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物语一一我们家的人(2)

 淡味茶原创文艺 2023-06-09 发布于山东

人生物语一一我们家的人(2)

作者:邹连庆

邹姓始祖兄弟俩个,来到前郭庄以后,挨着穆姓居住区域,在大街北侧,一前(南)一后(北)安了家,中间是一户岳姓。

这片地方,慢慢的人口多了,院子也多了起来,再后来,有了胡同,一个半截胡同,一个“丅"形胡同。

南邹一支邹姓,北邻岳姓,宅子以南,一直到大街,是一片空地,分属岳,邹两姓,用来做压麦子的场院。家中人口逐渐增加,房子也往东延伸着,最多到了12间。

这支邹姓的一世祖,名讳“维之”,后边两辈单传,二世祖,名讳“希圣”,三世祖,名讳“世江”。四世祖,有兄弟三个,名讳“清明,清山,清林”。兄弟分家,一宅变三户,“清山,清林"两个人的宅子,另开通路,成了一个半截胡同,我的高祖“清明”自走一个通道,

高祖有两子,长子光壁(曾祖),次子光谱。兄弟再分家,光谱一家在老宅东面,置房成院,我们习惯称呼为东院。东(新),西(老)两院中间,自然要留出通道,方便自己和后面(北边)的岳姓,北邹一支邹姓出入行走。

东院这边,也就是胡同的东侧,起初,只有东院和后邻岳姓(分家立户,老宅也是在胡同西)两户。岳姓往北的姜,杨两户,解放前几年才来村里,两家的第二代,都是1949年以后出生的。东院南边,一直到大街,和西院这边一样,也是一片空地,分属岳,邹两姓。

五十年代,成立农业合作社,社里在胡同东的空地上,修建了五间北房,用来做饲养室和仓库。五间北房和东院之间,还有一小块空地,岳,邹两家,在这里各自建了一个猪圈(粪坑)。

西院这边,曾祖父有一子(我祖父),孙辈三男,我的伯父,父亲和叔叔。1967年,老院一分为二。我的父母在南,建了新房,开门立户。伯父和祖父在北,1970年,翻盖了新房,新'建了大门。

我们家院南到大街之间的空地,西半部,岳姓盖房建了院子,东半部,生产生队建了三间房子,两间做仓库,一间做了大队卫生室。这些房子,建造的时间,应该在1970年之前(我5岁之前),我对这个地方盖房之事,一点记忆也没有。

北邹一支邹姓,传到第六世“文”字辈,弟兄俩分家,兄在西,弟在东,弟弟这边,分了南北两个院,两院中间是伙道。长兄那边,院门朝东,走伙道通向胡同。弟弟这边,南院,门朝东(面向胡同),北院,门朝南,走伙道通向胡同。

听老人说过,我们这个胡同,胡同南口曾经有过大门(寨门),岳,邹两姓(三家)共建,夜闭晨开。寨门建于何时,没于何日,村中别的胡同有没有寨门,我当时没有细问,实为遗憾之事。

我们村有点特别,只有一条大街,村西头,大街南北均有人家,往东,只有街北有人家,越往东人家越少。村子的形状画成图形,西头近似圆形,往东是一条西粗东细的横杠。

村里有两个湾,都在大街南侧,其形状如同村形。西湾,圆形,大大的。东湾,长条形,西段宽(南北),较深,东段窄(南北),略浅。东西两个湾,相通不相连,中间是一小块平地。

湾是立村置民时,建房筑院,取土而渐成。湾边的闲地,分属村内各姓,各姓属地排序,和各姓院落所在,大致对应。

我们胡同对应着东湾的西段,湾北岸的闲地,由西往东,开始的一段,属于南邹一支邹姓,接下来的一段,属于岳姓,再往东,属于北邹一支邹姓(南岸对应的闲地,也属这支邹姓)。

湾边闲地,街北院落,都是两家邹姓在两头,中间是岳姓。南北两支邹姓族人,为什么没有聚集在一起,而是分开安家,中间隔了一家岳姓。时至今日,知道的人已经没有了,也无法去考证了。

同样无法考证的事情,还有很多。

村里的两个湾,土地是谁的,是公有,还是各姓买来自用,各家用土怎样分配,湾边闲地归属如何界定。

东湾的东段,南岸的闲地,属于北邹一支邹姓(一户),东岸的闲地,属于南邹一支邹姓(我们家),东岸之东,还有一个独立的小湾,单属我们家(东西两院共有)。这些后有的闲地,是不是与族中分家,增房加院有关联。

村里人们的田地和宅地,是如何获得的,官家分配,还是自由买卖,应该是两者都有吧。

村庄的布局,各姓人家由西往东,是谁规划分配的,是依次就位,还是各据一方,然后慢慢的融接成一体,这些都没有人知道了。

特邀作家简介:邹连庆,男,五十七岁,高唐人,现居上海。先是在卫生院工作,后又从事装饰工程行业。一个文字爱好者。

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第1895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