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最早预见毛主席会成为新中国的领袖?

 新用户40828904 2023-06-10 发布于福建

在湖南长沙县开慧镇,有一个小镇的名字十分洋气,叫做“斯洛特小镇”,

而这样的一个洋气的小镇名字是为了纪念近代著名教育家杨昌济。

文章图片2

原来,杨昌济在留学之时就居住在英国斯洛特小镇,在留学期间,世外桃源般的斯洛特小镇给杨昌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当时中国正值民困国贫之际,为了救国救民,杨昌济怀着一腔热血留学归来,希望“教育救国”。

后来,在杨昌济发现了毛泽东。

因为当时的毛泽东虽然还年轻,但已显露出非凡的能力,不过纵览当时历史,一共有三人独具慧眼,预见了毛泽东将来可能会有的伟大成就。

教育救国杨昌济

1937年2月1日,延安举办了徐特立同志六十大寿的庆祝会,在会上毛泽东说:“我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最敬佩的两位教师,一位是杨怀中(即杨昌济)先生,一位是徐老。”

文章图片3

杨昌济作为一名游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令人称奇的是他并非只在一个国家学习,而是先后分别在日本、德国、英国、瑞士等几国都有考察学习。

在回国之后,湖南省督军兼省长谭延闿,下帖邀请他担任省教育司长,但是他拒绝了邀请,反而去做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普通教师。

当时毛泽东正在一师学习,并与杨昌济相识,于是之后产生了一段师生情深的佳话。

文章图片4

1915年,袁世凯政府与日本在北京秘密地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此消息一出,全国人民一致反对,掀起了一股反日浪潮和民族主义情绪,之后各地的学子也自发组织了爱国运动。

闻此消息,以毛泽东为首的湖南一师学生,也纷纷响应,大量刊发了《明耻篇》。

毛泽东在教室阅读时题词感言: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唯我学子。”

文章图片5

毛泽东在写下这四行字的时候,杨昌济正好站在了他的课桌前,在与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学生交流后,杨昌济了解到他的才华与志向。

认为此人必大有作为,接着,杨昌济在湖南一师的学堂里,写下了一副对联:“自避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

其中“大木”便是指毛泽东,此后毛泽东便多次前往杨昌济家与恩师畅谈,杨昌济对于毛泽东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在一师期间,杨昌济推行德智体“三育并举”、“身心并完”,毛泽东也这样的影响下坚持洗冷水浴、坚持游泳以锻炼出强健的体魄,还有坚毅的意志,显然这些是可以让其一生受益的。

文章图片6

后来,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写出了“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名言,无疑也是受到了杨昌济的影响。

并且他后来开辟出中国革命新道路,也与杨昌济“吾人求学海外,欲归国而致之于用,不可不就吾国之情形深加研究”的教导有着密切的联系。

1918年,杨昌济受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前往北京任教,而同年,毛泽东为筹集留法款项,前往北京。

在北京,杨昌济热情的接待了毛泽东,并将其推荐给了蔡元培和李大钊。

文章图片7

之后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当起了图书管理员,一边工作、学习,一边联络留法学习事宜。

在北京的日子,无疑是毛泽东思想进步最大的一段时间,在这里,毛泽东离开了学校进入社会,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在此期间毛泽东也与杨开慧多次接触并开始相爱,而这一场爱情也得到了杨昌济的祝福。

文章图片8

1920年,杨昌济因病去世,他在去世前坐在病床上,开始写信,信是写给教育总长章士钊的,其目的是向其郑重地推荐毛泽东,表示毛泽东有救国之能,还将杨开慧托付给了毛泽东。

除了杨昌济外,毛泽东还有一位他非常敬重的老师,这位老师也曾经预见到了毛主席将来可能会有的伟大成就。

毛主席极其敬重的老师:符定一

1950年6月,在毛主席的家宴上,大多数来人都是毛泽东湖南籍的老师和朋友。

入席的时候,毛泽东握着一个人的手说道:

“对于符老说来,我永远是一个学生。”

接着毛主席便请此人入了上座。

文章图片9

这位被称为符老的人就是毛泽东青年时的校长和老师,符定一。

符定一出自书香门第,自幼接受私塾教育,而后进入京师大学堂学习,接受西方思想文化。

回湖南后,他又担任了岳麓书院院长、湖南省教育总会会长,称得上是湖南近代一名开先河的教育家,而他对于毛泽东的评价和师生之情也是近代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1912年初春,刚刚创立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学的符定一意气风发,想要教育救国。

招生审阅试卷之时,一位教师欣喜的告诉符定一自己发现了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

符定一看完便忍不住的喃喃自语道:“奇文,奇文,这个学生一定要作为第一名录取。”

而在卷首赫然写着“毛泽东”三个大字。

文章图片10

第二天,毛泽东高列榜首被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学录取。

之后符定一自然也对这位学生上了心,开学之后,更是专门与他亲自交谈。

在校长室里,符定一了解了毛泽东的教育经历后,反倒对文章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在他心中,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没有名师教导过的略带土气的青年,会写出那般恢宏大气的文章。

文章图片11

于是,他决定当场考校一下毛泽东,让其当面依题作文,而毛泽东听完题目,面色轻松,仅仅思索一会,便开始动笔写下了一篇锦绣文章,内容夯实,有条有理,观点鲜明。

符定一看完之后,击节赞赏说道:

“拯救中国的重任,就落在你们这样的青年人的肩上了!”

