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探究(杨军)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6-11 发布于山东

杨 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校,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乡贤文化与乡贤治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乡贤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

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当前,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更是不能忽

视,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与经验,对现代乡村治理也有着远较一般村民更清晰和深

刻的理念和认识,逐步形成了农村地区特有的乡贤文化。乡贤文化能够较好地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研究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对于乡村发展具 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贤文化;乡村;治理;

【文章编号】1003-0166(2015)03-0098-06

【中图分类号】D523.5【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




新乡贤是农村中具有一定威望、能力的人,拥有

较高的公信力与话语权,对乡村群众具有广泛的号 召力。他们由大部分生长在乡村、工作在乡村中的村 官,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等组成,在发展农村经济、促 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民众生活等方面做出了杰 出贡献。由乡贤们的作为形成的文化即乡贤文化。乡

贤文化为建立与形成农村文化、规范乡村道德行为

奠定了基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被称之为“大 转型”。在2014年召开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时任中宣部部长刘奇葆 说,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 崇德向善的力量2。乡贤在我国传统农村社会中的地

位,形成了乡贤文化,其在未来乡村治理中必然会起 到重要推动作用。

1.乡贤文化对乡村治理的积极意义

1.1促进乡村全方位发展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但要充分利用好法律法规等现代制度的作用,也要充分利用好过往传统农村社会传承下来的社会协调方式,将两种模式融 为一体,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创新,以创新实现互补互 助。然而,乡贤文化要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就必须 要为乡贤文化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换言之,就是要在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生存及发展空间,充分尊重传统农村文化——尤其是乡贤在基层农村中的 作用,为乡贤的不断涌现及发挥作用创造优越条件。

要让乡贤文化成为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文化,就要学会以精神文明建设来证明农村社会的价值,告诉广大农民群众农村生活的价值所在。当农村社 会在物质、精神两方面都顺利展现出其优越性后,广大农民必然会选择留下,而不是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外乡建设中,甚至还能够让许多农村精英参与到 家乡建设过程中来。与此同时,还要让乡贤文化在经济层面站住脚,要以优越政策来促进农村地区大批量培养农村精英,并将这部分珍贵的人力资源留在 乡村,为乡村发展以及社会日常运作提供智力、技术保障。除此之外,还要联系一切可以联系的重要力量,如城市中的社区、企业以及社会公共组织等,团结起来实现城乡共建,为农村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提 供紧缺资源、真心实意打造“美丽清洁乡村”。

1.2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顾名思义,思想道德教育涵盖了思想与道德两方面。就思想教育而言,相关工作者应该充分结合当前国内外的政治、军事、文化发展情况,并充分考虑好农民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遭遇的现实问题,为广大农民群众建立起正确三观意识,为广大农民强化思想意识、培养思辨能力。对于道德教育而言,注入爱国主义、团队精神、谦逊有礼、职业道德水准高 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农民,这不但有利于治安问题,也 有利于团结少数民族、增强农村地区的造血功能,从而继承农民的高尚人格。一直以来我国农民们所秉持的都是淳朴的风貌、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自尊自信的民族精神,并力求将这一切转化为农村地区的 凝聚力与团结能力,成为农村文化发展的中坚。 

1.3凝聚乡贤智慧力量,共建生态文明村

在建设乡村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我国各农村地区要充分利用好乡贤——尤其是外地乡贤的作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形 成领导干部宣传组织、民间乡贤出资出力、本地百姓 大力支持的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格局。首先,要让农村生态文明工程建设责任落实到具体人。为了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广

大党员领导干部应主动承担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其次,要充分吸引民间乡贤归乡参与生态文明工程建 设。作为在城市空间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乡贤,不但 应关注家乡的经济建设,更应通过出资、出技术、出 人力等方式帮助家乡开展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重要臂助;最后是要号召本地百姓的大力支持与广泛参与,乡贤应该发挥自 己的权威作用,在身先士卒建设生态文明工程的过 程中,积极号召本地百姓广泛参与到生态文明工程 建设过程中。

