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一生至少要去看一次的传世国宝。

 兰州家长 2023-06-11 发布于甘肃

#走进博物馆#

青铜器之最--四羊方尊和商后母戊鼎

在上古商周时期,古人多用青铜祭祀,而青铜铸造技术最高水平的体现,应该就是这个四羊方尊了。

文章图片1

1938年4月的一个上午,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的转耳仑山上(后来属炭河里遗址公园)。姜景舒、姜景桥、姜喜桥兄弟三人正在半山腰琴荒栽种红薯。忽然锄下'当'的一声金属碰撞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一件硕大的金属器物出现在姜景舒兄弟眼前。

然而在当时,他们并不知道,一件历经了三千多年时光洗礼的绝世珍宝就此出世。

文章图片2

四羊方尊是我国国家一级宝物,同时也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的铸造技术很特别,他的羊头和上面的浮雕是分两次塑造上去的,但拼接的却天衣无缝,这显示了古人巧夺天工的高超技术。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现收藏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器之最-大禹治水大玉山。

清大禹治水图玉山,是清乾隆时期的宫廷玉器,该玉器为当时两淮盐政所辖的扬州工匠雕凿制成。

文章图片3

它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吨。所用的材料也是异常珍贵,产自中国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致密坚硬的青玉。

玉上雕成峻岭叠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此景即为'夏禹治水'故事。

文章图片4

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有乾隆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十字方玺。背面则上部印刻乾隆皇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下部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六字方玺。玉山底座则为嵌金丝的山形褐色铜铸座。

文章图片5

整体构建大气磅礴,令人叹为观止,是我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现收藏单位: 北京故宫博物院宁寿宫的乐寿堂中。

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是神州大地上约2500年前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越王勾践的配剑。

为青铜器,是国家一级文物,与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

文章图片6

公元前494年,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的军队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杀,越军大败。在献上了绝世美女西施后,越国的国王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马夫。就此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了二十年后,勾践得到机会终于回到了越国。

回到自己的国家后,他励精图治,终于东山再起。用了9年时间灭掉了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主。

越王勾践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而这把剑就是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剑。

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据在场考古的工作者回忆,出土时仍然纹饰清晰精美,一名开采队员拿剑时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

有人再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

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文章图片7

在历经两千五百余年的时光流转,仍寒光依旧,锐不可当。除了具备极高的研究价值,加之'物以人名',其历史文化价值更高。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

现收藏单位: 武汉湖北省博物馆。

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金缕玉衣

幻灭不朽,金玉无穷

金缕玉衣,其实就是我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按照死者生前的地位等级,可以分为金缕,银缕、铜缕。当时的贵族认为金玉在九窍,则人死为之不朽,他们认为人死后在身体上或者九窍上覆盖一层玉衣,会让他们的尸骨不腐,同时这也是一个高贵的礼节用来象征身份,因此叫做金缕玉衣。

文章图片8

在汉代葬玉的风俗最为兴盛和完善,所以这样的金缕玉衣有很多,最早的金缕玉衣出土于中山靖刘胜的陵墓中。

其中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是目前国内出土的金缕玉衣中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一件。

文章图片9

其整体由1500克金丝连缀起约4300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玉衣则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组成。整件玉衣设计精巧,做工细致,拼合得天衣无缝。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国宝之一。

现收藏单位: 河南博物院、河北省博物馆、商丘博物馆、徐州博物馆与临沂市博物馆皆有收藏。

一锦千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蜀地织锦护臂,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于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

文章图片10

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边上用白绢镇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

锦面上用鲜艳的白、赤、黄、绿四色在青地上织出的汉式典型的图案: 云气纹、鸟兽、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红白圆形纹,方寸不大内涵丰富。

文章图片11

而最让人激动的是,织锦不仅色彩绚烂,纹样诡秘,更是织有八个意蕴神奇的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文章图片12

现收藏单位: 新疆博物馆。

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

文章图片13

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其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文章图片14

但令人无比惋惜的是《永乐大典》的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已经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目前主要收藏单位: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有222册。日本东洋文库(34册)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12册)。美国国会图书馆(40册)等。

武王伐纣—西周利簋

西周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

于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其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方座饰饕餮纹,且在平面四角饰有蝉纹。

文章图片15

整体为圆形两耳方座器,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

最重要都是,考古学者们无比惊喜的在利篇内底发现铭文4行33字。

且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其文为:“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右)事(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弈 。”

文章图片16

这一事件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记载的某些具体史实

其史料价值不可估量。

于2002年1月18日, 利簋被确定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是我国文物中的“镇国之宝。”

收藏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至今,稀世瑰宝不计其数,还有更多的埋藏在时光中的宝贝等着我们去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