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躬耕田野 科技强农——甘肃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

 博文轩 2023-06-09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日前,科技部办公厅公布第九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结果,25个国家衣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其中甘肃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人选,顺利通过验收进人“国家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作为我市首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2020年12月获批建设后,我市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工作,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定期会商研判,协调解决困难,举全市之力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走深走实,交出了一张亮丽答卷。

目前,园区建成了静宁苹果、平凉红牛2个产业核心区1.31万亩,牛、果、菜、薯、药和农业物流信息6个特色产业示范区103.05万亩,形成了布局科学合理、产业特色鲜明、发展优势独特的创新格局。园区生产总值由2020年的138.96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86.47亿元,增长34. 2%。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由2021年的1.15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1.24万元,增长7.5%。

在具体工作中,我市紧紧围绕园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781人,培训农民21 .8万人次,新增就业1.3万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6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8%,人驻企业102家,实施科技项目116个,培育创业服务中心和星创天地6家,孵化企业12家,园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坚持链式发展,在静宁苹果产业核心区搭建了“四区一平台”,实施标准化生产、仓储物流、加工包装、农旅融合、智慧果业等项目,建成果品质量监测、苗木组培研发等多个技术创新中心,成功选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静宁1号”和“成纪1号”等苹果新品种9个,探索出了盐碱地苹果嫁接等栽培技术,静宁苹果先后获得8张国家级名片、17项大奖;在平凉红牛产业核心区围绕科研示范规模养殖、上市交易、精深加工等形成了“四区”模式,依托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通过基因编组技术,对“平凉红牛”进行品种选育,建成核心群560头、育种群3000头。

各示范区通过推进主导产业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辐射带动菜、薯、药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链布局,产业效益越来越好。截至去年底,全市培育德美地缘、旭康等科技类链主企业21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11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5户。

坚持人才为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园区建设的关键,加强院地院企合作,组建科技创新团队32个,技术推广示范基地25个,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设立项目试验基地、专家工作站。建成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陇东矮砧苹果试验示范中心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示范中心。带动创建省级企业孵化器1个、众创空间2个、科普基地5个,登记省、市科技成果61项,转化科技成果45项,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5个,开发新产品20个,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件,获得授权专利165个,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3项,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果转化应用步伐加快。

坚持优化环境, 先后出台政策文件35个,探索建立了“财政+”支持机制,全市地方财政投人由1.67亿元提高到2.24亿元;园区内创新企业和科研院所的R&D经费由0.88亿元提高到1.6亿元。投入各类奖补资金2400万元,惠及科技创新主体154个,政策供给充足稳定,激励保障持续有力,有效激发了园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市科技局局长岳晟表示:“将继续利用业已形成的好政策、好机制和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科研基础,力争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争创为国家农高区,让平凉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高地。

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