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花”之旅|董明祥

 运河儿女 2023-06-13 发布于江苏

在周围的县市中,我最不熟悉的就是兴化了。至于原因,一是距离较远,平时一天骑车很难来回;二是在兴化无亲朋好友,去的缘由不足。但俗语说,到了兴化心就“花”,到了盐城不想家。在盐城有亲友,已去过若干次了,是否想家心中有数。到了兴化心就“花”,兴化真有国色天香的“花”吗?不免激发我的好奇心和尚未褪去的“青春”之心,想去兴化寻找梦中的“她”,于是决定花两天时间来趟寻“花”之旅。

某个仲春之日,我沿着344国道一路东行。过了临泽,就进入兴化地界了,心中不免激动起来,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这片梦中之地。但四周望望,这里与宝应、高邮无异,都是典型的水乡泽国。转弯南行进入沙昭公路,骑行到不远处,在公路右侧就看到兴化李中水上森林景区。看了看,基本上与宝应生态园和金湖水上森林差不多,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换个地名而已。但对外地人来说,确实是一次生态之旅、心灵之旅。这里是一片绿的世界,是一片水的世界,是一片鸟的世界。乘筏漂流,仰观高大笔直的水杉,俯看水中自由的鱼儿,倾听灵动水鸟的啼音,吸入自由新鲜的空气,对于久居都市的人来说,可以忘掉尘俗,荡涤尘埃,净化心灵。

沿着沙昭公路继续南行左拐东行不多远,就到了著名的千垛菜花景区了。这里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也随着车流来到了千垛菜花景区,了解这景区的大致情况。这里是世界四大花海之一。兴化地势低洼,位于里下河腹地,被称为锅底洼。先民们逐渐在水中堆起一片片高地,形成垛田。简单地说,就是在湖荡中堆起一座座小岛,当然,它们之间水道不会太宽,这就是小型版的千岛湖。仲春之日,蓝天白云之下,金黄色油菜花、别致的小桥、清澈的湖水、多彩的游船,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面。“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正是兴化垛田菜花的真实写照。夏日的湖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另有一番韵致。秋天,在这千垛田间,万寿菊花,妍丽雍容,黄叶纷飞,一片金黄。入冬时节,芦花飞雪,苇絮飘飞,弥天盖地,那是白花的世界。可以说,这里是“四季皆有花,人间绝美地”。

游览了两处美景之地的外围,已是下午四点多钟了。说实话,这里的景色虽然很美,但对我这个宝应里下河的游子来说,吸引力不强。我们宝应湖、白马湖的油菜花与这千垛菜花也差不多,只不过没有这里声誉在外罢了。我继续南行,要逛逛兴化这座水乡小城。

进入兴化城,找个旅店安歇下来后,便骑车逛起这座小城。我沿着城区施耐庵东路,西行骑到环城西路,又向北骑行转到了板桥路,大致转了一圈。这里与宝应县城类似,这里也有吾悦广场,也有城市河贯穿,只不过这里的主要河流南官河贯穿南北。另外,还有其它几条较大河流贯穿城市的各个方向。可以说,兴化是座真正的水城,几乎漂浮在这锅底洼上。应该说,兴化市是全国最低洼的城市之一,平均海拔仅1.8米左右。1991年淮河发大水,当年7月15日兴化水深达历史最大值3.35米,城区几乎被全淹。兴化人民众志成城,决心与兴化城共存亡。与宝应、高邮相比,兴化地理及交通条件较落后。三县市处于淮河下游,易受淮河洪水威胁,随着治淮工程的大力兴建,洪水威胁基本消除。但兴化地势为“锅底洼”,更易形成涝灾。另外,宝应、高邮古有京杭大运河,今有八车道的京沪高速、连镇高铁贯穿南北,而兴化仅有盐靖高速在兴化东侧穿境而过,靠近城区的阜兴泰高速正在建设之中。至于高铁,穿过兴化的盐宜高铁还在规划之中,何时实现,只有天知道。但兴化人勤劳、进取的精神令人赞叹。兴化比宝应、高邮面积大、人口多,经济总量也很强。据最新资料统计,2022年,兴化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5.19亿元。跨入全国千亿元百强市县行列,处于全国GDP百强市县第42位。高邮处于第46位,宝应处于第62位。总的来说,兴化在不利的条件之下,取得这样非凡的成就,不得不佩服兴化人民的勤劳进取的精神和他们的聪明才智。回到旅店,我也累了,渐渐进入了梦乡,梦中似乎也在寻找兴化这座小城的历史、人文之脉.....

