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运的铲子和楼兰古城

 恶猪王520 2023-06-08 发布于新疆

楼兰古城位于新疆罗布泊西部。古楼兰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早在公元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著名的“城廓之国”,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前145 ~约前86)在《史记·大宛列传》里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东汉史学家班固(32 ~ 92)撰写的《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 这是中国史籍中最早关于楼兰的记载,也说明了楼兰古城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的人口数量。楼兰人口即便在目前来看也不算少,在当时更是繁华的边陲重镇(图1)。 

图片

图1 刚刚被发现的楼兰古城,遗址上散落着车轮和竹简(20世纪初)

《汉书》中进一步介绍了楼兰古城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枝柳(红柳)、胡桐家(胡杨)、白草(芨芨)。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东晋僧人法显 (337 ~ 422)还记载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 唐代高僧玄奘(602 ~ 664)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这些文献记录了唐代以前楼兰古城作为游牧城邦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还原当时的楼兰古城,探寻近两千年前楼兰人的宗教信仰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 

从历史和地理角度来看,楼兰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是一个游牧民族的城邦, 与汉族疆域临近,是标准的汉人管理西域的关隘重地。当年汉武帝(前140 ~前87年在位)派兵讨伐楼兰胜利后,楼兰王子被送到汉朝作人质。为求中立,楼兰国也向与汉朝对立的匈奴送去一个王子为质,以求在两大国中间生存。商贾驻留,兵家必争,独特的地理优势意外 形成了楼兰古城这样特殊的地方。这里不仅充满着异域风情,有异国美女的舞蹈和载满金银和香料的驼队,更有金铁交鸣、兵戎 相见的残酷战争。汉昭帝(前86 ~前74年在位)时期,朝廷驻军伊循(今新疆若羌县东五里处),楼兰改国名为鄯善,成为汉朝控制西域的战略要地。此后直到唐代,楼兰国始终在战火兵戎与商贸交通中坚强存活着。在历史文献中,它共存在了800多年时间。

唐代诗人李白(701 ~ 762)在《塞下曲》诗中提到:“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另一位诗人王昌龄(698 ~ 757)在《从军行 七首》诗中也写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从这些大气磅礴的诗篇中可以看 到这座古代城邦所经历的硝烟与磨难。同时可以看出,楼兰在唐朝 还是边陲重镇,还有人声鼎沸。然而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这座西域 名城就在史籍中消失无踪。近千年时间,没有任何记载,这个神秘的王国以不为人知的原因被掩埋在千年的风沙之下,直到斯文赫定 的脚步出现在这里,才重新露出曾经的辉煌(图2)。

图片

图2 楼兰古城遗址一角

1899年9月,在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Oscar II,1829 ~ 1907)和百万富翁伊曼纽尔诺贝尔(Immanuel Nobel,1801 ~ 1872)的资助下,斯文赫定开始自己的第二次塔克拉玛干之行。他们沿着河流行动,在木筏上度过了近半年的时间,终于在1900年3月到达孔雀河下游,开始寻找楼兰古城。相较于第一次进入沙漠,这一次斯文赫定的准备相当充分,不仅携带了冰块,还带足了干粮和帐篷。不过探险的路途依旧充满危险,黑风暴和低温让他的驼队四散,物资丢失,骆驼死亡,最关键的是他们带来装水的充气 羊皮开始不断漏水。1900年3月底,最后一次在绿洲补给后,他们还是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楼兰古城遗址的信息,可此行的收获已经不小,获得了不少的文物与地质信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斯文赫定当机立断,决定先行离开,等待第三次寻找时机。

返程的时候,他们意外遗失了掘井取水的铲子。同行的罗布人向导奥尔得克返回寻找,没想到竟然撞到了此行最大的收获。原来奥尔得克带回铲子的时候,还带回了他无意捡到的木雕,并且述说了他意外见到的情形。斯文赫定的记载中描写到:“奥尔得克刚出发就被一阵风暴困在路上。闷头乱闯的时候意外进入一座如海市蜃楼般的古城,里面有高大的佛塔,黄色的城墙,蜿蜒曲折的街道,层叠的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斯文赫定的经验告诉他,这就是他苦苦寻找的楼兰古城!

