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盦 / 回顾之 ──《尘外集》

 lm70cc 2023-06-08 发布于重庆
图片

2018年秋,我在北京清秘阁做了个小展。同时印了本小画册 ——《尘外集》。集子收入了2017——2018这两年的部分作品。这时期作品,较之此前的《归园集》,又有一些变化。小册子印数不多,随手送人,所剩无几。今选发部分彼时所作,并阳洪兄所作序,也算留份记录。


图片



《尘外集》序


图片
浸浸涵高韵  风标自出尘 
——蒙中的书画之路

李阳洪/文


若说世界上有些人天生是为艺术而生的,蒙中就是。

蒙中于书画艺术,一直痴心不改,如夸父逐日,追寻着为人为艺的制高点,俗虑之利害,未曾半点挂于心头。身边好书画者,仰视其才华,追寻其江边漫步、月下赏竹之闲情雅致,待循迹至长江水畔,蒙兄却早已乘清风,驾光影,陶冶于万花溪谷,寄情苍山洱海。当年辞去编辑职务,谢绝商家高职邀约,不入体制画院,推掉协会团体职务,吾侪多有不解。一入大理、洱海,鳞次栉比的院子,阳光散落,鲜花拥簇庭前院后、街头巷尾,山光水色,滉漾夺目,真真烟霞云影神仙地,白波青嶂非人间。享受自然如此恩惠,凡俗间营营苟苟,荡涤得一尘不染。随缘度日,不惹闲愁闲闷,尽情笔墨,俱是快活时景。蒙中林泉之志不改,借自然环境滋养艺术,把人生有限光阴放在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马炜兄曾言,该看淡的看得淡,该认真的认得真,蒙兄是表率,洵不虚也。

“文人画,诗是骨”,对于自己常年从事的绘画,蒙中如是说。文学家、画家张舜民在北宋时就总结了中国书画背后的意境支撑,是古典诗歌与文学:“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中国画家对绘画本体和精神有着深刻认识,坚持提升自身文化艺术修养。蒙中重视阅读诗词,常年旁罗杂收各类散文,吟诵自然与生活,并写下了散文集《银锭桥西的月色》,及诸多金石书画题跋等。对绘画史烂熟于心,画家特点与画作,自有见地。他一直整体地关注和刻意地保护着自己对于传统书画的兴趣、对传统文化和古典艺术的单纯、真挚的爱。

在传统的世界观中,道或理,以气存,形气鼓动人情性。画家想要在笔墨中呈露、发明宇宙至理,只有变化气质,完善自身。画者开阔襟抱,品性高洁,自然气韵清雅。中国画强烈的精神性,在此处有了落脚点。蒙中主张,解决个人修为问题,核心在于修为和改变自己:通过传统文化的教养,改变人的气质;以个人生活的历练,形成艺术家水平的修养。全面地切入传统,全面地经营传统对自身的影响,慢慢熏陶,由一个引出另外一个,以至受到所有文化的浸润。这样,会慢慢地形成宽阔厚实的文化地基,有利于承载和发展自身艺术的高度。就绘画而言,在自然、传统、自己这三者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自己可以如庖丁解牛般借助绘画的语言,不断地接近中国人心目中那个无上的道的精神状态。

早在学校时,他就接受了中西方哲学对于美术的影响,尝试着阅读中西方哲学经典,尤其偏爱极有精神深度的中国绘画理论,如对石涛画论尤其佩服,并常常与同学老师辩论。以此根基,对于绘画之后的精神归属、终极关怀,做了多年的思考和探索。他的书法、绘画作品笔墨有如此深度,源于他的艰辛的探索,试图以书画连接大化与生命的真谛——以手中一管之笔,幻化笔墨,参天地之形气,应诸千里江山,万里云峰,画法运用,变备多端。

深邃的传统文化、艺术,带给他的,是作为书画家安身立命的笃定信念。他从每一种类艺术境界、每一个书画家那里,去发现优秀的内涵,来确认自己的审美选择。最终找到和自己契合的,并逐渐固定下来,千锤百炼之后,自然形成了审美风格,贯彻于书画作品之中。坚定自身的追求,有着止于至善的目标,必然会舍弃那些旁枝末节,直奔主题而去。蒙中人生选择中的决绝和坚定,其实来源书画品鉴能力的提升,或者说,来自于他的眼力判断出的经典大师名作的指引,来自于画面背后、冥冥中真理的召唤。而那些宽博的知识、阅历、艺术积累,自然是一面镜子,帮助规度、修正前进方向、路径。

