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的企业厂矿

 四圣医苑 2023-06-09 发布于广东

陈圳煜

如果说,葵潭历史上商贸最好的时期,充分体现了葵潭经济的地方特色,那么,葵潭工业最为繁荣的时期,体现的,却是建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时代印迹。

新中国建立前,全县个体手工业行业繁多,其中以铁器、木器、竹器生产为主。葵潭因有龙溪流经镇区,两岸翠竹茂密,原料取之不尽而成为主要的竹业产地。当时的竹笠、竹箩等产品,畅销本县及相邻各县。

正是有了这种先天优势,建国后,葵潭竹艺厂走出了隆江、惠城、神泉等镇竹艺厂所没有的发展道路。葵潭竹艺厂原称竹器社,是隶属二轻局(1973年前称为县手工业局)的集体工业企业。与农机厂、橡胶厂、五金厂三厂同于1956年建立,是葵潭最早的企业之一。1971年,隆江竹器社生产蛋形竹盘,开创了县生产竹制工艺品的先河,此后,葵潭、惠城、神泉等竹器社,先后改为竹编工艺厂,生产竹编工艺品。不久,各厂的产品即远销10多个国家。由于每年产品的生产,都要靠创新花色品种,故而,多数厂不能适应,生产任务逐年减少。只有葵潭竹艺厂,年年创制出了新的花色品种,年年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获得新的订单,因此,工厂产值持续上升。1979年,该厂创制了红茶包装盒4.24万个,1981年创制工具箱2.82万个,获得了“省工艺品出口公司定点生产厂”的称号。此后,工厂的产品不断朝精细化、艺术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八十年代中期,生产出了1400厘米的大折扇,既可当艺术挂屏,又可作大厅灯罩,深受国外客户的喜爱,因此,出口额又有了新的突破,以至于扇类出口额占了该厂出口总额的50%。到了1987年,该厂职工总数达到450人,工厂占地面积扩大到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2632平方米,产值也达到200.1万元,创税利13万元。

1958年,又有一批企业厂矿在葵潭落户。这批企业大多是县办的国营企业。首先是县果子厂。但是,1961年,该厂因原料不足而关闭。1970年复建。1972年,县酱油厂葵潭分厂也划归果子厂。1987年,该厂职工总数有59人,年产凉果245吨,产值61万元。凉果品种繁多,该厂生产的主要品种有:冬瓜条、冬瓜砖、莲藕片、甘草榄、五香榄、榄球、化皮榄、话梅、咸渍梅、巧酸梅、蜜李、蜜梅、蜜油甘、甜芒果、五香桃条、五味姜、开胃果、八珍杨梅、酸甜鸟梨等。至1987年仍保持传统风味的产品有冬瓜片和冬瓜砖、化皮榄、咸渍梅等。

1958年,县人民政府以圆墩碗窑为基础,建立了地方国营惠来瓷厂。圆墩碗窑位于葵潭圆墩村。民国末期,该窑就已经开工。碗窑处于村东北约2.5公里的山脚溪边,工人从附近挖取高岭土,利用山溪水装水碓舂泥,以当地山草作燃料烧碗。该窑所产的瓷碗,底平,碗壁高且厚,白胎篮花,很有特色,供应全县,称为葵斗碗。1960年,国营瓷厂搬迁到葵潭镇区东侧。因生产亏损,1963年关闭。1960年瓷厂迁移后,圆墩原有的碗窑由该村3个生产队联合经营。1976年生产大队收回自办,生产略有亏损,1983年停产。1985年,县扶植老区发展生产,给予低息贷款25万元,在原窑址重建碗厂,恢复传统的葵斗碗生产。可惜生产也未能坚持很久。

与果子厂、瓷厂同年落户葵潭的,还有葵潭煤矿。该矿位于头屯村。1950年,当地农民就已经发现该矿区,其时主要采用土法开采。“大跃进”时期,划入煤矿的劳动大军2000余人,仍以民窿土法开采,煤矿工人在窿洞内排长龙阵用簸箕传递,向外运煤。1959年,汕头地区投资接管经营,改称“汕头地区葵潭煤矿”,人数逐渐精简。到1960年,职工总数约500人。随着矿藏资源的逐步开采,1961年,产量从1960年的1.65万吨下降到6780吨。1962年,汕头地区提出不再投资,下放给县经营。惠来县无资金投入,宣布闭矿。建矿5年,产煤6.21万吨。

1968年,省投资重建地方国营葵潭煤矿。这一次的矿区选在溪口村东田山建井。该地原是溪口民窿,因窿洞已深,无法继续开采。但由于煤质较好,故重建长120米的斜井,继续开采。1968年夏投产,日产原煤30——40吨。1970年又将头屯村原已封存的斜井重新开封投产。以后陆续扩建3处斜井,共分4个工区。当时较好的工区,日产量约60吨;较差的,日产量只有几吨。这段时期进行的开采,矿脉极不稳定,忽大忽小,大矿脉采面可达4米,小矿脉只有几厘米。全矿区年产量约2万吨。至1978年,各矿区都因无煤可采而停产。第二次建矿10年,生产原煤16.78万吨,1980年宣布关闭。22年中,煤矿时断时续,两上两下,总共生产原煤22.78万吨。

建国后,直至八十年代末期,葵潭镇范围内最大的企业是县办国营罐头厂。该厂一度也是全县职工人数最多的工厂。罐头厂位于长春村,前身是汕头罐头厂葵潭菠萝加工站。1971年转为惠来县地方国营罐头厂,主要生产设备有空罐和实罐两条生产线。1971年产量1347吨,以后逐年有所发展。八十年代中期,全厂有职工1054人,占了全县国营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的29%。该厂的产品以出口为主,出口总量占总产量的65%——70%。1982年,该厂的蘑菇罐头在美国FDB低酸注册登记,产品青刀豆罐头荣获省轻工食品优质奖。1987年产品有蔬菜、水果、果汁、水产、肉类、禽类六大类。年产量3702吨,其中出口2200吨。70年代末80年代初,该厂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中,有少数接近省内的最好水平。

据统计,葵潭工业企业全盛的时期,大概有县办国营厂3家,二轻工业厂24家,镇办工业3家。这个总数,只排在县城之后。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工业企业要么转归私人经营,要么停产关闭,还有就是名存实亡,慢慢地,也就全部成为过去了。

(根据《惠来县志》等有关资料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