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法战役:希特勒的命令让英军从容撤退,敦刻尔克奇迹之谜(3)

 静逸阅读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1940年5月20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到达英吉利海峡东侧的阿布维尔,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已经被切断了退路。

5月26日,英国远征军开始从敦刻尔克大规模撤退,之前一直保持快速推进的德军装甲部队在离敦刻尔克只有10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眼睁睁地看着32.4万人登船离开。

【希特勒的命令使英国人从容逃走】

英国人眼中的这场“敦刻尔克奇迹”,英法盟军称之为“发电机计划”,从1940年5月26日到1940年6月4日,英国远征军24万人全部成功撤出,还带走了8.5万法军,这些人成了日后反攻德国的主力。

这些人之所以能够逃脱,最大的原因是希特勒个人对德军行动的干涉,在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挽救英法联军的时候,希特勒的命令却保住了他们的生命。

当时德军装甲部队已经从东到西穿越了整个法国北部,并且切断了英军与其基地的联系,而希特勒刚好在他们马上就要冲入敦刻尔克的时候,命令德军暂停,而敦刻尔克恰好也是英军的唯一退路。

敦刻尔克位置示意图

当德军的坦克部队离敦刻尔克港口只有10公里的时候,英军还远在这个港口的几十甚至几百英里之外,希特勒让他的部队在原地等待了3天之久。

敦刻尔克大撤退使英国保留了能够继续作战的兵力,这些士兵将来会防守海岸,抵御德军侵入,并且在5年之后给德军致命的反击。

【是什么使希特勒想要放英国人一马】

希特勒这一令人费解的命令,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他做出这一命令的思路历程是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

即使希特勒本人现在活过来,亲自做一个解释,那也不一定是可靠的,因为他必定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一种辩解。

敦刻尔克撤退时的混乱景象

也许他的动机非常复杂,也许是因为他一贯行动多变,总之,我们只能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中,去推断他做出这一命令的原因。

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对英国人深有好感,他希望这次给英国人一个大大的人情,以便于将来做和谈;

另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害怕自己的装甲部队受到损失,他担心敦刻尔克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我们还是重新回顾一下整件事情的过程,从中找出足够说服人的证据。

【突如其来的元首手令】

1940年5月20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到达阿布维尔附近的海岸线,比利时境内英法联军的补给线被切断,败退成了必然。

之后,古德里安就地向北推进,沿着英吉利海峡的海岸,逐个占领法国的港口。

此时,英法联军正在比利时境内与德国B集团军群对峙,德军的正面压力使他们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

在古德里安的右侧,是同属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的莱因哈特第41装甲军,他与古德里安平行向北推进。

5月22日,德军占领布伦;23日,占领加来。

5月24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到达距离敦刻尔克只有10英里的格拉夫林,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抵达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之间的运河线。

德军推进示意图

此刻,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都只差一步,就可以封锁剩下的唯一一个港口敦刻尔克,从比利时境内撤回的所有英国远征军和法国第一集团军都将成为德军的囊中之物。

也就是在这时,他们接到了立刻停止前进的命令,要他们把装甲部队全部撤退到运河一线的后边。

古德里安立即向装甲集群司令部的克莱斯特发出紧急询问,结果他得到的答复是,这是“元首的手令”。

【走投无路的英国远征军】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英国人都在做些什么,以便于对这样一次大规模逃脱行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1940年5月16日,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戈特勋爵命令英军从布鲁塞尔前方的防线上后撤,在斯凯尔特河建立新的阵地。

英国远征军撤退线路示意图

当天夜间,他们得到消息,古德里安的德国第19装甲军已经到达瓦兹河一线,英军在南面的交通线被切断了,因此他们已经无法在比利时坚持防守,必须考虑全面撤退的问题。

5月19日,戈特向英国内阁报告,他们只剩下4天的补给,所剩的弹药也只够再打一仗,因此他请求开始准备在敦刻尔克撤回英国。

【失败的反攻】

但是这时英国内阁却与法军总司令甘末林达成一致,决定对德军发起一次大反攻,因此他们命令戈特向南退入法国,并设法突破德军的封锁。

莫里斯·居斯塔夫·甘末林

出人意料的是,甘末林当天晚上就被法国总理保罗·雷诺撤职了,接替他的魏刚一上台,就撤销了甘末林的全部命令,于是英法联军只好等待。

5月21日,魏刚做出了新的计划,与甘末林的计划颇为相似,仍是一个企图突破德军封锁的战斗。

尽管戈特一再抗争这个命令是行不通的,最终他还是派出了2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旅,从阿腊斯对德军发动了一次反击。

英军反击位置示意图

5月21日,英军的先头部队2个坦克营和2个步兵营对德军的阵线发起进攻。

一开始,英军的坦克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2个步兵营在德军迅速调来的空军的轰炸下损失惨重,很快就溃退了。

坦克营失去了步兵的后援,也只好撤退。

这次短暂的反击失败了,此后,由于德军的空军和高度机动的坦克严重打击了英军的信心,德军阵线以北的英法联军也不再做任何突围的努力;同时,德国在比利时境内的B集团军群不断对英法联军的正面施加压力,他们被迫向海岸方向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

