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勇:试论元代青花瓷的类型与分期

 昵称76496706 2023-06-09 发布于北京
"

摘要:

景德镇窑生产的元代青花瓷是中国古陶瓷中的著名品种,也是具有国际学术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考古发现的元代青花瓷器和博物馆馆藏品的分析,探讨了元青花的类型,运用制瓷工艺、胎釉、钴料、纹样等特征作为断代标准,首次将元青花瓷划分为至元型、延佑型、枢府型、至正型等四个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期,将元青花瓷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并根据国内外博物馆馆藏品与传世品、出土文物的观察,结合以前学者研究心得,总结出元青花瓷的断代鉴定特征。

关键词:元代;古陶瓷;青花瓷器
"

作者:范勇

四川大学考古系客座教授、中国文化基金会博陵第·元瓷研究院专家

中国青花瓷器兴起于唐、宋,成熟于元,盛行于明清。因而在在中国制瓷史上,元代青花瓷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学术界对元青花的关注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探讨元青花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学界、文博学界、收藏界的热门话题,并逐渐成为中国古陶瓷研究的重点课题。毋庸讳言,元青花瓷的研究,还存在许多基础工作的不足,尤其是对元青花瓷的考古学分析,诸如器物类型与分期等等,有深入展开的必要。有鉴于此,本文不揣冒昧,仅就元青花瓷器——的类型、分期做一初步的探讨,以就正于学者方家。

一、元青花瓷的考古发现

自20世纪60年代迄今,在这一段时间内,真正意义上的元青花瓷,我国境内也有不少发现。这些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为元青花的断代和分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梳理考古资料,主要的发现记述如下:

南方地区

1962年,江苏省丹徒县大路公社发现一处元代窖藏瓷器。共出土瓷器26件,其中有元青花高足杯6件,其中,绘梅月纹有5件,绘松竹纹1件[1]

1966年4月,江苏金坛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一件青花云龙纹大瓷罐,罐口盖一夹层大银碗,罐内藏各种银器50余件,其中一件银盘刻有阿拉伯回历719年的纪年,即元代延佑元年(1314年)[2]

1970年,南京市北郊中央门外眀汪兴祖墓出土的元代青花高足碗1件,此墓下葬时间是在洪武四年(1371年)[3]

1971年,湖南常德县元墓出土青花盘2件[4]

1973年,安徽蚌埠市眀汤和墓出土青花罐1件[5]

1975年,江西波阳县元墓出土青花带座梅瓶2件[6]

1975年,江西九江有延祐已未(1319年)纪年元墓出土青花塔盖瓷瓶1件[7]

1978年,浙江杭州市至元丙子年(1276年)纪年元墓出土青白釉观音坐像3件,坐像的发、眼、眉、服饰的突出部位施有青花[8]

1979年,江西丰城县凌氏墓出土两件有“大元至元戊寅”(1278年)铭文的元青花瓷,分别是青花釉里红四神盖罐1件、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仓1件[9]。这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有纪年铭文的青花釉里红瓷器。

1980年,九江一元代窖藏,共出土器物245件,其中瓷器239件,有19件元青花,计有高足杯10件,云龙纹盖罐1件,云龙纹荷叶盖罐2件,云龙纹带盖梅瓶3件,缠枝牡丹如意云肩纹梅瓶2件,蕉叶纹花觚1件[10]

1980年,唐昌朴还撰文介绍过吉州窑发现宋元青花的消息[11]

1982年,人民银行歙县分行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一处元代窖藏。窖藏出土54件瓷器,仅有1件青花云龙纹高足杯[12]

1985年,江苏句容县城东发现一处元代瓷器窖藏,出土青花云龙盖罐1件,青花云龙梅瓶2件[13]

1985年,江西萍乡市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瓷器29件,其中有青花瓷器10件,计有菊花纹双耳带座香炉1件、梅花纹带座香炉2件、奔兔纹匜1件、飞凤纹高足杯1件、花卉纹碗5件[14]

1986年,江西上饶市元墓出土青花玉壶春瓶2件[15]

1987年,浙江省杭州市发现一处瓷器窖藏。共出土瓷器54件,其中青花1件,为笔架水盂[16]

1988年,江西九江至正十一年(1351年)纪年元墓出土青花双耳连座香炉1件[17]

