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古 | 他90岁娶红颜知己,给大陆捐赠超100亿,死后遗产却无人继承

 香海2816 2023-06-08 发布于广东
往期推荐:





改革初南方走私严重,陈云:“杀几个”,邓小平对此做出八字旁批


就差2天,毛泽东错过一件大事,40年后仍追悔莫及


朱德最后一个军礼给了与自己并肩战斗的战友,临终遗言:革命到底


34万江西人共同保守1个秘密,周恩来哭着说:谢谢你们


47年刘邓接到3A绝密电报,看后大惊,毛主席:阅后焚毁,必须执


前言








































2014年1月7日,一位世纪老人在家中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位创造了香港电影神话的老人永远闭上了眼睛。

邵逸夫,对于这个名字,任何年龄段的人可能都会对他有所了解,年长的人了解他是因为《上海滩》等经典影视剧作品,青年人了解他是因为学校中的那栋逸夫楼。

这位身价百亿港元世纪老人去世之后并没有引起家产纷争,反而四位子女纷纷放弃遗产继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邵氏








































图片图|邵逸夫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富豪家庭之中,他的父亲是上海赫赫有名的颜料公司老板。

邵逸夫出生在富裕的商人之家,因此所需要懂得的知识也更多,孩子不仅要有学识,还要有生意头脑,以便日后承继家业,就这样,邵家几兄弟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成为家族中少有的人才。

1920年,邵父在偶然间听说上海一家舞台剧院的老板因无力还债想要将剧院抵押出卖,在那个年代,上海作为当时最繁华的都市,需要外界最新鲜的事物在上海流传。

那时候的邵父已经看到电影在国内的商机,于是,他委托律师将剧院买下来,开始经营影片进出口生意,这也是邵氏家族电影行业的开端。

1923年,随着邵父的离世,邵家开始败落,所有家业中只剩下一所房子和那所剧院。

为了挽回家业落败的颓势,邵家兄弟决定破釜沉舟,卖掉唯一的房子,举家搬进剧院,用剩下的钱买来一部摄影机,并成立了天一影业公司,由邵家长兄做制片人,二哥做编剧,三哥主管发行工作,当时的邵逸夫还在上初中,不过为了帮助哥哥们,他主动承担起片场的伙计工作,很快,邵逸夫就对拍摄电影的各个环节全部了如指掌。

1924年,邵氏兄弟拍摄的电影在上海滩一炮而红,旗开得胜的兄弟们赶紧趁热打铁,再次拍摄多部古装剧,都深受观众喜欢,邵氏兄弟关于电影的传奇就此拉开帷幕。

1926年,邵逸夫终于初中毕业了,他也开始和哥哥们一起从事电影行业。

邵逸夫用了四年的时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聚集地推行邵氏电影,就在“邵氏兄弟公司”终于挂牌营业的时候,却遭到了经济大萧条,邵氏旗下不少电影院被迫停业,这让邵氏电影公司随时面临倒闭的风险。

危急时刻,刚刚20岁的邵逸夫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策,他放弃了电影的默片拍摄,转而引入英、美的有声电影拍摄方式,用领先的技术方式让邵氏转危为安,这也让邵氏的电影企业更进一步,甚至称霸东南亚市场。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二战全面爆发,邵氏旗下的电影院大部分被战火波及,多年辛苦毁于一旦。

图片图|邵逸夫

战争结束后,邵逸夫先后到美、澳等国家考察,他决定不将恢复旧业作为自己的目标,而是要开创一种新的电影事业模式,他将自己大展宏图的地方选择在香港。

1957年,时年50岁的邵逸夫只身来到香港打拼,半年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邵逸夫担任总裁。

为了公司的稳定发展,邵逸夫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清水湾建立邵氏影城,在这个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地方,邵氏拍摄了许多部深受观众追捧的电影。

就在邵氏称霸香港电影业的时候,嘉禾凭借李小龙等武打明星拍摄电影后来居上,邵逸夫见此状况选择及时抽身,逐步淡出电影圈,转而进军电视业,成为TVB最大的股东,亲手捧出“四大天王”、周星驰、刘嘉玲等一众大腕。


二、仁商








































虽然邵逸夫已经称霸香港电影业,但是他对于自己和公司也格外吝啬。

早在上海“天一”影业成立之后,邵氏兄弟就以吝啬出名,甚至有“不到穷途末路,不进邵氏”的说法。

邵氏兄弟香港公司成立之后,也一直沿袭简朴的工作作风,甚至因为简朴,错失了李小龙这位未来的国际武打明星。

当时李小龙刚刚从美国回到香港,邵氏公司的导演张彻就曾找李小龙试戏,不过,那时候的李小龙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他演一部戏的酬劳就需要一万美金,也就是六万港币,而邵氏已经成名的狄龙等的片酬也才一万港币,这样巨大的价格落差显然是邵氏无法接受的。

