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 | 在太原电池厂“大干30天,生产100万”

 太原老街图书馆 2023-06-12 发布于山西

讲述 /吴保元

图片/吴保元

1970年5月,也就是20岁生日刚过两个月,我到位于许坦东街的太原电池厂(现为中美合资山西通用电池工业有限公司)当了一名学徒工,开始了在工业战线上的奋斗人生。

文章图片1

太原电池厂现在的厂门

文章图片2

留存至今的太原电池厂职工宿舍

上世纪70年代太原电池厂生产的“解放牌”一号和二号电池,是我们厂的主打产品,行销全省乃至全国。由于质量上乘,供不应求,基本上是生产多少就销售多少。

文章图片3

“解放”牌一号电池 1970年代 赵潜柯、吴保元 捐赠

刚开始电池厂只生产一号电池,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半导体收音机、小型收录机等新型电子产品进入普通人家,四号、五号、七号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电池厂决定研制生产四、五、七号等小型电池,在加快研制小号电池的同时,不但开辟了二号电池生产线,还专门组建了一个生产小号(因为4、5、7号电池体积小)电池的小组,大家称之为小号组。

我们这批十多人的学徒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了电池厂,而且全部分配到了小号电池生产流水线上,我就是在此时开始见证太原电池厂的辉煌时刻,在小号电池生产流水线上整整干了8年。

1974年8月下旬的一天,为了向国庆25周年献礼,我们厂提出了一个口号——大干30天,生产100万,用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25周年。口号中的100万,不是指产值,而是说要在9月份一个月生产出100万支电池。要知道,当时我们厂的电池月产量只有80万只左右,如果一个月能生产出100万支电池,那将创造出一个奇迹,那也就意味着我们厂的生产能力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为了实现“大干30天,生产100万”的目标,厂里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一个措施就是成立了一支由30多名青年工人组成的“青年突击队”,我时年24岁,当仁不让,报名成了一名青年突击队员。

从9月1日开始,首先是厂容厂貌有了一个新的变化,大干献礼的口号随处可见,各车间的板报上也都写满了励志的标语,工人师傅们,尤其是青年突击队队员们的决心书,各车间、班组间的挑战书、应战书贴满了墙壁。青年突击队队员们更是铆足了干劲,就连走路都比平时快了许多。我们每天都是先干完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再去帮助其他工序的同志干活。三车间小号电池小组是生产四号、五号电池的,相对来说,劳动强度比较小,于是支援别的车间成为常事,特别是生产一号电池的二车间成了我们支援的重点。每天从一车间干完活出来,往往都已到了晚上8点以后。

就这样全厂上下,齐心协力,为了一个共同的100万目标而奋斗。到了9月20日,全厂生产进入冲刺阶段,我们青年突击队更是创下了三天三夜不下流水线的战绩,有几个小青年三天三夜一共才睡了四五个小时。

就这样,在全厂同志的共同努力下,9月30日下午5时左右,第100万支电池终于走下了流水线,全厂顿时锣鼓喧天,工人师傅们拿着喜报涌向了厂部,向厂部报喜!向轻工局报喜!向市委、市政府报喜!向伟大的祖国报喜!

文章图片4

吴保元(后排左三)与太原电池厂工友合影 1973年

文章图片5

太原电池厂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50周年”纪念拍照1971年

我在电池生产的流水线上工作了整整8年,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我省的电池工业。仿佛一瞬间,50年即将过去,想起当时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仍然激情澎湃。

【照片及文章版权归时尚回响工作室及其提供人所有,经授权方可使用】

编辑 | 雷永莉

校对 | 胡晓燕

审核 | 黄海波
制作 | 黄 珊 唐 逸
出品 | 时尚回响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