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说如何习练导引术

 勇敢的芯2 2023-06-11 发布于湖南

图片

一、简说导引
导(繁体为導)引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古代也称道(导的通假字)引,是道理的道。在古汉语中,'道’含有法则、规律的意思,而'道引’很可能有着追求自然法则,或是通过自然法则的规律性引领自身身心健康、体悟自然与人生真理的意思。到了晋代,有学者李颐给《庄子·刻意》篇中的道引批注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后,导引逐渐替代道引,成为所有可以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身心修炼方法的代名词。简单地说,导引就是通过调整呼吸﹑屈伸肢体﹑调控意念的方式促使人体血气畅通,从而改善自身健康状态的一种传统养生方法。
我们可以从古人的世界观中,了解为什么导引可以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如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符经:“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图片

对于导引的应用,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就有关于导引治病的阐述:“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导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少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庄子·外篇·刻意》中把导引描述为:“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而《行气玉佩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导引方面的文物证据佐证了早在先秦时期,导引、气功就有着完备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在隋朝,太医巢元方编撰了病理学著作《诸病源候论》,其对导引功法以及效能进行了全新阐释,把导引追求天道的内涵向着养生健体、疾病预防、疾病调治方面转化。《诸病源候论》依据'辩证施术’的原则,对于疾病的不同证候采用了不同的导引方法加以调理、施治,全书共计'养生方’或'导引方’(有重复)289条、导引功法213种,是医疗导引术的百科全书,其标志着导引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到了明代,胡文焕在《诸病源候论》的基础上,汇集医家、佛家、道家等理法编撰了一部导引著作《养生导引法》,分门别类地将诸病导引治疗划分为二十七门、上百种方法,是一部非常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的导引祛病理法典籍。
·敬慎山房主人编绘《敬慎山房导引图》,图文并茂,共传述24种导引健身、病方法,简单实用、经济便捷易学易会。
总的来说,导引按功法的特性可划分为两大类,即以形引气和以意引气。以形引气,是重形(肢体动作)不重气(心意变化造成的肢体意感,对于什么是气并没有准确定义);以意引气,是重气(心意变化造成的肢体意感,对于什么是气并没有准确定义)不重形(肢体动作)。以形引气可以只有肢体动作而不必强调心意的变化(变化在形中),而以意引气则是必须有心意的运作但不必强调屈伸肢体(变化在意中)。
二、如何习练导引
要怎样习练导引,才能做到'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呢?这个貌似简单,其实也并不容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古人的世界观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人并不能独善其身。用现代语言表达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间的关系,如此才能良好地运用和开发人体自身组织器官功能,使自身长久保持在最佳状态。典籍文献记载,唐代以前的导引术(医学范畴)多是以一病一方、一病多方的临床治疗为主,而唐代以后的导引术则是以套路锻炼的治未病(养生)为主,如易筋经、八段锦、延年九转法等等。那么,我们该怎样选择和习练这么多的导引术或导引法呢?这就需要我们首先确定自身习练导引术的目的和个体特性,然后再掌握导引的运动要领进行锻炼,至于具体练哪些导引术、是否严格的按部就班地习练功架并不是特别的重要。