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妈妈的高考作文:离题万里,却是句句良言

 天香明月阁 2023-06-12 发布于福建

图片

6月7日第一场考试刚刚结束,朋友圈就被今年的作文话题刷屏了。

小七所在的省份考的是新课标Ⅱ卷,作文题是“青少年自己的空间”。

图片

“看着简单,写起来却难”,“跑题不容易,立意新颖更不容易”……

在朋友圈一众的吐槽之中,一位同是“码字员”妈妈的千字小作文格外引人注目,今天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图片

6月7日上午9点整,考场外的喇叭中传来清晰有力地声音:“考试开始,请各位家长保持安静……”

彼时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考场内的孩子也会迎来一道与“安静”有关的作文题。

我倒是觉得这道作文题出给家长们倒是也很合适,毕竟在教育孩子这十几年的过程中,家长如果做不到“安静”,那孩子怎么可能有“安静的空间”去放松、沉淀、成长呢?

最起码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身边例子来说确实如此:







静行——你什么都管,他就什么都学不会、做不好

我一度是这样认为的:“生孩子时很疼,但更多的是身体上的疼痛;而辅导孩子写作业也疼,是心疼,而且这种疼痛是长久持续的。”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让练速算,十分钟之内完成50道数学题,结果,三分钟过去了,他还在把名字写了擦,擦了写……关键这种情况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天天都在上演,每天都吼嗓子受不了,不吼憋着要内伤……

后来,我有一次家长会后找老师说了这个事情,原意是想问问老师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没想到老师说,他在班上写作业完全没有这种情况,而且速度挺快。

我回来之后,自是气不打一处来,拎着他问是不是故意在家气我,结果人家还委屈上了:“上幼儿园开始,只要你在家我每次写得字不端正、写得不对,你就会把我写的擦掉让我重写。我敢写快吗?”

“我还不是为了让你认真写?不识好歹,不管你行了吧?”这是我当时的气话。

我以为没了我的监督与陪伴,他少不了会因为速度太慢完不成作业,或者是因为错的太多而被老师批评。

没有想到,问题并没有我想象的严重,虽然时间晚但也写完了,虽然也有错但并不是太多。

这让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累死累活地辅导他写作业,真的有必要吗?他累,我也累。

后来我了解到一个名词“橡皮擦综合征”,症状和他的情况很像,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学习压力大、焦虑情绪严重。

现在想想,学习上的事情,家长真的不要行动力太强,书包放在那里他会自己收拾好第二天要用的课本的,铅笔用秃了他会自己削的……

你什么都管,他就什么都不会。

少替孩子做学习上的事情,孩子才能对学习这件事情抱有更大的主动性,少一点紧张厌烦。

图片







静言——你什么话都说,他就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当他进入青春期之后,我发现自己和他讲话基本上都是:对牛弹琴。

有一次,当他再次无视我的话之后,我气急之下给了他一巴掌。

“我说的话,你就这么不耐烦听是吧?翅膀硬了是吧?”

当时,他气得摔门进了房间。过了两天,就和没事人一样。我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结果,两周之后,他拿了一个录音笔给我,让我听听其中的内容。

里面是我们这些天的一些日常对话:

他在说今天的作业少已经做完了,我在说写完作业去预习;

他在说班上老师今天说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我在问他今天老师上课教了什么内容……

他在求表扬,我在提要求;他在说生活,我在讲学习。

我总觉得我是在对牛弹琴,但现在看来他难免也会觉得自己是在鸡同鸭讲。

“少说话,多倾听”,这是我很多年前就明白的道理,但直到彼时才真正意识到这句话的正确性,到了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做到了,只能说自己尽力在这么做着。

我们有太多的话想要叮嘱孩子,想要他们好好学习知识、明白道理、改正错误、规避误区。

但最后我们会发现,他们学会的是他们想学的知识,明白的是他们认同的道理,改正的是他们意识到的错误,规避的是他们已经撞过的南墙。

我们把精力都放在要对孩子说什么上面,却甚少关注怎么说孩子才能听进去,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那些我们自以为为了孩子好的话语变成了伤害孩子情感的利刃。

图片







静心——你什么都争强好胜,他就是什么都不想做

“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一种是呆着不飞,第三种是生个蛋让下一代去飞。

这句话,是一位朋友在自家孩子书桌上发现的。

“好不避讳的挑衅。”

事情的起因是孩子在围棋比赛中输了,朋友数落了孩子一顿:“辛辛苦苦送你去学习围棋,又是报班,又是请老师,结果你还下不过一个比你小两岁的……”

“有本事你去下啊,你不是也下不过我嘛!”

朋友说,从小到大孩子都没有什么上进心,被批评了无所谓,拿不到名次也无所谓,你要是再说他两句,他就说不学了。

我倒是很能理解朋友孩子的想法,我小时候经历过同样的遭遇,原本是出于爱好去跳舞,结果因为没能拿到领舞的位置就被家长天天数落,最后我干脆放弃了这个爱好。当爱好变成必须拿第一的压力,那点爱也就随风而散了。

但现在绝大多数的家长,在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上都是急功近利的,都是要图点什么的,要能比别人优秀,要能拿到考试加分,结果往往就是大部分孩子都半途而废,并不是孩子缺少毅力,而是在家长的这种要求下,爱好变成了负担。

在孩子的学业问题上更是如此,看不得孩子有一点“不务正业”的时候,见不得孩子有一丝“偷懒懈怠”的念头,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不停学习再学习。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做的,直到有一次,孩子的学校请了一位考上名校的毕业生回校分享学习方法,才让我意识到这是一种误区。

“我每天会给自己留一点发呆的时间,就静静地什么都不去做,这时候你的脑子其实是最清醒、最活跃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在课堂上老师说的话,课间同学问的题,刚才你没想通的关键点,统统都会一一出现在你的脑子里。你要给自己留点时间,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今天学了什么、错过了什么、要弥补什么……”

我发现这种学习方面的技巧,在工作、生活上也是相通的。

只是因为我们被焦虑、功利塞满了,很难能做到“静心”罢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静”字的结构,一个“青”,一个“争”,只有静下心来,才能青出于来而胜于蓝,有的时候,不争就是最大的争。

谨以这篇“离题万里”的作文,反思一下我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教训与经验,纪念一下“考生家长”这个特殊的身份。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