兴化古称昭阳又名楚水,春秋时期属于吴,战国属于楚。楚将昭阳受封于这里,死后葬于城西阳山。这里是海滨之地,水系发达。这大概是兴化古称昭阳、楚水的来历吧。五代,杨吴武义二年(920年),改名为兴化县,1987年撤县建市。虽说历史有二千多年,如果按县名算,比高邮、宝应的历史要短一些。到了兴化,名闻四海的施耐庵纪念馆、郑板桥故居要去拜访一下。

第二天一早,按图索骥找到施耐庵纪念馆,找到纪念馆,一看却是兴化市博物馆,只是在大门处又挂了个施耐庵纪念馆牌子。查阅一下,真正的施耐庵纪念馆在盐城大丰区白驹场哩,离兴化城大几十里路。我颇感遗憾,兴化城区竟然没有这位小说大咖的纪念地。后来想想,也可理解,过去的白驹场属于泰州兴化,现在属于盐城大丰,两家地级市谁不想争抢名人效应呢!遥想这位中国长篇小说之父,在元末动荡的岁月中,与他的同乡张士诚高举反元大旗(张士诚为主帅,施耐庵为谋士),征战四方。后来在与朱元璋争霸过程中,张士诚失败了,施耐庵躲避到老家著书立说,结合自身的战斗经历和先前宋江起义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创作了流传千古的《水浒传》。按照创作年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成书最早,《三国演义》次之。《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正是施耐庵的弟子。当年,师生二人躲避战乱,发愤著书。《水浒传》成稿后,施耐庵不久去世,弟子罗贯中校对、修正、编辑成书出版。罗贯中在老师的感召和激励下,也创作了名垂后世的《三国演义》。大约两百年后,淮安的吴承恩创作了另一部名著《西游记》。中国四大名著有三大名著诞生在我们的江淮之地的里下河地区,这难道不是我们水乡的骄傲和自豪吗?

“水韵兴化多才子”,郑板桥属于兴化最没有质疑了。我很快来到了郑板桥故居。故居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坐南朝北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故居粉墙黛瓦,兰竹萧萧,庭院清幽。故居面积虽不大,但简朴典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盖世,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他是康熙年间的秀才,雍正时期的举人,乾隆时代的进士。他的艺术才华独树一帜,无与伦比,更让我钦佩的是他的做官为民的情怀。他的一首题画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让后人为之动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另一首《竹石》诗更体现了诗人坚强不屈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吟诵着这样的诗句就想到了郑板桥不媚权贵、傲然卓立的铮铮风骨,令人肃然起敬。

兴化才子多、文风盛,据说跟北宋时期的范仲淹和明初的“洪武赶散”有一定的关系。范仲淹曾做过兴化县令,一心为民,修筑捍海堤,同时,十分重视发展教育,在兴化建学宫,施教化,倡导读书学习之风。兴化民众所建的范文正公祠,早于苏州,是全国第一座范公祠,表达了兴化民众对范仲淹的景仰与怀念。后来,遇到明初“洪武赶散”,将苏州及江南的大量读书人迁到了兴化。郑板桥的先祖就是从苏州阊门迁入的。从宋代至清末,一座小小的兴化城就有262人中举人,93人中进士,1人中状元。这名状元叫李春芳,曾做过明朝内阁首辅。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著有《艺概》等书。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鳝也是兴化人,与郑板桥关系密切友好。到了当代,费振钟、王干、等这些文坛大咖都是兴化人,他们延续着兴化千年文脉,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熠熠生辉。

文人多才艺,其它方面人才也不赖。中国著名狙击之王张桃芳也是兴化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中国工程院院士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也是兴化人,至于成绩有目共睹,也就不多说了。

两天的兴化寻“花”之旅,只是初步了解兴化,浮于表面,不够深入,但也让我感想颇多:兴化的“花”在哪里呢?首先最直观的是兴化的风景优美——生态之“花”,让人沉迷其中,流连忘返。其次了解到当今兴化克服不利因素,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奋进之“花”,这样的“花”更让人深表钦佩,赞叹不已。最后更深一层次探寻,兴化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千年的人文之脉——人文之“花”,才让人更深思索:我们的里下河地区以兴化为代表的人文之“花”为什么会这样“红”?为什么会这样“久”?说到底,兴化之“花”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之花,“自信”之花。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样的“花”越开越鲜艳,越开越永久。朋友,你说是吗?

作者简介:

一个五十多岁普通的语文老师,喜欢文史,喜欢旅游,喜欢小酒,也喜欢小侃。现供职于宝应城西实验学校。

最近精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