正如东晋医药学家、道学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别旨》中所说:“夫导引不在于立名、象物、粉绘、表形、著图,但无名状也。或屈伸,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踟蹰,或行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这什么意思?这其实就是佛道两家所说的万法归一、一行三昧的意思,是在一切行处起修。用现代语言表达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间的索取与给予的关系,处理好人与社会间的矛盾关系,处理好人与人间的协作关系,处理好自身组织器官功能和功能间的协调关系。

图片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他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我们还不必提那些已被历史扔进垃圾堆的五运六气、堪舆等等学问,单单就旅游可以导致我们身心愉悦来说,自然环境可以改变我们的身心状态是不可否认的。具体到导引术中,人的气机是必须也是必定与大自然进行互通的,而互通或是互换的气机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状态,这个要首先加以重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世界观决定价值观,趋向于唯物,故而必须尊重真理(物质规律)。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制约与促进的关系。就导引术来说,导引术在唐朝之前是官方认可的治疗术,而唐宋元明是主要用作养生之用,清朝则被敝于民间,解放后虽作为气功的组成部分红极一时但随即被束之高阁(西医的冲击、政策的限制、人民的不认可),现因疫情,导引术和健身气功有所复苏,身居现实中,具体的人事物是会与社会整体有着矛盾冲突的,而解决这一矛盾终究还在于人的作用,或者说,是人改造社会还是最终被社会改变人(人是主体,事物仅仅是客体)。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价值观决定世界观,趋向于唯心,故而只求心安即可。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主要是一种协作关系,不论是家庭还是现下流行的圈子,物以类聚是人与人间的主基调,不同的人不必强求聚集在一起,那样只会内耗。在单纯的人与人关系中,人生观决定世界观和价值观,趋向于主观唯心,故而可以'随心所欲’。
导引的终极目标是改变人体的功能态或是生存状态,而改变病理状态只是人体功能状态和生存状态改变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换个角度说人的三观直接影响习练导引的效果,而习练导引也可改变三观,在气功年代的,严新气功师提出过'24小时练功’概念,这个就很好,他并不是推陈出新,其实就是'平常心是道’的与时俱进,若真能24小时练功,也就是葛洪所说的:“或屈伸,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踟蹰,或行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理念如此,具体到落实则需要我们时刻的觉知己心,真正地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殊非易事。在习练导引的开始,还是需要我们一点一滴、一事一物的体察感悟做起较为稳妥。
若巨细分说如何习练导引,当代所谓的三调概念,即调心、调息、调身确实是导引锻炼的一种概括总结。在调心方面,既要有无念调心法,也有念调心法。所谓无念(无住、空、开、发散),就是做到全身放松、意识一物不着,也不着一物无着,只剩下单纯的觉知状态,其外在的身体动或不动、内在的气机动或不动、意识的思维与不思维都不去管他,这时是一种纯任自然的先天状态,若能持久保持,则先天元气或是本性自会显露,最终和自然世界浑然一体(趋于有序、负熵、返老还童、无为而治);所谓的有念法(专注、色、合、聚敛),就是专注于周身一处(比如丹田)或一个想念(比如上师,或本尊,或诸佛等等),使得自身气机或是意念力得以壮大,最终彰显个体的独特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无序、熵、成住坏空、励精图治)。