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之洞拿石头换银子,光绪听闻大怒,为何听完解释又连连夸赞他?

 四季视野 2023-06-09 发布于北京

一次,张之洞让部下拎着一个皮箱,到店铺去典当。掌柜发现皮箱里只装着几块大石头后,脸色一沉,不过还是从拿了200两银子给对方。结果,此事被光绪皇帝知道,下令调查,张之洞得知后,立马赶到皇帝面前跪求原谅。
 
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的时候,周围的百姓都以为他的生活是穿金戴银。但有一回,张之洞让部下拿着一个皮箱到店铺去当银钱。
 
老板以为张之洞是典当家里值钱的东西,正当他满脸笑容打开的时候,“啪”一声,皮箱就变成两半,一眼看到头,只见箱里放着几块大石头。
 
即便老板不想要,但那皮箱可是总督的物品呀,岂能不给面子。无奈之下,老板只好把200两银子给到张之洞的部下。
 
后来,张之洞还派侄子去典当。久而久之,张之洞典当物品的事情就在民间传开。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传到了光绪皇帝耳中。
 
张之洞得知连光绪皇帝都惊动后,连忙赶去请罪。张之洞跟光绪皇帝解释:“您所知道的事情,并非实情,没有那样的事情发生。”

张之洞这样做,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他出生在宦官世家,从小就刻苦学习,27岁考上探花,步入仕途。他的父亲经常告诫他:不要贪心,要清正廉洁。
 
当时,他是正二品官员,每年都有150两银子,外加养廉银,加起来一年都有一万多两银子。如果被光绪皇帝知道,这些钱还不够用,要去当钱。
 
这不就是暗示光绪皇帝给的俸禄少,说他抠门吗。张之洞觉得皇帝给的俸禄已经足够多了,所以,才忙着去跟皇上解释。
 
其实,张之洞的钱足够一家人的开销,但碰到逢年过节,大家都讲究礼尚往来,总少不了要送官员各种礼品。

不过,他并没有过多地在这一方面下功夫。因为,张之洞始终牢记父亲对他说的话,不该拿的钱,他绝不会收。
 
先前,张之洞乘船到荆州检查河堤。当地的官员知道他来之后,就大摆宴席款待张之洞。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想讨好张之洞,如果有做不好的地方,希望张之洞高抬贵手,放过他们。
 
谁知,张之洞抵达后,看见官员如此作风,把他们怒骂了一顿,再也没有踏进官府。而是在自己的船上解决食宿。

张之洞对官员严厉,对自己的部下也是如此。他的手下帮别人办事,收了别人50两银子。
 
后来,手下收钱的事情被张之洞知道,他立刻把那个手下从自己身边赶走了。
 
之后,也正是张之洞的这种作风,导致他们家过年的时候,经常不够钱。也因此,张之洞迫不得已才让部下拿着自己的皮箱去当。
 
当铺老板知道后,乐开了花,总督亲自当物品,这得有多重视自己呀。殊不知,老板一看,发现是一些石头,此后,他的笑容渐渐消失。
 
但总督都要手下拿物品当了,即便石头不值钱,但箱子也是钱呀,只好给他们200两银子。
 
等张之洞手头宽裕了,就会把箱子当回去。后来,他连续多次这样做,张之洞的人去到当铺,老板看都不看,直接给他们200两银子。

此间的信任,让老板放心直接给钱。

也正因为张之洞的廉洁行为,让民间的百姓都对他赞不绝口。此后,民间还有这样的歇后语:“张之洞典当皮箱过年—习以为常。”
 
而且,张之洞在湖广做总督的时候,不仅在当地创建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给百姓提供各种工作资源,还为他们兴办学堂,而“自强学堂”就是武汉大学的前身。

后来,他还被当地的百姓亲切地称为“武汉城市之父”。
 
张之洞从入仕途起,就一直谨记着父亲的话语。而他也确确实实地做到了,自己的手下贪钱,张之洞都直接赶走,绝不包庇。
 
他自己手头紧缺的时候,宁愿去当物品,也不愿意和官场的人情世故染上关系。
 
毕竟,那些逢场作戏的实情,一旦沾染就很难脱身。
 
张之洞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保证清廉、造福百姓并不难,关键是看个人意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