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 第357条

 新用户1258N1Wf 2023-06-10 发布于陕西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伤寒论》. 第357条)。

作者:蒋远东

《内经》讲:一日伤寒太阳受之,二日伤寒阳明受之………,如此算来,伤寒六七日就到厥阴或复转至太阳了。根据本条文讲的伤寒六七日,这个寒就应该伤在厥阴。厥阴肝经和少阳肝经同属一经,少阳病是一个和解汤证,既不能汗,也不能吐,更不能下;厥阴病同样也不可汗吐下。第294条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由此可见,厥阴病是一个上热下寒的病。

本条讲:寸脉沉而迟,寸脉主表,主上焦;关脉主半表半里,主中焦;尺脉主肾,主膀胱,主下焦。大下后,苦寒的药把上焦的表寒和中焦的里热引到下焦来了,下焦的脉本来就沉,沉主里。当上焦的表寒入里后,寸脉即沉;下焦尺脉主水,其水更寒,气血为之而凝结不畅,所以本条文讲,手足厥逆。这个厥逆说的是:手足逆冷。下部脉不至是气血不流通了。故知,寸脉沉而迟是上焦的寒邪入里后而导致的上焦气血不通了畅;下部脉不至同样也是寒邪进入下焦了后导致的下焦气血不通畅。

中焦就象门一样,这个时候的中焦这扇门就以脾胃为分界线开到下焦来了,不自觉地就把胃气挡在上焦了,即是脾不运化而导致两极分化,即形成了热者自热,寒者自寒这么一个局面了,这个就是本条要讲的上热下寒证。当上焦的阳明胃热该下而不得下的时候,阳明就会使蒸蒸发热的胃气上冲,当阳明之气上冲到咽喉的时候,这个咽喉不利主要是咽不利。如果这个阳明之气不是上冲到咽喉了,而是上冲到肺了,这个时候的肺气就会因中焦机枢不利,脾不运化而上冲,这个时候的咽喉不利当是喉不利。因为,咽从阳明胃腑经过食道直通会厌,喉从肺部经肺器官直达会厌而开窍于鼻(见《医林改错》)。

大下后,胃气上逆而上冲于肺,肺部因外邪的涌入而闭塞、从而导致肺气不得外越,即陷入肺中而生内热。这个热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引起肺痈而唾脓血。当脾不运化的时候,下焦之气同样不得上而下逆,其人必定下利,这个就是本条讲的泄利不止。本条讲的这个难治是说上焦的这个热伤到肺了,肺部或化脓或破裂了,所以,难治。因为,肺为娇脏故。这里的关键是中焦失去运化了,即是脾失去运化了。脾经的全名叫足太阴脾经,肺经的全名叫手太阴肺经。二者同属一经,由此可见,这里的肺与脾同样是一个所谓互为表里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互为相反的关系,即脾寒而肺热这么一个关系。

从麻黄升麻汤中不难看出,麻黄升麻汤是一个外解表寒、内清里热,升下焦之阳气的一个处方。这其中的麻黄汤去杏仁是发伤寒之表的,理中汤去人参是温脾阳的,白虎汤去硬米是清胃热的。这里的麻黄汤去杏仁是因为肺里中本来就热,这个热已经导致肺部化脓或破裂而出血了,如果在用杏仁宣肺,其肺就会炸裂。所以,不要杏仁。理中汤去人参,是因为人参能大补元气,这里的大补元气补的是肺气,即补的是肺热,现在肺中本来就热,故不需要人参在去补了。白虎汤中的硬米是滋阴的,本病本来就是因为大下后而导致的上焦发热,这里的大下实际上就是助长了阴邪之气了,故不需要在硬米来滋阴了。所以,要去掉硬米。

麻黄升麻汤用白虎汤加天冬是在为了清肺热。用葳蕤是在行肺气;葳蕤又名玉竹。麻黄汤的组成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理中汤又名人参汤,其组成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白虎汤的组成是:石膏、知母、硬米、甘草。这其中的茯苓是利湿健脾的;升麻是升阳的,这里的升阳是把里热往外引或者说把下焦热往上引。为了便于记忆,现将自编麻黄升麻汤顺口溜写在这里以便记忆:麻黄不杏升麻芍,理中不参(shen)当芩茯,白虎去米蕤天冬。

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去节)二两半、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葳蕤十八铢,石膏(碎、绵裹)六铢、白术六铢、干姜六铢、芍药六铢、天冬(去心)六铢、桂枝六铢、茯苓六铢、甘草(炙)六铢。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升米顷,令尽。汗出愈。

这个药在煮三升米饭,即煮一顿饭的这么一个时间段内要服完。如果服药后,汗跟着就出来了,这个病跟着也就好了。这个就叫效如桴鼓,覆杯则愈。如果是胃热上冲引起的肺部化脓,这个病就没有这么快了,这个治起来就难了,即为本条的难治。

这是一个以治疗主要肺热引起的上热下寒的一个处方,如果是单纯的胃热引起的上热下寒,腹部疼痛,不涉及到肺、可以用黄连汤,《少阳病全篇》第173条讲: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黄连汤是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半夏泻心汤是人参半夏、黄连黄芩草姜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