他知道,他的考古生涯最辉煌的一页要从这里翻开了。在他的文章《我的探险生涯》中记录着他当时的心情。“这把铲子忘得多么幸运!如果奥尔得克没有忘记带走铲子,我就不可能有机会回到这座古城,完成这趟探险之旅最重要的发现。由于这座古城的发现,后代对亚洲核心古代史的认识才露出新的曙光。”只是当时,斯文赫定知道自己必须离开,并决定第二年再来古城探寻。

次年,斯文赫定带够了钱财,再次来到罗布泊,发掘楼兰古城(图3)。为了揭开这个遗址的秘密,他向当地居民悬赏任何关于古城遗迹的文物。“若是有人能最先找到任何形式的人类文字,重重有赏。”闻讯赶来的当地劳工找到了小块毛毡、红布、棕色发辫、陶片,以及大批的佉卢文木简、36张汉字纸文书和一些粟特文书。除了这些文物外,还有钱币、粮食、陶器和精美绝伦的丝、毛织品、别具风格的木雕饰件等。这里的文物之多,种类之广让斯文赫定感到震惊,从没有一处古城能够像楼兰古城这样拥有数不尽的文物。它如同迷一般的意大利庞贝古城,似乎在一夜之间被人遗弃,连细软都来不及带走。


图片

图3 斯文赫定探险队在发掘楼兰古城房屋(20世纪初)

斯文赫定团队找到的一些文书残件,有力地证明了他们发现的这个遗址就是楼兰古城。例如,一件纸质汉文文书残件上以行书写着:“三月一日楼兰白书。济逞白。违旷遂久,思企委积。奉十一月书,具承动静,春日和适,伏想御其宜。”文中提到的济逞白还出现在别的文书残件里,他很可能是西晋时期在楼兰的一位官员(图4)。地理位置与考古文字材料结合得如此贴切,楼兰,这个消失了一千多年的中 亚古国终于重见天日了。 


图片

图4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在楼兰遗址发掘的三月一日楼兰济逞白帖

(西晋,纵22.5厘米、横12.5厘米,纸本,行书,现藏瑞典斯德哥尔摩民族学博物馆,编号:1903.26.0302)


楼兰古城的部分遗址也被挖掘和发现。残留的黄土城墙高4米,宽8米,是当时难得一见的边境雄城才有的配置。城内的居民就地取材,用沙漠盛产的胡杨木建造房屋。城中心坐北朝南的唯一的土建筑似乎是古楼兰统治者的住所,还有城外沙漠中的烽火台遗迹。城里还有佛寺与佛塔遗址,说明了当时楼兰人有着佛教信仰(图5)。一切都在证明,万里长城曾经延伸到新疆地区,这座古城,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繁华。
 

图片

图5 约建于近代的楼兰古城佛塔遗址(1901年3月,斯文・赫定拍摄)
楼兰古城的发现使斯文赫定名声大震,他告别向导奥尔得克,约定“一定还会回来”,并返回瑞典开始进行楼兰文化研究。因为这些研究成果,1902年, 他被瑞典王室封为贵族,也是瑞典历史上最后一个获此殊荣的瑞典人。 

在斯文赫定之后,这座有着高度文化的古城吸引了许多探险家来寻宝。相继而来的有1905年美国的亨廷顿(Ellsworth Huntington,1876 ~ 1947) 探险队,1906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的探险队, 1908 ~ 1909年以及1910 ~ 1911年的日本大谷光瑞 (1876 ~ 1948)探险队,等等。这些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出的文物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富难以数计。从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切割器始,随着时间演变到历史时期的极其繁多的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在这些文物中,以晋代手抄本《战国策》最为珍贵,这份手抄字纸,比欧洲人最古的字纸要早六七百年。另外发掘出的汉锦、蕃锦,色彩绚丽,相当精致, 其中绣有汉字“韩仁绣文丸(纨)者子孙无极”、“延年益寿”、 “昌乐光明”或“延年益寿宜子孙”等字样。这些制作年代在公元 1 ~ 2世纪的锦缎不仅来自中国,还有许多来自中亚,证明了当时中亚与中国已经建立了紧密的交流。这一批西域探险热中最早流散出国的文物如今都收藏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中。 

今天,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地区,这个被风沙湮没1600多年的古城一直静静地守候在那里,一如当年。人们还没有完全明白它什么会突然消失,也不知道它为何突然出现,只知道它会伴随着同样神秘的罗布泊永远的守候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