2.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新乡贤很少再回到乡村致农村的再组织化

科考制度是传统士绅体系的形成基础,而在传 统科考制度分崩离析、现代教育体系成为社会人力资源的培育土壤的今天,传统士绅体系自然也随之没落。在从前,农村的读书人在学习中成为精英,在科考中获得机会外出为官,且在致仕后回归故乡,进入士绅体系当中,成为农村社会的表率与重要决策 者,这也是为何在传统科考制度中乡贤能够成为农村地区治理重要力量的根本因素。在成为精英—外出一归乡进入士绅体系的循环中,科考制度与士绅体系牢牢绑在了一起,成为了共生体。然而在工业革命后,世界进入了商品经济时代,这一发展趋势是世 界性、不可逆的,而科考制度的环境条件——小农经济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崩塌,农村精英在这个时代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城市生活圈,并在此学习、工作、终老。农村精英不回流,已经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阻碍之一。既然从前农村精英的形成、回流循环在今天已经无法实现,那么今天的农村精英——新乡贤必须要通过某种制度来发挥其在农村地区的治理作用。新乡贤应该诞生于重新组织阶段,也应在工作圈、生活圈都属于农村地区的农民中诞生,所以新乡贤要产生及发挥作用,就要充分利用好重新组织制度。事实上,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农村自我治理的核心在于农村本身的重新组织,若是推选出了乡贤,却没有任何的在组织活动, 那么乡村治理同样会陷入停滞。

2.2乡村治理轻实事求是,重主观主义

要始终坚持将事实作为一切行为的依据,坚决反对一切受主观支配的不理智行为。在20年前,华西村与众多村庄一起,成为了改革开放中农村开放 的典型,而在20年后,华西村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 化城镇的雏形,但其他村落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里。华西村之所以能够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先进,就是因为每一代华西村领导人都将实事求是作为一切决策的基础。但所有的华西村领导人都承认,坚持实事求是是一个漫长而艰 难的过程。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许多人都在口头上号召实事求是,但却并未体现在自己的行为当中。这些人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代表着公共利益,遇到其他有异于自己的意见,就会不顾事实地抨击对方的观点,甚至会认为对方的行为是另有目的。所以往往会将其他的人贴上“资本主义走 狗”、“反改革开放”等等政治标签,攻击他们的所有 论调。事实上,尽管对乡贤发展以及其作用的观点并不一致,但基本所有人都是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参与其中。新乡贤应具有开放的思维与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实用主义者的态度来发挥 自己在农村地区治理的过程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2.3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欠缺

如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后的转型阶段,社会各领域都出现了大量矛盾,农村社会自然也不例外,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诉求日渐分化、农村社会中的伦 理关系也日趋复杂,大量从未出现过的矛盾和纠纷 开始涌现,例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 的矛盾、经济建设与生存质量之间的矛盾,落实民主集中制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之间的矛盾等等。上述矛盾的存在,让各类纠纷和矛盾逐渐浮出水面,甚至酿成了群体性事件。在这一类事件发生后,基层党组织以及基层领导干部缺乏紧急事态下的应变措施和能力,往往在事件发生后无从下手解决,甚至还会产生恐慌,影响其他群众的情绪。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缺乏危机意识和观察力、洞察力,对一些显然已经出现的问题并未予以坚决处理,任其发展成为恶性问题;部分领导干部未能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内涵,不但未能纠正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在新问题面前手足无措;部分领导干部未能充分意识到市场经济时代、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新形势、新特点,仍然沿用旧有的工作手段处理问题,反而事倍功半;部分党员虽然市场意识足够敏锐,但却存在拜金主义思想,容 易在物质面前失去理智和判断力。

3.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3.1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偏低

第一,思想理论能力尚浅。部分村两委干部鲜少有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内容的机会和经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了解也较为片面,这也导致他们在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容易出现偏差,从而陷入了当前对村级经济发展重视程度不足、领导能力有限的尴尬境地:第二是缺乏民主意识,少数领导干部对民主集中制存在抵触心 理,刚愎自用。有些领导干部将民主请上“神台”,大肆宣扬民主益处,但却在现实工作中推说本地缺乏民主实践的成熟环境;最后是缺乏法制意识,法律知识之贫瘠,甚至可称之为“法盲”,合乎其利益或意愿的法律法规便三令五申落实到底,而对于不合其意愿的法律法规,则能拖就拖、能扯便扯,甚至试图煽 动普通群众给上级政府施加压力。

