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武灵王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成一败,成为千古唏嘘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3-06-09 发布于北京

1903年,梁启超发表题为《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传》的文章,文中认为赵武灵王是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因为他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一样,是少数可以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

梁启超对赵武灵王的评价很多人不敢恭维,因为纵观赵武灵王的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成一败,成为千古唏嘘。

赵国赵武灵王(本名赵雍)推行胡服骑射制度,使赵国得以强盛,称雄中原,但赵王却因宠爱宠妃吴娃,将其幼子赵何立为太子,并不顾大臣的劝谏,匆匆将王位禅让。退位后饱尝失权之苦的赵雍不顾大臣劝阻,将原太子赵章封为中山王,妄图将赵国一分为二,以利于自己统治,最终酿成“沙丘宫变”,赵武灵王被饿死在沙丘行宫之中。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乱世。在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的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社会改革运动,形成了一股力量强大、不可逆转的变法革新浪潮。继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在中原大地上,赵国的赵武灵王也开启了一项图强的改革——“胡服骑射”。

什么是“胡服骑射”制度?

赵武灵王在周显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即位,是从公元前424年赵献侯即位起算,一百年来赵国的第六代君主。此时的天下经过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逐渐形成了七个实力强大的国家:韩、赵 、 魏 、齐、 楚 、 燕 、 秦 。

在七国里,赵国的疆域是仅次于楚、秦的大国,其人口在楚、魏、齐、秦之后,大约有200多万人。不过,由于赵国僻居中原北隅,东、西、北三边面临燕、秦、齐、韩、魏诸国的兼并威胁,并不时遭到东胡、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侵扰。即便是跻身战国七雄之列,但生存状态极为艰难,外强中干,大而不强。

甚至在赵武灵王即位前,一个小小的中山国也敢公然欺负赵国,而赵国无力反击。即位后的20年,更是在齐、魏、秦的夹击下,屡战屡败,损兵折将,割地赔款。

面对严峻的生存形势,赵武灵王冲破世俗偏见,毅然地进行了旨在强兵图存的改革——“胡服骑射”。

我们先普及一下春秋战国时代两国打仗基本知识。

春秋战国以车战为主,一辆战车用四匹马牵引,三名甲士(身披盔甲)站在车上,左边的人持弓箭,右边的人持矛,中间的人驱使战马,另有七名甲士在车两旁步行,此外还有步兵十五人尾随车后,步兵五人负责装载装备、给养、物品、货物的辎重车。如此一算,一辆战车的标准配备是三十人。每五辆战车还尚需配备锱重车一乘及随员二十五人。这种军事装备和战法,缺乏机动性、灵活性,难以应对突发性攻击侵袭,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所谓胡服,就是北方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的服饰。这种服饰上褶下绔,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这种装束较之当时中原诸国的长袍大褂、宽领肥腰、大下摆的服饰来,要轻便得多,而且更适宜于骑兵战法。

赵雍的想法在群臣中招来了一致的反对。因为在众人看来,我赵国子孙放着祖宗传世的经法不去遵从,却要去穿那些不开化的民族的奇装异服,这实在是有伤大雅,有违礼仪。

不过,众人的反对并没有打退赵武灵王要求臣民着胡服,学习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射战术的决心。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形势、展望未来的不懈努力下,大臣楼缓、肥义以及叔父公子成终于表示要听令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政令,并接受了所赐的胡服。

而对个别死硬的反对派,赵武灵王则严肃地警告他们,如果对抗胡服令,就是“犯刑戮之罪”,便要被“明有司之法”,至此再也没人提出反对意见。吓得他们再三请罪并立即同意著胡服。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以“胡服令”,招骑射,以后陆续采取了许多措施,发布过多次命令。“胡服骑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改变过去按固定不变的兵籍,到一定年龄就被征去服兵役,军队按地区编制。而骑兵需要具有难度很大的骑马射箭技术,从头训练很不容易,按原来的兵制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建设一支足以抗胡的骑兵,于是采取不分地区,以优厚的待遇招募会骑马射箭的人充当骑兵。