李小龙虽然有演戏天赋,但是对于庞大的邵氏来讲,即使缺少这种类型的演员,也不能为他提高全体演员的身价,就这样,李小龙才被嘉禾签走。

作为商人的吝啬是邵逸夫作为管理者的需要,脱下邵氏总裁的外衣,邵逸夫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在自己身上,更是一毛不拔。

来到香港之后,邵逸夫为了扩展自己的邵氏公司,自然需要上下打点,需要学习一些香港当地的文化,赌马,正是邵逸夫罕见的爱好,可是就连这个爱好,邵逸夫每次下注都只愿意花十港币,一分钱也不愿意多花。

图片图|逸夫图书馆

或许是因为邵逸夫对公司、对自己的吝啬,当他为中国慈善事业毫不犹豫捐钱、捐物的时候,一度被习惯炒作的香港媒体将这项义举解读为“捐钱延寿”,邵逸夫为什么钟情于慈善,特别是教育发展呢?这似乎是一个永久的谜。

1985年5月,在邓公的主持下,党中央、国务院举行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中小学农村落后的局面,我国决定进行“十年校改”。

为了支持国家教育事业的建设,1989年,邵逸夫率先向十三所高校捐赠逸夫楼,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短短七年的时间里,为了消除农村中小学破旧危房,社会各方进行集资1062亿元,邵氏基金捐款数就已经超过10亿港元。

2000年,国家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为保证当地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邵逸夫将捐赠的目标也向大西北转移。


三、红颜知己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有一位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邵逸夫的成功就是如此,两位知己的支持让他在事业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在邵氏兄弟进军新加坡电影行业的时候,当地富豪余东璇经常邀请他们兄弟二人来家中做客,每每余东璇款待邵逸夫兄弟时,身边总会带着一位美女,这位美女就是他的黄美珍。

在几人将合作意向全部谈完后,余东璇就会让黄美珍陪着邵氏兄弟二人在花园中聊天,就是这一场又一场的聊天中,让邵逸夫对黄美玲爱得无法自拔,可是他却不愿横刀夺爱,于是,就将对黄美玲的爱意压抑在心底,直到邵逸夫决定拍摄有声电影,几个月的思念让邵逸夫再也无法忽视自己对黄美玲的感情。

1932年,就在邵逸夫拍摄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顺利完成后,他终于对余东璇坦诚相告,在得到余的祝福后,两人顺利结婚,婚后育有二子二女,生活幸福。

1952年夏,在一次夜总会之旅中,邵逸夫邂逅了生命中另外一位重要女性——歌星方逸华。

图片图|邵逸夫与方逸华

当年,方逸华是南洋最红的女歌星,一首歌曲终了,让45岁的邵逸夫深深沉入她的歌声中无法自拔,随后的见面,更是让两人互为知音。

为了能够常常陪伴在邵逸夫左右,21岁的方逸华毅然退出歌坛,进入邵氏公司从底层做起,逐渐成为邵逸夫最得力的助手和最优秀的智囊。

1957年,方逸华陪同邵逸夫来到香港发展,那时候的香港还实行大清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方逸华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陪在邵逸夫身边,以妾室的名义同邵逸夫在香港注册结婚。

“东方好莱坞”的建设、投资TVB,背后推手就是这位方逸华,有了她的帮助,邵逸夫的电影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一夫多妾”制废除之后,邵逸夫与方逸华之间也正式分居,两人重新成为上下级关系。

面对丈夫的移情别恋,作为原配妻子的黄美珍无法忍受,因此在邵逸夫带着方逸华来到香港开拓市场后,自己就带着四个孩子前往美国生活,不再过问邵逸夫的任何事情,在这样僵硬的夫妻关系下,一直跟着母亲生活的四个孩子对于父亲也颇有微词,再加上四个孩子一直接受西方教育,对于父亲的感情生活就更加不耻。

邵逸夫的事业愈发红火,在外的孩子们却不愿意投靠他,而是自食其力闯出另一番天地。

1987年,妻子病故后,儿女们彻底不愿见到这位“冷漠”的父亲,为了和儿女们缓和矛盾,邵逸夫在十年之后才与方逸华结婚,结束了他们四十年的爱情长跑。

2014年,邵逸夫去世,作为他的儿女,哪怕再恨父亲也会回来送他最后一程。

在邵逸夫的遗嘱中,他将自己部分产业放入早已成立的信托基金中,儿女月月可以从基金中拿到分红,这也是他为子女留下最后的保障,除此之外,他还将剩下的产业重新分配给四个儿女,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不愿继承遗产,对于他们来说,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他们为自己、为母亲争取的尊严。


结语








































作为商业传奇的邵逸夫,在事业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在感情上却对两位妻子都有所亏欠,但这并不能否定他的善良,他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帮助,让无数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让逸夫楼中传出阵阵琅琅书声。

感念诸君情谊,感谢三点一转。

遥望诸君春好,安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