对立统一性是世界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此,身体与意识的关系也是如此,并非西方哲学或世界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孤立于人与意识之外,量子理论等新兴科学观点认为所谓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观测者和观测手段而并非事物本身,或者是事物具有无限的不确定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早已知道,意识不过是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应,比如色盲眼中的世界与正常人不同、又比如管中窥豹等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就更片面了,物质在人类不干预的情况下确实独立存在,但在人类意识到并映像时,就不是事物的本身了,会如前所说,人所反映的并非事物的客观实在,而是人有选择性的部分映像事物的客观实在甚至是完全曲解)。心或是意识并非我们近代所理解的那样是单方面的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有着多样的存在形式,甚至是反过来决定物质(肉身),他并非脱离固定的客体(肉身)就不能存在,比如马斯克和俄罗斯研究的永生计划。在调息方面,也分有念调息和无念调息。所谓无念调息,就是对后天的呼吸出入或是先天元气的自然交换纯任自然,不加主观调控;所谓有念调息,就是把呼吸与动作相配合,或是对呼吸的速度、强度、时间、连续性等等方面加以调控,从而达到某些效能。在调身方面,则分为静功和动功。所谓静功,就是身体静止状态下的调心、调息,比如定势桩功、打坐等等;所谓动功,就是身体动态的调心、调息,比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等。
至于要如何选择导引功法?任何经过历史沉淀的导引方法都有强身祛病的效果,选择哪一种方法习练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方有奇效。
三、习练导引的意义
我们在当下的视频平台上,会看到很多自称从事导引治病的人,严格地说,他们所谓的导引跟自古传承的导引完全不同,即便他们可能有行气的内涵,但与古人所说的导引并不是一回事。在古人对导引界定时特别说明:自身的行气和屈伸肢体运动才叫导引,而他人施术的行气或是屈伸肢体是按摩。也就是说,导引是自修、自愈、自得的活动而非依靠他人,或是药物来外治。何况,现在视频平台上的导引多是气功年代的产物,其更多的是属于布气外治(见于苏轼文集)范畴,大家要善加区分。
习练导引的效能是多方面的,其小可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其大可以改变生存状态甚至是生命形态,再认识我们的世界。
四、道丹虚影导引法
本法已创编多年,汇集太极、形意、大成拳、道家等多家功法理念,后经多年实践检验效果,可供修习并重点借鉴。
起手式:抱元归
两脚与肩同宽两膝微屈,自然站立;两手放于肚脐之上(或前),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相反),掌心向内,观想腹部区域很温暖、很舒适、很充实。呼吸尽量深邃,以腹部呼吸为佳。
第一:上下升降通周身
两脚不动。两手先向下再外翻闭气;两臂平行向上抬起到与肩齐平,抬起时有托起重物的感觉吸气,意在掌心;而后二手内翻,闭气两臂平行掌心向下落下,至下腹高度,落下时有下压弹簧的感觉呼气,意在掌心
两手上时伴随着两膝伸直,头顶要虚领顶劲,颈部竖直;两手下落时伴随着微屈,两膝(膝盖不过足尖),沉腰坐胯,以尾椎骨下沉,引领两膝微屈。
如此反复九次。
第二式:左右开合展心胸
接上式,两脚自然平行站立,两手掌心向下从小腹前平行抬起至胸部高度,闭息,意在掌背;两掌外翻,掌心相对,闭息,意在掌心;然后二手向左右拉开成180度角以上,两臂伸展时要运劲如抽丝或是拉伸拉力器感觉吸气,意在掌心可头部伴随左顾右盼、仰视,要鹰视狼顾;两臂展开到180度以上后开始收回,两掌要有挤压气球或是挤压弹性物体的感觉,直到两臂于胸前水平平行为止呼气,意在掌心;翻掌向下,闭息,意在掌心;两掌自然下落,掌心向下,闭息,意在掌心。
两手上时伴随着两膝伸直,头顶要虚领顶劲,颈部竖直;两手下落时伴随着微屈,两膝(膝盖不过足尖),沉腰坐胯,以尾椎骨下沉,引领两膝微屈。
如此反复九次。
第三式:纵向旋转通任督
接上式,先向前迈左腿或左转身成丁八步,用捧劲(意在掌背)提手,掌心朝下,向内、向上椭圆,吸气,重心由五五化为前三后七;两手向前、向下划椭圆下落,下落时采用按劲(意在掌心,如虎扑状)下按,呼气,重心由前三后七化为前七后三;两臂由下按劲后转换为虚含并内即向后平移闭息,双腿重心由前三后七化为五五。如此循环九次
收左脚迈右脚成右弓步,之后动作同前,依次做九次。
内部要领:两手上提时,意念引导气从身体后半部(督脉)上行;两手下按时,意念引导气从身体前半部(任脉)下降。依次循环。
