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阳”后,仍需警惕心肌炎?

 skysun000001 2023-06-09 发布于北京

最近,正当我们以为一个时代就要退场时,“咽喉痛”“阳了”的新闻攀上热搜。周围的同事、朋友不断出现“二阳”,大家对新冠的关注重新提高起来。北京市卫健委6月7日发布的“每周疫情播报”显示,自2023年第17周 (4月24日-30日) 以来,新冠感染报告病例数已连续6周排名法定传染病病种第一。

此前有专家指出,6月可能出现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提醒我们近期在日常生活中仍然需要注意防护。“阳后要警惕心肌炎”的话题曾引起广泛关注,么“二阳”后仍需警惕心肌炎的发生吗?心肌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文丨韩明月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史博士生
编辑丨王乙雯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阳”了,为何会出现心肌炎?


首先,让我们简单认识一下心肌炎。

心肌炎是一种心肌发生炎症而引起的获得性心肌病,症状包括呼吸急促、胸痛、运动能力下降、心律不齐、异常疲倦、头晕等。心肌炎可以突然发展(急性心肌炎),可以反复发生,也可以持续很长时间(慢性心肌炎)。

大多数心肌炎患者康复后,不会对身体造成持久影响;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炎症严重,心肌炎会伤及心肌。这种损伤意味着心脏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将血液和氧气泵送到全身。长期下来,这会导致心肌变大、变得无力,可能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

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等,往往首先出现发热、乏力、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同时,细菌感染(如白喉或链球菌)或真菌感染(如念珠菌)也是常见因素,另外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心肌炎。

那么,新冠感染与心肌炎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2023年1月,发表在《心血管研究》(Cardiovascular Research,IF14.239)上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没有感染过的人高出40%,经历过严重感染的人面临的风险更大;这些风险甚至在新冠感染康复后一年仍会增加,并且与“长新冠”相关。研究建议,持续监测新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相关体征和症状对于患者是有益的。

2020年9月,发表在《心律学》(Heart Rhythm,IF6.779)的一篇综述文章汇总了新冠感染相关心肌炎的病理生理发现以及临床管理建议。研究认为,新冠感染相关的心肌炎是由病毒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宿主免疫反应引起的心脏损伤的集合。

新冠感染会以多种方式影响患者的心脏和循环系统:

*心悸。新冠患者的心率会因为发烧和炎症而变快或变得不规则,因为在生病状态下,心脏会更加努力地向身体输送更多血液以对抗感染。脱水、焦虑、药物治疗等也可能引起心率的变化。心悸时,患者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心跳,也就是胸腔传出的跳动或怦怦感。如果患者有心脏病史,或心悸持续很长时间没有改善,最好及时就医咨询。

*缺氧和缺乏营养物质导致的心脏受损。重症新冠患者一般会出现肺部受损,导致到达心脏的氧气量减少;病毒对心脏的损害会限制对心脏的营养供给。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心肌受损。但研究显示,心脏损伤在轻症新冠患者中并不常见。

*心肌炎和心包炎。包括流感在内的多种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和心包炎。新冠患者中的心肌炎可能是由于病毒对心肌细胞的攻击以及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的过度反应引起的。如果感染后出现呼吸急促、胸痛或心率异常,应及时寻求医疗建议。

从医生的接诊情况来看,前去就医的患者中,很多是新冠病毒感染后,休息了2周左右,仍有不舒服症状,希望排查是否发生了心肌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的研究对于新冠感染后发生心肌炎的概率尚未有明确结论,但是从病毒变异的特性上可以推断,对于同一个体来讲,“二阳”后心肌炎发生的概率要比“首阳”更低。张海澄提示,如果在新冠感染后出现了明显的心慌、憋气以及心率加快等症状,就需要警惕心肌是否发生感染,必要时可以到门诊进行相关检查。

总结而言,通过病毒直接攻击心肌细胞、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使心肌受损的直接影响,以及病毒引起的心脏供氧和营养不足的间接影响,新冠感染可能会引发包括心肌炎在内的心血管疾病。这些问题对于重症患者或之前有过心脏病史的患者风险较大,而在轻症患者中并不常见;不过若感染后症状持续数月,也就是发展为“长新冠”,我们仍应对可能出现的心脏损害保持警惕,如果有呼吸困难、心悸、心律不齐、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
心肌炎的“前世今生”


