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少一点苛责 多一点包容

 nizijun 2023-06-11 发布于广东




  作者:王子琪(广州大学社会学系大二学生)

  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各种压力,涉及到学习、生活、就业、社交等方方面面。很多时候,这些压力也许是结构性的,且有共通性的。更多时候,要纾解压力,年轻人只能从改变自身做起。

  以我为例。一名普通高校的大二学生,我每天专心上课,认真完成各种作业,经常去蹭一些对我有帮助或启发的课。我很少翘课,这似乎在我70后的父辈或叔辈那里有点不可想象的——他们曾告诉我,他们经常翘课,经常把时光耗在学校旁边的录像厅里。除了功课,我还花大量时间与精力用在大学英语考级以及计算机二级、普通话测试、驾驶证等各种“本本”上。相信绝大部分大学生也都会这么做。

  现在我还有足够时间出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邀约同学或好友走出去,我们的足迹遍布“附近”的步行街、古建筑、文创园、博物馆、展览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乡村的田间地头,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与认识更多,去品味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去感受古代与现代如何融为一体,去踏勘城中村,去体悟不同人的生命历程,我们如饥似渴地学习这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弥补也许会发生的“附近的消失”。

  我的经历也是身边很多同学的经历,我们每天都很忙碌,绝不像部分人想象的“大学生就知道吃喝玩乐”那样子。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在未来整体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中可以增加一点确定性。

  可一些人对我们年轻人有些误解。我们勤奋学习,努力拼搏,他们却说我们“太卷”,认为我们应该可以去做些更大价值或更有意义的事;遭遇困境或迷失的时候,我们偶尔会寻找一些心灵慰藉,寻找一些可以喘息的机会,他们却批评我们“不上进,只上香”;我们的一些学长毕业后选择或临时选择去做外卖员、摆地摊的、卖烧饼的,抑或是“全职太太”,他们又似乎觉得我们“对不起四年大学时光”,愧对父母、母校与组织的培养。

  换言之,部分人在习惯性给我们设定“大学生应该如何”“大学生不应该如何”,一旦我们的发展境况不符合他们设定的标准或模板,我们似乎就成了“不合格接班人”。

  当前,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是众多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其实不妨在务实行动上有更多实质性作为。除了在知识学习、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方面提供帮助,更应在针对广大青年的舆论生态上有实质性改观。譬如,开展针对青年群体的广泛走访与深入调查,切身感受当代年轻人的生产与生活实践,这必须是制定与优化青年发展政策的最重要依据。

  我的想法是,对于部分年轻人身上出现的非惯常现象或出现的非惯常特征,民众不妨多一点包容、宽容与同理心,少一点刻板印象、道德绑架与扣帽子。在青年发展环境营造方面,宽松、友善一些,让青年自然生长、茁壮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