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儿女》被恶评一分,什么仇怨?

 印客美学 2023-06-10 发布于北京

网暴真人是不可以的,所以,电影评分现在成了网友们的泄愤口。

前段时间,网友因为不满杨紫粉丝所以齐刷刷给《家有儿女》打一星。

当电影评分被网暴,它还可信吗?

恶意评分,新型网暴工具?

《家有儿女》被盯上,起因是高叶的一条微博。

一位网友在评论区说高叶造型不好看。

其他网友点进主页发现这个人一直在夸赵丽颖,认为是赵丽颖的粉丝。

但赵丽颖粉丝拒绝认领,并反向晒出证据证明是杨紫的粉丝。

于是大家开始迁怒杨紫,发起了一星运动。

其实,饭圈的“一星运动”一直都有。

《陈情令》《庆余年》当时都因为黑粉攻击而评分骤降。

不过,以往的纷争,大多针对热播作品。

像《家有儿女》这样的高分经典中招,着实少见。

但凡杨紫参演的剧,都不能幸免。

9.1分的《战长沙》, 8.5分的《孝庄秘史》,都打上一星。

发酵到最后,连央媒都亲自下场禁止。

不过,这种“一星运动”也并非国内独有。

2008 年,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上映。

为了力捧诺导新作,影迷决定要让这部作品登上 IMDb 的 TOP250 榜首。

但当时的“榜一大哥”是经典之作《教父》,不管给《黑暗骑士》打多高的分,都没有办法超越《教父》的位置。

愤而不平的影迷就开始反向操作,给榜单前几名的电影打低分。

作为“最仇恨的电影”,教父系列自然首当其冲。

在诺兰影迷“最仇恨的电影”投票中,《教父》断层第一,《教父2》位居第二

但《教父》影迷也不甘示弱,开始了强烈反击。

结果就是,《教父》的确被刷下榜一,但《黑暗骑士》也没有登顶。

《肖申克的救赎》渔翁得利,成为新的“榜一大哥”。

近年来,恶意打分和组团刷高分的现象层出不穷。

《流浪地球》上映的时候,大家看不惯国产科幻,所以齐刷刷送上一星。

《指环王》系列因为时间长、没结局被大家打上一星吐槽。

《你好,李焕英》大火的时候,有些人说自己没有被感动,于是,他们喜欢的电影被李焕英粉丝打上一星。

这样看起来,影视评分似乎很随意,用户想给多少分就给多少分。

如果是这样,评分的可信性又在哪里呢?

电影评分,比你想象的复杂多了

你可能认为,电影评分就是每个观众的自由打分。

愿意打多少就打多少。

但事实上,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后台会进行一系列“骚操作”。

拿 IMDb 来说。

明面上,只要注册了账号,都能给电影打分。

但实际上,在你打完之后,IMDb 还会重新计算,之后才得到最终的分数。

它们甚至还有一套单独的公式:

利用贝叶斯统计算法得出TOP250榜单。

更绝的是,只有被判定为活跃的用户才有资格投票,普通用户还不行。

经过重新计算后,原本的打分早就被改得面目全非。

IMDb 够复杂了吧?

但 Metacritic 比它还复杂。

在 Metacritic 上,只有来自主流媒体和专业影评机构的影评人才有资格打分 。

绿色代表推荐、黄色代表中立、红色代表反对

而且,这些影评人的打分也不是最终得分。

因为 Metacritic 会结合影评人的名誉、地位和具体评论,再次处理他们的打分。

之后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综合分数。

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防止影评人“夹带私货”,不公正评分。

《疯狂动物城》的主页和 Metascore 分数

考虑到有些影评人不喜欢给具体分数,Metacritic 也有自己的对策。

如果这个影评人打的是 ⭐ ,那后台就根据百分制换算。

如果这个影评人啥也没打,就给了文字影评,Metacritic 就自己找人去阅读影评,然后根据读完的感受给出一个分数。

Metacritic 评分标准

除了在计算方法上做文章,

有些网站为了图省事,选择直接拔高打分人的门槛。

比如烂番茄。

烂番茄对的电影设置的评价就 3 种。

新鲜、鉴定新鲜、腐烂,全部由推荐人数的占比决定。

别看评价简单,他们对打分的资格审核可相当复杂。

成为烂番茄专业评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发简历+有 1.5 年影评经历+能稳定评论+是视频自媒体博主且拥有 20000 名以上的粉丝

如果想成为 TOP 级评审,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入两个条件——

在专业出版物上发表过相关作品,且在电视台担任过至少 5 年的评论家。

评分虚高,是谁在背后勾结?

影视评分能直接影响一部作品的口碑。

复旦经济学院的报告显示,周末上映的电影,豆瓣平均评分每高一分,影院就多赚 35 万的票房。

有利益关系,就自然有商业勾结。

拿豆瓣来说,豆瓣就有项目合作的广告包。

广告价位根据投放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好的位置得要几十万。

至于评分,有广告合作的作品,自然会受到一些优待。

负面评价是不会出现的,甚至可以通过选择性展示好评提升整体评分。


但并不是所有片方都愿意给豆瓣塞钱。

对于不愿意给钱的片方,他们会自己找人刷分,逃避后台监控。

现在采用的一般是“时间差战术”。

简单说,就是先用一个较小的用户样本刷出一个高开分,并辅以好评进行美化。

有了良好的开局之后,再让评分随着打分基数扩大慢慢回落,最终达到一个中上等水平的评分 。

之所以这招能成,跟心理学上的“锚定效应”分不开。

它指的是,在不确定的情境下,人的判断与决策会向初始信息接近。

比如一部剧本身 8 分,如果没看到它原本 8 分,可能我只会打 7.6 分;但当我打分之前看到它是 8 分,跟我本身的感觉也不算差太多,那我可能也会给 8 分。

换言之,已有分数会对未来打分者产生引导作用。

《国际新闻界》(北大核心、CSSCI)的研究数据

而且,早在开分之前,他们就会开始“养号”。

拿自有账号打分,或者全网“收分”,这就让后台很难监控,最后连0.1分都撼动不了。

很多时候,影视评分是我们决定是否观看这部影视作品的主要动力。

但不管是恶意低分还是通胀高分,这种环境就像“温水煮青蛙”。

当未来愈演愈烈的时候,没有一个评分网站能逃脱。

所以,抛弃偏见与主观性目的,公正地给评分,也是我们每一个想看好电影的人的责任。

 作者:疏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