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通背拳对人体呼吸、血液等循环系统的科学锻炼价值

 白猿五行通背拳 2015-03-14

  精练五行通背拳讲究动与静“意贯神形”,呼与吸“一气贯通”。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潜能,使大脑中枢神经协调整合人体内外的能动资源。在精练五行通背拳械的一招一势时,使动静呼吸、虚实转换、松柔自然的势法动作,由简入繁,循序渐进,从局部的单动作逐步过渡到多关节、多部位的全身运动;由稳定平缓的一般动作过渡到跳跃活泼的特殊动作;由轻柔缓慢的低速运动逐渐过渡到激烈迅猛的高速运动。随着运动量和运动变速的逐渐增大,不仅锻炼了人的意志品质,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呼吸、血液等循环系统在人体动与静、肌肉与力量、关节与灵活等运动过程中的机能和生理作用。
  
  (一)常练五行通背拳能增强血管弹性、稳定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精练五行通背拳要求意导取势不使拙力,动静呼吸不憋闷气,动作柔韧圆活,大开密合,松静自然。其中,最重要者是松静自然中的“松”字。如:以意摇根柔身活体,站桩行气为主旨的摇身抡臂、摇身拍打,伸肩摇腕,摇身膀切等系列活腰、活背、活臂一摇练三活的基本功法,取势动意均以“松”字为核心。意贯神形,内导外效地练“松”字,找“松”劲。不仅如此,  “松”字贯穿于精练五行通背拳混元一气,摄生术内养功的吐纳导引法和御敌术外阳功的呼吸运使法之中。  “松”字融汇贯通在五行通背拳术势、法、理的内涵和外延之中。实践证明,放松是打开精练五行通背拳内外功法门的精功和密匙。
  其一,放松练功使人体的气血运行随着动作的松柔舒缓而流畅贯通。要避免练功时刻意追求形式、摆架子,导致紧张、挺胸憋气。肌肉僵缩挤压肺脏、心脏和血管,会人为造成气血运行中的瘀滞和梗阻。
  其二,放松练功增加体能、促进代谢运动。肌肉放松强化刺激肌体产生ATP(三磷酸腺苷)和扩张血管,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弹性)增强,增加血管中新陈代谢的产物,使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增大血液有效循环量,动脉血管外周的阻力下降,血压自然得以舒张减压。
  其三,放松练功,有规律地经大脑中枢神经意导肢体各部肌肉、韧带、骨骼按需所动,合理分配和使用能动资源。如:应用五行通背拳的“九柔一刚”势法规则指导练功,取势用法理力结合,出手挂意体悟找劲。动则取意松柔沉稳、轻灵流畅、大开密合,以达意统神形、混元一气、贯通根梢;静则取意放松站桩,内导气、血生化循环,输氧,供养,换取二氧化碳,以达吐故纳新,混元一气、通透里表。对此,要想达到精优无滞者,首先必须以动作为载体修炼“松”字内涵的功法。以达松意、松形、松气……周身内外松畅通透,取势发力才能贯通双臂而通透掌指或双腿与足。为此,练摇身拍打功时有些动作拍击抽打自身躯干,直接刺激着皮下血管、肌肉和经络组织,起到了按摩放松、舒通经络的保健作用。这既能增强皮下组织和血管的弹性,也可避免血管硬化、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同时只要转念挂意又可用于御敌技击。
  其四,放松练功能促进提高自然生理的机能和作用。多数人并不了解,人在舒适安逸不练功的状态下,体内微循环的毛细血管网只开放8%-16%,即在单位时间内血液回收的代谢不足20%。然而,精练五行通背拳术的放松练功,则会促进和提高气、血微循环的机能和生理作用,为疗病、健身强体打下扎实基础。
  