1749年,法国医生让·巴蒂斯特·德·塞纳克(Jean-Baptiste de Sénac , 1693–1770)根据从尸检中观察到的结果出版了《论心脏的结构、作用和疾病》一书(Traité de la structure du coeur, de son action, et de ses maladies),在书中他首次描述了心脏的炎症。19世纪初,心肌炎成为一个很常用的疾病诊断,但彼时“心肌炎”这个词被严重滥用,包括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都被诊断为心肌炎。之后,得益于听诊器、显微镜的使用以及微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心肌炎的形态认识和诊断更加准确。20世纪40年代,认为炎性疾病是细菌、寄生虫或过敏表现的伴随症状或结果的观念使人们开始对急性心肌炎产生浓厚的兴趣。1948年,美国医生吉尔伯特·达尔福德(Gilbert Dallford)在纽约州一个叫做柯萨奇(Coxsackie)的村庄里,从孩子的粪便中发现了一种病毒,这种会导致婴儿和儿童患上致死性心肌炎的病毒被命名为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在诊断方面,最开始使用的检验方法是心脏组织活检。1929年,德国泌尿科医生沃纳·福斯曼(Werner Forssmann)提出心导管插入术,可以安全到达活体右心腔。1974年,伦敦国王学院医院的彼得·理查德森(Peter Richardson)发明了一种直径更小的活检钳,这种活检钳更灵活,可以经皮插入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1986年,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发明后,PCR分子分析成为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金标准工具。现在,心肌炎的诊断金标准依旧是心肌活检;结合PCR/RT-PCR可以鉴定特定的致病病毒。另外,炎症标志物检验、心电图或磁共振成像等都可以辅助诊断。

图片1929年,沃纳·福斯曼与用泌尿导管通过左桡静脉进入右心室的X光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 1975 年至 1985 年期间,柯萨奇病毒 B3(CVB3,一种肠道病毒)是全球最常见的导致心肌损伤的病毒(每 1000 例有 34.6 例),其次是乙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柯萨奇病毒A和巨细胞病毒;对于儿童来说,腺病毒是儿童心肌炎的主要致病原因。2017年,全球有180万例心肌炎病例;2017年全球因心肌炎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4.6万人。

心肌炎在临床、实验室和病理生理学特征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心肌炎在男性中的诊断率高于女性。此外,男性更有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心肌炎,而且死亡风险更高;不过由于临床表现的不同,女性潜在漏诊的情况可能更多。

3
心肌炎最喜欢伤害年轻人?


心肌炎常常被认为是青年人的疾病,因为年轻人身体好,在病毒入侵体内免疫系统消灭病毒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强烈的过激反应。其实,心肌炎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年轻人是易感人群。

为了验证心肌炎发病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芬兰的一项研究调查了超过三千例心肌炎住院病例,发现男性比女性更易患心肌炎,特别是年轻男性;女性心肌炎患者常见于绝经以后,这可能是雌激素水平下降的结果。另一项研究显示,在所有年龄组中,男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女性和男性的中位诊断年龄分别为54岁和35岁。心肌炎最常发生在21- 40岁的男性中。

在新冠相关心肌炎方面,年轻男性同样面临更高的风险。心脏病专家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高睾酮水平,使得病毒感染更加严重。虽然总体来说心肌炎的风险很低,但心肌炎康复后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回归积极的生活方式。

4
勿轻视“小病”


前面说过,病毒是心肌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感冒病毒是其中之一。当心脏受到病毒攻击时,免疫细胞会发挥不同的作用。一些细胞用于修复因感染而受损的组织,而另一些细胞则可以抵抗感染。但这些“战斗细胞”实际上可能会导致周围组织发炎,从而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即使在病毒被清除后也是如此。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心肌炎症状,例如呼吸急促、疲惫和感觉虚弱,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而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心脏炎症性疾病,具有致命性。其发病原因分为病毒性和非病毒性。其中,病毒性暴发性心肌炎主要是由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EB病毒(疱疹病毒的一种)等引起。该疾病的特征是严重且突然发作,在数小时至数天的过程中出现明显、快速的严重心力衰竭症状,例如呼吸急促和胸痛。疾病发作的快速进程使其难以获得明确的早期诊断,且暴发性心肌炎的前驱症状包括发热、疲劳、咳嗽、腹泻、呼吸困难和胸痛等,通常与普通感冒没有明显区别,可能导致误诊或延误诊断。

据报道,湖北一位李先生平常身体一直很好,出现了低热、头晕等症状后,赶上流感流行季,李先生以为自己得了感冒,便赶紧到药店买了感冒药服用。然而他的病情并没有好转,还很快出现乏力、胸闷、肚子胀、吃不下东西等症状,于是到医院就诊。医生发现,李先生不仅是心脏出现了传导阻滞,心衰指标也明显升高,心脏彩超发现心脏的运动明显减弱,还出现了肝功能、肾功能的损害,经诊断,李先生患上了暴发性(重症)心肌炎。