3.2村党组织的设置滞后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关键在于增强组织结构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传统的以行政村为 中心建立的党支部管理方式,既使基层党组织的管 理难度加大,还阻碍了现代化农村的建设进程。首 先,农村基层党组织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实行生产联合与经营联合的发展模式之后,基层干部的活动区域已不仅限于本村,大部分基层干 部能够按照自身的岗位、个性、倾向来建立新的人脉 圈,各村之间的干部交往日益趋于同质化。尤其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健全,各村之间的封闭格 局逐渐被消除,建立了村联合机构,从而导致固有的农村基层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党员干部与农村发展的 需求;其次,与民众集中区域规划不相符。根据相关 规定与要求,民众只能在指定区域内建造新房,从而建立统一的民众聚居区,彻底改变传统的农村村落格局。以前的党组织设置方式是根据自然地居住地的特点来决定的,在传统农村村落被打破的今天,基层党组织管理模式已逐渐趋于落后,难以满足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需求;最后,基层党组织管理模式已不 能满足流动党员的发展需要。近年来,外出工作的干 部人数不断增加,分布范围广泛,不便于基层党组织 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加上村外来党员的到来,由于基层党组织缺乏相应完善的管理组织,致使农村基层 党组织陷于混乱、复杂、真空的状态。 

3.3村党支部职责不明确

作为一名村级党组织,其责任究竟为何,并未在党章与其他党规党纪当中作出详细规定。在《中国共 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农村党支部被定义 为其他村级行政单位与社会组织以及一切村内事务的领导核心;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则着重突出了村委会在农村自我治理层面的关 键性。正是在村级两委之间权责分配不明确、范围和边界都较为模糊的情况下,许多村庄如果不是村支 部书记“一手遮天”,村委会失去话语权和决策权,就 是村党支部成为了村委会的附庸,根本无法体现自 身的领导核心地位。所以,如何从现实情况出发,团结一切村级行政单位,使各种社会力量都凝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力,正是当代中国农村党 支部及其领导班子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4.在推进乡村治理中发挥新乡贤作用的对策

4.1发挥优秀干部的引领作用

应该突出普通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要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就要突出普通群众中先进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模范行为的代表下,群众路线活动将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身边熟知的人和事来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推进落实群众路线的决心和力度。在此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身边的优秀榜样,将其树立成为其所在领域的典型。优秀的先

锋模范,不但能够有效改善某些特定人群的行为表 现,甚至还能够让其所在地域、所在领域的群体集体成为先进集体。所以,在树立先锋模范的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普通百姓,并充分照顾到当前群众能 够学习的目标,为群众带来更优秀的、更有现实意义 的榜样,而不是高大全却完全无法做到的“雕像”,这也是从前我国各地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常常犯下的错误。与此同时,领导干部在下基层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和智慧,从广大 人民群众身上吸收优秀的内容,不断充实自己、完善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使社会各界都能够认可当代村干部的优秀之处。基层党组织应该将学习先锋模范代表作为各项学习活动中的关键内容,使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充分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并将其 内化为思想意识,在工作中体现出计划性、科学性、程序性、公正性、法制性,成为党和国家各项方针路线政策的有力执行者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范代表;要培育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 在深入群众的过程中维持慎独的决策态度。

 4.2“五好文明新风”扮靓美丽新农村

注重优秀道德典型精神的弘扬。要通过各类教育教学手段,将好人好事教育深入到村屯,评比出村级好邻居、村级文明家庭、村级和睦邻里等等先进典型,将先进典型作为榜样,周围群众将有效改善自身各项素质。当前,国内各地农村已经出现了大量志愿服务队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农村志愿服务队伍当中,这对当前我国打造志愿性农村公共服

务体系的规划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这也将有助于国内各农村地区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邻 里伦理体系。

