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沪5个国家级曲艺类代表性项目亮相2023年全国非遗曲艺周

 cxag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文化和旅游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于6月9日至15日在武汉举办“2023年全国非遗曲艺周”。作为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重要活动,此次“曲艺周”以“曲艺荟江城 说唱新时代”为主题,组织全国145个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中展演。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了“浦东说书”“浦东宣卷”“锣鼓书”“独脚戏”和“评弹”5个国家级曲艺类代表性项目,共24名参演人员参与本次展演活动。

此次赴汉的上海参演节目分别与全国其他省市节目组成文艺小分队,以进景区、进社区、进剧场、进商圈演出为主,2天共计参演15场。演出节目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和欢迎,全体演职人员克服高温天气,每场演出精神饱满,可谓是台上表演精彩万分,台下看得津津有味。此次曲艺盛宴对于激发曲艺传承人的艺术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激励传承人更好地传承、保护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锣鼓书

图片

锣鼓书旧称“太保书”,演出时演员自击锣鼓演唱故事,民间称之为“堂锣书”“神鼓书”。早期单人坐演,后逐渐改为双人或多人站立说唱乃至表演唱,配有琵琶、扬琴等丝弦小乐队,多以长篇和中篇传统书目为主。2006年,锣鼓书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幸福敲我门》

表演者

谈敬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顾佳美丶朱红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奚建龙、朱芳

浦东说书

图片

浦东说书又称“钹子书”“沪书”“农民书”,起源于浦东川沙和南汇,常以浦东的东乡语和浦西的西乡语演唱。浦东说书声腔系由“说因果”的“因果调”演变而成,表演时说唱并重,注重情节,节奏较快。2008年,浦东说书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庙里有个老和尚》

表演者

康毅(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浦东宣卷

图片

浦东宣卷是由苏州宣卷流传至浦东西部地区后形成的以浦东方言说唱的地方特色民间曲艺,俗称“念宣卷”、“仙卷”。其雏形先见于清乾嘉年间的素油道场之中,出现了以唱宣卷为职业的艺人。宣卷艺人以讲故事的形式,为民众说讲民间事物和民间传说,故又被称为“说讲人”。由一人主宣,二人帮衬,小乐队伴奏,其形式近似苏州评弹,又不尽相同,更具特色。2014年,浦东宣卷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图片

《一碗天价阳春面》

表演者

周福妹、陆瑛(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朱平红、叶忠明、钱友林、夏剑青、严国华、蔡美花、张文福、陈大志

独脚戏

图片

独脚戏又称“滑稽”,始于清末,盛行于民国初年,一直流传至今。发源于杭州,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独脚戏以上海方言和杭州话表演,内容源自民间说唱和文明新戏,一种以说为主,一种以唱为主。表演形式与相声相似,讲究说、学、做、唱具有强烈的喜剧色彩和娱乐性,表演形式灵活。2008年,独脚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剃头》

表演者

薛宽、张扬

苏州评弹

图片

苏州评弹俗称“说书”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源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形式。其长项在于说书人可自由跳出剧情,对人事进行多角度、细致地刻画。2006年,苏州评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望月怀远》

表演者

徐惠新(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编辑:刘义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