1991年,江苏淮安成化六年(1470年)纪年墓出土元青花盖罐1件[18]。此盖罐能否归入元青花瓷,还需再斟酌。

1991年,江苏南京南郊眀永乐八年(1410年)纪年墓出土元青花梅瓶1件[19]

1992年,四川三台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有青花折枝菊纹象耳瓶2件、青花缠枝牡丹纹双耳炉1件[20]

2004年,江苏扬州唐城考古队对扬州宋城北门水门遗址北段进行发掘,揭露出水门北段的东西石壁、东壁滑槽、门道、摆手、局部驳岸等遗迹和木质遗物等,在河道元代沉积层中出土大量瓷器碎片和一些较完整的瓷器,瓷片多是龙泉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瓷,也有吉州窑、钧窑、宜兴窑等窑口产品。较完整的瓷器中有2件元青花高足杯,分别为饰龙纹1件、饰寿字1件[21]

北方地区

1964年,保定市一处元代窖藏出土瓷器11件,其中元青花瓷有6件,即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大罐2件、青花海水龙纹带盖八棱梅瓶2件、青花八棱狮球玉壶春小瓶1件、青花八棱方形缠枝牡丹执壶1件[22]

1965-1972年,元大都考古队发掘了位于今北京西直门里后英房胡同西北的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在遗址中发现青花觚1件,青花葵花盘1件[23]

1970年,元大都考古队在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发现一处瓷器窖藏。出土青花10件,其中有凤头扁壶1件、缠枝石榴花盏托2件、大盘1件[24]。瓷器上有墨书八思巴文。

1971年,北京德胜门外元墓出土青花钵1件[25]

1972年,河北定兴县南关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了青花凤纹高足碗1件、青花梅月纹高足碗1件和枢府釉双凤纹匜1件[26]

1972年,内蒙古林西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共出土瓷器12件,其中青花7件,包括青花缠枝莲纹扁壶1件、青花鸳鸯纹盘2件、青花龙纹盘1件、青花菊纹高足杯1件、青花龙纹高足杯1件、青花凤纹高足杯1件[27]

1976年,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某团农场的农田中发现一批瓷器,出土时多残破,大部分无法复原。根据瓷片来看,为龙泉窑、枢府瓷、磁州窑、钧窑和景德镇窑的产品,其中基本完好的是一件青花双凤纹高足碗[28]

1978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一处元代窖藏,出土青花龙纹高足杯5件[29]

1980年,呼和浩特东郊保合少乡一处元代瓷器窖藏,出土瓷器40余件。其中有一件青花梅草纹高足杯[30]

2003年,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发掘出三处窖藏,编号为J19、J24、J39。出土了元青花瓷。J19出土瓷器40件,其中有青花小盏1件。J24出土瓷器9件,其中有青花云龙纹高足杯2件,青花云凤纹高足杯3件,青花缠枝菊花纹高足杯1件。J39出土青花梨形壶1件[31]

此外,近年来,在我国西部也相继发现了元青花。如甘肃省天水市窖藏出土的一批元青花瓷中的凤纹梨壶,青海省发现的青花器座,新疆自治区留传的青花大盘、高足盏[32],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燕家梁出土的青花大罐,窖藏青花象纹碗等器物,这些元青花有的胎厚体重,形体巨大,有的胎薄体轻,——玲珑剔透,——均是精美典型的元青花瓷器。

我国南北方出土元青花瓷器型统计表(截止2003年,以发表资料为准)

据表可知,我国南北地区的元青花瓷的器类有相当的差异,总的说来,元青花瓷以生活实用器为主。不过,南北地区在器型上也存在差异:北方基本为生活用器,南方则是生活用器与精神信仰用器并重。

二、元青花瓷的类型

陶瓷学界通常将元青花瓷分为延佑型和至正型,也有称为菲律宾型、伊朗型的。以年代和瓷器的器型纹饰来区分,这种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仅仅用两个类型来概括元青花瓷,未免有些粗疏。元青花瓷类型似乎可以分得更细一些,这样就能更全面、更客观地来认识元青花瓷。