二是除在都城邯郸西北郊的插箭岭设练武场训练骑兵以外,把西北重镇原阳作为训练骑兵的基地。

三是解散原来步兵和车兵的编制,改编为骑兵而加以训练。骑兵需要经常练习骑术,进行乘马通过起伏地、超越障碍、长途奔驰、实战等项目的训练。

四是招引、收编胡人补充骑兵,扩大了自己的骑兵部队。

五是中原农业区的马匹早已蜕化成笨拙的牲畜,用于驾车还不错,一般不适宜做战马用,而骑兵的战马要求长得骠悍、善跑、机灵而有耐力,因而引进胡人马匹在畜牧地区饲养。

六是模仿胡人,远距离或冲锋时骑兵在马上弯弓射箭,短兵相接时就靠白刃格斗杀伤敌人。

七是改变服饰,赵武灵王自己佩戴貂蝉冠,一种用野鸡的羽毛装饰的王冠。武将佩戴鹖冠,一种帽子上有一圈缨子而不下垂,用青丝绳做帽带子,左右插着两根野鸡翎子。士兵戴爪牙帽子,将胡人的皮帽改为黑色绫绢,象爪牙一样紧紧扣在头上,可以防御北方风沙。把鞋改皮靴,规定从军官到士兵都必须穿靴子,穿长袍的文官也要穿黑靿靴子。

八是改重甲为轻甲,将赵国士兵宽袍大袖外再披铜做的铠甲改为轻甲,上褶下袴,减去负重,有利于越山过草地,适应实战的需要。

由于“胡服骑射”的采用和推广,使赵国的军事力量为之一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横扫北方诸“胡”,制止了林胡、楼烦的侵扰,壮大了军威国势,拓展了国土疆域,使呈衰微之势的赵国得以中兴。

赵武灵王用“胡服骑射”的成绩,名列战国七雄之一,实践了自己“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的豪迈誓言,同时也开创了古代中国以骑兵为主的作战方法。

“胡服骑射”实行七年后,公元前299年在位二十七年的赵武灵王突然宣布禅退,自号主父(为方便以下还是称赵武灵王),让位给王子何(后来的赵惠文王)。同时任命曾经支持改革的肥义为相,辅弼国政。

赵武灵王退位的初心是好的,主要是想让年轻的儿子在自己的辅导下,早一点实践治国理政。而且赵武灵王退位后,还统兵出代西,过楼烦,灭了中山,率兵攻略西北胡地,试图打开从云中、九原南下击秦的路径,赵国疆域空前广大,国势日强。

一生英明一时糊涂,赵武灵王所做的第二件事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赵武灵王的夫人原是韩女,生子赵章,作为嫡长子早已是法定的继承人。然而赵武灵王后又以吴娃为夫人,生子赵何。因吴娃被宠幸,赵武灵王废成年的太子章而立仅10岁的王子何为王,这也是他为什么早早退位的重要原因。

赵惠王三年,赵武灵王封赵章于代,号安阳君,又派田不礼为相,辅佐公子章。不久,他见赵章屈于其弟之下,又觉可怜,便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赵章为代王,后因决定不下而暂时搁置起来。

眼瞧着自己的王位被霸占夺走,赵章心生异心,只是时机不到只能等待机会。公元前295年,在田不礼的唆使下,趁着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游沙丘 (今河北广宗县西北大平台)之机,赵章与田不礼率党徒作乱,杀了大臣肥义等人,幸而公子成、李兑从邯郸赶来,起兵平乱,杀死田不礼及其党羽。

赵章兵变失败后,逃进赵武灵王的宫内。公子成、李兑包围行宫,杀死了赵章。

赵国法律规定以兵围王宫者灭族。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因为公子章的原因,包围了武灵王,现在即使撤围解兵,我们也会被灭族。”于是继续包围不解,并下令宫中的人说,后出来的杀头。武灵王所居宫中的人全部出来了。

赵武灵王想出去,却被士兵拦住不让出。他被包围达3个月,在宫中得不到饮食,饥饿难耐,就掏雀窝捉幼雀生食充饥,终于饿死在沙丘宫中。

赵武灵王历时四年的“胡服骑射” 开创了我国古代骑兵史上的新纪元,以其独特的方式和价值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但在八年后,他戏剧性的在40岁就早早引退,大权旁落,在被围之时没有人前来搭救,没有大臣挺身而出,没有外援协助干预,赵武灵王做人做事的失败可见一斑。

在我们的工作中,你是否也经历过赵武灵王的感受。在单位,越是急难险重的任务,越是别人都退缩的工作,只有你义无反顾的站出来,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取得业绩。此时,你身边有人对你的工作表面给予肯定,其实暗地里却是持着否定的态度,而更多人是不理解、不支持,看笑话,是吃瓜群众。赵武灵王之死,可以说就是赵国贵族共同投票的选择。而在关键时候,我们曾经的支持者也往往出现叛变,貌似是意外的反转,其实是早已种下今日的结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