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绝·吴山汪王庙遗址】

 吴山野士 2023-06-11 发布于浙江

【七绝·吴山汪王庙遗址】

汪王庙宇早荒芜,

遗址犹存意味殊。

历史翻看能借鉴,

引勾念想忆当初。

吴山,春秋时代系吴国南界,为有别于越国而名吴山,它是宝月、清平、七宝、紫阳、云居等10多座小山的总称。其中最高的是云居、紫阳两山也不过100米上下,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吴山襟江带湖,以风景佳丽著名,庙宇林立有“七十二庙”之称;其间三教共存,人神同享,极盛时达100多所。 吴山汪王庙在吴山大观台侧,自唐时歙杭立庙,春秋祭祀,载在祀典。⑼由此可知,杭州吴山汪王庙与歙州汪墓祠的历史同样悠久。吴山汪王庙初建时仅为一名宦祠。唐朝以后,随着历代统治者给汪华封号升级,名宦祠逐渐演化为神庙。汪王庙内汪华神殿上的匾额为“六州屏翰”,两侧联为:“自昔州闾资圣护,祬今稼穑沐神功。”在后人看来,汪华既是徽州乃至江南六州的地域神,又是徽州汪氏的祖宗神。汪氏汪王庙几经修复,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战火,光绪三十一年(1905)修复,民国二十五年(1936)重修。汪王庙内收录了60多位汪氏后裔,钱塘以及全国各地名士所撰写的匾额、题辞、诗词、楹联,歌颂了汪华的丰功伟绩,记述了汪王庙修复经历。汪氏后人于1935年成立了吴山汪王庙管理委员会,每年有三次祭祀活动。管委会经当时政府批准登记,成为合法的民间社团组织。可惜这座汪王庙在60多年前就已经倒塌,湮灭于尘土。 在杭州出版的书籍中,有关寺庙所列庙名甚详,但没有吴山汪王庙。明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吴山》(卷十二)列寺庙

《吴山汪王庙志略》(光绪三十一年汪文炳编)和《吴山汪王庙志略续编》(民国二十五年戴振声、汪濂编): 吴山汪王庙,始建于唐朝,在吴山大观台侧。据《吴山汪王庙志略·公牍》所言:“自唐时歙杭立庙,春秋致祭,载在祀典。”由此可知,杭州吴山汪王庙与歙州汪墓祠的历史同样悠久。 吴山汪王庙供奉的汪华(586—649),字国辅,又字英发,歙县(歙州——转帖者注)登源汪村人(今属绩溪县)。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汪华发动兵变,一举占据新安郡,并相继攻下宣州、杭州、睦州、婺州和饶州,拥军10万,号称吴王。此后十多年间,汪华保境安民,六州不见兵革,政清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唐武德四年(621),汪华上表归顺唐朝。唐高祖嘉其顺潮流和保六州功绩,授予方牧,持节总管六州军事,兼任歙州刺史,封上柱国越国公。武德七年,奉诏进京。贞观二年(628)被授左卫白渠府,统军事,掌禁兵;后改忠武将军,为右积福折冲都尉。唐太宗征辽,委为九宫留守。贞观二十三年(649)卒于长安,归葬歙北云岚山,后人建汪墓祠祭祀。 吴山汪王庙初建时仅为一名宦祠。唐朝以后,随着历代统治者给汪华封号升级,名宦祠逐渐演化为神庙。汪王庙内汪华神座上的匾额为“六州屏翰”,两侧联为“自昔州闾资圣护,祬今稼穑沐神功。”在后人看来,汪华既是徽州乃至江南六州的地域神,又是徽州汪氏的祖宗神。汪王庙是徽州乃至江南六州民众祈福避灾的庙堂,也是汪氏子孙追念祖先祭祀的祠堂,是杭州汪氏族人的宗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