根据出土、馆藏和传世元青花瓷的情况,元青花瓷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在没有更准确的分类名称出现之前,暂时依照过去大家通用的分类名称来进行分类,即至元型(国内型)、延佑型(国内和东南亚型)、枢府型(御土窑型)、至正型(西域型)。

至元型(国内型)

这一类型是元青花瓷的早期类型。

迄今所知,是杭州元至元丙子年郑氏墓中出土的三件青花观音塑像。是有绝对年代可考的的最早的元青花瓷器[33]。丙子年即至元十三年(1276年),这座墓出土的三件青白釉观音坐像3件,虽然坐像以青白釉示人,但其在发、眼、眉、服饰的突出部位施有青花,表明已异与于一般意义上的青白瓷了。江西丰城县凌氏墓出土两件有“大元至元戊寅”(1278年)铭文的元青花瓷,分别是青花釉里红四神盖罐、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仓,可以让我们一窥其貌。


江西丰城出土青花釉里红罐,至元型青花瓷

江西丰城出土青花釉里红瓷仓,至元型青花瓷





从胎骨看,至元类型青花瓷比较轻薄,缺乏通常意义上的元青花瓷的那种厚重感。

从釉面看,釉汁较薄,因而釉层较薄,釉面有光亮透明感。釉为较为典型的青白瓷釉色。

从器型上看,造型比较复杂,成型工艺不错,比较匀称。

从装饰看,装饰方式多样,用瓷泥制作附加图形进行堆饰,是主要装饰方法。

从青花发色看,还与真正意义上的青花颜色有差距。

上述特征表明,至元类型青花瓷,与宋代景德镇窑烧造的青白瓷相差不大,无论是器型、胎釉、装饰,都与宋代景德镇窑瓷相类。而且其器型均不是生活实用器,是与祭祀或供奉有关的用物。这一点,与目前所发现的宋代青花瓷[34]的使用性质是相符的。迄今唯一发现的宋青花瓷是埋藏于塔基之下,其与陕西西安法门寺塔基地宫中埋藏的唐秘色瓷性质是一样的。

延佑型(国内和东南亚型)

这一类型,以元延佑年间纪年墓和窖藏出土的同类青花瓷为主,涵括元至治年间。即张浦生所作的分类,他将由国产青料绘制、呈色清淡、画笔草率、器形较小的一类称为延祐型[35]。有研究者以江西九江征集的延佑六年(1319年)元代纪年墓出土的青花牡丹塔盖瓷瓶为"延祐型"青花瓷的代表[36]。归属于延佑型的青花瓷还有江西高安县窖藏元青花瓷中的部分藏品。

江西高安窖藏延佑型青花瓷


江西九江延祐已未(1319年)元墓,延佑型青花瓷


传世品,延佑型青花瓷

菲律宾出土,延佑型青花瓷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海捞品),延佑型青花瓷

延佑类型以中小器皿为主,有高足杯、玉壶春瓶、执壶、梨壶、碗、盘、小罐等多种类型。

延佑类型的胎骨仍较轻薄,除继续使用瓷石之外,开始掺用麻仓土,其胎质地有提高,但仍有缺陷:胎色较白,微带青灰;放大镜下,有偏狭气孔,胎质颗粒状明显。整体上看,延佑类型的胎体淘炼稍差,修胎不够精,有时表面有粒状突起,易形成泡状。

延佑类型青花瓷采用的釉料已与宋代青白釉瓷有所区别,宋青白釉瓷釉层较薄,釉面有玻璃质亮感;元青花延佑类型青白釉瓷的釉层趋厚,釉面肥润但有失透感。除青白釉还在继续使用并占一定的数量外,景德镇窑还新发明了专烧青花的一种白釉,这种釉提高釉果的比例,降低釉灰的成分,釉面肥润有失透感;整体白度较之青白釉要高,微微含青,积釉处明显泛青色。也有白中微微泛灰泛黄的。显然还处于景德镇窑烧造白釉瓷的早期阶段。

从器型来看,成型基本规范,但仍有不足。从外观和残片断口来看,瓷胎烧结度不够高,玻化不是很理想。

青花所用钴料,主要是国产钴料,也开始尝试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料。国产钴料的青花发色已较之元早期青花瓷有进步,虽然仍偏灰,但呈色稳定。进口钴料的提纯不精,蓝中偏暗,色泽不够鲜艳。