之后他更是拿出了自己收藏已久的《资治通鉴》送给毛泽东以期毛泽东日后成为治国之才。

多年以后二人再聊天的时候,便提到了他在毛泽东文章后面写下了“闳中肆外,纵横捭阖”的评语的事情。

符定一铁骨铮铮

1947年,符定一因为其与毛泽东关系密切而被国民党逮捕,国民党特务逼问其与毛泽东的关系。

符定一面对威胁与逼迫面不改色,直到最后也仅仅表示他们的关系是“无间师生”罢了,后在党组织和亲友的帮助下才得到释放。

而其实在几十年前,符定一也曾冒险营救毛泽东。

1925年,在湖南开展农民运动的毛泽东,秘密前往家乡探亲。

而在此之前,毛泽东多次组织罢工,并联合工会,与时任湖南省省长的赵恒惕辩论,迫使其给了工人结社和集会等权力,这让赵恒惕极其生气。

也因此毛泽东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了他的心头大患,这才有了之后“赵恒惕向省政府秘书下达秘密逮捕毛泽东命令”的这件事。

而这个秘书恰好是符定一的表弟,而符定一在来表弟家做客时,也恰巧知道了这个消息。

在他心中,毛泽东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为了保护毛泽东,符定一先是向表弟坦白,毛泽东是他最好的学生,他愿意用自己为他做担保。

文章图片13

而后他还冒险与警察局长交涉,并前往毛泽东居所,通知并送毛泽东上了火车才放心。

符定一救毛泽东,显然不只是二人的师徒之情,更是出于对于国家有益的考虑。

尽管符定一和杨昌济两人都对毛泽东抱有重望,认为其必成大器,足以做新中国的领袖。

但是,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认为毛泽东可以成为新中国领袖的人还是柳亚子。

毛泽东与柳亚子的缘分

1949年,毛泽东作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里面有一句是“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其实是毛泽东劝柳亚子应当长远的看待事物。

文章图片14

早期柳亚子也是能够长远的看待事物的,从他对于毛泽东的诸多诗词评价中也可以看出来。

二人首次见面还是在北伐期间,那时正是国共合作之时,那时毛泽东的身份是国民党候补委员,柳亚子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他在那时主动邀请毛泽东到茶楼一叙。

当时柳亚子深知蒋介石之阴险狡诈,劝毛泽东安排枪手暗杀他,但是毛泽东认为这有损于国共合作,因而拒绝了这个提议。

但是这次茶楼相会也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之后两人的诗词唱和中也多次出现“珠江粤海惊初见”、“粤海难忘共饮茶”等词句。

1941年,柳亚子因谴责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而被开除党籍,但此惊天之举也使得毛泽东对于柳亚子十分钦佩。

而在此之前,柳亚子也十分关注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革命。

1929年,柳亚子为避免蒋介石的迫害而在日本定居,彼时毛泽东已经领导着军队进入井冈山,建立红色根据地两年了,柳亚子听到此消息后,特意作诗《存殁口号》,在此诗中,他直接将毛泽东与孙中山并列。

文章图片15

那句对应的诗的原句叫做:“并世支那两列宁”,在这首诗的尾注中,他还特意标注了,特意提及了,那是指“孙中山与毛润之”。

显然此时柳亚子就独具慧眼,认为毛泽东可以成为领导中国的领袖。

之后,毛泽东领导的红军胜利连连,而毛泽东表现出的超凡军事才能也被柳亚子称赞为“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坛旗鼓看毛郎。”

“毛郎”一词,柳亚子自注为“毛润之”足见其对毛泽东的感情。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二人重聚,久别重逢,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柳亚子作诗称毛泽东为“中山卡尔双源合”。

文章图片16

这既是说明毛泽东是孙中山与马克思“双源合”,也表明柳亚子认为国家之前途系于毛泽东一身。

此后,柳亚子在编《民国诗选》时,收到毛泽东送过来的词《沁园春·雪》,他读完全篇,称这首词可为“千古绝唱”。

此作展示了毛泽东博大的胸襟和盖世的才华,这是柳亚子在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共产党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1949年,柳亚子借诗抒情,赋七律《感事呈毛主席》以发牢骚,诗中尽表试图归隐田园之意,而对于牢骚具体是因为什么也成为了一桩公案。

之后毛主席则作了《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劝说其“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收到这首诗后,柳亚子也放弃了归隐的想法,后来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开始积极参政议政。

毛泽东与柳亚子是近代中国诗坛的两颗闪耀的双子星,诗词唱和既表现了文人间的情谊,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民主党派知名人士的交往。

而柳亚子作为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预见毛泽东会成为新中国领袖的文人,足见其识人之明。

锥之处囊中

作为新中国的领袖,毛泽东无疑是具备着非凡的才能,正如平原君所言:“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

作为具有救世之才的毛泽东也如同锥子一般脱颖而出。

符定一、杨昌济、柳亚子三人在与毛泽东的相交相知的过程中,也逐渐对他有了很大的期望,并预见到他能成大器。

三人之所以能有如此预见,除了他们本身具有非凡的才能与预见性之外,主要还是毛泽东具有真正的雄才伟略,足以令他人信服。

毛泽东也没有令三人失望,在山河破碎,人民受难之际,挽救了人民与国家。

阅读完此文,您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呢?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