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继儒行书《自作小词》手卷

 百了无恨 2023-06-12 发布于江苏

陈继儒(1558年-1639),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中国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二十九岁隐居在小昆山,后居东佘山,关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学习苏轼和米芾,兼能绘事,屡次皇诏征用,皆以疾辞。 擅长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吴葛将军墓碑》《妮古录》。

引 首 程十发题:云间陈眉公真笔。同里后学程十发题。钤印:程十发

释文 背山临水,门在松阴里,草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方床

曲几,四面摊书史。若问主人谁氏,灌园者陈仲子。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邻叟偶来尔汝,八寸鲈,

一尺鲤,菱香酒美,醉倒芙蓉底。旁有儿童大笑,叫先生看月起。红莲米,紫莼羹,饭后扪腹村东行。村中

有古寺,松竹多纵横。与僧弹弈罢,溪阁忽秋声。网三鱼,射三莺,蔌既陈,酒复清,采菱剥藕供先生。不衫复不履,

无姓亦无名。如此真率味,休传到市城。六月懒衣裳,何处追凉。科头箕踞坐胡床。蓦地一声,梧叶响,跌下秋光。修

竹绕回廊,十里荷香。水亭瓜果正排当。醉后琵琶弹不歇,发短心长。有儿事足,一把茅遮屋。若使薄田耕

不熟,添个新生黄犊。闲来也教儿孙,读书不为功名。种竹,浇花,酿酒,世称闭户先生。记得去年谷雨,

柳上黄丽尔汝。小伎拨琵琶。日初斜。曲罢留侬归去,家在竹溪西住。绿树紫藤花,吃新茶。机山东麓,松影临

窗,竹绕宅池园。花果熟,此是高人茅屋。屋中夜夜书声,闭门勤教儿孙。客到茶香鸟语,月明梦亦长清。

题 识 公济词丈过访山中,因出卷索余书梅花诗,余索稿不得,得无飘散笛中去耶!遂写平日所作小词请正。陈继儒。

钤 印 麋公、陈继儒印

后 纸 1.谢稚柳(1910-1997)题:明末陈眉公为松江名宿,与董其昌交往殊深。每于卷后多见其题语。亦间作梅花,颇有清致。此卷尤为眉公合作,殊不多见也。壮暮翁谢稚柳观因题。钤印:壮暮翁、稚柳

2.吴平(1920-2019)题:眉公陈继儒先生,晚明高士,华亭人,又号糜公。廿九即弃儒衣冠,隐居治学,子史百家,靡不精熟。诗文词翰书画,皆别具风格。尤好苏米法书,尝手刻成晚香堂帖。与同郡董其昌齐名。董谓其胸中素具一丘壑,虽草草泼墨,而一种苍老之气,岂落吴下画师恬俗魔境。又尝自言儒家作画,如范鸱夷三致千金,意不在此,聊示伎俩。又如陶元亮入远公社,意不在禅,小破俗耳。若色色相尚,便与富翁俗僧无异。以上虽着眼于画,要与其书同其高致也。本卷以行草书其短词,洒洒落落,不拘一格,自有晚明人另具高致。允当谢稚老跋称为眉公合作,殊不多见。且流传有素,更应珍视而宝藏之也。乙亥(1995)年冬,余姚堪白吴平。钤印:吴平长寿、堪白大利

3.万峻池题:陈继儒手卷印鉴糜公陈继儒印。陈继儒,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雪堂、白石樵等,华亭人,今上海松江。与董其昌同郡、同时、同名。书学苏轼,精研博修。擅山水、水墨梅竹。雾村图卷、江南秋景卷均著录于石渠宝笺。梅花图册四页藏辽宁省博物馆。梅花图册八页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卷首由程十发题字“陈眉公真笔”。款识“同里后学程十发题”。印鉴“程十发”。卷尾有谢稚柳题跋、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主管吴平跋语,钤印“传是楼藏书记”或为明末清初历史学家哲学家黄宗羲之斋号。另钤有“修直收藏”“修直珍秘”“百砚室许氏”“百砚室印”“寿中秘”“浮云轩”、“西溪居士”“听涛轩”“听涛山人”“蛟川包氏听涛轩收藏金石书画图记”等鉴藏印。

陈继儒这件手卷,字形伸张,用笔快疾,得浓遂枯,有米芾沉着飞翥的笔致,牵丝自然,呼应自若,行气宽博,浑融敦实,得苏轼端庄沉凝的风神,在明代盛行大草的背景下,以其独特审美取向,使作品呈现出恢宏豪迈锐气逼人的雄强气度。岁在丙戌(2006)年龙潜月欣赏古人名作,感念台湾收藏家陈文宗友情割爱,并永保于怀菊草堂。江都德林万峻池记于沪上寓斋。钤印:万氏、峻池

签 条 明陈眉公行草书平日所作小词卷。乙亥年冬,堪白吴平。钤印:吴平、堪白

鉴藏印 蛟川包氏听涛轩收藏金石书画图记、候涛山人、百砚室、句吴许氏百砚室印(二次)、听涛轩、传是楼藏书记、西溪居士、浮云轩、修直珍秘、修直收藏

本卷曾经清藏书家徐乾学(1631-1694)、近代藏砚名家许修直(1881-1954)、上海工商巨子包达三(1884-1957)递藏。并由上海书画家程十发题耑,及古书画鉴定大家谢稚柳、吴平长跋于卷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