纹饰相对较简单,开始出现分层装饰,一般为三四层。绘画的笔法比较洒脱和随意,有的甚至较为潦草。绘画笔画已开始有露白的情况。

枢府型(御土窑型)

这一类型,即元枢府青花瓷。虽然迄今还未有人将枢府青花瓷作为元青花瓷的一个类型来论述,但从元青花瓷越往后越受人重视的情形和元青花瓷的精品出现较晚的情况来看,枢府型的存在是必然的。枢府是元枢密院的简称。元中统四年(1263年)设枢密院,专掌军务,多由皇太子领其虚衔,由同知枢密院事、枢密院副使掌管实权。较晚时期专烧元代枢府瓷的浮梁瓷局,其成立时间,起始至元十五年(1278年)[37],为将作院下属机构。用九品官董理陶政,其不太受重视的情况可见一斑。其成绩平平,是可想而知。而到泰定二年(1325年),元朝廷用饶州路总管段廷珪来董理陶政,其官品较高,可以看出朝廷开始重视景德镇窑的管理,其间浮梁磁局烧造技术必然有较大提高,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特别是中小型器皿(有些带有“枢府”款),就是从此段时间开始生产的。

这一类型,为景德镇湖田窑主产。早期该窑烧造青白瓷,稍晚出现“枢府”瓷和青花瓷[38]。因为瓷土质量好,专用与烧造贡瓷和官府用瓷,故称为“御土”[39]。枢府型青花瓷以北京元代窖藏青花瓷和内蒙古集宁元代窖藏青花瓷为代表。

枢府类型青花瓷以中小型器皿为主,有盘、碗、碟、杯、盏、注、壶等,以高足碗数量最多。高足碗的足径一般为碗口径的三分之一。小型器皿多,主要是因为这种高质量的瓷土存量有限的缘故。

枢府类型青花瓷的胎质好,细腻洁白光亮。未施釉的地方即露胎处,看上去就像白色的细粉般润泽。

由于烧造窑温较高,气氛好,因此器型规正,胎子薄,重量较轻;烧结程度较高,玻化程度好。

枢府类型青花瓷的釉面与“枢府”瓷一样,均为卵白釉。因为釉中的氧化钙的含量减少。氧化钠的含量增多,釉的黏度增厚,因此不像青白釉那样呈玻璃光,有失透感,为白乳浊色。

所用的绘青花纹饰的钴料为进口苏麻离青料,青花发色蓝艳纯正,为宝石蓝色。颜色中有黑色铁锈斑点。

纹饰多为龙、凤、缠枝花卉、折枝花卉等中国传统纹饰元素,装饰风格淡雅素净。也有多层装饰,比较繁缛。

绘画用笔工细,较为严谨;以线描为主,平涂为辅;图案布局合理、匀称。

北京窖藏元青花盏托元青花瓷枢府类型(前期)



内蒙古集宁窖藏元青花高足碗(杯),元青花瓷枢府类型(前期)

北京窖藏元青花花觚,元青花瓷枢府类型(前期)

北京窖藏元青花盘,元青花瓷枢府类型(前期)

元青花瓷枢府类型(后期)

至正型(国内和西域型)

本文所说的“至正型”,包括了外销出口型和赏赐型元青花(分为人物故事型和花卉图案型)。由于至正型青花瓷主要出现在土耳其、伊朗等地博物馆藏,其位置处于我国的西域,故有人称之为西域型。当然,在我国国内,仍然也有属于这种类型的青花瓷存在。至于近年国内出现的——“博陵第”类型,因其在学界与收藏界争议较大,故暂不在此论述[40]

元至正时期,青花瓷的烧制达到了顶峰。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越来越多的青花大器精品被生产出来。

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收藏有数千件中国瓷器,其中元至正类型青花瓷达40件。可以说,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目前在全世界都算得上是至正型元青花瓷的第一大收藏。“其所藏的元青花器形硕大,主要是大盘、大碗、葫芦瓶、八棱梅瓶等大件器;图案方面纹饰密集,多采用国内出土器中少见的通体满绘、多层次不留地的装饰方法,画工精细,具有立体效果;色泽上艳丽浓翠,用料均匀,不晕散。从总体上讲,其图案纹饰和青花的鲜艳程度可称世界之最,远远优于中国国内器物。这些瓷器中有很多件都是世界唯一:直径41.5厘米的蓝底白花麒麟飞雉双凤图菱口大盘,这是全世界最大的;高达70厘米的牡丹纹葫芦瓶,也是世界仅有;高60.5厘米的一对多棱葫芦瓶,是传世最高的……专家们惊叹称其为世界级宝物都毫不为过。”[41]