 “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是蒙中敬佩的弘一法师《晚晴集》的句子。蒙中多年来把生活的重心聚焦于一点,放在了书画上,非常舍得物质、精神的投入,并运用各种方法,参验自身的进步和发展。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用力的轻松自由的书法行笔、悠游画面,实际是背后全身心投入、多年心无旁骛的沉淀、倾注心血的灵验回响。每一个画家年轻的时候,选对路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然后再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心里漂浮左右时才会有定力,才会因为对艺术的热爱,支撑自己的生活、兴趣、学业和艺术。所以面对蒙中的成绩,不必羡慕,辨析他的心路历程,才是最好的借鉴。就如同他在学习前人的过程中,注重“师心”,师古人之心:他是怎么看世界的?为什么是很自然、放松的状态?怎么表达出了这样无时不刻不在的感动?以此为参照,不停地调整,找到自己,发现自己——自己做自己老师,是成就艺术家的唯一路径。

蒙中自己找到了与自己心情契合之地——大理喜洲。经过好几年的考察,筹备,2015年竹庵终于落成了。迁居洱海苍山,他的绘画也发生很大转变。

山水画自元明以来,皴擦等技法已经发展完备,画家寻找新的突破难度更大了。如何表现出中国画家以前没有呈现过的笔墨,画出前人未有之境,这也是衡量一个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家的重要的标准。因此,提炼出人生独特的体验就非常关键。董其昌参悟禅学,以“淡”为旨归,画面淡、远、空;龚贤半生孤寂,内心对自然、生命的体悟以积墨呈现,通透淡泊,湿漉氤氲中的山水,无人忍心踏足。当然,山水本身的地域特色,也非常重要:黄公望流连于富春山数年,画出了独特的山水形式,倪瓒以江苏无锡附近的平远山水风貌为写生取法对象,石涛则面对黄山画出了自己的面貌。而云南大理呢,如此具有画意的山水景观,并没有出色的山水画作展现其美。

大理阳光下的山,是蒙中以前在巴蜀看不到的。艳丽的云彩、植物,惠泽了画家新的灵感。在他2013年出版的《笔墨旧约》画册中,仍以水墨为主,2015年蒙中开始探索山水颜色,开始了转型寻找的过程,并将古典、现代绘画中的技法和谐化用到大理山色水光、物态人情中,感受、笔墨、图式都是他自己的,把这一体验逐渐提纯、放大、凸显,是画家未来长期的工程。

蒙中是有完成这一探索的可能的。多年的书画临摹,形成了很好的笔墨功夫、观察能力,积淀了书画的规范和语言。书法是国画用笔的基础,蒙中的书法不仅是当代国画家中的翘楚,在书法家中也罕有其匹。他根砥唐人,骨力坚实,点画遒劲,气质清刚,有着玉箸般的雅洁质地。就绘画技巧而言,他早年学习黄公望、倪瓒,涉猎新安画派诸家,吸取董其昌、八大山人朱耷、黄宾虹等人的笔墨长处,近年笃于四王,学习那些虚虚实实间,取形用势,揣意用情,运神摹景、随机变化的大量用笔用色技法,探究文人画笔墨形式的极致可能性。

他有着极为宝贵的艺术感受力和想像力。视觉感受的训练,直觉极为重要,对生活中美感的发现是基础。“有些东西看到的一刹那,会觉得光彩扑面照人”,这是蒙中的真切感受。他也有着一颗善感的诗心,内心打磨得非常的敏锐,他的散文、诗句或网络博客里偶尔一两句话,对大自然的感触,一点点的情绪,最触动人。他写小楷,看着很相似,但每一张都有差别,这个差别很微小,是画家在不同的技术、材料、情境下的心灵震颤,把握好的难度很大。笔下苍山的云,绚丽流动,惊艳,亲切;早春的花,光影明暗,变换和谐;洱海边越冬的野鸭,自由悠闲;庭院中熟睡的踏踏猫,憨态可掬。最是那岸边的小水草、绿篁新枝、粉桃初蕊,远处水鸟,落笔轻盈、跳动,迅疾准确而灵敏,每一丝笔毫,都点在大自然敏感的神经上。

