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加胜:如何用中国心理学解决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高行之 2023-06-12 发布于山东
         龙心理
  真正的中国心理学
中国心理服务引领者

龙心理

传普通人听得懂的理论

教人人都学得会的技能

选素质高专业强的执业

做老百姓买得起的服务

助人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龙心理研究推送的171原创文章

============================

编者按】6月7日的“中国心理学论坛”上,生活工作在辽宁的淄博人苏加胜老师以“如何用中国心理学解决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主题作了精彩分享,其中三五家教法、幸福共成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构建中国心理学带来了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我们对苏老师分享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并经苏老师审核,现分享给大家。

非常感谢苏加胜老师对中国心理学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分享!

主讲人简介

苏加胜

“幸福学习法”“幸福家教法”“幸福教学法”创始人
“幸福力学(互动心理学)”创建人
中国报业幸福教育讲师团发起人
中国报业协会教育发展联盟家庭教育委员会主任
辽宁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幸福学习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学院研究员
2012首届“中国家庭教育百名公益人物”(全国妇联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命名)

下面是苏加胜老师分享的正文。

我理解的中国心理学,应该从这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人原创的心理学。强调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两个结合”,怎么原创也少不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有西方文化,就是我说的世界先进文化。所以中国人原创,也是在世界先进文化之上的原创。

二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心理学。因为心理学实际上是用不同的文化,或者说不同的语境来表达的,理可以是一个理,但可以用不同的语境的文字来说明。

三是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心理学。现在我国盛行的心理学,从弗洛伊德,到马斯洛,再到现在比较流行的积极心理学,都是从西方进来的。那么我们的心理学能不能走出去?要发展中国心理学,应该是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心理学。中国心理学也就是世界心理学。

我是05年开始研究家庭教育的。工科男出身,然后到企业搞技术搞了五年,然后到市工会干了五年,又到市委干了五年,然后到沈阳日报社,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又干了五年,做集团办公室主任、发行公司总经理。

2005年,家庭教育和工作事业两个问题碰到了一起,让自己抑郁了半年。那时候不知道抑郁这词是什么概念,完全是自己走出来的,所以对抑郁,我有我自己的理解。

走出来以后,就走进了家庭教育。从05年开始思考家庭教育,从07年开始专注家庭教育,2009年开始在美国的一套理论技术体系父母效能训练上本土化改造,创建形成“三五家教法”,大家可以在网上搜到。2013年形成了主体理论“成长主导论”。

人如果在一个方向深耕的时候,就会越来越深。越来越深,自然从方法到了理论,就开始产生理论的思考。理论出来了,然后把这个方法反向推导出来,这就是它的逻辑,它是有严格的逻辑关系的。

2015年,“成长主导论”这篇文章获得了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论文奖。大家知道,中国教育学会,应该是我们国家教育行业最权威的学术机构(编者注:学会不是学术机构,而是社会组织;其职能也不是学术研究,名义上是规范,本质上垄断,是经济垄断的工具,也是经济垄断的产物)。

成长主导论讲的主要是亲子互动,但也适合师生互动,2015年开始逐渐形成了互动心理学。

2017年,正式的互动心理学,也称“幸福力学”,其标志是出了一本书,叫《幸福力学家庭版:家长教育成长训练手册》。“互动心理学导论”是在这本书上发表出来的,15000字。这可以说是形成了基本的理论体系。

2019年,“互动心理学”又有新的发展。过去是研究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关系,2019年在听一个老师讲课的时候,有了一个顿悟:学生学习,实际上就是学生跟知识的互动、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互动,这将学习也纳入到互动心理学的框架之下。人生,实际上就是互动,或者跟人的互动,或者跟事的互动,跟社会的互动,跟自然的互动,我们在互动中共同学习成长发展。这就形成了互动心理学。同时起个小名叫“幸福力学”。

因为互动心理学实际上是研究人如何走向幸福、实现幸福的。实际上我比较理想的名字应该叫“自然成长学”,叫“互动心理学”、“幸福力学”,实际上是有点媚俗吧,贴合大众的认知,叫心理学比较时髦。互动心理学应该是我先提出来的,世界没有人这样提。

我刚才说的是互动心理学的发展经历。它实际上是在西方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2015年的时候呢,还出现一个事情。我在讲解“三五家教法”的时候,讲五种方法,有人就曾问:苏老师,你这五种方法跟传统文化“五行”是不是有关系啊?实际上当时他说的时候我也考虑了一下,但感觉靠不上。但在2015年的时候一下靠上了。我哥在苏州太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也在研究心理学,我在跟他探讨交流的时候就谈到了“五行”,我们当时就在百度查“五行”到底从哪来的。我们的老祖宗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谈五行的呢?