总的来说,至正类型青花瓷,是以土耳其、伊朗馆藏品为典型器,是该类型青花瓷的代表性器物。

除器物硕大这一显著特点以外,至正类型青花瓷的器型有高颈大罐、大瓶、葫芦瓶、扁壶、大盘、敛口大碗,还有匜、觚等器型。大盘有圆口和菱口两种。

青花用料纯度高,品质好;烧窑温度和气氛控制好;因此青花发色为蓝宝石色,艳丽浓翠,不晕散。

青花瓷胎淘炼较精,因而质地较细腻,瓷胎烧结度高,玻化程度好。

青花纹饰有两中装饰技法:一是白地绘青花,即图案纹饰是用青料描绘出来。一是青花拔白,即以青料为地色,或者是作为辅助纹饰,主题图案花纹是以露出的白瓷部分来呈现。前一种类型是装饰主流。

青花装饰,主要还是中国传统图案和纹饰居多。大盘多是花卉等植物,动物多是麒麟、双凤、鸳鸯、飞鸟等。也有采取镂雕、堆砌等附加装饰的。

伊朗馆藏品元青花瓷至正类型

伊朗馆藏品,元青花瓷至正类型

伊朗馆藏品,元青花瓷至正类型

土耳其馆藏品,元青花瓷至正类型

美国馆藏品(海捞品),元青花瓷至正类型

三、元青花瓷的分期

元青花瓷按年代早晚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元早期青花瓷

至元类型的青花瓷,可以看出是还处于青花瓷的早期阶段:有些瓷器只是局部点染青花,青花还未能成为主要的装饰纹饰;有些瓷器虽然青花相对较多。但其发色,比较灰淡,或者偏黑,显然是使用了国产青料,而且提炼不精。从江西丰城出土的青花釉里红盖罐和瓷仓的胎釉看,胎质地较好,比较细腻光润;釉为青白釉,釉水莹润;有景德镇窑口的特点。但从青花色泽和釉里红色泽不正来说,其烧造此类瓷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再就是从年代上讲,元至元年号也较延佑、至正年号早,属于元代前期。因此,将其归属于元青花瓷早期阶段,应该是无庸置疑的。

根据至元类型青花瓷的情况,概括起来,元早期青花瓷具有如下特点:

1、早期的元青花瓷多是中型民用器,多作供奉用器。
2、器型与宋代青白瓷类似,胎体普遍较薄。
3、继续延用青白釉,釉面肥润,但青白呈色不均匀。
4、采用国产钴料,发色灰暗,无铁锈斑沉淀。
5、绘画以铁线描为主,带有宋代遗风。绘画用笔随意,纹饰较粗率。

这时的元青花瓷尚处于初期阶段,未受到社会普遍重视,只是少数窑口偶尔之作。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国人的信仰需要而生产的。

元中期青花瓷

元中期青花瓷分为两个阶段,即元中期早段、元中期晚段。

元中期早段青花瓷

即延佑类型青花瓷。其特征如下:

1、青花瓷采用的釉料已经趋於多样化。除还在继续使用青白釉(占相当数量),开始出现了专烧青花的一种白釉,虽然整体白度不够高,白中还微微含青,积釉处明显泛青色,有的是白中带黄,但已经与之前的青白瓷有了区别。

2、青花瓷的胎料不是很精,成分比例搭配也不是很合理,烧造温度不够高,因此青花瓷的瓷化程度也略显不够。

3、青花瓷所用的钴料多为国产料。但也开始使用进口料和混合料。反映在青花发色上,既有发色蓝艳而又凝聚铁锈斑的,也有发色偏灰暗不聚黑斑的。

4、青花瓷所用青料有多种,有国产料、苏麻离青料,也有混合料。因此延佑类型青花瓷的发色也是不同的。既有发色艳丽凝聚黑斑的,也有发色灰暗不聚黑斑的。

元中期晚段青花瓷

即以枢府类型(御土窑型)为主。这一期的青花瓷特征是:

