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有效策略

 渐华 2023-06-11 发布于山东

一、积极拓展产业学院合作主体的多元性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是指向产业人才培育的新形态,要在合作主体的代表性与广泛性层面谋求发展。依托利益与价值需求的多样性,高职院校在建设产业学院时,要以共同需求、愿景和利益的组织决策机制为主导,调动社会多方资源,有机整合多方力量,以“政行校企”为主体,以“产学研创”为工作对象,使多元主体协同发力,从而统筹解决各主体的具体需求与面临的难题,构建“1+1+N”多元育人生态(见图1),广泛吸引多方主体主动参与产业学院的建设、资金投入、治理等各项事务。

文章图片1

图1 “1+1+N”多元育人生态图

二、建设教育与市场逻辑兼顾的治理范式

建设产业学院时,需要高职院校外部创建治理体系,内部精准落实育人策略,内外结合、顶底对接。从高职院校与市场的衔接模式而言,为避免产业学院运营中的泛行政化问题,应做到“治理兼顾”,分析教育与市场的异同点,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强调统筹兼顾、理实并行。

首先,市场化治理原则体现在产权结构决定法人治理架构层面。产业学院具备混合所有制属性,在市场环境的牵引下,为达到治理工作与发展工作并行,也应遵循此原则。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整体资本构成主要是公有资本,遵循对国有资产全面负责的根本原则,党委组织要直接领导产业学院内部治理工作。同时,企业也是产业学院建设的主要投资主体之一,亦可以选派管理人员进入董事会,全面参加产业学院的治理。党委组织与董事会所承载的职责不尽相同,党委作为基层党组织,承载的是产业学院办学方向、国家教育方针落实、育人目标及长期发展规划等诸多工作,核心旨归在于保证产业学院始终朝着正确道路和方向发展。董事会作为决策方,所承载的是产业学院各项重大工作的管理与决策,核心旨归在于保证产业学院在各项工作中落实育人目标。

其次,建设参谋机制,以此辅助产业学院治理工作实现民主化和科学化。产业学院治理是高度专业且复杂的工作,不仅要构建合理且科学的决策机构,也要构建参谋机制,健全产业学院治理总体流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要与行业组织、科研院所及企业等方面加强合作,积极联动多方力量组建产业学院治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关于产业学院建设的市场调研、办学指导、行业研究及决策咨询等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使产业学院治理贴合教育教学一般规律。此外,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也要做好全程跟踪与评测反馈,如产业学院办学工作开展状况、育人进度、治理工作是否达标等,并定期将结果与工作目标进行比对,主动发现治理中的问题,并加以调整,切实帮助产业学院落实良治和善治。

三、依托协调机制理顺合作主体间的关系

高职院校在建设产业学院的过程中,应协调且处理好与政府、企业、行业等的关系,抓住机遇,在治理机制、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等层面不断革新,提升高职院校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借助高职院校和政府机关、企业方面的通力合作,切实建成多元主体参加、分权共治以及民主治理的完善化决策管理体系。开发建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合作平台,深入探索以合作共同体为导向的董事会领导制度与日常运行管理机制,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持续明确自身承载的义务与职责。在赋予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相对独立性及自主权的基础上,也要有效协调产业学院和其他部门的工作,充分满足多样性需求导向下的价值共生,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