郑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四病区主任杨东伟曾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如果发烧、感冒还合并了胸闷气短,总觉得乏力,应该警惕是不是合并了心肌炎。感冒、发烧、扁桃体发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肠炎等各种炎症都有可能合并心肌炎。

5
预防非常重要


对于心肌炎,目前还没有特定的预防方法,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预防感染,保持健康:

·避免密切接触生病的人。远离患有流感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患者,直到他们痊愈。如果您有病毒感染的症状,尽量避免接触他人。

·保持手部卫生。

·规律作息、均衡营养、科学锻炼身体。

·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保持心情愉悦。

·重视个人健康。一旦感冒、发热,尽可能休息好,遵医嘱用药,不要强撑着去运动健身或熬夜,有持续高热、心慌、胸闷、胸痛、头晕、眼前发黑、晕倒等严重情况,应就医排查。

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吴瑛表示,大家最担心的是(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我国每年诊断约3万-5万例,一旦发病,进展迅速,需抢救以维持生命和重要器官功能。“大家对此有恐惧心理,可以理解。但九成的心肌炎通过治疗,心肌酶等指标会很快回落,配合休养可以康复。”

参考文献:
1. Myocarditis. (n.d.). British Heart Foundation. https://www./informationsupport/conditions/myocarditis
2.Myocarditis. (2022, September 27). www.. https://www./en/health-topics/myocarditis
3.Eric Yuk Fai Wanand others, Association of COVID-19 with short- and long-term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in UK Biobank,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2023;, cvac195, https:///10.1093/cvr/cvac195
4.Siripanthong, B., Nazarian, S., Muser, D., Deo, R., Santangeli, P., Khanji, M. Y., Cooper, L. T., Jr, & Chahal, C. A. A. (2020). Recognizing COVID-19-related myocarditis: The possible pathophysiology and proposed guideline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Heart rhythm, 17(9), 1463–1471. https:///10.1016/j.hrthm.2020.05.001
5.Joy G, Artico J, Kurdi H, et al. P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Abnormalities 6 Months Following Mild COVID-19 in Healthcare Workers.J Am Coll Cardiol Img. 2021 Nov, 14 (11) 2155–2166.https:///10.1016/j.jcmg.2021.04.011
6. Schölmerich, P. (1983).Myocarditis — Cardiomyopathy Historic Survey and Definition. International Boehringer Mannheim Symposia, 1–5. doi:10.1007/978-3-642-68608-5_1 
7.Zanatta, A., Carturan, E., Rizzo, S., Basso, C., & Thiene, G. (2019).Story telling of myocardit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doi:10.1016/j.ijcard.2019.07.046 
8. Olsen, E.G.J. What is myocarditis?.Heart Vessels 1 (Suppl 1), 1–3 (1985). https:///10.1007/BF02072348
9.Golpour, A., Patriki, D., Hanson, P. J., McManus, B., & Heidecker, B. (2021). Epidemiological Impact of Myocarditis.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10(4), 603. https:///10.3390/jcm10040603
10.How do viruses trigger heart damage? (n.d.). 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 of Canada. https://www./articles/how-do-viruses-trigger-heart-damage
11.Hang, W., Chen, C., Seubert, J.M.et al. Fulminant myocarditi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from etiology to treatments and outcomes. 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 5, 287 (2020). https:///10.1038/s41392-020-00360-y
12. Kytö, V., Sipilä, J. O., & Rautava, P. (2013). The effects of gender and age on occurrence of clinically suspected myocarditis in adulthood. Heart, 99(22), 1681–1684. https:///10.1136/heartjnl-2013-304449
13.Ozierański K, Tymińska A, Chabior A,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incidence,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in adult patients aged over 20 years with clinically diagnosed myocarditis in the last 10 years: data from the MYO-PL nationwide database. Pol Arch Intern Med. 2022; 132: 16199. doi:10.20452/pamw.16199
14.Osiadacz, A. (2022, March 31). Mayo Clinic Minute: How myocarditis affects men, athletes - Mayo Clinic News Network. Mayo Clinic News Network. https://newsnetwork./discussion/mayo-clinic-minute-how-myocarditis-affects-men-athletes/#:~:text=%22Myocarditis%20disproportionately%20affects%20younger%20men,most%20people%20will%20fully%20recover.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