1、胎质细腻洁白,高倍放大镜下,胎层光润,有空隙,呈石英块状。

2、枢府釉又称卵白釉,其特点是白中含青,肥厚润泽,象鸭蛋壳色。较早的卵白釉含铁量较多,釉色闪青较重;较晚的卵白釉减少铁的含量,釉色白而纯正,润泽滑腻。

3、青花所用钴料为进口苏麻离青料,青花呈色较为纯正,为宝蓝色。发色或雅致,或艳丽凝聚黑斑。

4、青花瓷绘画风格是以铁绘描为主,以平涂为辅,与元晚期至正型的平涂画风有明显的区别。这类铁线描的画风具有线条流畅犀利,挥洒自然的特点,能看出绘画者高超的绘画功力。

5、青花瓷的品类增多,除有卵白釉青花瓷外,还出现了颜色釉青花瓷,如红釉青花瓷、蓝釉青花瓷等色釉地的青花器。有的是以色釉饰外,内绘以青花纹饰,如碗、盘、高足杯等。有的是器身色釉为地,在开光中绘青花,如瓶、罐、壶等。

元晚期青花瓷

元晚期青花瓷,包括了枢府类型(由元中期晚段延续到元晚期)和至正类型,其时代特点是:

1、从形制上,大中小型瓷器都在生产,特别是一些精美大器,数量明显增多,已经成为元至正类型青花瓷的代表。枢府类型青花瓷也在烧造较大型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器物,如梅瓶、花觚、匜等供器。

2、小器瓷胎洁白细腻;大器瓷胎淘练已精细许多;精品的胎骨烧结火候较高,玻化程度好。高倍放大镜下,可见胎质中颗粒状减少;胎体光洁,因胎土不净引起的凸泡、缩釉现象减少;少部分大器器底甚至无火石红。

3、以使用进口青料绘画青花为主。青花发色蓝艳纯正,为宝石蓝,有铁锈聚斑;也有色泽浅淡无铁锈斑的淡蓝(多为小器纹饰色或为大器上的宝石蓝的装饰色);在元代末期,也有青花发色上蓝中偏灰,同样兼有铁斑凝聚的现象。

4、和元早中期青花瓷类型相比,元晚期青花瓷最突出的特点是:大大增加了绘画的题材,出现历史人物故事及传说的图绘。画面或有多幅,用假山或花草、竹枝、树木分隔;笔法潇洒、飘逸;多采用平涂绘画;不仅绘画技巧高,而且艺术风格大气、豪放。

5、元青花大器的纹饰丰富,很有特点:

①满绘器身,层次繁多。通常为6—9层纹饰,甚至有多达十几层的。

②绘画纹饰图案复杂多样,既有中国传统纹样,又有西域流行的纹样,还有中国和西亚、中亚合壁的纹饰;如龙凤、松竹梅、莲池鱼鸭等,历来是我国绘画传统图案,缠枝花卉图案本是藏传佛教的图案,宝相花、卷草纹是西域文化元素。

四、结语

在对元青花瓷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作了回顾,并对元青花瓷的考古出土地、类型和分期进行探讨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元代青花瓷的基本情况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元代青花瓷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阶段:早期青花瓷还只是点缀或作部分装饰,器物少,使用国产钴料,整个制瓷还处于不够成熟阶段;元代中期,青花瓷的制作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浮梁瓷局的设立,加快了青花瓷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瓷胎、釉色、钴料、纹饰等方面都开始进入成熟时期;至元代后期,元青花瓷才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大型器物和精品器物数量众多,人物故事图案开始出现(这些人物图象多为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说,如举贤荐能,筹画谋略,用兵如神等等,有较强的宣教意味和价值取向),并在元代末年达到顶峰。当然,有关元青花瓷的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许多疑问和相关问题还需要我们解决,比如,元青花瓷是如何起源的,其生产是如何发展的,其背景是什么?元青花瓷生产的性质和用途,元青花瓷的存世数量,以及——“至正型”——中的人物画的含义,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留待另文进行认真探讨。