要创新活动载体,建设美丽乡村。要有目的性地打造别具乡村风情与魅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做好乡村绿化、保洁、防震、美化等建设工作。要将重点村落作为主要抓手,尽量将所有村庄都纳入特殊财政补助范围当中,要引导组织城市中的企事业单位、出资帮助重点村庄建设好清洁乡村,并在此过程 中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城乡共建。

要充分奉献爱心,为孩子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环境。要建设好面向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设施、场地,如少年宫、青少年文化中心、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农村阅览室等等。当前,我国各地已经成功建设起一大批面向青少年的场地和设施,特别是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老革命基地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对各乡村青少年免收任何门票。同时,还有政府组织了大批拥有独到民族文化技艺的志愿者、表演者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大量志愿者与先进典型通过实践与报告,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思 想政治教育。

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来落实农村精 神文明建设。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力求让每一个村庄都能够拥有阅读室、文化娱乐队伍,要将农村文化精英作为带头人,大力打造农村家庭文化、农户文化,将农村文化打造成为雅俗共赏、能够登台表演节目并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欢乐的优秀文化;同时,还 要在文化娱乐活动中实现数字电影下乡、科技下乡、先进文化下乡、计生下乡、普法下乡等等活动。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建立起文化荣誉感,组织农村歌唱、舞蹈、宣传板报比赛、农村文化风貌展览等等活动。 要开展文化送温暖活动,针对村中留守青少年、老年人给予更多关怀。要通过文化送温暖活动,在农村地

区形成守望相助、共奔小康的良好格局。要鼓励乡镇企业龙头、党政机关主动与农村文明村建立起文化共建伙伴关系,形成热火朝天的文化建设气氛。

要将创新作为主要方式,将城市道德伦理与农 村道德伦理整合。一方面,对城市而言,应该引入传统农村地区的一些家庭伦理观念,通过商场活动、互联网宣传等等方式,帮助城市空间中的群众找回逐渐淡薄的亲情;另一方面,要让更先进、更科学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入住农村,譬如如何成为一个优秀 的儿媳妇、妯娌之间和谐相处应注意什么等等,破除从前婆媳对立、妯娌之间勾心斗角的恶俗风气。要通过评比文明农户活动,树立起农村道德文明典型,让 广大农民群众懂得何为荣、何为耻。 

4.3加强农民培训

要加快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进程、提高综合国力,首要工作就是要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而要保增长,农业是关键,农村成为了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关键地区,对此,中央中共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目的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拉动农村需求,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是扩内需措施全面施行的集中体现。要真正推动农村整体的发展,关键就是要解决农民问题,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水平。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素质、能力的培训力度,通过实施有效措施,来实现增强农民素质、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的目的。

首先,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力度,通过各种方式、路径,来提升民众综合文化水平、鼓励乡贤回乡创业发展,构建一套健全、有序的市场机制体系。对农民培训制度、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增强农民对新型科技技术、生产技术的了解,大力引进与 培养一批各方面素质水平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促 进农业朝着科学化、先进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提供充足、可靠的人力资源。建立健全联动、系统的劳动力与企业市场机制,加强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与优化,吸引外来企业注资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的生 产效率与效益。

其次,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农民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必须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民企业家加入到建设队伍中来,共同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化的生产链条,关键就是要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充分、合理配置,鼓励乡贤回乡、留住在村人才。同时,还要处理好农业外部就业与内部就业的问题,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为农民创造更多学习与就业的平台,不断探索新的就业 路径,大力鼓励乡贤回乡扎根农村、发展农村。

最后,农民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仅有充足的资源、设备、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培养一批知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农民人才来加以运用,才能将各方面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党和政府在实施一系列扶持农村发展政策的同时,还应对加强农民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全面增强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强化农民对创新、技术的认识,提升农村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与战斗力,进而提高农业的生产效 率,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4.4加强新乡贤引导

