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记忆:情报英雄的传奇

 新用户99826EF1 2023-06-11 发布于北京
原标题:红色记忆:情报英雄的传奇

在隐蔽战线舍生忘死的无名英雄们的事迹,让人遐想无限。龙平川摄

“在七一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我们来到位于京西门头沟大山里的平西情报站纪念馆,探访那些为党的事业默默奉献和牺牲的英雄往事。

探访,为纪念,更为铭记。”

——本刊编辑部

6月27日,绿海副刊的编辑们走访了平西情报站遗址。我们循109国道、县道002驾车至妙峰山寻访京西门头沟平西情报站。这是唯一一条从城区前去的自驾车路线,然而当年平西情报站的情报人员出山至今天的北京城,却大多走的另外一条路线:从妙峰山涧沟村出发,穿玫瑰谷至凤凰岭一线。几年前,涧沟村一位老者对我们说: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北京城,他依然这么走,这是最便捷的路线,可以直出海淀北安河。

71年前,燕京大学教授、英国学者林迈可(迈克·林赛)闻讯太平洋战争爆发,于是携妻子和友人在日军抓捕前10分钟,开着校长司徒雷登的汽车成功逃出燕京大学,之后弃车从北安河出发,由龙泉寺西上,翻过位于海淀区与门头沟区交界的小黑山,进入妙峰山地区,开启了进入晋察冀军区的惊险之旅。

大山深处的恢宏历史

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旧址陈列馆坐落在妙峰山下涧沟村中,为妙峰山情报交通站遗址,如今的涧沟村村委会斜对面,是一座简陋、素净的四合院。遥想当年,这个情报站更是毫不起眼。

平西情报站下设三个主要秘密交通站、线:妙峰山情报交通站,满城情报交通站,房、涞、涿交通线。妙峰山交通站前突深入敌占区,距离北平最近。

平西情报站西连晋察冀根据地,东接平津敌占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重要情报交通枢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情报站为党的隐藏战线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更成为解放区联系北平最主要的战略通道,为和平解放北平建立了不朽功勋。

及时地向上级传递绝密情报,是平西情报站最重要的任务。彼时,因对书报所包含的信息也防备甚严,通令严禁携带各种报纸出境,违者论罪,所以输送报刊的危险程度丝毫不亚于传递情报。北平出版的报纸是地下情报人员——东安市场彤桂商场“郝记”书摊经理郝福弄到,书摊代售报纸、杂志是它的正常营业项目,其报纸每天由地下党员“买”回,再转交给平西站的交通员刘致祥。

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映的一部反映地下工作者在古老的北平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的经典电影《地下尖兵》,编剧正是刘致祥。

京西古道上的别致风景

我们看到的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陈列馆是一个修缮过的四合院,还原了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的工作场所。展室里,一幅幅老照片、一段段文字介绍、一件件历史实物向人们集中展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妙峰山地区隐蔽战线情报工作中的革命事迹。

涧沟村74岁的赵大爷是联络站陈列馆工作人员,9年前就来到这里,对平西情报站历史很熟悉。情报站为何选在涧沟村?在赵大爷看来,主要是因为这里群众基础好。别的不说,解放前村里参军的20多个,入党的也20多个。加之这里古道纵横,交通不便,在这里建立情报交通站有一定的安全保障。

每天早上7点半,纪念馆开馆,赵大爷都要把每间屋子打扫干净。他不仅对展馆中有关情报员的文字和图片故事耳熟能详,而且对背后的故事更是知之甚多,“我把这些情报人员看得跟神一样的重,每天打扫屋子,我觉得这是对他们的尊敬。”

赵大爷介绍,他1943年出生,因为小,抗日战争那段经历他没印象,但对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段历史还是体会很深,“不仅吃不上,穿不暖,夜里根本不敢睡觉,外面一点风吹草动就赶紧跑到山沟里躲起来。回来后,经常发现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值钱东西都被抢走了。人没躲起来的,有的被打伤打死。这些都是在我身边发生的事……墙上那个老太太孔繁秀是我们村的党员,有地主勾结国民党抓她和她的丈夫,没抓着,就把他们的房子放火烧了。”

赵大爷还告诉我们,村里有一位情报员,37岁就被国民党杀害了。“当时父母不让他参加革命,但他坚持要参加……”说到这里,他嗓音哽咽,良久说不出话来。

“有一些先辈的后代来了这里,了解这段往事时,一边看,一边哭。但是,9年来,我发现大部分来参观的人都是走马观花地看看,照照相,然后就到村里面看看风景。他们体会不深。我作为亲历者,对这些前辈是有真感情的。我们今天有这样和平稳定的环境,吃的穿的不愁,与他们的奋斗和牺牲真是密不可分。我们应该认真了解他们的付出,记住这段历史。”