(作者系四川大学考古系客座教授,中国文化基金会博陵第·元瓷研究院专家,本文是其“陶瓷考古”系列论文之一)


引用文献
1.刘兴:《江苏丹徒元代窖藏瓷》,《文物》1982年第2期。
2.肖梦龙:《江苏金坛元代青花云龙罐窖藏》,《文物》1980年第1期。
3.《南京眀汪兴祖墓清理简报》,《考古》1972年第4期。
4.冯先铭:《我国陶瓷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从中国出土文物展览陶瓷展品谈起》,《文物》1973年第7期。
5.《眀汤和墓清理简报》,《文物》1977年第2期。
6.《江西波阳县出土的元代瓷器》,《文物》1976年第11期。
7.《元代青花牡丹塔盖瓷瓶》,《文物》1981年第1期。
8.冯先铭:《有关青花瓷器起源的几个问题》,《文物》1980年第4期。
9.《江西丰城县发现元代纪年青花釉里红》,《文物》1981年第11期。
10.刘裕黑 熊琳:《江西高安县发现元青花、釉里红等瓷器窖藏》,《文物》1982年第4期。
11.唐昌朴:《江西吉州窑发现宋元青花瓷》,《文物》1980年第4期。
12.叶涵鋆、夏跃南、胡承恩:《歙县出土两批窖藏元瓷珍品》,《文物》1988年第5期。
13.陈世华:《句容出土元代青花瓷器》,《东南文化》1991年第3期。
14.萍乡市博物馆:《萍乡市发现元代青花瓷器等窖藏文物》,《江西历史文物》1986年第1期。
15.《上饶市出土两件元代青花玉壶春瓶》,《江西文物》1990年第2期。
16.桑坚信:《杭州市发现的元代瓷器窖藏》,《文物》1989年第11期。
17.《江西九江发现元代青花瓷器》,《文物》1992年第6期。
18.《介绍一件元青花盖罐》,《文物》1991年第7期。
19.《南京南郊明墓清理简报》,《南方文物》1997年第1期。
20.景竹友:《三台出土元代窖藏》,《四川文物》1993年第6期。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局、江苏扬州唐城考古队:《江苏扬州宋大城北门水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5年第12期。
22.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
23.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元大都考古队:《北京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考古》1972年第6期。
2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元大都考古队:《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考古》1972年第1期。
25.冯先铭:《我国陶瓷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从中国出土文物展览陶瓷展品谈起》,《文物》1973年第7期。
26.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定兴元代窖藏文物》,《文物》1986年第1期。
27.林西县文物管理所:《内蒙古林西县元代瓷器窖藏》,《文物》2001年第8期。
28.新疆博物馆:《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出土的元青花瓷等文物》,《文物》1979年第8期。
29.唐汉三、李福臣、张松柏:《内蒙古赤峰大营子元代瓷器窖藏》,《文物》1984年第5期。
30.李彩萍:《呼和浩特东郊保合少出土窖藏金元瓷器》,《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1期。
31.陈永志:《内蒙古集宁路元代古城出土的青花瓷器》,《文物天地》2004年第12期。
32.青花高足盏出土于霍城县的阿力麻里古城的元代窖藏,事见《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出土的元青花瓷等文物》,《文物》1979年第8期。元青花瓷大盘,笔者曾亲见由新疆传来的传世品。
33.《本市发现元初瓷观音塑像》,《杭州日报》1979年7月25日。
34.浙江省博物馆:《浙江两处塔基出土宋青花瓷》,《文物》1980年第4期。
35.《青花瓷器鉴定》,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
36.吴水存《“延佑器”与“至正型产品”纹饰对比初探》,《中国陶瓷》1984年第5期。
37.景德镇设浮梁瓷局,属将作院,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立,掌烧造瓷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大使、副使各一员。——元《元史﹒百官志》
38.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449页。
39.元人孔克齐《至正直记﹒饶州御土》。
40.近几年国内出现的带有“古相·博陵第”款识的元瓷,其类型内涵丰富,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五彩、红绿彩等;器型众多,有罐、瓶、盘、碗、鼎、炉、壶、觚、匜等大件器。这些瓷器据说都是出自于窖藏,目前较有争议。
41.《揭开七百年前青花瓷奥秘》,《新陶网》newtaovi2007@vahoo.com.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