蒙中对大理风物,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笔墨写生记载、素材积累。光的变化,云的变幻,常常了然于心;早晨、黄昏散步,将周边山色映象、植物的变化,光影下的山色记录下来;常常在田垄、庭院中做线描写生;到洱海边观察水草鸟鱼,尝试着各种办法表现大理。他的写生,不是直接的照抄照搬,而是将遍览的山水、古今绘画技法相结合,将自己独特的体认、体味袒露于画面中。比如早上阳光出来照在山顶,借鉴一点点印象派的意思,却又表达出国画特有的意境。花鸟小品学习西方现代油画色彩光影,不薄不浅,很有力量,构图取法八大的花鸟图式,笔墨准确到位,简,但不空;山水注重材料品质,色相、肌理和层次都非常清晰。画中之人表情动态自然,花木衣纹,每一笔处理得十分精致,点线游动荡漾。

所获尤多的是竹庵之竹。蒙中门前庭院中的苍山野竹,不同于他地所产,细叶修长,阳光下的黄色透亮得近乎夸张,画家取舍结构、雅化色调,寥寥几笔写出了坚挺飘逸、风骨翩然的品格。发前人写竹未有之感受,呈竹枝的新图式,打上了探索者竹庵的标签,是对文人写竹的一个新贡献。

今日蒙中过着半隐居的田园生活,安静,冲淡。简单的生活一直是他的信条:学会舍弃,把那些物质的要求看得可有可无,才能平淡,才能放松;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内心对别人的评价没有什么期盼,跟自己内心不太能接受的,就把它放下,如此,方能自信,无所顾忌,才能够把自己的状态、把个人精气神里头那一点精彩展现出来。

内心平静的加持,必然能生出清凉与欢喜。蒙中的书画清健简淡,澄澈明丽,平远淡雅,得南宗一脉文人画笔墨意趣,以真诚做底,追求一种简单质朴的心与心的交流。看他的画,心情是愉悦平静的。而他,也在传统文化中找到很多快乐。他与人聊天,聊艺术,聊人生,总是笑意盈盈,眼里闪光,笑起来似无邪的少年。他的艺术创作似乎是自己跟自己玩,提炼自我的精神所在。对于生活与艺术,有很浪漫主义的一面,有很多很感性、天真的状态:遇着好的东西特别兴奋,看着黄宾虹的画作非常激动,看着于右任的字儿会作揖;看到路边高古松枝儿、折枝花卉,捕捉到美就特别高兴;会和猫逗趣,为其摄影、写真。

他总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发现乐趣——游于艺,沉浸于艺术的人是快乐的,而且这种快乐在朋友中很有感染力。

本来,把玩笔墨,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李阳洪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书法博士,重庆师范大学副教授
图片
图片
 部分作品
图片
苏格兰高地游记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雨季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春雪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晚霞时分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开海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感通月色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春樱时节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图片
溪云过雨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雨后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雨后三塔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图片
舞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聊为垄亩民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龙首关外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谢康乐诗意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春泛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春望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春晴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苍山春雨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巴山雨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龙门箐途中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池塘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梨花春雨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洱海春泛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远山云影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春荫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春雪   17cm×44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图片
三月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图片
 彩云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湖畔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时与仙人扫落花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图片
 洱海春色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图片
 渔村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图片
欧阳修诗意 33cm×44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古人诗意 33cm×44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林居   33cm×44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春天的弥苴河堤   33cm×44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局部
图片
图片
《野竹册》之一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图片
《野竹册》之二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图片
《野竹册》之三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图片
《野竹册》之四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图片
 《山桃册》之一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图片
 《山桃册》之二 22cm×33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图片
图片
 掬沧海 44cm×22cm 纸本 2018年
图片
图片
 寄幻 20cm×52cm 纸本 2018年
图片
图片
 一瓢 18cm×7cm 纸本 2018年
图片
图片
 拟元僧了庵清欲墨迹 23cm×48cm 纸本 2018年
图片
图片
竹静松寒联 70cm×18cm×2 纸本 2018年
图片
图片
明末丈雪禅师诗 29cm×46cm 纸本 2018年
图片
图片
 自作诗《卜居》 33cm×22cm 纸本 2017年
图片
2018年  个展 招贴画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