脚迈脚成弓步,用捧劲提手,掌心朝下,自内向、向上划椭圆,吸气,重心由五五化为前七后三;再向内、向下椭圆下落与前一动作反向旋转,下落时采用按劲下按,呼气,重心由前七后三化为前三后七;下到极点时再平移收回,两腿五五分力,以此循环九次。
收左脚迈右脚,之后动作同前,依次做九次。
内部要领:两手上提时,意念引导气从身体前半部(任脉)上行;两手下按时,意念引导气从身体后半部(督脉)下降。依次循环。
两手上提时,意念引导气从身体后半部(督脉)上行;两手下按时,意念引导气从身体前半部(任脉)下降。依次循环。
即向前划立圆时先走任脉后走督脉;向后划立圆时 先走督脉后走任脉。
此式,可以前后换脚,可单独练习,也可采用行进或后退中练习。
第四式:横向旋转通带脉
接上式,收回腿部使得两脚自然平行开立,手心向下、两臂平行于腹前或是胸前,向左、向外、向内、向右、向前、向左画一个圆,以此九次;然后,再反向画圆九次。画圆时,要求运劲如推磨,或是一个捋劲、一个推劲,重意不重气(呼吸),以手动带动带脉气动,重在带脉
第五式:斜向开合达四隅(为照顾职场人员,此式调整为不迈步)
左脚向左前方迈半步,成左弓步或以脚跟为轴左转四十五度),重心前七后三,两掌自然分开,左手上撩,右手向下切按,动作先慢后快、意念先轻后重,意念重浊时肌肉坚硬吸气;然后转右脚先向外,再转左脚向内重心右移成右弓步,重心前七后三,双掌向内自然划弧,右手上撩,左手向下切按,动作先慢后快、意念先轻后重,意念重浊时肌肉坚硬呼气。当动作舒展到极处时,意念要向远方无限扩展。
如此反复九次。
第六式:气足部通正经
此式与纵向旋转通任督基本一致,区别只在于抬一腿于虚空协同双手一起做周身圆运动。
如此左右腿各反复九次
年长者、行动不便者可忽略此式。
第七式:∞字转手最制人
接上式,两脚无要求,可供自然发力为度,两腿微屈,两手先向内、向上、向外、向下做∞字转手(太极云手状)九次;而后两手向外、向上、向内、向下∞字转手九次。
此式要求两手在划圆过程中保持劲力连化带打,双手每划一圆要有一个松紧或虚实的变化,身体可伴随双臂运动,呼吸自然
此式熟练掌握后,技击效果极强。
收式:返璞归真
收腿,两脚与肩同宽,两臂左右划弧、自然上举至超过头顶,然后掌心向内、缓缓下落到腹部,两手向内、向后、向外、向前划圆合并于肚脐之上(或前),左手在里、右手在外、掌心向内女相反,静待腹部感觉逐渐淡化。
理:万物负阴阳,阴阳相冲以为合。身体的动静相间、松紧得宜,可致阴阳二气相互冲)和,冲和则身心安泰。人作为宇宙中的一个个体,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界发生联系、发生作用,只是们总是处于某一相对的常态,缺乏对这种对立与统一运动的综合性认知,故而丧失了大部分自我调节(恢复、保护)的能力。故而,此法让人们初步了解到人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能量运作肢体并进而与宇宙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吐故纳新的。
要点:姿势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体会意念松紧的变化与肢体运动的相互联系,在松的过程中体会空灵之气,在重的过程中体会重之力,由此体会到肢体与意念松紧间的中间态,即意与力之中道——'气’的存在。对于身体较弱的修行人,意念力不可过强、动作放缓、肌肉不可过紧,急于见效或是意念过重会对身体有损。
效用:强身健体,认知意念的松紧变化以及气的觉受、力的状态,初步体察意感,掌握意念与力量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初步校验养生效用和技击技能。
附:中医导引文献年表简编
说明:本年表起于战国文献,下迄清末,以医家导引文献为主,旁采各家, 分列成书时间、文献名称、卷数、作者及编撰形式、内容或版本说明。
战国初年(约公元前380  行气玉佩铭  佚名  出土文物,藏天津文物管理处,最早关于行气方法的文字记载。
战国后期至西汉初期  马王堆导引图  佚名  帛画,载有导引术势44
战国后期至西汉初期  却谷食气  佚名  帛书,载有较为系统的呼吸锻炼方法
战国后期至西汉初期  十问佚名  竹简,第四问论及呼吸锻炼原则与要求。
战国后期至西汉初期(早于公元前186  引书  佚名竹简,载有65种导引术势,对治病证44种,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导引专书
82  汉书·艺文志  班固  录有已佚导引书目,包括《黄帝杂子步引》12卷、《黄帝歧伯按摩》10
205  金匮要略  张仲景撰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载有导引与吐纳的应用时机
317  抱朴子·内篇20  葛洪撰  《微旨》《杂应》《极言》多篇论及行气导引
公元4世纪  养性延命录  陶弘景撰  设行气、导引专章,最早载六字诀、五禽戏
公元4世纪  真诰  陶弘景撰  载有录自《大洞真经精景按摩篇》的导引法
