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管异型增生的一些形态学前沿

 Joy2023 2023-06-08 发布于浙江

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异型增生均可发生在食管中。


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的诊断标准与身体其他部位鳞状病变的诊断标准相似,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作用相对较小。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前驱病变与吸烟密切相关。低级别异型增生的特征是核改变仅累及鳞状上皮的下半部分,而高级别异型增生累及上半部分。


其他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关的病变包括基底细胞增生和表皮样化生,后者易被忽视,在活检中值得注意。


鳞状部位的表皮样化生已发现多年,与鳞状细胞癌一样,与多年饮酒、吸烟和鳞状上皮异型增生有关。在许多病例中被归入“白班”。本质上,它由角化过度和颗粒细胞层组成,该部位不应出现颗粒层。因此,在食管,临床上表现为白色斑块,活检时显示为颗粒层。这种情况可伴发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和癌,一部分出现癌和异型增生中常见的TP53突变。这些数据对表皮样化生作为前驱病变具有启发性,但单个病变进展的风险程度尚不清楚。

图片

表皮样化生。病变表现为白色斑块。

图片

表皮样化生。乍一看,这种鳞状粘膜似乎很平常。然而,食管黏膜中出现颗粒层是不正常的。


Barrett食管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前驱病变。US指南要求管状食管中出现杯状细胞以确认诊断,并引入了1cm的长度要求。相反,英国并不需要杯状细胞来诊断Barrett食管。


当然,Barrett食管患者活检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评估是否存在异型增生。一般来说,病理医生很容易识别出高级别异型增生,但与低级别异型增生作斗争,导致过多“不确定异型增生”的报告。引入维持细胞间极性的标准作为无异型增生的诊断标准,大大减少了对“不确定异型增生”的过多诊断,也可能减少了对异型增生的过度诊断。


在无异型增生的Barrett粘膜中,包括有反应性改变的粘膜,细胞以形成4层(“四条线”)的方式排列。最上层是一排中性胃型粘蛋白的帽状物(嵌入分散的杯状细胞)。第二层是顶端粘蛋白帽的基部,第三层是没有中性粘蛋白的细胞质层,最后一层是细胞核。

图片

Barrett食管,无异型增生。可见“四条线”。第一条线或行(中性粘蛋白帽)用黑色箭头表示,第二行(粘蛋白帽的基部)用红色箭头指示,第三行(细胞质行)用绿色箭头指示,而第四行(细胞核行)用蓝色箭头指示。


这种类型的极性在反应性病变中保持,即使是那些有一些核复层的病变,过去诊断为“不确定异型增生”的类型,在随访中的进展速度并不比清晰的无异型增生病变快。相反,低级别异型增生通常是突然划定界限并“四条线”消失。

图片

黑色箭头左侧为Barrett粘膜的低级别异型增生,表明病变与非异型增生柱状粘膜之间的突然转变。请注意,“线”在异型增生区缺乏,但比邻非异型增生区出现。

Am J Surg Pathol 2022;46:e1e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