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哪些相见恨晚的健康常识?

 鱼白书生 2023-06-09 发布于江苏

01 年纪越大,免疫力越差?

这话真没错。

免疫力是人体自我保障的重要力量,遗憾的是,年纪大了,这个力量也会逐渐衰弱。

主要原因就是免疫力中有个重要细胞叫T细胞,它的分化器是胸腺,而胸腺会随着年龄增长,急速缩小。
快到什么程度呢?
40岁,胸腺重量就只有10岁的十分之一了,70岁时仅有1克。
胸腺退化,对免疫力影响巨大,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成,年纪越大,自身免疫力就越差。
果然还是验证了那句话,年轻真好!

02 得不得癌症,是命?

现实很残酷,每个人都携带可以致癌的基因。
我们体内正常的细胞也具有能致癌的遗传信息,所以称之为原癌基因。
一旦细胞发生变异,癌症就找上门了。
幸运的是,我们也自带压制细胞癌变的基因,可以阻止细胞“胡作非为”。
当然了,这个机制也不稳定,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动,都会让这个压制力量发生变化。
比如接触大量放射线、紫外线,香烟,化学药品,病毒等,一不留神,原癌基因就开始增生,癌症也就来了。
从基因角度来说,每个人都会得癌症,癌症,还真是命。

03 过敏就像进行曲

人为什么会过敏?
因为你的免疫在过度反应。
对那些几乎不会伤害身体的异物,抗体也要积极攻击,从而引发过敏。
过敏不能理解成防御,它应该是身体中反应过度的抗体和抗原之间产生的反应。
随着年龄增长,过敏也会改变,就像一首进行曲一样。
比如,三五岁的孩子容易得皮炎,但到七八岁,他就成了哮喘,青春期则成了花粉过敏症。
说白了,过敏也是一种体质,体质不改,一种过敏现状结束,另一种症状就随之而来。

04 植物人等于脑死亡?

影视剧中常看到植物人插着呼吸机,安静地躺在病房里。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植物人吗?
医学定义为患者的运动、感觉发生障碍,就连由大脑控制的精神活动也受到损害,导致患者无法自行行动,无法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但是,于脑干相关的呼吸循环、消化等机能仍在正常工作。
说白了,就是人作为动物性的机能丧失,只存在植物性的机能,所以,成了植物人。
脑死亡跟植物人还是不同的,它指的是脑部整体功能丧失且完全没有可以恢复的迹象,脑死亡的人会陷入深度昏睡,脑干反应和脑波都会消失,呼吸也会停止,但可以通过呼吸器维持呼吸,让心脏继续跳动。

05 运动神经会发达吗?

有人常说自己的运动神经不发达,所以没有运动天赋。
那么这个说法靠谱吗?
答案是,不靠谱。
人们运动时,经过感觉神经传达信息,由中枢神经负责分析,然后经由运动神经,把指令传送到肌肉组织,最后完成运动动作。
确实,这个过程,神经调节运动的能力好,那么表现出来人的运动水平就高,但别忘了,这不仅仅依靠运动神经,还和脑部尤其是小脑功能密不可分。
一个人不擅长运动,协调性差,我们大概率可以推测,他的运动神经和小脑在运动中的发挥表现都很差。

06 有些疼痛,是大病的征兆

人体不会莫名其妙出现疼痛。
有些疼痛,实则是疾病的隐患和征兆。
比如,脚趾尖出现发麻,疼痛,烧灼感,夜间明显加重,那么极可能你出现了高血糖。
类似的,尿毒症也会导致脚趾头等部位发生感觉障碍,出现热感,疼痛以及肌无力等症状。
头部出现被球棒重击般的头疼,有强烈呕吐感,这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了。
如果在饮酒或者运动后,以耳部为中心,固定的半侧头部发生疼痛,同时伴有听觉衰退,耳部分泌具有粘性的液体,那么是中耳炎无疑了。

07 心脏为什么可以不眠不休地工作?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将心脏从人体中取出来后,心脏依然能有规则地持续运作一段时间,这证明了心脏本身具备动力来源。
这么神奇的功能,来源于右心房的窦房结,这种特殊的细胞可以自动且规则地产生电信号,向左右心房传达,引发收缩,再经过房室传递到心室,使其收缩。
这样一来,心脏就可以不眠不休地跳动工作。
心脏有多强大呢?
对一个身高170厘米,体重60公斤的成人而言,心脏可以在一分钟输出5升血液,将其输送至全身。

08 血管年龄可以预测疾病

血管年龄是说血管本身的功能和状态,是否跟一个人的实际年龄相符。
如果比实际年龄老化十岁以上,那你要当心了。
你的动脉硬化已经出现苗头,你成了高血脂、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预备军”了。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就跟身体年龄比实际年龄老很多,也能证明这个人的整体状态不好,出现早衰。
所以,实际年龄只是身份证上的数字,你的身体,你的血管足够年轻,才是健康的关键。

09 想要胃好,干掉幽门螺旋杆菌

大家都默认一个事实,人的胃中含有强酸性液体,细菌是无法生存的。
遗憾的是,40岁以上的人群,80%的人,胃中都有幽门螺旋杆菌,这种细菌会引发慢性炎症,在反复发炎的过程中,胃黏膜就会硬化变薄,变成萎缩性胃炎,严重的就成了胃溃疡或胃癌。
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就想要赶紧灭菌,保护好我们的胃。
老话常说,久病成医。
一个人要是身体总是不舒服,经常跑医院看医生,日子久了,他多少也能摸出些门道,总结些经验,这就是实践出真知。
可是,有时候,我们不一定要非要通过生病,在身心备受折磨的经历中,学会应对疾病的方法。
趁身体还健康,没病没痛,不如未雨绸缪,提前了解身体的机能和构造,明白疾病的成因,就能从源头上远离疾病。
但是,对于没有医学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来说,搞懂身体和疾病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答案就是看书。
日本有两位医学专业的老医生,一个叫服部光男,一个叫冈岛重孝,一起编写了这本《人体疾病图解大百科》,他们针对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从病因到症状,再到如何预防治疗,以及如何保养,都给了全面介绍。
全书彩页,配图600张,每个身体器官和具体部位,看得一清二楚,两人的介绍丝毫没有“掉书袋”,语言简洁,普通人也能轻松阅读。
书中提到的很多知识点,非常实用,是一本拿来就能用,用了就有效果的科普好书。
比如,痛风到底是不是富贵病?腰痛该如何应对?男性的更年期是什么样的?
有图有文字,简单易懂,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枕边百科书。
健康犹如珍贵的朋友,不失去她时,你永远不知道她的珍贵。
希望你早点明白这个道理。
喜欢今天的文字,点亮【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

 END
关注我,每周带你读本书。
作者:鱼白,一周一本书,分享知识和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