最后查到是“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查到这个最早的源头,同时也看到了“五行”的顺序是:水火木金土。这样,水火木金土跟我说的五种方法就通了!为什么通了,等会再说,留个小悬念。在那一刻,我感觉到中西文化的合璧,感觉到了大道归一。

下面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解读一下互动心理学。

一个是用西方心理学的语境解读,然后再在中国文化语境之下做一个概要解读,尽量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省出点时间来听听大家意见,听听大家的批评和质疑。

今年4月20号,国家17部门发布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摆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恰恰我做的正是这个工作,所以我将题目确定为《如何用中国心理学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个题目呢,首先我在西方心理学的语境下做解读。

我研究心理学,是从基础认知开始的。所谓基础认识,就是人的三观。我认为人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取决于人的三观体系。所谓“三观”,是指世界观,人生观,成长观。一般说的三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里我把价值观改为“成长观”。因为我认为价值观是建立在人生观基础上的,不是最底层的逻辑。人生观讲的是人的需求满足,“价值观”我认为是根据个人的需求满足状况来判断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人生观基础上的。

那么“成长观”呢?我觉得是底层逻辑层面的。“三观”一个讲的是世界是什么样的,第二个讲的是人是什么样的,第三个讲的是人的互动是什么样的。以下是我概括的“三观”:

人的学习成长发展,取决于人的三观体系,即:世界观、人生观、成长观。

1、人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在人的有限认知范围内,世界的基本特征可以用7个词来概括:现实、多样、变化、有序、和谐、循环、对立统一。这是人对世界的基本观点,也就是人的“世界观”的基本内容。

2、人有7种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认同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自然回归需求。人的需求满足追求是逐层递升的。人学习成长发展的动力,源于自我需求满足的追求。这是人对人性的基本观点,也就是人的“人生观”的基本内容。

3、人是在互动中学习成长发展的,人生的意义在于成长。人的互动成长有5种基本模式:我满足主导(专制粗暴型)、他我满足主导(溺爱娇纵型)、他满足主导(幸福共成型)、他满足无主导(自由放任型)、无满足无主导(忽视冷漠型)。其中,他满足主导是趋于平衡稳定和谐的,是可持续的。这是人对人生互动成长的基本观点,也就是人的“成长观”的基本内容。

互动心理学建立在“三观”基础认知之上,可以概括为“三论一法”。

三论是需求层次论、互动学习论和成长主导论。互动学习论和成长主导论是我的原创。一法是幸福共成法,这是我的原创。

需求层次论源于西方,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马斯洛讲人有五种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人的类本能,这是人学习成长发展的动力的源泉。

有了人的基本需求以后,我发展形成“互动学习论”。互动学习论产生于2019年。我一直在谈人生互动,大问题大成长,小问题小成长,没有问题没有成长。互动学习论实际上是讲人在问题中成长的基本逻辑。我认为人在问题互动中学习成长发展,概括起来有七个步骤,即:体验、需求、冲突、探究、提升、整合、践行(新的体验):

1、人时刻处在某种体验之中;

2、他在体验的时候会发生某种需求,有了需求需要满足;

3、有需求需要满足就可能会出现冲突,得不到满足就有了冲突;

4、有冲突,就需要探究,在探究中获得新的成长。当然也可能没有冲突,那就是重复养成习惯。

5、探究必然会带来人的提升,知识的提升,能力的提升。

6、在提升的基础上整合形成新的知识,新的能力,就有了成长与发展。

7、最后是践行。践行实际上是新一轮的体验。

人的整个学习成长过程,就是这七个步骤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就是互动学习理论,我把它叫做“鸡尾酒理论”。

为什么叫鸡尾酒理论呢?大家知道鸡尾酒实际上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的结合。一种酒倒到另一种酒里去,实际上它产生了新的酒,变成了第三者。这第三者,含甲和乙的元素,但是它变成了丙,这就是互相的融合。这里面没有说谁大谁小,他们是平等的互动,最后产生新的东西。