610  诸病源候论  50  巢元方撰  156种病候详载养生方和导引法,全
书共列养生导引方287条,除去重复与错简,共计198
652  备急千金要方  30  孙思邈撰  第二十七卷专论养生,包含导引、按摩、调气方法,以天竺按摩法18式、老子按摩法42式最具代表,《圣济总录》、
《居家必备》加以转载
公元世纪初  服气精义论  司马承祯撰  以服气为主,兼论形体导引
修真精义杂论  司马承祯撰  导引卷专述动作
752  外台秘要  40  王焘撰  诸病源候论论中的导引法颇多转录
848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  胡愔撰  以六字气法为主,配合导引,兼论药治和疾病宜忌
982  医心方  30  日本丹波康赖撰  仿《外台秘要》,所列治疗方药时论及导引方法
989  二十四气坐功导引治病图  1  陈抟撰  有抄本藏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1019  云笈七签  122  张君房辑  保存大量导引行气方法,是研究北宋以前导引的重要文献依据,收入《道藏》第677702册,《道藏辑要》参集、井集
1075  苏沈良方  15  无名氏辑  其中论及行气以胎息为主
1117  圣济总录  200  赵佶编  199卷“神仙导引”、200卷“神仙服气”两卷辑录导引养生方,其中14种导引方法影响较大,《遵生八笺》《格致丛书》51卷转录
1133  鸡峰普济方  30  张锐撰  载有两种病证的导引方,以静功行气为主
1186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  刘完素撰  1251年始刊,开篇对养生方法加以分类,收于《古今医统》《四库全书》
1200  朱子静坐说  1  朱熹撰  有日本刻本藏上海图书馆
1200  养生月览  2  周守忠撰  以月令为序编成497条,收于《格致丛书》,一说成书于1220年。  
1262  儒门事亲  15  张从正撰  论及导引与汗法。
1279  道枢  42  曾慥撰  有五篇专论导引方法,其他以静坐为主,对此前历代修炼名家进行介绍和评述,八段锦方法首见于本书《众妙篇》。收入《道藏》641648
1288  三元参赞延寿书  5  李鹏飞辑  收于《正统道藏养生书选录十六种》《格致丛书》《寿养丛书》。
1307  寿亲养老新书  4  陈直撰  邹铉续增
1338  泰定养生主  16  王珪撰  收于《四库全书》
1398  活人心法  2  朱权(臞仙)撰  载六字诀等导引方法,有1541年朝鲜刻本
1424  臞仙神隐  1  朱权(臞仙)撰  1603年刻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收于《格致丛书》
1442  修龄要旨  1  冷谦撰  载十六段锦、八段锦、导引歌诀等,收于
《学海类编》、亦见于《道藏精华录》
1449  四气摄生图  无名氏撰  载六气法等,收于《道藏》
修真秘录  1  符度仁撰  收于《道藏》
混俗颐生录  2  刘词撰  收于《道藏》
摄生月令  1  姚称撰  收于《道藏精华录》
胎息经注  1  幻真先生撰  收于《道藏》《夷门广牍》《道藏精华录》《丛书集成初编》
胎息经疏  1  王文禄撰  收于《百陵学山》《道藏精华录》《丛书集成初编》
道藏  106  无名氏辑  明正统刻本,19231926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本,有养生类16
正统道藏养生书十六种  无名氏辑  含上述16种养生专书。1923
1926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本,有养生类16
1481  摄生要录  1  沈仕撰  收于《说郛》
1506  保生心鉴  1  铁峰居士撰  载活人心法,收于《格致丛书》《寿养丛书》
修真秘要  1  王蔡传  载有10余种导引方法,具图并文,强调内外功并蓄,收于《平阳府所刻医书六种》《格致丛书》
1515  锦身机要  2  混沌子撰  鲁志刚注锦身即导引,将导引法按36气作36绝句,收于《平阳府所刻医书六种》《格致丛书》
平阳府所刻医书六种  20  无名氏汇刻  载《锦身机要》2卷、《修真秘要》1卷、《养生导引法》1
1522  续医说  10  俞弁撰  医史著作,载有部分导引方法
1550  说郛  11  陶宗仪辑  文史丛书,载《保生目录》《保生要录》《医先》等养生著作
医先  1  王文禄撰  收于《百陵学山》《说郛》《丛书集成》
1556  古今医统大全  100  徐春甫撰  综合性医书
1564  养生类要  2  吴正伦编  上卷载有部分导引方法,下卷亡佚。
1565  仙传四十九方  1  罗洪先录  载有49种导引法,配图,并附药方,有抄本藏中国中医研究院,1987年排印本改名《卫生真诀》
