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晨,浮想千年……

 荷塘月色文刊 2023-06-11 发布于江西
生命,本是一趟旅程,每个人都在途中,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路过着沿途的风景。有许多时候,生命若水,石过处,惊涛骇浪;有许多时候,生命若梦,回首处,梦过嫣然。

幽居乡间,清晨醒却,总喜欢捧一本诗书,读上几句古人情怀,偶尔静坐沉思,片刻之时就浮想联联,山水意境浓浓,某种灵感便在胸前来回漂荡。有那么一瞬间,想象着我徜徉在菊花满地、溪水环绕的庭院当中,俯身轻嗅那一朵朵菊花,芬芳馥郁让我陶醉其中而悠然自得。微雨朦胧,隐约若现,那一声鸡啼惊扰了我,我抬起头望向深远的南山,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的眼际……这个人就是在1600年前诞生于鄱阳湖畔最伟大的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一生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且独具个性与追求,从小便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大约在29岁出任江州祭酒(应该是相当于九江教育总长)。因东晋末年的门阀制度森严,朝廷日益腐败,官场异常黑暗,出身庶族的他,为官清正,在仕途之上倍受人轻视,不受待见,他总感到自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陶渊明陆续做过一些更高的官职,但他过着的是时隐时仕的生活。直到41岁那年,又经朋友劝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第八十一天,适逢上级浔阳郡督邮前来视察。该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去必是满载而归,否则便会栽赃陷害。那天,身边的县吏好心告诉陶渊明说:“当束带迎之。”意思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去迎接督邮。他闻言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我怎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陶渊明立马挂冠授印而辞去归乡。

至此,陶渊明结束了十三年的仕宦生活,曾经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奋身,他却又一次次不断失望,最终愤慨至满心绝望。“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陶渊明以诗赋来淡泊明志,表明了与上层统治阶级彻底决裂的态度,表明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及回归田园的决心。

但是陶渊明并没有就此从现实中,抽身退出而成为一个虚无缥缈的隐士。相反,他更加真实的热爱着真实的生活,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没有遗忘他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陶渊明只是从仕途中退出,而不是从生活中退出,或者说,他从仕途之中退出,转身回到了自己更加个性化、充实化的生活之中。也正如木斋先生说的“出世但不离世”,这样他就从这个陶渊明才成为了另一个陶渊明。只有我们置身于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之中时,我们才有可能成为另一个真正的我们自己。

陶渊明归隐后,在他的诗上赋予了鲜活的自然气息,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无尽、一种意味深长的美。仿佛在告诉世界,他的归隐就像他的诗一般素雅充实而义无反顾。梁启超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也许陶渊明是寂寞的,但寂寞也是一种美。他隐中恋仕,仕中恋隐,归依于隐。这也标志着他仕隐观的成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实践着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人生,这种美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是审美的最高境界,所以才会“欲辨已忘言”。“我醉欲眠卿可去。”“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年老将去之时,他对死亡看得是那样平淡又是那样自然。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一代诗人与世长辞。

安贫乐道,自得其乐。原本可以活得舒适,荣华富贵,至少衣食无忧,但那要以人格和气节为代价,最终他选择了艰苦但宁静而自由的田园生活。他宁愿“夕露沾我衣”也要“但使愿无违”。他的归隐如诗如画,诗中显现归隐,就好像一个田间耕耘者给禾苗施上了丰厚的肥料,给生活、给诗和远方长出了茂密的意境、无限的向往。这也让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隐士、千古传颂的诗者,被后世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而陶渊明的为官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名利浮华所改变。他那如松的品格坚忍不拔,不屈不挠,迎接一切艰难困苦。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之中,曾他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伴随着陶渊明的人生轨迹,诵吟着陶渊明的诗词佳作,我领悟到陶渊明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颂的情操与文采,以此来充实人生的精神境界,来思考人生的生活方式,这真是不亦乐乎呀。然而,自己就好像大学者林语堂所说的“自惭形秽”那个自嘲的人,注定不可能如同陶渊明,放弃红尘,舍弃所有,隐居深林,这只有心境自然平静的人才能做到,真实的世界里又有几个人能像陶渊明一样呢?想来,如今是二十一世纪,当然不能同很久很久之前的那个社会相比较,人生处处需要竞争,人生处处要面对矛盾,人情的尔虞我诈,人情的冷暖炎凉,一味逃避现实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倘若能做到像陶渊明一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又能在社会交往中处世不惊、如鱼得水,既要为自己着想,也要为他人着想,那或许才是人生的真谛吧!

不过,每天生活在乡野田园间,春夏秋冬缓缓漫游,看百花齐放,听百鸟共鸣,观日出日落,这又是一种何等的享受、未尝不是一种美好呢?远离尘世喧嚣,内心是满载的纯洁;没有繁杂的思想,只有单纯美好的小幸福……想象终归还是美好的,但也要回归现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人生状态,用一份真挚的情、一颗纯真的心去面对他人,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未来,我还是相信一切的一切也都将是美妙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