我们在跟人互动,互动的目的是要满足自我的需求,那这就要影响主导他人去满足我的需求,这就是人生互动的本质。

每个人的互动都在希望对方去满足自己的需求,从满足需求的方式类型的不同,我把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总结成五种模式:我满足主导(专制粗暴型)、他我满足主导(溺爱娇纵型)、他满足主导(幸福共成型)、他满足无主导(自由放任型)、无满足无主导(忽视冷漠型)。其中,他满足主导也就是幸福共成型是趋于平衡稳定和谐的,是可持续的。

就相当于我在影响教育主导一个人的时候,是让别人感受到满足还是不满足?让别人也感受到满足,这叫幸福共成型。幸福共成型的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幸福共成法”。根据不同的互动对象,也可以称为“幸福家教法”、“幸福教学法”、“幸福婚恋法”“幸福学习法”“幸福成长法”。具体来说就是三项基础准备(理念准备、知识准备、心态准备)和五个基本方法(倾听法、表达法、鼓励法、处置法、会商法)。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这学习法怎么跟学习不沾边啊?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述方式。学生学习不外乎就是处理五种关系,或者说是五个方向的互动:跟家长的互动,跟教师的互动,跟学生的互动,跟自我的互动,跟学习的互动。

我们刚才说了,“幸福共成法”是处理关系的方法,倾听法、表达法、鼓励法、处置法、会商法就是处理关系的方法,那么幸福学习法可以表述为:学会五种方法,处好五个关系,实现五步共成。五步即:面对问题、寻找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利用问题。这是处理与学习互动的基本方法,非常巧,又成了一个“三五”。

我们互动的方式,考虑到双方的满足,叫幸福共成法。如果不用幸福共成法,如果我们在互动之中考虑不到孩子满足,甚至在破坏孩子的满足,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在这里有个理论叫“需求发展论”。需求发展论这个概念是我提出来的,但内容不是我的,而是两个理论的整合。一个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另一个是戴克斯的儿童不当行为目的理论。

如果孩子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得不到基本满足,将会产生以下不当行为心理需求发展趋向:首先是获得注意。让家长注意到他有需求需要得到满足;其次争取权利。如果他的行为不能获得家长的注意,他将进一步发展为“争取权利”,用行为告诉家长,他有实现自我满足的权利。第三是报复。如果他“争取权利”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会再进一步发展为“报复”,即“你不让我的需求得到满足,我也要破坏你的需求满足”。第四是自我放弃。如果孩子的“报复”行为还是得到打压,最后会产生“我不行”“我没有能力”心理,放弃自我的追求,进入一种破罐破摔的状态。现在有些中学生“弃学”在家,实际上就是逃避现实,不再追求自我满足,而是退缩到家庭这一相对舒适区。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退行”。从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所谓“问题孩子”,实际上是没有感受到充分满足,没有得到完整的爱的孩子。这里的“充分满足”和“完整的爱”,是指五个层次基本需求的基本满足。现实家长总认为已经满足了孩子甚至是过满足了孩子,实际上满足的只是孩子的生理物质低层次需求。在物质相对丰富的现代社会,孩子的物质生理低层次需求已经满足或过满足了,他实际的满足追求已经上升到高层次的心理精神层面,而家长还在满足孩子低层次的物质生理需求而忽视甚至是破坏孩子的心理精神需求满足。孩子的现实需求得不到满足,出现不良行为问题是必然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孩子的基本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孩子的行为趋向是积极向上的;如果孩子的基本需求得不到基本满足,孩子的不当行为目的则有逐渐下滑的趋势,这正好呈现为一个大写的“人”字,我们称之为“需求发展论”。

在这里,我们开始研究学生的心理问题。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17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专项行动计划》。这个计划里面我摘了三句话:一个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自杀是自我放弃的一个最极端的状态。第二句话是“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解决学生成才发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我现在做的学习教育,从家庭教育开始研究学生学习,开始研究教师的教育,所以叫幸福学习教育,实际上正好在这个结合点。第三句话是“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

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按照学生心理满足状况来研究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成了两个层次五个状态。两个层次分别叫“我要学”和“要我学”。

——“我要学”,包括:

1、爱学: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满足,喜欢学习,愿意在学习上投入时间精力。

2、要学: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与满足,但能够意识到学习重要性,逼迫自己在学习上投入时间与精力(会有“获得注意”的不当行为出现)。

——“要我学”,包括:

3、厌学:学习满足感被破坏,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哄着、拽着还能在学习上投入一定时间精力,但得过且过,不积极主动(会有“争取权利”的不当行为出现)。

4、拒学:被逼无奈学习,感受不到自我满足,开始磨洋工,把拒绝学习当成一种对抗的手段,(会有“报复”的不当行为出现)。

5、弃学:放弃学习,破罐破摔(开始进入“自我放弃”的不当行为心理状态)。

针对以上学习心理状态的学生问题,可有针对性采取以下分类解决方案:

1)爱学,但没有效率:建议学生学习掌握“幸福学习法”,参加“幸福学习自主赢”,养成幸福高效学习习惯。

2)要学,但没有兴趣:建议家长(教师)参加“幸福家长(教师)特训赢”自我学习成长训练,学习掌握“幸福家教法”或“幸福教学法”,改变自己陪伴、引领、指导方式,开始实施幸福教育;学生参加“幸福学习自主赢”或“幸福学习特训赢”进行幸福学习心理成长训练,重新建立学习兴趣。

3)厌学,但还在坚持:建议家长、孩子共同参加“幸福学习亲子提升特训赢”学习成长训练,家长掌握“幸福家教法”,孩子学会“幸福学习法”,家庭亲子一起共同幸福学习成长,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4)拒学,已出现抗拒:建议家长、孩子共同参加“幸福学习亲子提升特训赢”集中幸福学习成长训练;家长接受幸福学习心理个案咨询指导服务,全面调整幸福学习心理教育方式。

5)弃学,已自我放弃:建议家长、孩子共同参加“幸福学习亲子提升特训赢”集中幸福学习成长训练;家长、学生分别接受幸福学习心理个案咨询指导服务,重点解决幸福学习心理成长问题。

2019年我带了一个学生班。带着四个孩子用幸福学习特训营的方式进行学习训练。实际上是心理成长训练或者是心理教育,是用学科学习来促动孩子心理成长。不过很遗憾,整个课程是十次课我只做了八次,结果转过年来以后,大家知道疫情来了,整个课程就做不了了。因为这个课程是以团体训练为主,所以必须现场做,必须是地面班。最后结果还不错。这四个学生原先是高出年级的平均分19分,最后到中考的时候,高出平均份34分。

一对多的是训练课程,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就需要进入个案。如何做个案,我这里形成了“简快幸福学习心理成长个案咨询指导技术”。我提了一句口号叫“用学习疗愈心理”,把咨询指导分成五个步骤:处理情绪,建立关系,认知引导,分类施策,幸福共成。这五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就是幸福共成法的具体运用。

从以上理论思考来看现在心理健康工作存在的问题。我认为,现在心理健康工作问题有三个比较突出:

第一个家庭教育缺位。我觉得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是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家庭教育缺位,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缺位,家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者。他是缺位的。

第二是心理教育肤浅。所谓心理教育肤浅,心理教育大部分学校在做,学校有心理咨询师,但是有很多形同虚设。也有很多专业老师在讲,但都是碎片化的、表层化的,比较肤浅。虽然现在有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但是心理咨询呢,这就涉及到第三个方面。

第三是心理行业比较繁乱。当然繁乱有它的道理,我认为什么事都是先发展后规范,因为大家认识不是很清楚的时候都在探索,肯定是出来很多分支。但是我相信大道归一。

我说家庭教育的缺位、心理教育肤浅、心理行业的繁乱,这里面就有个空白点:学生心理教育肤浅的、表面化的,碎片化的。出了问题以后,进入心理咨询,中间缺了一个深入系统科学的心理教育。

实际上我现在的定位是科学系统可操作的心理教育。个案咨询指导技术是“用学习来疗愈心理”,用学习来促动心理成长,就是这么去定位的。做数学训练班、物理训练班、化学训练班,但是最后都是促进的底层逻辑的提升、心理素质的提升。用数学来提升心理素质之后,其能力自然会迁移到物理上、迁移到化学上。

那么解决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哪里起步呢?我认为就是从家长开始,从学生学习入手,从考试起步,这正好对应教育部文件所说的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核心要素是学习,关键领域是家庭教育,重点环节是考试。现在的考试环节出了很大问题,教学评价出了很大问题。

在淄博市,我跟一个出租车司机互动交流,然后产生顿悟,把“淄博赶烤”,演化为“幸福赶考”。“幸福赶考”,赶的是幸福,考的是教育,促的是学习。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家长的学习、教师的学习、全面的学习、终身的学习。

