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很美的一首夏词,全词清新自然,如同词中的少女一般美得醉人

 云端书馆 2023-06-11 发布于河北

宋神宗元丰七年,47岁的苏轼,在黄州已经住了4年。4年前的乌台诗案,由于苏轼与变法派的政见不合,遭受排挤。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苏轼经历了103天的牢狱之灾,险些性命不保。出狱后苏轼被贬放到黄州做了一个团练副使。

苏轼在经历这次劫难之后,让他在政治上消沉,却诞生了另一种接地气的明快的文风。此后,苏轼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享受四季的变化,并从中间寻找生命的欢喜和动力。

宋神宗元丰七年四月,苏轼此时正好收到朝廷恩准离开黄州,移知汝州,于是心情大悦,时值初夏,写下了这首清新夏词。

《阮郎归·初夏》

苏轼〔宋代〕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这首词的大意是:

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着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纤手拨动清池泉水,溅起的水滴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苏轼有不少描写淡雅清新之景的词和表现日常生活情趣的词作,本词即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闲雅而有生气。

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熏熏怡人的暖风,视觉、听觉、触觉处处让人感受到一派庭院幽深寂静的初夏之景,寥寥数笔间勾勒得极为立体鲜明。

词中抓住蝉声乍歇、“薰风”初起这一刹那的感觉,写环境之静。薰风,即暖和的南风。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着沉香的袅袅轻烟。碧纱白烟相衬,不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异香可闻,显得幽静闲雅。这时传来棋子着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

这两句写昼眠人初醒时所见,“棋声惊昼眠”反衬出四周的无声无息,是顷刻之间的感觉。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

下片写这个少女午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在细雨过后随风摇曳;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

“微雨”、“小荷”,或轻柔,或小巧,给人以清新、惬意之美。榴花本是静物,词人也用动态来写,用一个“燃”字,将榴花经雨洗之后更加鲜艳夺目的光彩形象刻画出来。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端着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一个是“弄”,“弄清泉”表现出佳人天真的憨态;一个是“碎”,把水珠四射、分离、变圆落地细节写得十分生动。

此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词人从初夏的风光入手,一改诗词中闺情的幽怨相思,反而着重点染出闺中女子无忧无虑,与初夏的勃勃生机融为一体,描摹风景则清丽自然,表达情感则蕴藉灵动,极富情趣,令人耳目一新。

词中活那个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