万寿仙书  4  罗洪先撰  曹若水增辑  收载八段锦等多种导引方法、四十多个导引处方,三十余种病证,65导引图,有题作曹氏撰《万育仙书》。五禽戏配图为本书首见
1578  逍遥子导引诀  1  逍遥子撰  周履靖校收于《丛书集成初编》《夷门广牍》《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
赤凤髓  3  周履靖辑,吴维贞续增  有明万历荆山书林刻本藏上海中医药大学,1959年商务印书馆有影印本,收于《夷门广牍》
1591  遵生八笺  819  高濂辑  
摄生三要  1  袁黄
静坐要诀  1  袁黄撰  收于《学海类编》《道藏精华录》,与《摄生要语》合刊为《摄生二种合抄》
1592  养生导引法  1  无名氏撰  胡文焕校正  105种导引法,收于《格致丛书》
类修要诀  2  胡文焕编  收于《格致丛书》
寿养丛书  1830  胡文焕编  有万历余氏种德堂刊本
格致丛书  1740  胡文焕编  收载多种导引养生著作,有1603年刊本藏中国中医研究院
摄生要义  1  河滨丈人辑  载调气、导引专章,有1603年虎林胡氏文会堂校刻本,收于《格致丛书》《寿养丛书》
尊生要旨  2  蒋学成编  许乐善订补  与《摄生要义》略同,载八段锦、通任督脉导引法、升阴阳导引法等。有明刻本及抄本
1605  养生肤语  1  陈继儒撰  收于《学海类编》《道藏精华录》
1615  寿世保元  10  龚廷贤撰  至清末有各种刻本70余种
1619  修真捷径导引术  2  无名氏撰  亦名《真仙上乘》,载导引18
1624  万寿丹书  1  龚居中撰  有金陵书林周如泉刊本
1630  红炉点雪  4  龚居中撰  又名《痰火点雪》,卷4论及导引。1804年刻本后附延年祛病妙诀
1664  按摩经  无名氏撰  按摩专,为探讨按摩与武术关系提供依据,1817年传录
1667  寿世青编  2  李中梓撰  尤乘增辑又名《寿世编》,收于《士材三书》《珍本医书集成》
勿药须知  1  尤乘辑  收于《小石山房丛书》
1682  勿药元诠  1  汪昂  收于《成方切用》《医抄类编》《颐身集》
1696  动功按摩秘诀  2  汪启贤、汪启圣合编  载部分导引方法,收于《济世全书》
1705  颐养诠要  4  冯曦撰  载导引方法,有1898年蒙香室丛书本,1908年重刊本
1726  陆地仙经  无名氏撰  马齐录  介绍“百字导引法”,多简便易行,如涂搓自助颜,膝风摩涌泉,熊经免痰涎,猿臂和血脉等。有抄本存世
1771  寿世传真  8  徐文弼编  1为分行外功诀,合行外功诀,卷2为内功图诀
1773  杂病源流犀烛  30  沈金鳌撰  分证各述源流,多列导引方,收于《沈氏尊生书》
1774  洗心篇  4  徐文弼编  以心为纲,以类系目,卷2修养内外功,未刊行,有抄本传世
1823  尊生导养篇  1  张映汉撰  有导引专章
1829  易筋经  2  原题达摩祖师撰  论述导引理论与方法
1831  学海类编  15  曹溶辑  多种养生著作合编,汇集大量导引方法,有六安晃氏活字铅本,1920年涵芬楼影印本
1847  修昆仑验证  天休子撰  导引按摩专著,多用揉法,方法简易,以昆仑喻头,方法以自我按摩为主
服气祛病图说  1  无名氏撰  载导引术势20种,配合吞气。1889年与《易筋经义》合刊
1852  寿人经  1  汪晸  介绍导引术疏通五脏、流通气血之法,收于《汉阳叶氏丛刻医类七种》之《颐身集》
颐身集  55  叶志诜辑  收多种养生导引专著。
延年九转法  方开撰  8种揉腹方法和1种上半身转摇方法,是对揉腹方法的重要总结
1853  援生四书  田绵淮撰  收录多种养生著作,有庆余堂刻本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
1858  卫生要术  1  潘霨撰  又名《易筋经八段锦合刻》《易筋经图说》,为增删《寿世传真》而成,1882年王祖源重校易名《内功图说》
1875  导引图  1  敬慎山房主人编  载导引图24幅,对治24种证候
1876  八段锦坐立功  1  娄杰述  有出手入手10势,配图,有歌诀
1882  内功图说  王祖源校  《卫生要术》重刊,载35幅导引图
1890  幼儿操身图说  翟汝舟撰  幼儿导引方法,涉及肘、肩、背、胸、腹的操行方法,32
中外卫生要旨  5  郑观应撰  13载辑录有多种导引方法
1895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  18  周述官编撰  所辑录导引方法理法并重,具有一定次第。有1930年石印本
1896  医意  2  徐延祚撰  2载有摩浴导引方法
1898  元和篇  4  因觉生辑  专论导引,内外共兼备,配图
1899  导引图  1  揭恂辑  32图,24图配脏腑,8图述八段锦,藏于长春中医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