两青童,后拿红色宝帐引导出迎。进入府中,见参差楼台,金碧辉煌,还有珍禽异兽,草木亦不同于外界。一仙人戴玉冠,披红袍来迎。匡绪见此,动留下之心,被仙人察觉,告之曰:“你阴功尚未圆满,以后还有见面机会,他日再见不迟。”

仙人请匡绪喝三杯玉酒,一碗保命汤,然后送出。匡绪回头,石头还是原样,只是过几天再来叩访,就没了反应。后人因其号其石曰“刘越洞天”,亦称“刘越石”,今巳无处寻觅。

匡绪不久重入洞中,终修炼成仙。唐人孙迈曾写有《刘仙石》:“珍重标前史,名教万古存。谁知刘越石,便是洞天门。变化终英测,神仙未易论。后人来扣处,白日又黄昏。”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5:刘越(住在匡续修道之处附近石中,叩石,石中有洞天)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五)》原文:

匡阜先生姓匡,名续,字君平。南楚人。或曰夏禹之裔,生而神灵。幼时,便有物外志。周武王时,师柱下史老聃,得长生之道,遂结茅于南嶂山虎溪之上而隐。室中无所有,唯置一榻,上简策数篇而已。武王曾闻其名,屡聘不应。居岁月之久,有一少年数次来诣,自通姓名曰刘越,家在前山之左,邀先生过之。且告曰:若至山下,有一石高二尺许,即予舍也。续后如约而至。至山下时,四顾无居室,但唯一石,乃扣之,石为开,若双扇然,有二青衣执绛节前导,先生随之,渐见楼台参差,金碧辉映,禽鸟翱翔,花木珍异。该少年顶玄玉冠,采绂剑佩,升堂接见。先生悟非人间,心欲求驻。少年谓先生曰:子荫功未满,后会有期,遂饮以玉酒三爵,继索延龄保命汤一啜。先生告别而去,反顾其所,则唯存巨石,宛然如旧而已。先生得此奇遇之后,神观日益精明,功行日进。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6:匡续(结茅而隐。室中无所有,唯置一榻,上简策数篇而已)

定王尝问柱下史伯阳父曰:方今神仙之在世者何?伯阳举五岳诸仙以对,匡阜先生其一也。王乃召之,先生遁。至威烈王时,复遣使以安车迓之,未至之先,先生如之曰:“时至也。”遂白日腾空而去。使者回奏,请以南嶂山为靖庐山。亦曰匡阜,又曰匡庐,(至今其乡及社)皆因先生而命名。……

汉武帝元封元年南巡狩,登祀天柱,尝望秩焉,继而射蛟浔阳江中,顾左右问此山何神主之?博士刘歆曰:匡续先生得道如此。帝乃封先生为南极大明公。命立祠于虎溪旧隐处,列于祀典。唐开元间重加新建。天宝初,明皇命使致斋,尊为仙庙。土民水旱痢疫,祷之皆应。宋英忠治平中,赐额为广福观。惟在于闽垣一带,有崇奉道紫霞一派,称为霞天洞府,其常教者即匡阜真人,尊为道老宗师。(出自:《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五)》,元朝赵道一编 殷诚安点校)

【解说:】

至于匡俗,又有说可能还叫做:匡阜、匡裕、匡续,是否为匡俗同一人?还是匡俗七弟中另两位?不得而知。

据说,匡俗入山后,结茅于南鄣虎溪之地,终于得道成仙。西周定王尝问柱伯阳父“方今神仙在世者”有几人,伯阳父“举五岳诸对”,匡俗是其中一个。定王听后,大惑兴趣,下诏入百寻无着。又二百年方“白日轻举”,仅遗草庐。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6

从见诸庐山史志的各类传闻来看,几乎都与学道求仙有关。其中流传最广,最有影响的则是有关匡俗“为神仙之庐而名”的传说。

匡俗,据周景式《庐山记》记载,字子孝,西周威烈王时(公元前4世纪)人。"生而神灵"。威烈王幕其才学,屡派使者征请辅佐朝廷,固辞不就,躲避到庐山深谷老林中,求仙学道,"时人敬事之"。

《豫章旧志》中称匡俗为庐俗,字君孝。本姓匡。父为东野王,在与鄙阳令吴芮一起轴佐汉王刘邦定天下时丧生。刘邦建汉后,为表彰其功德,而封匡俗于鸟阳(今鄱阳县西北),人称越庐君。因好道术,寓隐庐山。而慧远《庐山记》中则谓匡俗为殷周之际人,与奚道仙人同游庐山,隐居此地。

各种说法都有出入,但在匡俗居庐山修炼成仙一事却都众口一词。或称其成仙后“唯庐独存”,故将他住处冠之姓氏,叫做“匡庐”或“庐”,山因名“庐山”,或渭越庐君兄弟七人弃官学道山中,“故世谓之庐山”,或谓匡俗在山升仙后,世称:“庐君”,故山取号而名“庐山”。这三种说法都把庐山的得名与匡俗联系在一起。

由于匡俗在庐山的传闻很多,当汉武帝南巡庐山时,敕封他为“大明公”。至宋徽宗建中靖因年(1101年)又加封为靖明寡人。

另据《九微志》所记,在周武王时,有一位叫方辅的先生,与道家创始人老子(即李耳)一道骑着白驴入山炼丹,得道成仙,留下一座空庐。人们便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又因方辅先生名辅,故又称辅山。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7

葛由

文字出自:《道藏》,《列仙传》

【白话译文】

葛由是羌族人。周成王时,他喜欢雕刻木头羊去卖。一天,他骑着木刻的羊来到西蜀,蜀中的王侯以及其他达官贵人都跟着他上了绥山。绥山在峨嵋山的西南,非常高峻。跟着他的人没有再回来,都得道成仙。因此民间谚语说:“若得绥山一颗桃,不能成仙也称豪。”后人在绥山脚下为他建了几十处祠堂。

刻木可以成羊,木羊也能通灵。通灵是因葛由,得道非一途径。登上高高的绥山,舒展肢体放歌声。精通道术者成仙,得到绥桃者身荣。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7:葛由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8

蔡琼

蔡琼,字伯瑶,随从老子修道,白日升天。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8:蔡琼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9

彭宗

字法先,彭城人,20岁学道于杜冲,曾随师采药,不小心跌落深谷,竟毫发无损。老师让他采樵,被蛇咬了也不介意。杜冲因此怜悯他,传其丹经妙道。

彭宗修行努力,常有神灯照他,又有五色云缭绕他室内。他能三天三夜才换一口气,也能躺在水底下一整天,有时高兴了,他会睡上一整年的觉,别人以为他死了,但等他醒来,气色反更加光鲜。

曾有个猎人想辱骂他,却被他用气禁住,不能动弹,彭宗还召幽灵来处罚他,别人不见其形,只听见鞭打声,等猎人悔过了才释放。彭宗在150多岁那年正月,太上老君派仙官下凡迎接他,并封他为太清真人。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39:彭宗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40

冯长

冯长,道教神仙。传说他是骊山(今陕西临潼县境)人,周宣王时为柱下史,观天文而知世事之变,乃辞官退隐,养生学道。遇邓真人授以灵书,建功立行,快要成就时又遇彭真人授以太上隐书,遂至得道。得道后经常用术济世活人,周平王时升天成仙,受封为“西岳真人”。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040:冯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