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评述: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并列历史上诛杀功臣最厉害的皇帝榜首,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3-06-11 发布于湖北

纵观中国历史,所有的大一统王朝中,出身最低的皇帝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刘邦是不入流的小吏,早年更是个游手好闲的街头混混,朱元璋家里是数代贫农,本人还因为生计做过和尚和叫花子。

除了出身最低,这两位皇帝还有另一个共同点,就是杀功臣杀的比较厉害,很多人将汉高祖和明太祖大杀功臣归咎于出身低,不如秦始皇、唐太宗等贵族出身的皇帝气量大。

可刘邦和朱元璋真的是因为出身低而大杀功臣吗?

能混到皇帝这个社会金字塔最高层职业的地步,刘邦和朱元璋都是高智商人士,绝对不会无故就去背着在史书上留下不好的名声而去干掉创业伙伴们。

本文就简单剖析一下这两位皇帝为什么要去干掉那么多开国功臣。

一:汉高祖刘邦清剿异姓王们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

刘邦是借着陈胜吴广的起义崛起的,并且率部首先进入到秦朝的首都咸阳,功勋和社会地位一下子就成了顶尖,只不过在他上面还有个项羽压着。

本来刘邦是毫无机会登顶的,可项羽在制度上走了回头路,不但废除掉秦朝所有的统一制度,还大封诸侯,从形式上又搞起了分裂。

并且,项羽将所有诸侯名义上共同的老大楚义帝熊心给干掉,熊心一死,大家伙又都是同等级的王,即使项羽实力最强,也无法号令一致。

楚汉战争中项羽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诸侯王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对项羽阳奉阴违。

因此刘邦在建立了西汉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西汉的长治久安,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完整的恢复秦朝的制度。

在楚汉战争中因形势所迫分封的异姓王们就成了要清除的主要目标,刘邦要清除异姓王不一定需要肉体毁灭,因为目的不在于杀人,而在于是否能顺利的完成国家制度上的统一。

但异姓王们当然不愿意放弃割据的权力而到首都去做普通的富家翁,连刘邦的铁杆发小燕王卢绾都不愿意,所以才有了一场场平叛的战争。

其实刘邦对待功臣们还是不错的,跟着他起家的沛县嫡系们都过得相当不错,除了二把手萧何被短暂警告过外,其余的嫡系都大官得做、有福同享,很多家族从西汉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都还是贵族。

由此可见,刘邦没有杀功臣的主观性,唯一清除掉的就是在国家制度上有对抗性的异姓王们。

韩信临死前说“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话对也不对,刘邦未必是真的忌惮韩信的用兵能力,而是刘邦努力想要达成的社会形态和韩信所期望的社会形态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一个要绝对的统一,一个倾向于半分裂,根本无法共存。

所以韩信必须死。

在当时以韩信为代表的异姓王们要想生存下去,除了造反成功,也只能是主动的赞同制度统一,自降爵位去做万户侯,估计至少能保住家族延续吧。

二:明太祖朱元璋屡此掀起大案的主要目的是集权、肃贪、保江山

史书记载上对开国功臣们最冷酷的帝王毫无疑问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登上帝位后干掉了大部分开国功臣,所牵连的人数达到数十万。

朱元璋不计后果的大杀特杀开国功臣也让这位历史上得位最正的开国皇帝在后世的名声很不好,但朱元璋这么干并非是毫无原因,其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朱家大明王朝的延续。

但那些被干掉的开国功臣们也未必都是含冤而亡。

明初洪武年间最有名的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和蓝玉案都是牵连甚广的特大案件,其中的空印案、郭桓案是为了肃贪,这两大案件都是官员们利用制度漏洞搞贪污,侵占国家财产。

朱元璋是穷苦人出身,最看不惯的就是官员贪污并压迫老百姓,他搞出的低薪水制度,贪污60两白银即诛杀的制度,包括老百姓可以将贪官直接抓起来解押到京城受审的信访制度等等都是为了遏制贪污腐败的发生。

虽然部分制度有些矫枉过正,但初衷是为了老百姓能生活的更好,所以因空印案、郭桓案倒下的官员们是咎由自取。

胡惟庸案是为了集权,朱元璋本人工作能力和工作精力超级强,真正的是事必躬亲,对千年以来的宰相制度分掉皇权相当不能容忍。

虽然利用胡惟庸案杀的人过多,但随后生成的内阁制度也算是一种制度上的进步,朱元璋和朱棣之后的明朝内阁基本上都达到了有限的民主集中制。

胡惟庸案中大概只有已经退休的李善长被牵连进来算是比较大的冤案。

四大案中的蓝玉案是真正的清除功臣,但也有相应的历史背景,蓝玉的嚣张跋扈并非是一时,但朱元璋一直并没有动蓝玉的心思。

因为蓝玉是留给太子朱标的刀,朱元璋分封了一堆儿子出去,其中在西北和北方边疆的几个儿子都是兵权在手,朱元璋是马上皇帝,绝对知道兵权的重要性,怎么可能不防止身后的萧墙之祸?

太子朱标有大义名分,生性仁厚,有满朝的文官支持,而武官集团中的主要支持者就是中生代的蓝玉,蓝玉是铁杆的朱标派,有蓝玉在,朱标登基后就不用担心几个有兵权的兄弟造反,一个蓝玉足够压制以燕王朱棣为代表的亲王们。

即使要杀蓝玉,也是留给朱标上位并稳定政局后去杀的,而朱标也有足够的名分和手段去驾驭蓝玉。

但蓝玉的运气很不好,朱标突然病死了。

并且朱标病死后朱元璋为维护嫡长子继承制选择了孙子朱允炆做为新的继承人,朱元璋当时也六十多岁了,他无法保证孙子成长起来之前自己还在世。

在基本肯定蓝玉无法像效忠朱标那样效忠小字辈朱允炆后,朱元璋只能是提前动手清除掉这个不稳定因素。

所以蓝玉案纯属是意外案件,因朱标突然病死出现的意外。

只不过蓝玉案牵连进去了太多的中生代武将,也直接导致了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朝中无将可用。

朱元璋的治国政策在保障皇权的基础上更倾向于民而不利于官,其本人也因为历经乱世而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因此下手最重。

洪武时期的功臣们大多横行不法,比如被朱元璋活活鞭死的永嘉侯朱亮祖就是因为在地方上勾结豪强欺压百姓被清除掉。

所以朱元璋虽然对待功臣们很残酷,但未必是无罪而诛。

开国六公爵也只有两个在朱元璋时期被杀,武将中功劳最大的徐达在朱元璋手里都能善终,就足以证明朱元璋并非真的容忍不了功臣们。

洪武功臣们在打下江山后开始享受到财富和权力带来的好处,开始逐步腐化,一步步的触碰到朱元璋这位平民皇帝的底线。

元末的乱世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元朝官员的贪污腐败和不作为,为了明朝不至于在自己死后就落到那个地步,于是朱元璋借着四大案件开始有序的清除掉这些功臣们。

所以朱元璋大肆清理开国功臣们并非是单纯的担心他们造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