幸福学习教育,就项目发展的特点来看,已经是理论方法技术,科学系统有实效;教材课程师资,规范标准可遵循,现在1.0版本已经出来了;工具流程路径,简单易行可复制。所以现在我重点做是幸福学习指导师培训和高级幸福学习指导师培训。

到这里,我从西方心理学语境下介绍完了,现在再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语境下阐释一下幸福力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整天挂在嘴边,我觉得这个比较容易说明“幸福力学”。

道是大家认知基本规律、总体规律和总本质,大家基本的认知是一样的。但这里面,还有很多未知的地方需要继续探求,有一些已经比较明了。我说的世界观用七个词来描述:现实,多样,变化,有序,循环,和谐,对立统一。这是我对世界观的一种看法,这是道。

世界是多样的。那么多样之一是谁呢?是人类!那么,人类的人生是怎么的呢?这就是人的需求。马斯洛讲五种需求,我把这五种需求拓展为七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认同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和自然回归需求。我一直没有这么说,因为这么说呢,容易有争议。我还是用大家比较认同五种需求说法,但是理论分享我就用这七种需求,这叫道生一。

那么一生二呢?作为人它时刻处在互动关系之中,这互动关系的双方对立是二。为什么互动呢?因为要获得自我的满足,这就会有满足与不满足这两种状态的对立,又是二。人在这两元的对立统一中互动,然后实现自我学习成长和发展,这就是成长观。实际上成长观讲的是人在互动中成长和发展,那就是五种类型:专制粗暴行、溺爱娇纵型、忽视冷漠型、自由放任型、幸福共成型。

二生三,就是两者的互动产生不同的“三”,这就是互动学习论,我刚才讲的“鸡尾酒理论”。两个人互动,最后产生观点是跟原来的都不一样的,都是有互相的影响。

三生万物,指的是万物就是多样的,因为生下来就是多样的,多样的自然互动又不断孕育出来新的东西,互动模式有多种,互动过程又受多元的影响,所以最后出来的肯定是“万物”。

万物在自然互动中共同学习成长发展。我们人类作为一个有智慧的高级动物,可以运用幸福共成法实现顺势良性的互动,顺势良性互动,把握真知,遵循善行,渐入美境,最终实现健康高效和谐的心理养成。

再来说五行。我刚才说过在苏州的时候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五行”最早的顺序是水火木金土,正好对应——水代表润下,对应“倾听法”;火代表炎上,对应“表达法”;木代表伸展,对应“鼓励法”;金代表收敛,对应“处置法”;土代表中和,对应“会商法”。

现在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我感觉不用构建,因为人类命运它本身就是个共同体,我想应该稍进一步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发展到“人类幸福共同体”。

能不能实现人类幸福共同体?我认为是可以实现的。

一是关于幸福的共同实现问题。在物质相对丰富的现代社会,大部分人的生理物质需求已经得到基本满足,人们更多追求的是心理精神需求的满足,也就是安全感,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需求满足。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人的心理精神需求的满足与丰富,不完全依赖于物质条件,更多取决于非物质精神层面。把握幸福及幸福教育的本质规律,非物质心理精神层面需求满足,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人际互动影响教育方式来实现,人类可以实现共同的幸福。学生快乐幸福感受与学习成绩提升难以兼得的学习教育基本矛盾,也可以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二是关于幸福实现的基本方法问题。人生时刻都是处于各类互动关系之中的。人是在与他人、社会、自然(包括自我)互动中实现自我学习成长发展的。研究实践表明,人生互动的基本方法可以用倾听法(深度了解对方)、表达法(真实表达自我)、鼓励法(积极鼓励强化)、处置法(消极处置弱化)、会商法(矛盾冲突通过民主会议商讨寻找良性解决方案)来概括,五种方法系统整合为幸福共成法(针对不同互动对象,也可以称为“幸福家教法”“幸福教学法”“幸福婚恋法”“幸福管理法”“幸福学习法”“幸福科研法”“幸福创业法”“幸福成长法”等),任何互动关系问题,都可以通过以上基本方法找到良性解决方案,总体保证事物平衡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是关于矛盾冲突的共成解决问题。在物质相对丰富的现实社会,任何人际关系矛盾冲突最后都集中表现为观点认知层面的心理精神冲突,这一矛盾冲突可以通过幸福共成法找到良性解决方案。操作流程可以用以下图示:

按照以上幸福共成操作流程,任何矛盾冲突都可以民主会议方式商讨寻求解决办法,经过会商达成一致,则合作共成,走向成功;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可以暂时搁置问题,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反思自我,分析双方立场观点,提高认识,互动共成,获得成长。成长的最终结果还是走向成功,成功是成长的副产品。每个人都是在与问题互动中学习成长发展的,大问题,大成长;小问题,小成长;没问题,无成长,只要正确面对问题,科学处置问题。

人生的互动,最后遵循五种基本方法,这就是大道至简。

你只要简单重复,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回归自然,就变成自动化行为。我认为这就是人生智慧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大家都在不同的角度理解,我是这么理解的:天人合一首先是人合,就是言行、意识、潜意识合一;天是什么呢?天是自然的本质和规律。人合以后,再跟自然的本质规律相“合”,这即天人合一。

我的学生、家长、教师训练课程,都是持续63天,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内化过程,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

最后,我把幸福力学或者叫幸福文化总结成这么三句话,叫“共成文化——水之道”:

水容万物而不拒。无条件接纳,有效引领万物不断走向和谐,无往不利。

水会万物而不攻。与万物和谐共处,在会商中寻求协调发展,互动共成。

水利万物而不争。自利利人,助人自助,自觉主动利益万物,幸福自来。


请关注本公众号,更多精彩持续分享。

永不落幕的“中国心理学”论坛

腾讯会议,会议号:670 6436 7972
密码:202268

每周三晚21点开讲

6月14日主题:

慧爱无为疗法介绍
主讲:安英(江苏)
欢迎有意分享者与组委会联系
欢迎投稿“中国心理学”主题文章
龙心理中国式督导常年招生
随到随学
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本号
投稿、咨询一扫服务到底!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所以,龙就代表中国、中国人、中国的、中国人的。所以,龙心理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心理学,或者“中国人的心理学”;龙心理的实践运用,叫作“中国式督导”;将来构建起来的新兴学科,拟用名为“中庸学”。

龙心理,是以《心理督导师》为起点,诗、书、礼乐、易、《道德经》、《黄帝内经》以及出土的古籍文献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为主体,打破诸子百家门派偏见,以马一浮、钱穆、徐中舒、梁漱溟、庞朴、张耀翔、杨国枢、胡佩诚、李其维、丁再献、杨中芳、曹峰等数十位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名家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构建新兴学科为标准,以独特的中国式思维、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媒介构建起来的,与西方心理学理论完全不同,自成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心理学

龙心理分为中庸理论、龙心理、新时代修身、中国式督导四大模块,由九个基本理论(子理论)组成,这九个子理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可以完美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和问题,并同时指出解决方案,彻底改变了西方心理学没有统一的心理学理论的尴尬境地。

龙心理中国式督导遵循“修身自助——齐家——立业”的成长路径,是一门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基础课程是人生必修课,中高级课程是心理从业者的必修课,也是通向心理服务顶峰必备的认识论和方法。

龙心理专门传授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实操技能与理论,招生对象为:遇到心理困扰或问题的人,问题孩子家长,有自我成长需要的人,以及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社工师、健康管理师、教师等心理或心理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人员等。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人生日常必备六艺:听、说、想、做、感、省。

2、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必须具备的人生智慧和综合能力;

3、和谐家庭日常生活必须具备的人生智慧和综合能力;

4、助人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和执业能力;

5、督导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胜任力(中级及以上)。

    龙心理充分发挥了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优势,用西方人不可想像的思路和方法,用简单易学便于运用的形式和比较少的内容,集西方的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成功学、教育学、身心医学、健康学、生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音乐、艺术、宗教、道德等于一体,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伦理教育、成功学教育等预防性教育于一学,融中国式督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矫正性服务于一科,遵循“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矫正为辅”的理念,强调自我素养的提升,在助人方法上,提倡“以授人以渔为主,授人以鱼为辅”,代表了未来人文科学的发展方向,必将成为人文社会学科发出中国最强声音的主阵地。

龙心理中国式督导常年招生,随到随学。

一生一课表,自学、一对一预约教学、线上答疑解惑、常规线上课、不定期地面实操督导(自选)相结合。

详情请拨打龙心理秘书处咨询热线:18253386211(微信同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