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看古钟——垃圾堆里捡来的北宋铜钟

 静逸阅读 2023-06-09 发布于北京

仁王院一般为佛寺中的一部分,不少佛寺都有仁王院。

仁王是古印度佛教中的护法者,在我国汉传佛教中又称作“金刚力士”,其形象多见于唐宋时期。

供奉仁王的寺院,在北宋时期曾盛极一时,仁王的形象随佛教文化经我国传播至朝鲜和日本等邻国,至今不衰。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里有一口仁王院铜钟,它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北京文物局鉴定专家从山东运京的废铜中拣选出来、交由大钟寺保管的。

后经专家考证,这口钟原为山东菏泽郓城观音寺古钟

仁王院铜钟铸于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通高194cm,口径113.5cm,重1394kg。

蒲牢钮,钟体上铸有四组花卉纹,撞钟点作“祥云托日”状。

钟体下部一区内铭文为:“增一阿含经云:若打钟,愿一切恶道並皆停止,得除五亿劫生死重罪,兼说偈赞。所在闻钟声,卧者必须起,合掌发善心,圣贤皆欢喜。又偈曰:洪钟震响觉群生,声遍十方无量土,含识群生普闻知,拔诸众生长夜苦。大宋熙宁十年丁巳岁三月七日丁巳朔。仁王院铸钟功德主僧守道建,住持赐紫守宪。

寺院住持守宪享受“赐紫”的待遇,说明郓城观音寺是个大寺,级别很高。

唐宋时期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五品以上服绯色(大红色),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紫或服绯,以示尊宠,称“赐紫”或“赐绯”。赐紫同时赐金鱼袋,故亦称“赐金紫”,除官员外,僧人亦有时受赐紫袈裟。

守宪作为寺院住持而受如此厚遇,足见此院的地位之重及北宋帝王对佛教的尊崇。

仁王院钟是迄今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藏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佛教铭文钟真品。

这口钟原本应该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可惜由于底口有一道较大的裂缝,自下而上渐渐隐入上部钟体。

这道裂缝虽然经过修复已不明显,但仍算残缺,只能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