纪念馆第一展厅里有块“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工作人员名单”的展板,上面记录着99名情报人员的名字,但是还有许多未被记录的人。在那份99人的名单上,有位叫王德顺的情报人员,是涧沟村村民,解放后曾任村党支书,在上世纪70年代带领村民修好了从涧沟村到妙峰山顶的道路。直到他前些年去世,也对情报工作只字未提,直到村民从名单上看到他的名字,才知道他的事迹。

在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院内有一尊操作电台的女性工作人员雕塑。这座雕塑的原型是一名叫苏静的地下工作者。1943年冬,她被委派到涧沟村新建电台,为绝对保密,她与落脚的农户家的儿子假扮夫妻,白天与“家人”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她就在山洞里用电台收发情报。

平西情报史上还有一对假戏真做的王文和王凤岐夫妻。王凤岐是女游击队长,为掩护王文秘密发报,组织上安排她假装王文的妻子来到北平城。尽管两人一个是留苏学生,一个是农村妇女,却最终由假夫妻变成了真爱人——这似乎是曾经热播的电视剧《潜伏》的灵感之源。

平西情报站最后一块展板列出了平西情报站为情报工作而献身的先烈的名字,在隐蔽战线舍生忘死的无名英雄们的事迹让人遐想无限。

那些功勋卓著的传奇

那些充满了智慧、果敢、冒险的情报人员的名字,或许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大潮中很少有人提起,但是他们功勋卓著的故事却永远不会湮灭。

1947年10月,蒋介石决定调防第三军于15日出石家庄移防保定。打入敌军第11战区司令部的平西情报站甘陵情报组情报员刘光国等人及时获取了行动计划。甘陵将要点摘编后,由情报员王文在北平的秘密电台发至平西站,再转发至晋察冀中央局社会部,同时将情报原件交给政治交通员刘之骥人力送达。10月15日,野战军主力接到情报后,立即改变行军路线,从保定北部山区赶到望都以南的清风店。10月22日,晋察冀部队发动著名的清风店战役,将运动中北进的国民党第三军包围并全部歼灭,歼敌总数达1.7万余人,俘虏将军罗历戎。这是华北地区转入战略进攻以来,首次获得重大胜利。聂荣臻发电致情报站,“你们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清风店战役后,石家庄防守空虚,刘光国等随即提供了国民党军第三十二师师长刘英在石家庄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城防工事等详细情况。甘陵将情报命王文发送至晋察冀中央局社会部转军区司令部,积极建议攻打石家庄,最后特别加上一句话“万勿失此良机”。1947年11月6日至12日,晋察冀野战军解放石家庄,歼灭敌军2.4万余人。石家庄解放将晋察冀解放区与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使华北战场发生了重大转折。

1948年10月,蒋介石赴北平与傅作义密谋于27日派精锐部队偷袭我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敌军偷袭一旦得手,后果不堪设想。当这份情报被华北“剿总”参谋处的刘光国获悉时,距离国民党行动只有3天时间。由于电台发生故障,甘陵当即派政治交通员刘之骥,一字不差背熟情报要点,同时携带密写详细情报材料缝在内衣里,乘火车到松林店后因遭遇断路,步行赶到定兴县解放区,将要点用电话通知军分区,并将密写详细情况经当地情报站紧急递送。

毛泽东依据所得情报,亲自草拟3篇广播稿揭露国民党阴谋,由新华社广播电台播出,同时调集部队南下并组织沿线地方部队和民兵节节阻击袭扰,偷袭计划被彻底粉碎。因情报及时准确,中共中央与毛主席领导解放区军民,给蒋介石表演了一场现代“空城计”。

情报站还承担了对国际友人的联络统战工作。出身于英国贵族家庭的林迈可,毕业于牛津大学,1937年受燕京大学之聘赴北平教书,与白求恩大夫同船来到中国。认识情报站工作人员萧田后,他利用自己的英国公民身份,秘密为中国军队采购药品、手术器材等重要物资。林迈可夫妇到达延安后,双双对中国的情报事业和新闻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郭淑萍是纪念馆的讲解员,她介绍,自从纪念馆对外开放后,林迈可的后辈来了两趟,对这里感情很深。

2015年10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特意提到了“林迈可”这个名字:“已故英国议会上院议员林迈可勋爵……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帮助中国改进无线电通讯设备,他还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国军队运送药品、通讯器材等奇缺物资。”

在林迈可的回忆录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记载:多年以后,一名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军官对林迈可说,日军在华北的攻击能力,要强过美军在越南的攻击能力。林迈可淡然一笑:如果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有越共在越南那么多的外援,那么日军在一年内就会被赶出华北,赶回日本。(刘梅 龙平川 郭美宏 李红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