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穿山甲

 求是1025 2023-06-11 发布于山东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湖南、湖北(咸宁地区、鄂东南)、安徽(长江以南皖南各县)、福建、浙江、贵州、四川(筠连、马边、西昌、米易)、重庆(秀山、南川、酉阳、涪陵)、西藏(察隅、芒康)、香港,江苏(苏南宁镇山脉、茅山山脉、老山山脉、宜潥山脉等低山丘陵)、上海(金山、奉贤)、河南(豫西南淅川县)、江西等地(见地图)。国际上分布于越南、缅甸、尼泊尔、印度、老挝、泰国等国。下分3个亚种:指名亚种、海南亚种和华南亚种。

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分布图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分布图

形态特征

体形较细长,背面自额直到尾部的背腹面以及四肢外侧均覆瓦状鳞甲,似鱼鳞排列,故又称为“鲮鲤”。体背及体侧鳞片有15~18列,与体轴平行,腹面至尾基和四肢内侧无鳞而着生毛发。体长33~59厘米。头小,圆锥状。无牙齿。舌长,通常在20厘米以上。眼小。外耳瓣状,不发达。尾长21~40厘米,扁平,背部略隆起,尾侧缘有鳞片14~20枚。成体一般重3~7千克。四肢短而粗壮,前后肢均有5趾,爪强大、锐利,特别是前肢的中趾及第二、四趾有强大的挖掘能力,因此被叫作“穿山甲”。

生物学习性

栖息于丘陵、山麓及平原的树林潮湿地带。喜炎热,能爬树。主要以蚂蚁和白蚁为食,故又被称为“食蚁兽”,以长舌舔食白蚁、蚂蚁、蜜蜂或其他昆虫。穴居生活,善于挖掘,能在地面下挖掘深达1~5米、洞道口径20~30厘米、末端巢径可达1米的洞穴用于居住。夜晚出洞活动1~3小时,一天大部分时间在洞中度过。独居,性温顺,遇敌害时将身体卷曲成球状。视听觉退化,嗅觉发达。天敌为各种猛兽、猛禽。

生活史特征

春末夏初是发情交配季节,多冬季产仔,怀孕期6~7个月,通常每胎1仔,新出生幼仔体重通常为100~150克。幼仔伏于母兽尾背部,随之外出活动(图1、图2)。

图1 中华穿山甲成体图1 中华穿山甲成体

图2 中华穿山甲幼仔图2 中华穿山甲幼仔

经济与生态价值

据《中国药典》记载,中华穿山甲的鳞片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通经络、下乳汁和消肿止痛等功效,有60多种中成药含有中华穿山甲成分,市场需求量较大。除了药用外,还有食用价值,食用市场需求量甚至超过药用。另外还能控制白蚁对森林的危害,维护生态平衡。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野生中华穿山甲资源几近枯竭,给中药企业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以致一些中(成)药只好减量使用或取消含穿山甲的成分。

濒危原因

过度利用和栖息地破坏是中华穿山甲濒危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前穿山甲曾是常见的动物,之后由于对生态保护重视不够,像穿山甲这类经济价值较大的动物遭到大量捕猎,种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

保护措施

1983年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21年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14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列为极度濒危动物,2016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中。迫切的任务是打击偷猎和非法利用,加强穿山甲就地保护,寻找药用穿山甲替代品,减少药用穿山甲使用,开展人工驯养技术研究,通过家养繁殖来满足市场需求。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 瞿文元.河南珍稀濒危动物.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