  (二)常练五行通背拳能调整呼吸、激活血液、促进消化、增强心肺功能和力量
  
  古人论:“浩然正气,直养而无害。”中医论:“血为气母,气催血行。”五行通背拳学论: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源于血根于髓,练气还虚补神、益髓造血生精,循环生化,阴阳互为其根,此乃摄生之道也。五行通背拳九柔一刚势法规则中的“一刚”,系御敌术外阳混元一气呼吸运使功法的技击体用。它是取意内导外效,递手如把脉,粘衣即发力的混元一气贯通的意贯神形,以气主刚。可谓运使混元一气应用在粘衣发力瞬间击打的作用点上,气足则力壮,气隐则力显,此系御敌技击实战的技术和战术的复合体用之道。在精练五行通背拳的过程中,人体内气与血的运行生化能量和循环转化关系,合子《易经》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为其根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精练五行通背拳必须重视摄生术“内养混元一气功法”的调意、调形、调息和御敌术“外阳混元一气功法”的运势、配气、发力等内外系列功法锻炼。
  其一,五行通背拳摄生术“内养混元一气功法”是专门研练蓄养中心中“和”之气的气道法门,也是以意识导引蓄养丹田内气运行周天的保健内功功法。例如:操练五行通背拳六路行状(桩)中的周天状(小周天)组合功法,要求做到“动静自然,形松不散;吸呼有序,神明意连;气血运行,周天循环”。这是五行通背拳摄生术“内养混元一气功法”的势法准则。其练功行气的法门称“吐纳导引术”。要求练功呼吸行气的量化和速度,结合练功的势法动作,不仅取意要松、畅、吸满呼透,而且要均、缓,沉、长,以文火吐纳导引、行气活血、舒通经络、蓄养内气、激活和提高人体机能及生理作用。即精练五行通背拳摄生术“内养混元一气功法”内导外效,意贯神形,调意、调形、调息,以人的大脑中枢神经有意协调与整合气、血资源,经过呼吸与血液循环机能和生理作用,滋养体内神经、五脏、六腑;贯通周身、筋骨、皮肉;不断地为人体生长,健康、运动注入新的生机和能量。同时,练功动作以外促内,运动作用与反作用,使人体的精神、气血资源生息转化更加充实饱满,不断促进和提高呼吸、血液等人体各部器官系统的机能和生理作用,以达人体内气血运行阴阳平衡,消除疾患,防病健身,养生长寿。
  其二,五行通背拳的御敌术“外阳混元一气功法”是专门研练运用中心中“和”之气筑基内援中心中“合”之力的气道法门。在“内养混元一气功法”的基础上,它要求“意动神明会运使,动静呼吸气贯通”,以达精练意贯神形、抻筋拔骨,柔身活体,吸呼运使、气助力发、贯透脊背,混元一体为练功宗旨和应用于实战技击效果的目的。此功法是经文火筑基,推进至以武火练功的过程,内外结合、由慢至快、由虚到实,由柔至刚练功行气的法门称“呼吸运使法”。要求呼吸行气的量化和速度,根据攻防动作出手的运动速度和作用速度的不同和需要,以九柔一刚、粘衣发力、一触即发,在瞬间气与力高度协调整合,击点的压强如子弹的穿透力一样松冷贯透。
  五行通背拳的内养功练吐纳调息养气是“蓄气”,为补虚全神、益髓造血而筑基。其外阳功在内养功基础上练运使用气是“耗气”,为技击练气贯周身应用在一点的运使发力而筑基。这气一养一用,一蓄一耗,血为气母,气催血行,生化循环,相互作用,互为其根,保藏在丹田之中,平衡在心意之间,用显在肢体运动的载体之上。虽然养气与用气都是取意内导外效的结果和混元一气贯通运用的法根,但是练功筑基的火候确有“文”与“武”的原则区别。学者必须条理分明,以理推术、以势求法、精微操习、心体双悟。否则,误入歧途,会自受其害。
  五行通背拳术的形体势法要求是,“意贯神形内导外效,提顶舒项内收下颚,舌抵上膛扣齿合唇,含胸拔背肩沉肘坠,尾闾中正溜臀提肛,吞津液气沉丹田,腹式吸呼贯通周天”。这一动作要求,使人体的胸腔空间人为地向腹腔拉长放大,再结合吐纳导引练气吸满呼透,横膈肌随着腹式呼吸的沉降内动按摩五脏六腑,会对健身起到良好作用。一是吸满洁净浩然之气,呼尽二氧化碳气,使人体充分吐浊除陈、纳新供氧;二是扩增肺活量和心脏供血,促进人体各部血液循环;三是提高消化功能,促进小肠微循环使人体充分吸取营养物质;四是及时调整人体末梢的微循环,不断提高向周身输送营养和氧气的能力;五是进一步强化了人体其他各部器官系统机能和生理作用及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
  综上所述,笔者科学、辩证地剖析阐述了精练五行通背拳的基本原理,运用科学的观点方法,解读五行通背拳术势、法、理,以此为广大爱好者打造一个科学精练五行通背拳术内外功法的研求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