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濂与金华市金东区的渊源关系考(三)

 昵称61560146 2023-06-10 发布于浙江

金华市金东区

渊源关系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黄晓刚

宋濂故居遗址在金东区

据《明史·宋濂传》记载:“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明史》中已说得十分明确,宋濂的籍贯就是金华潜溪,那么,潜溪又在金华的什么位置呢?据道光《金华县志》载:“宋濂宅,在县七十里孝善里潜溪禅定院侧,濂高祖永敷自义乌智者乡根溪口徙此。元至正十年,濂复迁居浦江青萝山,匾曰'潜溪’,示不忘本也。十九年,还居潜溪。明洪武元年仍归青萝山。”这里提到,在距离金华县城七十里的孝善里,有个叫潜溪的地方,宋濂故居就在潜溪的禅定院之侧,是宋濂的高祖宋永敷从义乌智者乡根溪口迁居到这里的。因而,我们只要找到禅定院,便可以知道宋濂故居的大体位置。

又据万历《金华府志》载:“禅定寺,在县东七十里昔山旁,钟磬流音莫知所自,阅数年,有二兽似狼,白耳长尾,止於山麓,众逐之,去。厥明,一僧年可六七十,眉长六七寸,自称头陀禅师,循兽迹而下,指曰'可於此置禅定寺’,忽不见,乡人异之。梁大同二年,内史李景翊表立是寺,唐咸通十年赐额,寺北有大岩石,今号禅师岩。”通过名称及方位,我们不难发现禅定院即为禅定寺,该寺位于今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东北角,上柳家与下柳家两村中间,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重建,坐北朝南,原为四进,现仅存第二进三间。第一进和第三进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和 60 年代初期被拆毁。1989 年当地群众集资重建第一进1998 年当地群众自筹资金重建了后殿,1997 年 11 月 3 日,原金华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禅定寺远景照片

图片

禅定寺整体照片

图片

禅定寺第一进

图片

金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禅定寺标志碑

有了现存建筑作参照,我们就可以大致确定宋濂故居遗址的所在,基本定位在金东区傅村镇上柳家村与禅定寺中间,潜溪的南岸,距上柳家村东部约 200 米,距禅定寺西约 30 米的地方,因此,原金华县人民政府将该地段长 28.92 米、宽 15.24 米的地面追认为宋濂故居遗址,并于 1996 年 12 月 28 日将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竖立了文物保护标志碑,对其进行遗址保护。

图片

宋濂故居遗址整体照片

图片

宋濂故居遗址文物保护标志碑

图片

宋濂故居遗址与禅定寺的位置关系

文献资料中偶见一首宋濂的《还潜溪故居》诗:“自入潜溪住,超然绝世纷。懒寻诗作伴,长与鹤为群。千虑净于水,一身闲似云。梅花领幽赏,疏雪隔窗分。”经笔者考证,觉得此诗非常可疑,因为《宋学士文集》中未载,又与唐代安徽旌德人江全铭写的《还故居》一诗相似度极高,只是改了几个字而已,兹也恭录江全铭诗以便读者参照:“路入丰溪上,超然绝世氛。懒寻书作伴,长与鹤为群。千虑净如水,一身闲似云。梅花领幽赏,疎雪隔帘分(此诗见《全唐诗外编》)”。由此,笔者基本上判定《还潜溪故居》一诗系好事者假托宋濂并根据江全铭的《还故居》一诗修改而成,不足采信。

此外,还有一则宋濂之妹宋㜪(“姺”字的异体字,音 shēn)的事迹,亦收录在光绪《金华县志》中:“宋氏名㜪,宋濂女弟也。幼读书,知大义,工书。长归义乌贾明善,居恒,足不踰阈,虽家人莫闻其笑语声。越一年,父母不忍其远去,令与夫来居潜溪。元至正十八年戊戌冬,明师擣兰溪,偕夫避入浦阳城窦山,土寇复啸聚,氏为游卒所执,抽银条脱求解,不听,将乱之,绐曰'吾有珠贝瘗山前,曷共发之?’卒许诺,行至深渊,竟跃入死焉。”时十一月十四日也。

图片

宋濂题《王诜烟江叠嶂图跋》

图片

 宋濂题《大理国张胜温梵像图跋》

由此可见,宋濂虽然十九岁后常年旅居在外,但也偶尔回潜溪小住,毕竟其父母及长兄宋渊都仍住潜溪,甚至宋濂胞妹宋㜪出嫁后都曾一度“与夫来居潜溪”。换言之,位于金东区的潜溪故居是宋濂一生挥之不去的乡愁所在,经过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虽已成为遗址,但仍是我们纪念宋濂这位乡贤的重要地标,应当妥善加以保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