首先,要注重正能量的引导。要宣扬“干一行爱 一行”的爱岗敬业观念,在创业过程中为农村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园区场地与基础设施,建立起新乡贤论坛、新企业家论坛,为新乡贤们树立起诚实守信、爱岗包容的创业观念。而针对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外来人口逐渐增多的现实情况,为外来人口提供与 本地人口平等的创业、上学、医疗、居住政策,将这些 外来人口——尤其是外来人才留在本地。

其次,要整合乡贤力量,共同促进农村地区发 展。要充分利用好新乡贤与农村家乡的情感关系,以重大节庆拜访慰问、平日事事关心等方式,获得已成功新乡贤人士对家乡发展的帮助,将新乡贤在外创造的财富以及企业实体、吸纳的人才团队统统接纳 回流。同时,要鼓励新乡贤参与到家乡事务中来,让新乡贤在与家乡发展息息相关的事务、决策中发表个人观点,并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力。要建立由乡贤组 成的社会矛盾调解机构,努力打造和谐乡村。要让道德乡贤开办全民讲坛,为他人讲述自己以及其他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与心路历程,为农村地区提供正 能量。

最后,在工作中要身先士卒。要划分好各个岗位 的工作权责范围、工作任务、工作方法与工作流程,并认真将其执行到工作实践过程当中,同时按照自身工作的方式方法来调整工作方式,力求以最高效的方式来实现工作目标。要身体力行地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尽力做到最好。就岗位工作来做,作为 先进代表的党员干部,就应该比别人多做一些、比别人多牺牲一些,要有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多奉献的觉悟。

4.5改变基层干部理念,敢做事,敢担当

农村地区不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及人民政府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一线阵地。将农村地区各项事业建设与党员领导干部培育工作充分融合在一起,按照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基层党员领导成长的客观规律,在发展各项事业的过程中为党员领导干部提供锻炼机会,让广大农村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在实践工作当中不断累积经验、提高实战能力,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与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找到共同途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党员领导干部队 伍的重要方式。

首先,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使得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一线阵地作为培养党员领导的最前沿。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就必须要啃下农村各项事业发展这一块“硬骨头”。在农村一线的工作,不但工作量较大,且工作内容较为繁杂,但这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不啻于是一种深入了解我国农村当前现实情况、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秀服务、提高个人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要将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要始终坚持“德行并重、以德为先”的选材培育机制,将党员干部在一线的工作情况、工作成绩作为提拔升迁的主要判断指标,要让一线党员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但同时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励广大基层党 员领导干部不断奋发向上、不懈努力。

其次,要按照一线领导干部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进入党政机关的第八年开始,有意识地将刚过而立之年、未入不惑之年、表现较为突出的党政机关干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培养对象,为青年党员领导干部提供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制度保障。要在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制度的过程中,着力为那些知识储备好、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领导能力与气质、欲为有为、勇于任事的党员领导干部提供一个表现空间,使得那些已经得到充分锻炼、工作能力得到证明、仍拥有无限可能性的青年干部能够在这一制度下得到政治进步的空间,使得党员领导干部的成长成才能够与农村 各项事业发展相契合。

再次,在建立健全一线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过程中凸显这一活动的公正性、科学性,让真正的高素质人才能够站在他们应站的岗位上。在选拔一线党员领导干部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让各个类型的优秀人才都能够得到组织的帮助;要健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以公选投票、公开招考等途径来收集优秀人才;要以换岗为途 径,让大量技术型、管理型人才能够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成为党政机关干部,使得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的科学研究、科学分析水平走上一个台阶,优化党员队 伍结构。

5.结语

如果说作为农业文明的中华文明能够实现数千年传承不断代的奇迹,那么默默维护农村地区稳定的乡贤们,无疑与广大劳动人民一般,也是奇迹的缔 造者之一。诚然,在市场经济已然成为人类生产要素生产主要分配途径的今天,新乡贤在我国农村地区的作用必然不可能如从前般举足轻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乡贤需要退出中华文明的历史舞台。相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各领域转型阶段,新乡贤更肩负着维护农村社会繁荣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重大历史使命。各级党政机关应做好引导乡贤回 流、利用乡贤力量等工作,主动培育乡贤文化,为乡 村治理提供一条新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