5月25日,戈特再一次和英国内阁通话,请求向敦刻尔克方向撤退。

26日,英国内阁批准了戈特的决定,并告诉他应该从海上把部队撤出。

就在同一天,比利时的陆军防线被德军突破,当天黄昏,比利时国王向德军提出休战请求,比利时投降了。

这使英国人失去了在比利时境内的屏障,他们正在陷入德军的合围之中,他们必须加速奔跑,赶在被德军包围之前登上敦刻尔克的船只。

很侥幸的是,5月19日,英国的拉姆齐海军上将在多佛港设立了一个指挥所,集结了大批船只,他们将哈里季和韦默斯一带所有的船只都征用了。

英军渡海示意图

当时这些船只的准备并不是为了大逃亡,只是为了将英国远征军向南突破德军防线后留下的伤员带回国内。

而在之后的几天里,情况迅速恶化,敦刻尔克成了所有远征军唯一的退路。

大量英军拥堵在敦刻尔克的港口,最初计划2天之内救出45000人,但是直到28日夜间,也只有25000人在英国上岸。

由于缺乏把部队从滩头运送到大船上的小船,最初的撤退速度非常缓慢,一大批自告奋勇的平民,驾驶着各种渔船、快艇前来帮忙,伦敦救火队的船员们在其中表现尤为突出。

到5月30日,英军已经冒着德军空军的轰炸撤出了126000人,其余尚未来得及撤退的英国远征军人员也都到达敦刻尔克。

6月2日午夜,最后一批英军上船,英国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整个过程中,240000人安全撤出,只有2000人左右因为船只在途中沉没而丧生,同时还撤出了85000人法国部队,这是英国海军的一次伟大成就。

【德军装甲部队的遗憾】

如果德军装甲兵不曾在5月24日停止,英国人的大撤退根本不可能实现。

当时只有一个营的英军据守在格拉夫林到圣奥梅尔之间,全长约为20英里,德军可以轻易从这里突破;向内陆延伸的运河防线其余部分约长60英里,这部分的防御实力要强一些,但也绝非德军的对手。

在运河上的许多桥梁都还没有被破坏,英军甚至没有在桥上预设炸药,德军一旦击退英军,就可以从容从桥上通过。

薄弱的英军防线

正如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本人所说,“在这个侧面上,这条运河水道就是唯一的反坦克障碍物”。

德军装甲部队如果不被希特勒阻拦,在运河沿岸获得几个桥头阵地应该是毫无难度的,一旦德军渡过了运河,就再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他们封锁敦刻尔克了。

【希特勒的焦虑】

自从德军装甲集群突破法国防线之后,希特勒就一直患得患失,非常紧张。敌人的抗拒越少,他就越不安,他总觉着有一个巨大的灾难埋伏在装甲部队的前方,他非常害怕德国会在一场伏击战中失去全部装甲部队。

5月16日,德军渡过马斯河后的第二天,德国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在日记中记录:“相当不愉快的一天。元首神经紧张到了可怕的程度。他被自己的成功吓坏了,他害怕接受任何的机会,并尽量控制我们。”

弗朗茨·哈尔德

5月17日,希特勒制止了古德里安的推进,坚持要等到步兵到来。哈尔德在日记中记录:“元首与统帅部的看法完全不一样……他大声怪叫着说我们会把整个战役都搞垮。”

5月18日深夜,哈尔德向希特勒保证,步兵军团已经沿着埃纳河布下坚固的屏障,希特勒才同意让装甲部队继续前进。

5月21日,英国坦克营从阿腊斯发动了一次小型反击,希特勒又大为惊慌,他认为英国人要消灭他珍视的装甲部队。

伦德施泰特的影响:

5月24日,希特勒去视察A集团军群总司令伦德施泰特的总部,伦德施泰特是一位谨慎的战略家,他向希特勒提出,由于长时间和迅速的行动,坦克的实力已经减弱,并且从南北两面都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

希特勒回到统帅部后,立刻命令德军装甲部队停止前进。哈尔德在当天的日记中记录:“由装甲和摩托化部队所组成的右翼,在其前面已无敌人,现在已在元首直接命令之下停止不进。至于解决被围敌军的任务则准备留交给空军去完成!”

希特勒的暂停命令是否是因为伦德施泰特的影响?只能说有可能,也许他在前往伦德施泰特的总部之前,内心早有打算,只是想要为自己的想法寻找合理的理由。

戈林的保证:

德国最高统帅部指挥参谋部国防处处长瓦利蒙特做过这样的记录:“我发现另外一个有关暂停命令的原因——戈林此时出现了,并向元首保证他的空军可以从天空封锁海边的退路,以完成合围的任务。他毫无疑问地是把其自己军种的威力估计得过高了。"

赫尔曼·威廉·戈林

古德里安的回忆录中也说,从克莱斯特传来的命令中有这样一句话:“敦刻尔克应交给空军去解决。假使对加来的克服有困难,则该要塞也可一并移交空军处理。”

古德里安觉得,促使希特勒决定让装甲部队暂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戈林的虚荣心。

与英国和解的愿望:

同时又有证据表明,空军的行动也同样遭到希特勒的制止,很多空军将领都说他们的任务执行得并不顺利。

所以希特勒的做法很可能有他自己在政治上的考虑。A集团军群总部作战处长布鲁门特里曾对希特勒视察集团军总部时的谈话做了这样的记录:“这次战役的确是一个奇迹……战争在6个星期内就可以结束。此后和法国签订一项合理的和约,和英国达成协议的途径也畅通无阻了。”

希特勒还对英国大加赞赏,称赞英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他说英国和天主教会一样,对于世界的安定都是必要的因素。

布鲁门特里

布鲁门特里认为,希特勒的目的是想站在英国认为可接受的基础上,来和英国谋求和平。因此,在敦刻尔克让英国人逃走是希特勒想要安抚他们的一种手段。

对于希特勒为什么做出这样一个足以在日后令他毁灭的决定,没有一个解释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只能找到这几条线索他想保全坦克的实力;他对于法兰德斯平原的畏惧心理;戈林对于空军威力所作的夸大保证。

另外,很可能在希特勒内心还有政治方面的理由,这就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